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6598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7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docx

有答案哦认知心理

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条件反射是在__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A.探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

C.定向反射D.无条件反射

2.让·皮阿杰把个体2—7岁经历的认知发展阶段称为()

A.感觉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

3.在注意的种类中,有一种注意有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它是()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不随意注意

4.注意在极短时间内的起伏波动称为()

A.注意的动摇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5.晚上的房间电灯骤然熄灭,要过一会才能看清东西的轮廓,这是()

A.明适应B.光适应

C.暗适应D.感觉的过度

6.注视红色物体后,紧接着看白色,会看到白色表面略显青绿色,这种现象叫()

A.遗觉像B.表象

C.正后象D.负后象

7.知觉时把对象从背景中划分出来,这种知觉特性叫()

A.恒常性B.整体性

C.理解性D.选择性

8.依据感知材料对周围环境做出不真实的解释,称为()

A.知觉B.错觉

C.幻觉D.感觉

9.在客观事物影响下,人脑中已有表象结合成新表象的反映过程称为()

A.想象B.记忆

C.错觉D.表象

10.小丽听了科幻故事后自己画了一幅外星人的图画,这是()

A.记忆表象B.想象表象

C.知觉D.幻觉

11.用事例说明原理、原则,这是()

A.思维的概括化B.比较

C.思维的具体化D.思维的系统化

12.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靠思维过程的()

A.抽象与概括B.具体化和系统化

C.比较D.分析与综合

13.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称为()

A.推理B.概念

C.思维D.判断

14.“松花江比长江小”,这一概念属于()

A.普遍概念B.连言概念

C.选言概念D.关系概念

15.研究黑猩猩的智慧行为,提出顿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苛勒

C.西蒙D.赫尔

16.未被意识到,对一定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叫()

A.定势B.变式

C.态度D.功能固着

17.个人凭借某种语言、文字影响别人或者借助阅读来接受别人言语影响的活动称为()

A.口头言语B.书面言语

C.内部言语D.外部言语

18.认为儿童语言获得是通过模仿获得的理论是()

A.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B.斯金纳强化理论

C.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D.乔姆斯基语言转换生成理论

19.直接影响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称()

A.性格B.气质

C.知识技能D.能力

20.提出群因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塞斯顿B.艾森克

C.斯皮尔曼D.吉尔福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正确反映心理实质的概念有()

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应

C.神经系统有规律的活动D.物质的属性

E.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22.注意的特点有()

A.灵敏性B.目的性

C.方向性D.指向性

E.集中性

23.负后象是()

A.和原来的感觉在明度上是相反的B.在色调上是互补的

C.是从白色中减去先前作用的光线D.在明度上与原来的感觉相似

E.和原来的色调相似

24.下列可以作为时间知觉的标志的有()

A.太阳东升西落B.具有一定时间性的事件,如一天三餐

C.正常人心跳一分钟70次左右D.生物钟

E.突发事件

25.你去过灵隐寺,有人问起灵隐寺什么样子时你还能描出它的形象,这是()

A.视觉表象B.无意现象

C.记忆表象D.创造想象

E.再造想象

26.发散思维的特点包括:

()

A.思维的流畅性B.思维的变通性

C.思维的独特性D.方向明确性

E.思维集中性

27.概念的特征有()

A.反映某一种或一类事物的个别对象B.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C.和语言有密切联系D.高度概括性反映

E.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混杂反映

28.问题解决程序的实验研究的依据有()

A.信息论B.系统论

C.控制论D.计算机科学

E.相对论

29.内部言语的特点是()

A.片段性B.简略性

C.隐蔽性D.情境性

E.准确、完整性

30.根据能力在发展过程中依赖社会文化背景和先天素质的程度,卡特尔把能力分为

A.认识能力B.操作能力

C.特殊能力D.流体能力

E.晶体能力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巴甫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各种反射称为______。

32.依据任务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之上的程度称为______。

3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______关系。

34.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______。

35.受______的支配和调节使想象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36.伴随着动作或行动进行的思维叫作______。

37.依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可以把概念分成______和______。

38.人大脑左半球存在两个语言功能区,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39.第二信号系统40.脑的语言功能一侧化41.双眼视差42.功能固着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3.什么叫定势,它在解决问题中起什么作用?

44.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关系?

45.根据脑内活动的性质和动作的外显性质,能力可以分成哪几种?

请分别阐述。

46.群因素论中提出哪七种基本因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4分)

47.从思维方式来看创造性思维包括哪些内容?

各自有什么特点?

