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5503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学习目标]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人口迁移的类型。

2.结合实例,分析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3.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

3.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以前:

人口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

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3)“二战”后

4.国内人口迁移

(1)不同时期的表现

①古代历史时期:

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

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人口自由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④改革开放后到目前:

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主要表现为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2)重要形式:

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思考

 农闲时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属于人口迁移吗?

为什么?

答案 不是。

“农民工”农闲时到城里打工,他们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永久或长期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人口流动。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

2.政治因素:

表现为驱逐出境、流亡国外、战争和移民戍边等。

3.社会文化因素:

主要包括宗教、种族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

以灾难性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主。

5.其他因素:

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

判断

1.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迁移主要是气候原因。

(×)

2.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主因是经济原因。

(×)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为由内地迁往沿海,由农村迁往城市,由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

探究点一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表1:

“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流向

特点

原因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答案          表1:

“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流向

特点

原因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大规模的,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殖民扩张

黑奴贸易

欧洲

非洲

亚洲

美洲

大洋洲

东南亚

2.当今国际人口迁移

表2:

当今国际人口迁移

流向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答案             表2:

当今国际人口迁移

流向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拉丁美洲

亚洲

非洲等

西欧

北美

西亚

大洋洲

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劳务输出、人才移民)

3.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

表3:

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流向

特点

原因

历史时期

20世纪

50~80年代

改革开放后

答案 表3:

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流向

特点

原因

历史时期

黄河中下游→长江、珠江流域;

山东、河北→东北地区;

河南、陕西、山西→西北地区

大规模迁移

战争、自然灾害

20世纪

50~80年代

东部城市→西部、边疆地区

有组织的迁移

政策

改革开放后

内地地区→沿海地区;

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

自发的迁移

经济驱动

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劳务输出是主流

迁出

地区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入

地区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原因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发现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石油输出国石油资源的开发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节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

2.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以上因素的不同,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也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拓展提升]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

区别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外出活动

主要

原因

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政治、经济差别等

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

举例

“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非洲迁往西亚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北美迁往拉美D.从欧洲迁往非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

A.从河北流往山东B.从湖南流往广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西亚石油资源丰富,经济较非洲发达,故人口由非洲迁往西亚地区。

故选A项。

第2题,农民工的流动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入经济发达地区,湖南经济不如广东地区发达,人口由湖南迁入广东,故B项正确。

探究点二 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

材料一 在远古,人类“逐水草而居”,自然环境影响人口迁移。

①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退休老人从东北部“冷冻地带”迁往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

②我国历史上楼兰古城的消失,主要是淡水减少导致人口迁出。

③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近年来由于土地沙化,人口大量外迁。

④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地,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城市。

⑤在旧中国黄河泛滥区,大量农民举家外迁。

材料二 1978年前,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吸引了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经济大幅增长,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发生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

材料四 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人口迁移。

到异地上大学、随军军嫂、我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引发了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往往会引发人口大迁移。

利比亚内战期间许多人迁往欧洲。

1.材料一中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请对应说明。

答案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地、水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

对应如下:

①——气候;②——水源;③——土地;④——矿产资源;⑤——自然灾害。

2.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我国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答案 一是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人口迁入省。

二是移民受到亲情、乡情的吸引。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

3.材料三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社会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

4.结合材料四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有哪些。

答案 文化教育、婚姻和家庭、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5.大量人口流向城市,会给城市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

因素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等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口迁移大多是由经济因素造成的;我国历史上的贫困农民“闯关东”“走西口”;我国现代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

政治

因素

往往表现为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移民等

1972年乌干达亚洲裔居民被迫迁往英国;巴勒斯坦人沦为国际难民或迁居国外;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戍边

社会

文化

因素

由于受种族歧视、宗教迫害等,很多人不得不成群结队,集体迁往他处

1947年的印巴分治,导致印度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

生态

环境

因素

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因连年的水灾使成千上万的农户举家迁往美国。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干旱也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其他

因素

家庭、婚姻、投亲靠友、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等也能引起人口的迁移

少小离家,落叶归根;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青年人比儿童和老年人更易于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入地

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尤其是对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迁出地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

近年来,每年的6~9月,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到白山休闲度假。

据此完成3~5题。

3.白山市每年6~9月出现的人口流入高峰,其原因类似于(  )

A.三峡水电站建设移民

B.10月份大量农民工去新疆采摘棉花

C.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

D.五大湖区老年人向墨西哥湾沿岸迁移

4.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人口流动新现象,白山市亟需(  )

A.发展森林工业B.完善食宿、医疗服务

C.整治水土流失D.加快高档别墅区开发

5.白山市人口流动新现象的积极影响是(  )

A.提高人口素质B.增加就业压力

C.促进商业发展D.减轻环境压力

答案 3.D 4.B 5.C

解析 第3题,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夏季凉爽,每年6~9月的人口流入属于气候原因,与美国东北部老年人向南迁移的原因相似,D正确。

三峡水电站建设移民属于生态移民,10月份大量农民工去新疆采摘棉花属于经济原因,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属于文化原因。

