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6830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docx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

 2.了解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人口迁移的方向。

 3.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的几个阶段和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4.理解并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重难点)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阅读教材P11~P13前两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

3.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以前:

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

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外籍工人(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

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

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北美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4.国内人口迁移

(1)不同时期的表现

①古代历史时期:

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地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人口自由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④改革开放后到目前:

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主要表现为从欠发达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

(2)重要形式:

城乡间的人口迁移,并且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1-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向欧洲的移民,据图分析:

(1)图示反映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2)分析图中迁入国家或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

提示 

(1)本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即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

(2)“二战”后,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奥地利等,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三低”型,人口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劳动力不足,而且由于经济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吸引了南亚、西亚、北非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移民,甚至是欧洲南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移民。

教材梳理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阅读教材P13~P16,填写下列知识。

1.经济因素:

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就成为人口迁入区。

2.政治因素:

表现为驱逐出境、流亡国外、战争和移民戍边等。

3.社会文化因素:

主要包括宗教、种族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

以灾难性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主。

5.其他因素:

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1-2-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据图分析: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该图形象地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箭头指向人口的迁入地(或称移民的新定居地),箭尾方向为迁出地(或称移民的原居住地),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导致人口迁出的因素(称为推力因素)在于原居住地的不良条件,如自然灾害、低工资、失业等,而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称为拉力因素),包括高工资、好学校、好的医疗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等。

此外,影响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因素还有费用、亲友、距离、性别、年龄、种族、语言、教育、技能等(称为阻力因素)。

[预习效果自测]

1.正误判断:

(1)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  )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

(  )

(3)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  )

(4)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  )

(5)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  )

(6)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不变的。

(  )

提示 

(1)× 国际旅游没有改变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发展快且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

(3)√ 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从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4)√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5)√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决定作用。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6)× 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影响其迁移的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

完成2~3题。

注:

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2.关于图中移民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经济欠发达区域流入经济较发达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3.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B.非洲

C.北美洲D.亚洲

解析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为三大移民流之一;人口主要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这主要与经济因素有关;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欧地区。

第3题,由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答案 2.C 3.D

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第4题,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在”二战”前后有较大的改变,“二战”前由于东北工业区经济较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吸引大量南部移民进入,“二战”后由于西部、南部新兴工业的出现和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的恶化,导致人口开始向西部、南部迁移。

第5题,20世纪50~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且多为有组织的迁移;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大量自发性的民工流动现象,多为农村流向城市,主要是为了就业和经商。

答案 4.C 5.B

探究点一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案例探究

 2017年3月17日,国际移民组织(IOM)与中国及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发布《世界移民报告2015》。

报告数据显示,全世界有2.32亿国际移民和7.4亿国内移民。

约占一半的国际移民居住在10个高度城市化、高收入的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此外还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报告指出,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城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

有2.6亿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引擎,沿海地区接收了超过一半的移民人口。

接收国内移民人口最多且移民人口增速最快的为北京、东莞、广州和上海等城市。

结合材料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的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主要是哪些大洲?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有什么?

(3)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方向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 

(1)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地有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

(2)外籍劳工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等。

(3)迁移方向是河北、山东的人主要迁往东北;河南、陕西、山西的人主要迁往西北地区。

(4)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反思归纳

1.人口迁移的判定特点及分类

(1)人口迁移的判定特点

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分析,判定发生人口迁移,要同时满足三个特点:

(2)分类:

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人们通常把人口迁移是否越过行政界线作为判断是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或国际人口迁移的标准。

如图所示,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

由A1到B1,由B2到C1,由C1到A1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1到B2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由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总结如下:

是否跨越国界

2.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

时间

特点

流向

新大陆

发现前

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前

集中在旧大陆内部(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新大陆

发现至

第二次

世界大

15世纪末、16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

出现大规模跨洲迁移;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家

欧洲流向美洲;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亚洲人向国外移民

第二次

世界大

战后

20世纪中期至今

劳务输出成为主流;国际难民数量多、持续时间长;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多;迁移流向发生变化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

 

3.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以上因素的不同,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也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即时巩固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

(1)~

(2)题。

(1)图中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解析 第

(1)题,从人口数量来看,①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亿,且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入人口数量大,应为广东省;②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数量超过1亿,且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出人口数量大,应为河南省;④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000多万,且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迁入数量大,应为上海市。