七、案例题(本大题共14分)

48.小明进入初中学习了,课业越来越繁重,不仅要记忆大量的数学公式和定理,课文的每周背诵也搞得他很头痛,死记硬背十来遍也还是掌握不了。

而同桌的小华学习起来却得心应手,总是在课后尽早复习当天的知识,背课文时方法也有蹊跷,总是按照段落背诵,第一段背完了背第二段,第二段背完了再把一二段连起来再背诵一遍,第三段背完了再把一二三段连起来背诵一遍……无论是数理公式还是语文课文都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

小明很奇怪为什么自己小学低年级时的记忆方法不管用了。

结合案例回答:

(1)为什么小明的记忆效果没有小华好,他们采取了哪些不同的学习方式?

(2)根据所学的识记和遗忘的知识,给小明提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

浙江省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有机体在生活中习得的,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的反射是()

A.无条件反射B.定向反射

C.条件反射D.探究反射

2.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科学家是()

A.斯金纳B.比奈

C.皮阿杰D.冯德

3.日常所说的“一心二用”,在心理学中称为()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性

4.随意注意的产生是()

A.自然而然的B.有目的的

C.不需要意志努力的D.由不随意注意转化而来的

5.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所作用的感官特点,平衡觉属于()

A.内部感觉B.外部感觉

C.绝对感觉D.差别感觉

6.视觉的适宜刺激物是()

A.声波B.红外线

C.一定范围的电磁波D.紫外线

7.虽然黄昏中的粉笔比阳光下的煤块看起来黑,人们仍然把煤块知觉为黑的,把粉笔知觉为白的,这种现象反应了知觉的()

A.恒常性B.整体性

C.理解性D.选择性

8.我们看电视时突然停电,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仍保有刚才最后屏幕上的印象,这属于()

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

C.错觉D.幻觉

9.曾经作用于人的具体事物被保留在头脑中,当该事物不在面前时所浮现的心理形象称为()

A.想象B.记忆

C.错觉D.表象

10.梦的内容多种多样,没有目的性方向性,也不受我们意识控制,这反映出梦的()

A.随意性B.不随意性

C.控制性D.意识性

11.人们利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称为()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创造性思维

1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抽象与概括B.具体化和系统化

C.比较D.分析与综合

13.“水果”这一概念属于()

A.单一概念B.普遍概念

C.日常概念D.关系概念

14.概念、判断和推理是()

A.思维过程B.思维形式

C.思维策略D.思维变式

15.在明确问题过程中,所用的“综合性分析”与“过滤式”相比特点是()

A.从整体问题情境出发B.一步一步地淘汰无效尝试

C.采取较少的操作方式D.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

16.功能固着是()

A.习得的经验作用B.生来就有的

C.遗传的D.是知识的迁移

17.人们借助各种短语和句子进行交流的活动称为()

A.语言B.言语

C.思维D.问题解决

18.下列哪种方式属于口头言语()

A.对话言语B.写作

C.默读D.朗读

19.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叫()

A.一般能力B.才能

C.天才D.技能

20.提出二因素说的心理学家为()

A.塞斯顿B.艾森克

C.斯皮尔曼D.吉尔福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认知心理是弄清客观事物面貌的过程,它们有()

A.感觉B.知觉

C.记忆D.表象

E.思维

22.注意的两个特点是()

A.客观性B.指向性

C.分散性D.集中性

E.不稳定性

23.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

A.选择性B.恒常性

C.整体性D.理解性

E.主观性

24.依据记忆定位说的研究,记忆的脑定位是()

A.大脑皮层的颞叶B.大脑皮层的额叶

C.大脑皮层枕叶D.大脑皮层顶叶

E.小脑

25.表象有如下特征()

A.直观性B.概括性

C.稳定性D.持久性

E.由感知到思维的过渡性

26.直觉思维的特点()

A.无意识性B.具有感知觉特点

C.来源于实践经验D.流畅性

E.多方向性

27.个体在概念形成中使用的策略包括()

A.同时性扫描策略B.相继性扫描策略

C.保守性聚焦策略D.冒险性聚焦策略

E.关系的运用

28.解决问题的阶段,一般分为()

A.准备阶段B.发现问题

C.明确问题D.提出假设

E.验证假设

29.大脑左半球语言区主要包括()

A.威尔克区B.布洛卡区

C.角回D.缘上回

E.边缘系统

30.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的有()

A.观察力B.记忆力

C.想象力D.言语表达力

E.动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个性倾向性具有积极性和选择性两个特点。

32.费希纳发现刺激量和感觉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关系。

33.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叫______________。

34.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表象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一般表象。

35.______________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工具。

36.问题解决程序可以分为三个状态,分别是:

初始状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7.阅读过程中字词的理解都服从于______________原则。

38.一般能力测验,即指的是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39.注意的转移40.概念的内涵和外延41.定势42.心理测量的标准化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3.简述知觉和感觉的区别和联系。

44.遗忘有哪些规律?