第4题,到白山市休闲度假的人数增加,且老年人居多,故白山市亟需完善食宿、医疗等服务,提高接待能力。

第5题,夏季大量人口到白山市休闲度假,有利于促进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选C。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2题。

注:

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迁移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

A.欧洲B.非洲

C.北美洲D.亚洲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向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主要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据图可知,国际劳动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东欧。

第2题,从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量最多的是亚洲。

2016年10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

会上指出2015年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

回答3~4题。

3.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迁出地主要是(  )

①农村地区 ②内陆地区 ③经济欠发达地区 ④中西部地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文化水平的差异

C.自然环境的差异

D.户籍制度的差异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内陆到沿海,由中西部到东部,总而言之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

第4题,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

5.读“2000年和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人口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中人口比例增加的省区简称。

(2)说明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

答案 

(1)豫、鄂、鲁、湘。

(2)有利方面:

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不利方面: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大(或者对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中人口比例增加的省区为河南、湖北、山东和湖南。

(2)题,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下图是四川、浙江、河南和广东2016年人口变化状况。

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2.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分别对应的省份是(  )

A.浙江、广东、四川、河南

B.四川、广东、浙江、河南

C.浙江、河南、四川、广东

D.四川、河南、浙江、广东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乙地区出生人数多,但实际增加人数少,故迁出人数最多,选B。

第2题,浙江总人口数远低于其他三省,出生人数最低的丙应为浙江,广东迁入人口最多,为丁,选D。

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

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

读图回答3~4题。

3.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D.周边省区

4.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省区终身迁移人口数量,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周边省(区、市)。

只选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北方地区不全面。

第4题,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距离沿海发达区近,人口迁往沿海发达区,迁往武汉的人口数量就少。

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地域开放程度差异、人口迁出数量差异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5~6题。

5.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

③来京务工人员④外国留学生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6.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从题干可知,该地并非高校集中的区域,因而外国留学生较少。

第6题,该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迁入。

读“2017年1月13日春运第一天十大迁入和迁出城市对比图”,回答7~8题。

7.影响春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

C.气候因素D.政策因素

8.春运期间,上海、北京同样也位列人口迁入城市前十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海、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B.上海、北京气候条件适宜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春节团圆的习俗逐渐淡化

D.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上海和北京过节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国人讲究团圆,过春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回家过年、全家团圆。

选B正确。

第8题,北京、上海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定居,尤其是年轻人;在春节期间,年轻人假期短,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上海和北京过节。

选D正确。

读“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密度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D.经济因素

10.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B.增加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D.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答案 9.D 10.A

解析 第9题,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迁移数量大,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

第10题,人口迁移增加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降低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增加了迁入地人口数量,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减小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

下图为2009~2017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

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12.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房价增长快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产业升级和转移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答案 11.C 12.C

解析 第11题,读图,根据图例判断,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机械增长率始终为正值。

根据数值可以计算出2009~2015年,该省人口增长率大于0,总人口增加。

2015~2017年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总人口减少,所以是先增后减,C对。

A、B、D错。

第12题,房价增长不是迁入人口少的主要原因,A错。

我国东部地区省份经济水平是逐渐增长的,B错。

可能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该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省份,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减少,导致迁入人口减少,C对。

各地的自然灾害频率没有明显变化,D错。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

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材料二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发表墨西哥移民是“贩毒分子”“强奸犯”的争议性言论,声称要在美墨边境修一堵隔离墙,阻挡来自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非法移民进入美国,把工作机会重新还给美国人民,而且还要让墨西哥人为修墙买单。

2017年1月26日,修墙计划正式启动。

(1)六大洲中,哪些大洲是国际劳动人口的净迁出地?

哪些大洲是净迁入地?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吸引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及生活常识,分析人口迁移数量过多给迁入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净迁出地;欧洲、北美、大洋洲是净迁入地。

(2)国土面积广大;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人口相对较少;文化与教育事业发达;政治环境安定;社会氛围自由宽容。

(3)增加了迁入地在资源、就业、住房、教育、交通、公共设施、医疗卫生、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负担。

解析 

(1)人口迁移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是净迁出地,欧洲、北美、大洋洲主要是发达国家,是净迁入地。

(2)美国吸引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国土面积广大,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人口相对较少,文化与教育事业发达;政治环境安定,社会氛围自由宽容。

(3)人口迁移数量过多,增加了迁入地在资源、就业、住房、教育、交通、公共设施、医疗卫生、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负担。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截至2016年3月1日的资料显示,美国总人口约为3.23亿,位居世界第三。

材料二 美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三 美国本土略图。

(1)指出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发展特点。

(3)概述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主要原因。

(4)分析人口的大量流入对加利福尼亚州的有利影响。

答案 

(1)“三低”模式。

(2)美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

(3)经济发达,较多的就业机会与较好的生活条件;阳光充足,环境污染较少。

(4)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缓解老龄化进程;促进思想文化交流等。

解析 

(1)美国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

(2)根据材料判断,美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

(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根据材料三图示,该地主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阳光充足,且高新技术产业环境污染较少,所以能吸引人口迁入。

(4)可以从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回答。

人口的大量流入,带来大量劳动力、技术和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