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 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5651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舞记》 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观舞记》 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舞记》 6.docx

《《观舞记》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舞记》 6.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观舞记》 6.docx

《观舞记》6

《观舞记》6

《观舞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读中学生就不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词的音、形,故确立第一、二个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故确立第三个教学目标。

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

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故确

立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

   师:

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能否开个好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

有声有色的画面,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语的设疑,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冰心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舞蹈艺术呢?

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

此文是写给谁的?

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引出:

姐妹舞蹈之“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放手让学生自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

通过各抒己见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

音乐的陪衬熏陶,如催化剂一般,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1.师:

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

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

(飞动。

   2.师:

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

(16、17、18三个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   

   3.(教师抓住学生情绪高涨这一契机。

)师:

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

为什么?

   (学生大多会回答17自然段。

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16、18自然段。

学生的回答。

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以正面的肯定、鼓励为主。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17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自然段。

   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产生更多的心得,朗读时感情就更充沛、真挚。

本课的教学重点“生动的语言描写”及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得到了突破。

   4.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得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

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

  

   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谷香绕湖飞。

”   ’

   要求:

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修辞加以扩写,使之成为一段优美的文字。

 

(教是为了不教,学就是为了会用。

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了感悟再来动笔写,就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

资料链接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

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

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观舞记》教学设计6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青岛吴乐琴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

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

有诗歌写道: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老师范读。

(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

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

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

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

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

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

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

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

如:

“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

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a.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

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b.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点评

此.教案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彩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科学抒情诗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韵律的教学,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特别在赏析研读和拓展延伸中,鲜明地体现了想像的层次性。

如”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你最喜欢哪一句?

品味赏析一下,说说理由”,这些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此.教案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板书设计方面也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艺术性。

16化石吟(方案A)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段考.试题

(测试时间:

150分钟   分数:

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20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 气魄pò 扮演bàn   澎湃bài   哽住gě

  B. 菜畦qí  讪笑shā  确凿záo  瞬息shùn

  C. 屏障píng 山巅diā  滋长zī  炽痛chì

D. 蝉蜕tuì  环谒hè    简陋lòu   脑髓suǐ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臃肿   恐惧   延绵   九曲连环

B. 懊悔   祈祷   崎岖   妇儒皆知

C. 筹划   彷徨   深邃   惹人注目

D. 磐石   重荷   宰割   义愤填膺

3、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鲜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

    兀兀穷年(达到极点)   迥乎不同(不同)

  B. 家喻户晓(了解)     沥尽心血(滴)

    气冲斗牛(直冲)     无暇及此(到)

  C. 杂乱无章(条理)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研究)

    蒙乃始学(于是)     鞠躬尽瘁(劳累)

   D. 人迹罕至(稀少)     来势汹汹(形容波涛的声音)

    人声鼎沸(水开)     敛在盒里(收拢)

4、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周树人--《朝花夕拾》

  B. 《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文--林海音--《城南旧事》

   C. 《丑小鸭》--寓言--安徒生--丹麦

   D. 《黄河颂》--冼星海作词—《黄河大合唱》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2分)

  A. 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B. 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 小明这次竞赛未能获奖,搞得自己声名狼藉。

  D. 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教科书,忘图掩盖战争罪行。

6、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会/顾

   B. 借傍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7、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 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C.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虽飞扬。

   D.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下列各句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2分)

  A.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B. 我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书籍。

   C. 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 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9、光明大剧院有一场文娱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回答得体的一句是(   ) (2分)

  A. 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

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

  B. 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诚心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

  C. 谢谢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吧!

  D. 谢谢你,听说这场戏很吸引人,但因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分享,实在遗憾。

10、不同职业的人,对时间有不同的理解。

仿照下面例句,将另外两句话(四句话选两句即可)补充完整。

(2分)

  例句:

工人说:

时间就是产品。

  (1)农民说:

_____________。

  (2)教师说:

_____________。

  (3)医生说:

_____________。

(4)商人说:

_____________。

二、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5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   )

2、《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意思是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它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

(   )

3、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出自课文《伤仲永》。

(   )

4、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   )

5、杨振宁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   )

三、文言文阅读:

  (共计19分)

    

               

(一)    (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找出选文中的一个通假字,____通____,意思是______。

(1.5分)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世隶耕(属于)

借旁近与之(身边)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父利其然也(利益)

从先人还家(以前的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称)

A.(1)(2)(6)

B.(3)(5)(7)(8)

C.(1)(3)(4)(8)

D.(2)(3)(4)(5)(8)

3、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仲永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请在选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1分)

 (3)方仲永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1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________,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_______,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________。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语句。

(2分)

2、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2分)

  ①策勋十二转( )A.次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3、请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行十二年”是否指木兰从军了十二年?

为什么?

请找出类似的的诗句。

(2分)

————————————————————————————————————————————————————————————————————

5、从这首诗中,你感到了木兰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请举例说明。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计16分)

导语: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塔比较有名,你知道是什么塔吗?

为什么有名?

明确:

一是因为塔斜;二是著名的科学家曾经在此做过实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斜塔上的实验》。

     学习要点(.课件展示)

     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教学设计:

     一课时:

课型:

新授方法:

点拨交流式、实验法、比较阅读法

     学习过程

     1、学生轮读课文,并思考:

     

(1)、标好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2)、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

(.课件展示)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2、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提问:

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

     明确:

尽管绳的往返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自然的节奏原则。

如果讨论不出,教师点明——几百年前,伽利略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说明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

     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标出“仿佛、觉得、似乎”等词,这些词能否去掉?

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

     伽利略的感觉是否正确?

他怎么知道的?

明确:

正确;他采用实验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通过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小组交流;明确:

伽利略善于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3、现实生活中,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结果这样?

讨论交。

     4、他这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

速读8——12段,9、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

讨论交流。

     明确:

(.课件展示)

(1)不迷信权威。

(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

(3)有理想。

(4)敢于追求真理。

(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

(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5、就因为有了孩提和学生时代打下的基础,参加工作后的伽利略仍然不断实验、验证,最后,他来到比萨斜塔做实验。

     速读思考:

当时有什么困难?

伽利略和众人又是怎么表现的?

讨论明确。

     6、小结。

     内容:

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