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6890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

21《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1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   )碧      轩邈(   )   泠(   )

戾(   )天      横柯(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5.猿则百叫无绝              (   )

6.经纶世务者               (   )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吴 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21《与朱元思书》练习2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从流飘荡:

天下独绝:

百叫无绝: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负势竞上:

千转不穷:

经纶世务者:

水皆缥碧: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四、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拓展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线的词语。

良多趣味()属引凄异()泠泠作响()

2、.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

写水是按(顺序)写的。

乙文则是按结构来写的。

3.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4、.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

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

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5、.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并把他译成现代汉语。

24《送东阳马生序》练习1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硕师()③媵人()④容臭()⑤负箧()

2.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四[支]僵劲不能动()

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④[流辈]甚称其贤()

3.解释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4.翻译并写出其含义。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7题。

(一)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8.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经历的?

9.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24《送东阳马生序》练习2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字,号,(朝代)散文家。

2.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1)余幼时即嗜学()

(2)无从致书以观()(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弗之怠()()(5)走送之()(6)不敢稍逾约()

(7)既加冠()(8)无硕师名人与游()

(9)门人弟子填其室()(10)未尝稍将辞色()()

(11)援疑质理()()(12)或遇其叱咄()

(13)俟其欣悦()(14)负箧曳屣()()

(15)持汤沃灌()(16)以衾拥覆()(17)寓逆旅主人()

(18)腰白玉之环()(19)烨然若神人()

(20)緼袍敝衣()(21)略无慕艳意()

3,写出本文中带有通假字的句子及句中通假字:

(1)

(2)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5、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 )

A.房子 腰间 丝毫感觉B.房子  腰上挂着  稍微  知道

C.房子 腰上挂着 丝毫 感觉D.房子 腰间挂着 丝毫 知道

2.“日再食”的译文是( )A.每天的第二顿B.每天吃两顿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3.“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4.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26《小石潭记》训练1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悄怆幽邃()

(3)不可久居()(4)隶而从者()

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4)乃记之而去()

3.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扣住文中描写水、鱼、溪流的句子去填。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从文章内容和主旨方面去揣摩。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6.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

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

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石潭记》训练2

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①篁(   ) ②坻(   ) ③嵁(   ) ④佁(   )

⑤俶(   ) ⑥怆(   ) ⑦邃(   ) ⑧翕(   )

二、解释下面加粗的双音节词.

①水尤清洌________          ②青树翠蔓________

③佁然不动________          ④俶尔远逝________

⑤往来翕忽________          ⑥斗折蛇行________

⑦犬牙差互________          ⑧悄怆幽邃________

三、解释下面加粗的单音节词

①鱼可百许头________        ②空游无所依________

③影布石上________          ④斗折蛇行________

⑤凄神寒骨________          ⑥其境过清________

四、解释下面的短语

①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文答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坻(   ) ②屿(   )③嵁(   ) 

④岩(   )⑤缀(   ) ⑥蔓(   )

2.解释下面的短语

①伐竹取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水尤清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参差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摘录相应的语例

①妙用比喻写水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巧用动词写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运用排比写石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精用短句写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7《岳阳楼记》练习1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对上文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者 作法 在先 没有

B.有人 心情 在先 微小

C.或者 作法 在……之前 轻微

D.或许 心情 在……之前 没有

2.从文中找出四对反义词。

答: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3.“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句的句式特点是()

A.宾语前置B.判断句C.介词结构后置D.定语后置

4.“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用原文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感极而悲者,喜洋洋者。

6.“何哉?

”这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问题?

文中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有两个“忧”字,依次说明“忧”的是什么?

答:

忧________________,忧________________

8.抒发作者宽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的正确读法是(先从语法结构来考虑!

)[   ]

A.先天下之/忧/而/忧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先天下/之忧/而忧D.先/天下之忧/而忧

10.本段文字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B.议论 C.抒情

11.本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是他的谥号,课文选自《________》。

12.“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是照应上文的________一句;“退”照应上文的________一句。

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

A.做朝官或赴外任都忧国忧民B.当官为民都忧虑重重

C.顺境逆境都悲观失望D.时时处处都担惊受怕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限15字之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段首句中的“二者之为”指什么?

(默写)“二者之为”的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是什么?

他们与“古仁人之心”的区别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5.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当联系全文来思考!

)[   ]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16.对本文写作目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C.当时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贬之时,作者要借此文与朋友共勉。

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27《岳阳楼记》复习

一、生字、拼音

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浩浩汤汤(shāng)潇(xiāo)湘属(zhǔ同“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涯,边。

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大观:

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

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

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

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

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

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道呢?

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

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重点词: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

(重点词:

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重点词:

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重点词:

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

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重点词: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重点词:

求,探求。

为,指以物喜,以己悲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重点词: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

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文章知识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第一段: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

第二段:

(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引出下文。

第三段:

(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

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

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

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

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