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6221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docx

法律事务《刑法学》DOC

刑法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第65条规定: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以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这一刑法条文中“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A)

A、前段的例外B、前段的递进C、前段的限制D、前段的补充

2、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美国某港口时,在轮船上的一英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美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A、对乙某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B、对乙某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C、对乙某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D、对乙某谋杀案我国没有管辖权

3、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面的(C)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制造毒品罪C、抢劫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

4、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

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

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某甲的行为属于(C)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

5、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A)

A、同类客体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

6、某医院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用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去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A)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7、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坛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A)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8、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

(A)

A、只能是故意B、只能是过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D、只能是间接故意

9、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

某日晨,朱某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放了足以致死的毒鼠强。

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了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

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C)

A、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10、甲开着一辆偷来的油车向正在驶过来的一列车冲去,警察乙见状用步枪将甲击毙,油车因无人驾驶而翻下路边大沟爆炸。

乙的行为是(A)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避险过当

11、甲某遭到乙某持刀抢劫,甲某一下子把乙某打倒在地,乙某被摔昏过去。

这时甲特别气愤,拿起罪犯掉在地上的刀子,一刀把晕倒在地的乙给扎死了。

对此案件正确的说法有:

(D)

A、将抢劫者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前面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行为是防卫过当

D、前面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行为是故意杀人

12、赵某闯入钱某家中,声称要割下她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

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持刀转身离去。

依照法律规定,对赵某应如何处罚?

(D)

A、应当不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

13、甲为某私营企业工人,见工厂里有建房用的钢材,便问正准备建房的乙,我偷点钢材便宜卖给你,要吗?

乙表示同意,甲便偷了一卡车钢材卖给乙,价值数万元。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

A、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B、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收购赃物罪

C、甲构成侵占罪,乙构成收购赃物罪D、甲乙构成侵占罪

14、赵某为了报复李某,决定用爆炸的方法将李某炸死,赵某遂在李某居住的单元楼上放置爆炸物并引爆,致该居民楼被炸毁,死伤多人。

赵某的行为属于(C)

A、牵连犯B、吸收犯C、想象竞合犯D、连续犯

15、根据刑法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方法以假报出口的名义,将已交纳的税款骗回,该纳税人的行为构成(A)

A、骗取出口退税罪B、偷税罪

C、诈骗罪D、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哪些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ABC)

A、章某是美国公民,一日我国船舰途经美国,章某向船上射击,将日本公民A射死

B、中国留学生汪某从日本向美国境内寄炸弹,想炸死自己的情敌,但在日本邮寄时被日本警方破获

C、杨某与境外黑社会组织3A党勾结,想制造冰毒,杨某负责从我国某省提供制造冰毒的原材料,运送到国外,由3A党制成成品,在境外销售

D、国际大毒枭老K(哥伦比亚国籍)来我国旅游,老K以前在我国从未进行任何犯罪活动,但现在国际刑警接受哥伦比亚警方的请求在全球范围内对其发出通缉令。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下列(AD)应当负刑事责任。

A、强奸罪B、重大盗窃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D、贩卖毒品罪

3、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ABD)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B、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C、道德上的义务D、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4、下列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D)

A、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女友将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车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乙欲杀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七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

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死亡。

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

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

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之时,即向其开枪,致赵死亡。

赵的死亡与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丁某持子弹上堂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的住所,意图杀死钟某。

两人在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身亡。

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错误认识,也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5、关于犯罪客体,下列错误的说法有:

(BCD)

A、犯罪客体决定着犯罪性质

B、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都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C、对同一对象的行为,犯罪客体也是相同

D、一种犯罪行为,只侵犯一种犯罪客体

6、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

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枚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

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后逃走。

关于本案,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CD)

A、陈某的盗窃行已经既遂

B、陈某的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的行为不属于中止行为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7、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的主犯包括哪几种?

(ABCD)

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首要分子

B、在聚众共同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D、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主作用的犯罪分子

8、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BC)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数罪并罚

9、依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CD)

A、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两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三年;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C、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

D、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之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10、依据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CD)

A、对于不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既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B、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C、对于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D、对于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以判处死刑,但必须在其生育或者流产后,才能执行死刑。

11、撤消缓刑的条件是(ABD)

A、犯新罪B、发现漏罪C、有违纪行为

D、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12、刑法规定,犯下列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按抢劫罪定罪处罚(ACD)

A、盗窃罪B、侵占罪C、诈骗罪D、抢夺罪

三、简答题

1、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

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概括起来说,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认识程度不同。

间接故意认识的程度较高;2.对危害结果所持态度不同。

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即危害结果发生与否,都不在乎,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意愿的。

3、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犯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

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共同犯罪成立的主体条件是两人以上。

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四、案例分析

1、纪某(男,1987年6月5日出生),在2001年6月之前纪某多次盗窃各类财物价值总计约40000余元。

2001年6月5日,纪某被几个朋友邀请到一酒店吃饭,席间纪某等大声喧哗导致邻座几个客人(也是年轻人)不满,双方争吵,纪某一气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对方为首的一个小青年猛刺两刀,将对方刺倒在血泊中并当场死亡。