(2)题,我国人口主要从内陆地区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且会就近迁移。

由此可判断出河北人口主要流向京津地区,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广西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 

(1)A 

(2)D

探究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案例探究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

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约70万。

材料三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

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

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

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结合材料探究: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3)阅读下面两种现象:

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而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一种是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

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1)材料一——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战争(政治)因素,材料三——宗教(社会文化)因素,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等。

(3)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更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华人、华侨归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民族情感。

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

反思归纳

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综合评价

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分析如下:

2.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受个人的主观决策的影响。

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

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推力和拉力。

在我国现阶段,城乡迁移是主要的人口迁移形式。

特别提醒 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促成人口迁移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在确定了其主导因素的前提下,还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3.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出区和人口迁入区的影响

任何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总结如下:

即时巩固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

(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 第

(1)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

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项错误。

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项错误。

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项错误。

(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B项正确。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农村迁向城市,皖、赣、黔三省为人口迁出地区,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比重相对上升,提高了三省的城市化水平,C项错误。

沪、京、津是人口迁入地区,人口迁入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D项错误。

答案 

(1)C 

(2)B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说出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

3.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有哪些?

4.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什么?

5.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变化及原因是怎样的?

6.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对点练一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2017年春运从1月13日启动,2月21日结束,为期40天。

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29.81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3%。

据此回答1~3题。

1.2017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3.我国面临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客流量过大 ②出行时间分散 ③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 ④出行时间集中

A.①③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第1题,春运期间民工流动性较强,此时他们是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且不变更户籍,故属于人口流动。

第2题,春节前旅客主要由城市流向农村,回家过年;春节后由农村流向城市,外出务工。

第3题,春节前后,客流量过大且集中,是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 1.D 2.A 3.C

对点练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务工和经商

5.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乙、丁

解析 第4题,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数量大,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经常性的、主要的因素,人口迁移为了获取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第5题,甲年龄段为0~4岁婴幼儿,乙年龄段为20~24岁青年,两者明显有家庭关系,婴幼儿随父母一起迁移。

答案 4.D 5.A

课后作业

基础冲A练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

自2005年10月,相关人员严格按照长征路线,用一年的时间从瑞金到延安,现已经圆满成功。

据此回答1~2题。

1.对央视组织的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C.属于省际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流动

2.对红军长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C.属于省内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流动

解析 第1题,央视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其人员居住地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属于任何形式的人口迁移,只是人口流动。

第2题,红军长征应属于国内的人口迁移。

答案 1.D 2.B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箭头代表的是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从东北老工业区向南部和西部有资源的“新阳光地带”人口迁移方向,说明(  )

A.人口迁入区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业

B.人口迁出区的工业发展不需要大量劳动力

C.人口迁移的原因是有新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D.人口迁移的原因是政府的建议

4.该区西海岸是世界著名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其布局原因是(  )

A.科学技术B.地形平坦

C.气候适宜D.市场因素

解析 从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区域为美国。

第3题,美国东北部人口迁移到西海岸,是因为西海岸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

第4题,美国西海岸成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得益于科学技术因素。

答案 3.C 4.A

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6.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D.西部和南部的自然增长率高

解析 第5题,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民是其人口增长中的重要方式,如丙图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中汉族占绝大多数,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

第6题,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向这两地迁移,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引起的。

答案 5.B 6.D

7.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新网12月31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29日预计,2017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达3亿零840万人,比上年增加260万多人,人口增长率为0.9%。

美国每8秒钟有一人出生,每12秒钟有一人死亡,每14秒钟净增一个人。

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英国《独立报》指出:

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是由______________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

A.交通通达性提高

B.文化多样化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科技、地区开放程度、________等。

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

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4)近年来,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向________地区迁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美国人口增长状况、人口迁移的影响及环境人口容量等相关内容。

读美国人口构成情况图可知,美国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人口机械增长比重也很大。

人口迁移有利于文化的扩散,也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

读图乙可以看出美国人均资源消费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答案 

(1)国际人口迁移(或“机械增长”) 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2)B

(3)资源 文化和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4)南方(阳光地带) 东北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而南方阳光地带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

能力达标练

(2016·浙江文综)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 第1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故选项D正确。

第2题,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A错误。

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