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6634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docx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

 

题目: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

 

所属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联系电话:

 

2010年11月

 

现时期企业的会计信用问题

摘要:

会计信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如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带来了企业会计的信用问题,并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谈到了会计信用问题的重要性,分析了会计信用缺失的原因。

谈到如何重塑会计信用、遏制会计造假,不仅要从监督力度、惩罚制度等外部因素抓起,还要积极倡导信用准则,做好企业的软文化建设。

关键词:

会计信用,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工作以及会计国际化便显得日益重要。

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会计诚信问题却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会计诚信的缺失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影响,会损害公众利益,而且严重威胁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会计造假案例的不断曝光,使得会计行业的公信力遭到质疑,假账上的各项汇款数据发人深省,在会计的领域中也刮过一阵“诚信危机”之风。

本文将从一个即将步入财会领域的大学生的视角,谈谈会计信用问题的重要性,分析会计信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关于重塑企业会计信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会计信用问题的重要性

1.1什么是会计信用

会计信用就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经济活动预测、决策、控制的真实性、科学性、正确性的程度。

[1]企业会计信用主要体现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上,企业会计信用越高,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高。

会计信用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的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并且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并且企业行为在企业会计信用中占了主导作用。

会计本身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从业人员掌握基本扎实的财会知识,所以它是一门技术,而一旦会计信用丧失,会计行为将不再是一门技术,它能将发生过的账款做没了、真的数据做假了,它便成了魔术,试想如果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魔术频繁上演,将会是怎样不可预料与真假难辨,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将怎样维持,更何况是企业间的信用问题。

1.2会计信用与会计诚信的关系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这是朱镕基前总理对全国会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亦是会计诚信的具体体现。

而当我们谈到会计信用的时候,却不仅仅是道德的范畴,其范围会更广一些。

会计信用在道德领域表现为诚信可靠,在商业领域表现为一种可带来利润的资源,一种可交易的商品。

会计信用不仅仅是会计诚信的体现,而且是综合会计能力的体现,它能够在社会上提高企业的声誉,在资本市场上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等。

[2]

1.3企业会计信用的重要性

会计信用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也是一项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

会计信用不仅有利于国家正确决策和实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而且有利于和国际接轨,促进对外贸易及推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会计信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1.4丧失会计信用带来的危害

(1)破坏市场经济制度,导致经济秩序混乱。

如果会计信用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不和谐”因素必然会阻碍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会计信用体系破裂,市场经济形成的各类社会与经济关系就不能顺利建立起来,经济秩序将会进入混乱的状态;

(2)侵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导致将增加投资成本与投资分析风险,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因为提供欺诈性财务会计报告,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就是这样的负面例证;

(3)危及经营主体自身利益,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且最核心的商业信誉将葬送在自己手上。

在我国,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只有8.45%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可信,而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认为不完全可信,这就反映了有些上市公司不惜以信用为代价,不仅造成财务混乱,而且丧失了“信用”这一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

(4)有损整个会计队伍的职业形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会导致整个会计行业的社会形象受损。

二、会计信用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造成企业会计信用存在的原因有多方面,这里总结出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分别从各个角度展开分析。

2.1.1利益的驱使是企业缺乏会计信用的根本动力

利益驱使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始动力,不可否认公司的重要目标就是盈利,不过一些企业往往过分追求自己公司内部的利益,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不遵循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不按规定进行规范的摊销、预提;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从而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特别对于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来讲,有可能为了展示出一份漂亮的报表,加入造假的行列,这样就可以获得投资人投资、银行贷款、减少企业纳税额等经济利益,就意味着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

政治上的利益诱惑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晰的现象仍广泛存在,企业高层管理者往往由政府任命,其政绩就体现在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上,此时人就像站在十字路口,左边是诚实但伴随着升职无望以及失业风险,右边是不诚信行为却可能带来的光明职业前景,这难道不是诱惑带来的艰难抉择吗?