纪某见此情景,心想杀人偿命这是自古规律,顿生外逃念头。

在准备回家拿取外逃必备之物的途中,纪某看到一大款模样的人手提皮包,一边走一边打手机,心想该人肯定有钱,随即掏出匕首将持包人刺伤,把包和手机失抢走,包内有现金5000元等物。

纪某到乡下外婆家躲避了一年多。

2002年月10月份的一天,纪某出门闲逛,见路边停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

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路边一摆水果摊的老人撞死并把买水果的顾客撞伤。

纪某不仅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

当日下午,纪某将该车以4万元的价格卖出。

2003年3月27日纪某被抓捕,随后主动向司法机关交待了上述行为,而且还交待了曾经在半年前即2002年8月,受好朋友之托捎带两包毒品,得劳务费5000元。

根据案情:

(1)请分析纪某的上述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从刑法角度分析并说明理由。

(2)对纪某依法如何处理?

答:

(1)纪某对不满14周岁以前即2001年6月份之前的多起盗窃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纪某对2001年6月5日即14周岁生日的当日在酒店吃饭时的故意杀人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因为已满14周岁应从过14周岁生日的第二天为准,生日当天不计算在内;纪某对在2002年10月偷开汽车并肇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因为此时纪某尚不满16周岁,对交通驾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纪某对偷开机动车并变卖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因为该盗窃行为是在不满16周岁时实施的J;纪某对其为他人捎带毒品获取酬金的行为也依法不负刑事责任,因为该行为属于运输毒品的行为,不属于法定的八类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也不存在自首的问题。

(2)对于纪某应当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张某之妻李某与刘某曾有过通奸关系,在李某拒绝与刘某往来之后,刘某仍然去李家纠缠,曾被张某抓住并殴打过,并多次警告刘某均无济于事。

于是,李、张二人商议,假如刘某再来,将其腿打断。

某日夜,刘某又去李家,李听见门响,将张叫醒,张随即拿铁锨冲出门外,看见刘某躲在墙角处。

张仇恨满腔,当即用铁锨照刘某的头部猛打数下,刘顿时倒地,这时,李某也出来用扁担又朝刘某腿、臀部猛打,直打到刘某不能动弹为止。

张遂去派出所报案。

刘某被抬回家,于当夜死亡。

经法医鉴定,死亡原因是严重脑挫裂所致。

问:

李某与张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构成什么罪?

答:

李某与张某不构成共同犯罪。

因为两人商议的内容是将刘某“腿打断”,即故意伤害,而张某行为时用铁锨照刘某的头部猛打数下,从行为可分析出其故意内容是故意杀人,而李某的行为是用扁担又朝刘某腿、臀部猛打,其故意内容仍是伤害,所以两人不构成共同犯罪,而是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行使管辖权,所依据的原则是:

(D)

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保护原则

2、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大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

A、同类客体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

3、犯罪行为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C)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D、先行行为与介入行为

4、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是哪个犯罪负刑事责任?

(C)

A、盗窃B、制造毒品C、投放危险物质D、破坏交通工具

5、甲某蓄意杀害乙某,某夜将乙某骗至至某工地,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棒猛击乙某头部,至其昏迷,认为乙某必死无疑,遂弃尸而去。

后乙某被巡逻的治安联防队员所救。

甲存在的认识错误是(C)

A、假想犯罪B、客体错误C、因果关系的错误D、犯罪对象错误

6、刑罚的适用机关是C。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C、人民法院D、监察机关

7、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罚是B。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剥夺政治权利

8、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B,这是构成一般累犯的时间条件。

A、三年以内B、五年以内C、十年以内D、任何时候

9、甲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后,又发现其在判决前还犯有抢劫罪,应判处有期徒刑12年。

那么,人民法院应在C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A、10年以上22年以下B、10年以上20年以下

C、12年以上20年以下D、12年以上16年以下

10、缓刑的适用对象是B。

A、判处拘役、管制的犯罪分子B、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D、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11、有期徒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A。

A、1/2B、2/3C、3/4D、2/5

12、法定最高刑满五年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期为C。

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

13、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受到假释,其假释考验期为C。

A、没有执行完的刑期B、五年C、十年D、十五年

14、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A。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免除处罚C、从轻处罚D、减轻或免除处罚

15.数罪中有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并罚,应采用B。

A、相加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折衷原则

 

二、多项选择

1.在下列刑罚中,属于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罚有(BCD)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

2.对下列犯罪主体,不适用死刑:

(CD)

A、犯罪时已满80岁的人B、犯罪时不满20周岁的人

C、犯罪时不满18岁的人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3.下列哪些情节属于影响量刑的法定情节(AC)

A、累犯B、坦白C、自首D、犯罪动机

4.撤销缓刑的条件是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

(AB)

A、犯新罪B、发现漏罪

C、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

D、轻度的违法行为

5.对于累犯以及因杀人、(ABCD)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A、爆炸B、抢劫C、强奸D、绑架

6.下列情节中,属于酌定情节的有(ABCD)

