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6430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docx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2.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C.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D.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3.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MgCl2B.K2SO4C.CuCl2D.HCl

4.将一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煤油中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5.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得到,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FeCl2B.AlCl3C.FeCl3D.CuCl2

6.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只含Cl2、H2O分子

B.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氯气

D.氯水放置数天后,溶液的酸性将变小

7.非金属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

A.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B.观察溴的外观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C.观察溴的外观性质→预测溴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D.预测溴的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观察溴的外观性质

8.含3.01×1023个分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  )

A.5molB.50molC.0.5molD.0.2mol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含NA个O原子的O2物质的量为0.5mol

C.6.02×1023个任何物质的量均为1mol

D.1mol氢含有6.02×1023个氢

10.某实验室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氯气,有毒,要吸收这些尾气,下列试剂最适合的是(  )

A.饱和的石灰水B.饱和的食盐水C.自来水D.氢氧化钠溶液

11.用玻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12.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C

CO2↑+2H2O+2SO2↑,则12g木炭和足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

A.22.4LB.44.8LC.67.2LD.89.6L

13.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  )

A.NaOHB.Na2OC.Na2O2D.Na2CO3

14.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15.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氯气、液氯、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C.氯气能溶于水

D.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g

B.1molH2SO4的质量为98g.mol﹣1

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他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D.CO2的摩尔质量是H2的摩尔质量的22倍

17.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  )

A.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B.都占22.4L

C.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D.具有相同摩尔质量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12

B.1molH2的质量是2g,它所占的体积是22.4L

C.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mol﹣1

D.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1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常压下,11.2L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下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分子数为2NA

C.32g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20.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下列气体中,质量最大的是(  )

A.氯气B.氢气C.氧气D.氮气

21.同温同压下,同物质的量的CH4气体与CO体积比是(  )

A.3:

1B.1:

1C.1:

3D.2:

3

22.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Ne)D.p(H2)>p(Ne)>p(O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9分)

23.1molH2SO4中含  个硫原子,  个氧原子,  个氢原子,  molO.

24.漂白粉的生产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

它的漂白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5.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2和SO2分子数之比为  ,物质的量之比为  ,原子总数之比为  ,摩尔质量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

26.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2O、HClO、H+、Cl﹣等粒子,根据下列质选择恰当的粒子进行填空:

(1)使新制氯水呈现浅黄绿色的物质是  ;

(2)能起杀菌消毒作用,光照易分解的弱酸是  ;

(3)能与硝酸银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是  .

 

三、推断题(共10分)

27.A、B、C、D、E五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确定A、B、D、E各为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A  ;B  ;D  ;E  

(2)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C→D:

  

E→A:

  .

 

四计算题(共5分)

28.向Na2O2中通入足量的CO2,充分反应,若要制得2.24L(标准状况)氧气,需要加入的Na2O2的质量是多少?

生成Na2C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写明计算过程)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考点】1A:

化学史;18: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22:

科学探究方法;81:

原子构成.

【分析】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C.1869年俄国的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

【解答】解:

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故A正确;

B.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故B正确;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C错误;

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C.

 

2.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C.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D.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考点】GE:

钠的化学性质.

【分析】依据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熔点低、质软的金属,性质活泼,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解答】解:

A.金属钠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故A错误;

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B错误;

C.金属钠的熔点很低,故C错误;

D.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

D.

 

3.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MgCl2B.K2SO4C.CuCl2D.HCl

【考点】GE:

钠的化学性质.

【分析】金属钠分别投入盐的水溶液中,钠和水发生:

2Na+2H2O=2NaOH+H2↑,根据NaOH的性质判断.

【解答】解:

A.发生:

2Na+2HCl=2NaCl+H2↑,MgCl2溶液中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故A选;

B.钠和水发生:

2Na+2H2O=2NaOH+H2↑,NaOH和K2SO4不反应,故B不选;

C.钠和水发生:

2Na+2H2O=2NaOH+H2↑,NaOH和Cu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C不选;

D.钠和水发生:

2Na+2H2O=2NaOH+H2↑,NaOH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沉淀生成,故D不选.