2.1.2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直接因素

会计信息的直接操作者便是财会人员,如今不可否认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实事求是,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个人享乐,经不起物质、权利的诱惑,在道德观念上出现偏差、蜕化甚至沦丧;还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不再坚持自己的原则,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以及未来的个人发展避之甚远,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另外,我们还可以分析出,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监督失控,内部管理混乱,如有些企业对财产物资缺乏严格控制,从而导致很多财物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

2.1.3企业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追求虚假经营业绩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都是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形成了一大批“官员企业家”。

某些企业的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考核指标,强令会计人员调整会计账目,虚列收支,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

另外,大多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就成了大股东会议,由大股东说了算,这样就很难保证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同时董事会、监事会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

这种公司制度的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

 

下面是外部原因,从监管不力、造假打击力度、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自身局限性四个方面分析。

2.2.1各方面的监管不力

(1)法律监督不利,我国目前涉及会计诚信问题的法律很多,如《会计法》、《公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但在执行中真正受到处罚的却很少。

对个人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惩处最重的是,对披露信息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刑法》),其他是“处以20万元以下的罚金”(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

再加上有些人想办法钻法律的空子,或是对法律严禁的规定置之不理,这就会加速会计信用的败落。

(2)专业监督不力。

在我国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缺陷,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真正决定着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续聘、审计费用等事项,会计事务所似乎便成了企业的员工或是下属机构了。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必然下降。

注册会计师在客观上需要他们维持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保护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

(3)公众监督不力。

在我国,由于政府管制、新闻审查与监管制度的影响,使本应被社会公众知晓的会计失信行为无法被及时准确地披露,这实际上是对公众隐瞒欺骗的行为,也是对行骗者的保护与怂恿,变助长了会计行为主体的造假行为。

2.2.2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再加上对已有的法律法规执法不严,所以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起不到足够的震慑和防范作用。

其中造假成本过低是会计信用缺失的一项关键因素,相对于会计违规行为的普遍存在,追究会计从业人员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的情形却少之又少。

这种惩罚模式使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守信者未得到有效保护。

许多经营者和会计执业人员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一些擅长做假的人员还成了一些企业竞相聘请的“人才”。

正是由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造假之风才会愈演愈烈。

 

根据网上一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由于“惩罚过轻”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比例为29.9%,对于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

对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造假者就肯定会做出造假的选择。

迄今为止,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这就使得难以确保法律被认真贯彻实行。

况且法律只针对表面的违法行为,而触及不到不良行为以及心灵,这就决定着我们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来加以约束和引导,使得企业的会计信用能得到保证。

2.2.3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享有不同的信息,会计信息制造者是“内部人”,是经营者,控制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外部人”,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依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可能违反诚信原则,向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2.2.4会计处理自身的局限性

  会计是一门科学,具有严谨的特点,但是从另外一个艺术的角度,它貌似精确还是充满了判断与估计,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且会计政策同样具有可选性与可变性,导致企业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选择对企业有利的会计政策,变更对自己无利的。

这就是会计本身的一大特点所诱发的信用问题。

三、关于企业会计信用问题的几点建议

 会计信息失真既有经济方面,又有法律、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方面;既有国家管理不严,又有企业自我约束不足方面;既有企业领导不正当干预,又有会计人员的原因。

[3]要切实保障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需要根据信用问题存在的内在、外部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

3.1必须加强对企业领导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1)在一次全国性调查中,显示了领导人思想、道德、利益追求等几个方面对会计信用的影响(下图),各项数据说明了企业领导人对于会计信用的影响方面是很大的,抓好思想诚信建设将会使得企业包括企业会计的形象大大提升。

(2)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复杂的经济关系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更高,会计诚信教育要从我们大学在校学生入手,使信用深入人心。

大规模地开展会计信誉教育,并作为会计管理的重要目标,要从学校教育抓起,到会计执业资格准入教育,到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都必须把会计的诚信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各级财政部门不仅要向他们讲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还必须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强化会计人员道德的规范,促使会计人员注重本身职业道德的培养。

