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2130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9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docx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练习14页Word版含答案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

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

“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

“辽抚谁可者?

”学曾思良久,曰:

“张学颜可。

”拱喜曰:

“得之矣。

”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

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

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

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继以荒旱,饿莩枕藉。

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

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

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

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

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

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

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

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

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

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

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

②赔累:

赔钱亏累。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或疑之”根据语境分析,“或”与《六国论》中的“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一样,应译为有人。

2.“人未之识也”与《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未之有也”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为人未识之也。

3.“置诸盘错”中的“诸”是兼词,“之于”的合音,此句译为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

[第3、4段]

4.“入掠抚顺”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于”,正常句式为“(于)抚顺入掠”。

5.“守将贾汝翼诘责之”中的“之”是代词,代指王杲。

6.“馈金貂”的“馈”结合语境分析,应该解释为赠送,馈赠。

7.“诸部闻大兵且出”中的“且”,译为将要,与《鸿门宴》中的“若属皆且为所虏”一样。

8.“学颜因而抚之”中的“因”译为趁机。

9.“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结合上下文分析,“厘”应该译为处理。

10.“学颜有力焉”中的“焉”结合上下文分析,应为助词,没有实义。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解析:

选D原文标点为“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结合大意即可准确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对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解析:

选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张学颜深得相关官员赏识。

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

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

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

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

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解析:

选C“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译文:

(2)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

译文:

解析:

翻译这两句话,要注意重要文言实词。

“黜”“具”“经画”“当”“精”“倚任”。

参考答案:

(1)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2)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

参考译文: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

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水平),高拱说:

“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

“谁能够担任辽地巡抚?

”魏学曾思考很久,说:

“张学颜能够。

”高拱高兴地说:

“相契合了。

”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

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

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

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

接着因为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

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

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

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

“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

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

”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让他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

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

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趁机安抚他。

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

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

又上奏一条条详细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

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

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

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

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

在家中去世。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父循,进士。

历兵部武选郎中。

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

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

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

“幸吾婿成大名。

”洪先曰:

“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

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

”洪先事亲孝。

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

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

“是料朕必不起也。

”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

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

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

曰:

“苟当其任,皆吾事也。

”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

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

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

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

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

乔微讽之,厉声曰:

“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

”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

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素出刘瑾门”中的“素”,结合上下文推断,应为平素。

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中的“素”意思一样。

2.“洪先幼慕罗伦为人”中的“慕”译为仰慕,与熟语“慕名而来”中的“慕”意思一样。

3.“授修撰”中的“授”,与《陈情表》“除臣洗马”一句中的“除”意思一样,译为授予(官职)。

4.“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中的“外舅”,结合下文“幸吾婿成大名”中的“吾婿”可以推断出,其意思为岳父。

5.“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从句式上看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儒者事业有于此大者”,类似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第3、4、5段]

6.“时帝数称疾不视朝”中的“数”与成语“数见不鲜”的“数”意思一样,可以译为多次。

7.“是料朕必不起也”中的“是”为指示代词,译为这,可以联系《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是寡人之过也”;“不起”可以联系成语“一病不起”(得病后就再也起不了床。

比喻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8.“益寻求守仁学”联系成语“精益求精”,可推断其意思为更加。

9.“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中的“逮”根据熟语“力有不逮”,推知是及、至的意思。

10.“苟当其任,皆吾事也”中的“苟”根据语境推断,应译为如果。

11.“率友人躬振给”中的“躬”可以联系课文《陈情表》中的“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译为亲自。

12.“乔微讽之”中的“讽”,是委婉地劝谏之意,可以结合教科书《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来理解。

(二)高考题型专练

1.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A.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解析:

选C了解大意,抓住标志词,如官名、时间词等,即可得出答案。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

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实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实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解析:

选D“除”为削除官职。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罗洪先志向远大。

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颜敢谏。

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

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

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解析:

选B文中说“来岁朝正后”,是建议太子来年临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敞惧,归部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译文: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

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

(关键词“趣”“迟”“谢”)

(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

(关键词“挽”“拟”“假”)