故选A.

 

4.将一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煤油中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考点】GE:

钠的化学性质.

【分析】钠的密度小于水但大于煤油,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中钠处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不能燃烧.

【解答】解:

因煤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煤油在上层,水在下层,又因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因此介于两者之间,而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在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入煤油层后停止反应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所以钠在煤油中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故选C.

 

5.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得到,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FeCl2B.AlCl3C.FeCl3D.CuCl2

【考点】GM:

铁的化学性质;E2:

氯气的化学性质;GP: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分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态,盐酸具有弱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化合物,金属铜不活泼,与盐酸不反应,铝不存在多种化合价,以此分析.

【解答】解:

A.FeCl2只能由Fe和盐酸反应生成,故A错误;

B.AlCl3由可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故B正确;

C.FeCl3只能由Fe和氯气反应生成,故C错误;

D.Cu为不活泼金属,与盐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只含Cl2、H2O分子

B.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氯气

D.氯水放置数天后,溶液的酸性将变小

【考点】E2:

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氯水的成分分析;

B、新制的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

C、HClO见光易分解;

D、HClO分解生成HCl.

【解答】解:

A、新制的氯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是弱酸,则新制的氯水含Cl2、H2O、HClO分子,故A错误;

B、新制的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溶液显酸性,则可使蓝色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所以溶液又褪色,故B正确;

C、HClO见光易分解,2HClO

HCl+O2↑,所以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氧气,故C错误;

D、氯水放置数天后,HClO分解生成HCl,HClO是弱酸,HCl是强酸,所以溶液的酸性增强,故D错误.

故选B.

 

7.非金属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

A.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B.观察溴的外观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C.观察溴的外观性质→预测溴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D.预测溴的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观察溴的外观性质

【考点】EM: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探究物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是:

观察物质外观→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并用相应的化学知识解释→得出结论.

【解答】解:

非金属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所以可以根据氯气的性质预测溴的性质,则探究溴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是:

先从色、态方面观察溴的外观,然后根据氯气的性质预测溴可能具有的性质,再做实验验证预测,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再分析实验现象并用已知化学知识解释现象,最后得出结论,

故选:

C.

 

8.含3.01×1023个分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  )

A.5molB.50molC.0.5molD.0.2mol

【考点】54: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n=

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

含3.01×1023个分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

=0.5mol,故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含NA个O原子的O2物质的量为0.5mol

C.6.02×1023个任何物质的量均为1mol

D.1mol氢含有6.02×1023个氢

【考点】54: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A.摩尔为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

B.NA个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结合氧气分子组成计算出氧气的物质的量;

C.使用物质的量时描述必须准确,物质的量只能表示微观粒子;

D.1mol氢,没有指出是氢气还是氢原子.

【解答】解:

A.物质的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

B.含NA个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1molO原子的O2物质的量为:

1mol×

=0.5mol,故B正确;

C.6.02×1023个任何物质,该描述不准确,应该指出粒子,故C错误;

D.1mol氢,可以是氢气分子、氢原子,该描述不准确,故D错误;

故选B.

 

10.某实验室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氯气,有毒,要吸收这些尾气,下列试剂最适合的是(  )

A.饱和的石灰水B.饱和的食盐水C.自来水D.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E2:

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氯气能与水、碱发生化学反应,并利用吸收尾气的效果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

A、虽氯气能与饱和石灰水反应,但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其吸收效果不如烧碱溶液,故A错误;

B、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最大,抑制氯气的溶解,则吸收效果最不好,故B错误;

C、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将抑制氯气的溶解,且吸收效果不好,故C错误;

D、因氯气能与烧碱反应,且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则烧碱溶液的吸收效果好,故D正确;

故选D.

 

11.用玻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考点】E2:

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新制氯水中含HCl、HClO,酸可使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由氯水的成分可知,含有氯气和次氯酸以及盐酸等成分,具有酸性,其中次氯酸的漂白是化学漂白,中间的一部分被次氯酸漂白形成白色,而旁边的一部分没有和次氯酸发生反应,所以仍然有指示剂的效用,氯水的酸性使得pH试纸显红色,只有D符合,

故选D.