树立“信”则“立”的观念,在会计工作中做到不偏不倚、讲究信用。

3.2从企业内部外部同时加强法制和监管力度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建立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形成内外共监的防范体系,通过法律和科学的约束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创造必要的条件。

(1)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包含内部财务监察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总会计师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控系统,及时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有效防范会计诚信缺失;

(2)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法律监督。

政府应加强经济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体系,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经常性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形成监督稽查合力;

(3)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强化行业监督。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促使其依法执业,规范操作。

 

良好的会计环境和监督机制是杜绝假账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转型时期,产权制度的改革相对落后,企业缺乏国家所有者的产权硬约束,使有些经营者钻了制度不完善的空子,只顾眼前利益,实行短期行为,出现了很多为工所用会计报表,如对财政报表是穷帐,对银行是富帐,对税务是亏帐,对企业分析是盈帐。

[4]会计信用在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银行借款、上级考核指标面前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候法制监管力度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中我觉得重点应该要放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上,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其中尤其要突出监事会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作用。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清理和整顿,按照国际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程和方法开展业务,提高社会监督的质量,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并促进会计信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3.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根据上述的原因分析,我们需要改变企业治理结构,解决国有股份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就必须通过加快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充分体现企业的独立性,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同时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企业没有合理的治理结构,就很难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

3.4强化惩罚机制,增加造假成本

对恶意造假者,从立法和执法角度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

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势头。

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效益,使造假者无利可图,切实从根本上防止造假信息行为。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会计造假案件,虽然我国出现了许多公司这样的事件,但投资者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很难依法取得会计违规公司的赔偿。

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的公司、律师、评估师、会计师,提起诉讼,使遭受损失的会计信息利用者得到合法的赔偿,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这样可以使得会计行业的整体信誉得到提高。

3.5增强会计人员工作独立性

  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可以考虑建立会计委派制,通过派出人事关系不在被委派单位的会计人员,对被委派单位的会计信息实施即时监督。

这种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人员业务管理的独立性,解决会计人员依法合规进行监督时的后顾之忧,不会让会计人员感觉上级对账目的处理要求和该有的职业道德相并存。

会计人员在经营活动中能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基本职责,达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目的。

 

美国的安然、环球电讯、世界通信、摩根大通、默克、美林、南方保险等世界知名公司的巨额会计造假案,使得素有“信用之国”的美国产生了严重会计信用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受到重创;我国的深原野、成都红光、琼民源、ST黎明、ST冰熊、蓝天股份、郑白文、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的巨额会计造假案,使得国人对我国企业信用产生巨大疑问,并且这些作假事件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003年财政部对152家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其中企业资产不实达85.88亿,所有者权益不实占41.38亿,利润不实有28.72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数据,2005年度自行披露会计重大错误更正84家,因涉及财务问题被证监会限令整改38家,立案调查有50家,公开处罚及被2个交易所公开谴责58家。

[5]

这一系列的事件、数据足以让现时期很多人停下脚步来思考,到底我们这样以自己企业信誉为牺牲代价的商业运行能走多久,怎样让会计信用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会计信用是一个企业赖以长足发展的基石,也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它关乎的将不仅仅是一个行业,更是牵动着社会系统工程以及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为还未踏入社会、却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要始终谨记诚信的力量,尤其对于走向财会领域的新一批会计人员,要记住会计是一门技术活、艺术活,但是千万不要让它变为魔术活。

企业的会计信用在越来越广泛深刻的全球化合作中只会要求更高,之前社会上会计作假的案件要充当警钟效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愿现实期以及将来企业的会计信用将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与真正的赋予行动。

 

参考文献:

[1][2].朱锦余.《企业会计信用评价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P40

[3].王会金.《会计信息失真与假账鉴别》.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P25-26

[4].马云.《快速识别会计假账96种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P25

[5].梅国平.《基于统计方法的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P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