参考译文: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父亲罗循,是进士。

历任兵部武选郎中。

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

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

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

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

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

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因)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

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

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假回家。

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

“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

”罗洪先说:

“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

这样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

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坐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

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

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

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

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

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

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

“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

”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

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

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

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

说:

“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

”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相关部门均衡处理,相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

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

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

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

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

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

当初,请假回家,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

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

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

“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

”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

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谥号文庄。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

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

六年春,廷推阁臣。

帝意在张孚敬,弗与。

命再推,乃及銮。

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

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

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

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

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

诘之,则顿首谢曰:

“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①之有。

”帝心爱之。

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

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

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

“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

”时曰:

“所拟不中律。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

“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

”銮曰:

“陛下,即天也。

春生秋杀,何所不可。

”帝卒从重拟。

丁生母忧归。

服阕,久不召。

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

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

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

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

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

帝怒,下吏部、都察院。

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

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

銮初辅政,有修洁声。

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

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

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

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帝意在张孚敬,弗与”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群臣不赞同。

2.“乃及銮”中的“乃”结合语境分析,可译为才。

与《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的“乃”一样。

3.“杨一清以銮望轻”中的“望”,联系成语“德高望重”中的“望”推断,可以译为名望。

4.“既而孚敬与桂萼入”中的“既而”结合语境推断,译为不久。

5.“銮皆谨事之”中的“事”,可以联系教科书《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中的“事”,推知其意义为侍奉、服侍。

6.“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中的“以”可以联系成语“以一当百”中的“以”来推断,翻译成用。

7.“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中的“尝”,与《劝学》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尝”,都可以译为以前。

8.“春生秋杀,何所不可”中的“春、秋”都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春天、在秋天。

[第3、4段]

9.“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中的“与”是介词,译为“和”,其后省略代词“之”,代指夏言。

10.“会帝将南巡”中的“会”,根据语境推断译为适逢、恰逢。

11.“褫其官”中的“褫”结合上下文分析,应译为剥夺。

12.“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的“修”可以联系课文《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中的“修”来理解,两者都译为美好的。

(二)高考题型专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解析:

选C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翟銮说:

“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

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

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

”根据大意即可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

“丁”,遭逢、遇到。

“丁生母忧”指遇到生母丧事。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

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解析:

选C“正榜所取的称举人”。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

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

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

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

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解析:

选B“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不准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

译文: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译文:

参考答案:

(1)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

(关键词“资地”“恶”“容”)

(2)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的行装装了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

(关键词“竣”“遗”“柄政”)

参考译文:

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

嘉靖年间,他几经迁升,做了礼部右侍郎。

六年春天,朝廷推举阁臣。

世宗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

就命令再一次推举,才提及翟銮。

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

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吴一鹏、罗钦顺。

世宗不答应,命令翟銮入直文渊阁。

翟銮刚入内阁时,杨一清辅佐政事,不久孚敬与桂萼入阁,翟銮都小心服事。

孚敬、桂萼都用世宗赐给他们的银章密封上书奏事,唯独翟銮无所进言。

(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

“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

”世宗心里很喜欢他。

杨一清、桂萼、孚敬先后被罢官,翟銮留下独自执掌政事两个月。

后来李时入阁,位居翟銮之上,翟銮也没有不高兴。

世宗多次召李时和翟銮进见,(世宗)曾问他们:

“都察院拟定抄没谷大用的家产,合适吗?

”李时说:

“拟定的结论不合乎法律。

”翟銮说:

“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

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

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

”皇帝说:

“谷大用扰乱先朝政事,正合奸党这个条。

”翟銮说:

“陛下,就是上天。

春天让万物萌生,秋天让万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世宗最终从重拟罪。

(翟銮)替生母守丧回家。

服丧期满,很长时间内不被召用。

夏言主持政务,翟銮和他商量召用自己。

正好皇帝即将南巡,担心边塞有警情,商议派重臣巡视,夏言等就借机推荐翟銮担任行边使。

嘉靖二十一年,夏言罢官,翟銮担任首辅,进身少傅、谨身殿。

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

恰逢翟銮的儿子汝俭、汝孝一同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