 

12.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C

CO2↑+2H2O+2SO2↑,则12g木炭和足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

A.22.4LB.44.8LC.67.2LD.89.6L

【考点】5A: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F8:

浓硫酸的性质.

【分析】n(C)=

=1mol,由方程式可知生成气体共3mol,以此可计算气体的体积.

【解答】解:

n(C)=

=1mol,由2H2SO4(浓)+C

CO2↑+2H2O+2SO2↑可知,

生成1molCO2,2molSO2,

共3mol,体积为3mol×22.4L/moL=67.2L,

故选C.

 

13.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  )

A.NaOHB.Na2OC.Na2O2D.Na2CO3

【考点】GE:

钠的化学性质;GF:

钠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根据Na、Na2O、NaOH以及Na2CO3等物质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

Na的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a2O,Na2O易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生成Na2CO3•xH2O,Na2CO3•xH2O风化脱水生成Na2CO3,

故选D.

 

14.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考点】EM: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置于空气中,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反应充分,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ClO,褪色效果会更好.

【解答】解:

A.漂白粉中次氯酸钙具有氧化性,难以被氧化,故A错误;

B.空气的氧气在短时间内不能迅速氧化有色布条,故B错误;

C.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置于空气中,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反应充分,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ClO,故C正确;

D.漂白粉具有漂白性的原因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与漂白粉的浓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氯气、液氯、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C.氯气能溶于水

D.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考点】E1:

氯气的物理性质;E2:

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A、氯气是有颜色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根据氯气、液氯和氯水的成分判断.

C、氯气是能溶于水的气体.

D、氯气是有毒气体.

【解答】解: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

B、液氯是氯气的液态,所以氯气和液氯是同一种物质;部分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盐酸、次氯酸,是一种混合物,液氯和氯气与氯水不是同一种物质,故B错误.

C、氯气能溶于水,1体积的水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故C正确.

D、氯气吸入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并可形成具细胞原浆毒作用的臭氧;所以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D正确.

故选B.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g

B.1molH2SO4的质量为98g.mol﹣1

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他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D.CO2的摩尔质量是H2的摩尔质量的22倍

【考点】54: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应该为g/mol;

B.质量的单位为g,g/mol为摩尔质量的单位;

C.摩尔质量有单位,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D.二氧化碳、氢气的摩尔质量分别为44g/mol、2g/mol,据此计算出二者摩尔质量之比.

【解答】解:

A.HCl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故A错误;

B.1molH2SO4的质量为:

98g/mol×1mol=98g,故B错误;

C.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而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它们不相等,故C错误;

D.CO2的摩尔质量是H2的摩尔质量的

=22倍,故D正确;

故选D.

 

17.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  )

A.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B.都占22.4L

C.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D.具有相同摩尔质量

【考点】54: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其体积相同、分子数目相同,其原子数的关系由分子的构成来决定,不一定为标况下,且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确定,不能确定体积大小,没有确定分子的种类,无法确定摩尔质量.

【解答】解:

A.每个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故二者含有原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不一定为标况下,且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确定,不能确定体积大小,故B错误;

C.由N=nNA可知,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一定含有相同分子数目,故C正确;

D.没有确定分子的种类,无法确定摩尔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12

B.1molH2的质量是2g,它所占的体积是22.4L

C.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mol﹣1

D.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考点】4C:

摩尔质量;4D:

气体摩尔体积.

【分析】A.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B.n=

计算质量,气体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C.1mol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

D.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L.

【解答】解:

A.温度压强不知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为22.4L/mol,故A错误;

B.1molH2的质量=1mol×2g/mol=2g,温度压强不知它所占的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B错误;

C.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单位错了,故C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是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故D正确;

故选D.

 

1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常压下,11.2L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下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分子数为2NA

C.32g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考点】4F: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常温常压下,不是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