45.发现问题依靠哪些条件?

46.言语获得理论有哪几种?

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7.如何理解“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

七、案例题(本大题共14分)

48.德国音乐家巴哈共有19个孩子,其中5人称为著名音乐家,占总数的26%。

他的家族在200年间出了50个音乐家,其中20个属特别优秀。

在一项研究中,比较了24对同卵双生子和26对异卵双生子在识记和辨别简单材料和复杂材料任务中的差异,结果表明:

学前期的成对异卵双生子的成绩上的差异为成对的同卵双生子的3.3倍,学龄期的成对异卵双生子的成绩上的差异为成对的同卵双生子的2.5倍。

(1)案例中的第一个例子说明了影响能力发展的什么条件?

案例中的第二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2)结合两个案例,谈谈你对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制约因素的认识。

浙江省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的认知来源于()

A.客观现实B.自然环境

C.人的头脑D.理性思维

2.我们聚精会神读书时,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这是由于神经系统活动的()

A.兴奋B.抑制

C.正诱导D.负诱导

3.当我们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时,我们就会自觉地把注意集中在外语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够通过意志努力进行克服,这体现的是()

A.随意注意B.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

4.在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听老师讲课,一会儿看书,一会儿记笔记,一会儿思考老师的问题,但始终跟随着老师的思维,这是()

A.注意分配性的表现B.注意选择性的表现

C.注意稳定性的表现D.注意起伏性的表现

5.注意衰减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

A.布罗德本特B.德尤奇

C.克莱曼D.特瑞斯曼

6.100克物体只有增加3克才能觉察出它重量的变化,能觉察出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

7.从暗处走向光亮较强的明处,最初一瞬间觉得眼花,看不见东西,但过一小会儿就可以恢复正常了,这种现象称为()

A.明适应B.暗适应

C.光适应D.黑适应

8.人在知觉对象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或把知觉对象归为某一类,这种知觉特征称为()

A.知觉选择性B.知觉理解性

C.知觉整体性D.知觉恒常性

9.明确心理学学习的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去识记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这种识记是()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

10.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从头脑中搜索相关知识回答问题,这种搜索的过程是()

A.无意回忆B.有意回忆

C.追忆D.联想

11.学习一段材料后,马上回忆,最先呈现的学习材料和最后呈现的学习材料较易记住,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最多。

这种现象叫()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D.抑制效应

12.我们看完《大闹天宫》电影后,在头脑中留下的孙悟空形象是()

A.知觉形象B.记忆表象

C.想象表象D.视觉后像

13.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做算术题时,借助于铅笔或棒棒进行计算,这种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

14.学生通过对各种鸟的分析比较,得出鸟的本质属性是“有羽毛的动物”,这一思维过程是()

A.分析B.综合

C.抽象D.概括

15.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一个原理后,要求学生举个例子,“举例说明”的思维过程是()

A.分类B.比较

C.系统化D.具体化

16.当我们说“蝙蝠不是鸟类”时,我们的思维形式是()

A.概念B.判断

C.推理D.概括

17.教师在讲“什么是三角形”时,除了给学生呈现锐角三角形,还呈现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各种形状、角度、大小的三角形。

教师这种方法是运用三角形的()

A.变式B.原型

C.具体化D.定义

18.在相似的问题情境中,问题解决者仍然会运用以前采用过的某种固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学家称之为()

A.功能固着B.定势

C.变式D.原型

19.强调观察与模仿在儿童言语形成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A.行为主义B.认知学习

C.人本主义D.社会学习理论

20.一种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诸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内容方面的能力。

这种能力被称之为()

A.流体能力B.晶体能力

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下列哪些属于听觉空间定位的依据?