A、犯罪动机B、犯罪手段C、侵害对象D、犯罪时间

7.我国刑法将累犯分为(AB)

A、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B、一般累犯C、同种罪累犯D、异种罪累犯

8.依法量刑是指(AB)

A、依照总则的规定B、依照分则的规定C、依照国家政策D、依照形势的需要

9.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有以下几种情况(ABC)

A、判决以前犯有数罪的并罚B、判决宣告后发现漏罪的并罚

C、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D、判决执行完毕后又犯罪的并罚

10.刑法上的时效分为(AB)

A、追诉时效B、行刑时效C、时效中断D、时效延长

5、张某向邻居王某兜售毒品,被王某拒绝。

张某就假意将一支掺有毒品的香烟递给王某吸食,王某因此染上毒瘾,后来主动上门要求购买毒品注射,在一次王某再次上门时,张某发现王某携带有大量现金,便心生夺财之念,故意给其注射大剂量毒品,致王某昏迷。

乘机掠走王某身上的现金。

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CD)

A、欺骗他人吸毒罪B、盗窃罪C、贩卖毒品罪D、抢劫罪

11、斡旋受贿行为构成受贿罪的条件是(BC)

A、行为人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B、行为人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而非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权力

C、行为人必须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D、行为人必须是主动索取请托人财物

12、信用卡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有(ABCD)

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C、冒用他人信用卡D、恶意透支的行为

 

三、简答题

1、间接故意有哪几种情形?

答:

(1)行为人追求某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

(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的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发生;

(3)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

2、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

答: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3、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适用作了哪些方面的限制?

答:

(1)从适用条件上加以限制: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从适用死刑的犯罪主体上加以限制: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3)从死刑的核准程序上加以限制:

死刑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

(4)从死刑的执行制度上加以限制:

死缓制度。

4、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一般自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自动投案。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归案之前,出于本人的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并最终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的行为。

①投案行为必须发生在犯罪人尚未归案之前;②必须是基于犯罪分子本人的意志而自动归案;③必须向有关机关或者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特定犯罪;④必须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接受国家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裁判。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①投案人所供述的必须是犯罪的事实;②投案人所供述的必须是自己的犯罪事实;③投案人必须如实供述所犯罪行。

五、案例分析

1、被告人张某,男,32岁,某市市委书记秘书。

某日,被告人张某所在的市郊区一家贸易公司采购员赵某经人介绍找到张某要求帮助搞些钢坯。

张某开始不表态,当听到搞钢坯可以从对方得到“好处费”时,表示可以打听一下。

于是张某假借市委书记的名义,电话通知该市钢厂负责人,要该厂批些钢坯给赵,并几次以了解生产情况为名到钢厂,要钢厂在价格上给赵以优惠。

在张某的关照下,钢厂批给了赵某150吨平价钢坯。

为报答张某给予的帮助,该贸易公司以“好处费”为名送给张某17000元。

问:

张某是否构成犯罪?

如没有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如构成犯罪,罪名是什么?

根据何在?

答:

张某构成犯罪,罪名是受贿罪。

因为李某间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利用自己是市委书记秘书的身份使得钢厂负责人相信他代表市委书记打招呼,从而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取“好处费”,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2、某甲在自家住宅内安装防卫装置,以防被盗。

安装后自己用手试验,有明显触电感觉。

一日,盗贼某乙撬门侵入,被电击成轻伤。

问,某甲是否为正当防卫?

答:

是正当防卫。

因为甲安装防卫装置虽然是不法侵害之前,但该装置发生作用的时间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并且没有超过限度条件。

刑法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

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增设了(   D   )。

   A.属人管辖权         B.属地管辖权

   C.保护管辖权         D.普通管辖权

 2、对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   D   )。

   A.应当减轻处罚        B.可以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甲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后,又发现其在判决前还犯有抢劫罪,应判处有期徒刑12年。

那么,人民法院应在C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A、10年以上22年以下B、10年以上20年以下

C、12年以上20年以下D、12年以上16年以下

4、甲欲枪杀乙,某日晚上趁乙回家途中,甲隔小河射击,由于光线不好,距离较远,甲的射击水平又不甚好,因而对能否射杀乙没有把握。

但是,甲不愿意放过这一机会,并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实施了射杀行为。

甲的主观心态是(A)。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5、甲开着一辆偷来的的油车向正在驶过来的一列车冲去,乙见状用步枪将甲击毙,油车因无人驾驶而翻下路边大沟爆炸。

乙的行为是(A)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避险过当

6、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各罪中,没有单位犯罪规定的是:

(C)

A、偷税罪;B、票据诈骗罪;C、抗税罪;D、非法经营罪

7、A公司与B公司协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双方约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金有1500万元,A公司出资800万元,B公司出资700万元,但A公司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的出资证明是一张虚假的存单,而B公司实际出资了700万元。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后,B公司发现实际情况,双方引起纠纷,A公司的行为给B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A公司的行为构成:

(B)

A、虚报注册资本罪;B、虚假出资罪;C、诈骗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

8、根据刑法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方法,以假报出口的名义,将已经缴纳的税款骗回,该纳税人的行为构成: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