()

A.两耳时间差B.两耳强度差

C.两耳位相差D.两耳听力之差

E.两耳听感受性之差

22.属于有意想象的是()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

C.幻想D.梦

E.理想

23.听话是()

A.运用书面言语B.运用口头言语

C.言语输出D.言语输入

E.外部言语

24.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有()

A.情感B.意志

C.信念D.观察能力

E.个性

25.视觉三色学说认为三原色是指()

A.红色B.黄色

C.绿色D.蓝色

E.紫色

26.注意分配的条件是()

A.同时进行的活动的熟练程度B.可以有两种生疏的活动

C.同时进行的活动之间的关系D.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

E.可以是两种复杂的活动

27.有时候明明记得的事情一时想不起来,过一段时间又想起来了,这种暂时性遗忘的原因可能是()

A.记忆痕迹的消退B.由于紧张导致神经过程的负诱导

C.由于疲劳导致神经过程的保护性抑制D.神经活动出现泛化现象E.神经活动出现分化现象

28.梦的特征有()

A.随意性B.不由自主性

C.离奇性D.意识性

E.逼真性

29.下列哪些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特征?

()

A.思维的高度积极主动性B.思维的敏锐性

C.思维的灵活性D.思维的独创性

E.思维的深刻性

30.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

A.动机B.个性

C.定势D.功能固着

E.问题情境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感觉阈限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32.斯金纳的条件反射被称之为______。

33.思维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______和______。

34.概念是反映事物的______。

35.根据学习者对识记材料是否理解,将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36.根据想象是否具有预定的目的将想象分为______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7.视觉后像38.幻想39.直觉思维40.言语过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有何异同?

42.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记忆品质?

43.根据思维的年龄特征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教学?

44.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

45.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能?

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6.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浙江省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现象中的动力系统是()

A.性格B.气质

C.需要D.思维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斯金纳

C.冯特D.皮亚杰

3.“一目十行”是说明注意的()

A.广度B.稳定性

C.分配D.转移

4.看到一棵树,摸到大理石,这些是属于()

A.感觉B.再认

C.表象D.知觉

5.在众多事物中选择人要反映的对象,这是指注意的()

A.广度B.指向性

C.集中性D.意识性

6.提出“感觉特殊能说”的是()

A.韦伯B.斯蒂文斯

C.华生D.缪勒

7.将对象从背景中挑选出来,这是指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理解性

8.艾宾浩斯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材料称为()

A.无意义音节B.字母

C.数字D.字表

9.后面学习材料对于已学过的旧学习材料的影响,我们称这为()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正向抑制D.负向抑制

10.人们做梦一般是在()

A.快速眼动期B.沉睡期

C.昏睡期D.浅睡期

11.通过看小说,头脑中浮现出主人公的形象,这种心理现象为()

A.再造想象B.幻想

C.表象D.灵感

12.伴随着动作或行动而进行的思维是()

A.具体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动作思维D.感觉运算思维

13.“诚实”这一概念属于()

A.单一概念B.普遍概念

C.连言概念D.选言概念

14.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是()

A.正比B.倒U形

C.反比D.无关

15.人脑对于客观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指()

A.概念B.判断

C.表象D.想象

16.相继性扫描策略也称为()

A.依次分析策略B.保守性聚集策略

C.集中分析策略D.依次聚集策略

17.以简练准确的语言去表达概念内涵的方式,称为是()

A.下定义B.概括

C.总结D.变式

18.青色的互补色为()

A.红色B.黄色

C.紫色D.蓝色

19.在识记系列材料时,遗忘最多的是()

A.最后呈现的材料B.最先呈现的材料

C.中间呈现的材料D.效果一样

20.按照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为日常概念与()

A.单一概念B.普遍概念

C.科学概念D.选言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反射B.神经冲动

C.兴奋D.诱导

E.抑制

22.随意注意是指()

A.自然而然的B.有目的的

C.需要意志努力D.不需要意志努力

E.随心所欲的

23.牛顿的颜色混合的几条规律是()

A.补色律B.中间色律

C.代替律D.效果律

E.准备律

24.产生立体与距离知觉的条件有()

A.双眼视差B.眼睛的调节

C.线条透视D.对象的重叠

E.运动视差

25.按记忆内容来说,我们可以将记忆划分为()

A.混合记忆B.形象记忆

C.逻辑记忆D.情绪记忆

E.运动记忆

26.依据表象产生的感觉道,可以将表象分为()

A.视觉表象B.听觉表象

C.运动表象D.记忆表象

E.想象表象

27.沿着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是指()

A.聚合思维B.创造思维

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

E.辐射思维

28.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A.概念B.分类

C.推理D.比较

E.判断

29.形成概念的重要方式是()

A.扫描策略B.聚集策略

C.运用变式D.推理运用

E.科学概念的掌握

30.言语过程包括()

A.感知过程B.表达过程

C.理解过程D.组织过程

E.习得过程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这也是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

32.心理活动对某些客体高度专注,而同时离开其他一切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