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6908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

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游千尺珍珠瀑

假日里,我们摄影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千尺珍珠瀑。

千尺珍珠瀑在北京密云县境内,沿京都第一瀑北上约三里处。

这是一处新开发的奇观绝景。

我们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拐过一个山弯,只见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的水墨画。

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

只见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

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冲向天际。

同学们立刻按动快门,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走近瀑布一角,也许是太高的缘故,水流从崖顶上刚一下落,便化作无数水珠,飘飘洒洒,成串成行,由天而降。

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这珍珠般的瀑布到底有多高呢?

听工作人员讲,水流从崖顶到落地,需要七秒多钟,如果按物体落下的速度公式计算,约有二百五十米高。

嗬,怪不得叫千尺珍珠瀑呢!

我们在瀑布下的溪流中洗手洗脸,互相撩水嬉戏,大家的欢笑声融进了那隆隆的瀑布声中。

1.本文是按()顺序来写的。

A.时间顺序B.高低顺序C.游览顺序

2.以下几句话分别写出了珍珠瀑的哪三个特点,将序号填在括号中。

A.声音大B.景色美C.鸟奇

(1)下面这两句话写出珍珠瀑(_______)。

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

(2)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_______)。

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簇簇绿色的植物。

(3)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_______)。

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

3.为什么叫千尺珍珠瀑?

用“”在文中画出来。

4.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这一句把比作。

5.短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情谊

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

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

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

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

“玲玲来了。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

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有人一样。

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

“别难过!

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

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

来,我给你戴上。

“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玲玲……”“玲玲……”

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

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

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出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

②抒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

③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

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时间的变化②地点的转移③总分结构④事物几方面⑤事情发展顺序

4.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缩成最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最后一段除了标点符号停顿外,还有哪些地方朗读时需要稍加停顿,用“|”标出。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

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

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

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积起来,点燃了。

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

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

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

我明白了,梧桐树!

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找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

①短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②“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意思是________;③“透过密匝匝的绿叶”的“密匝匝”的意思是________。

3.找出比喻句,用“________”划出来,句子中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

四、阅读训练。

长白山,与你相约那一秋的天池

胡雪漫

天池是中国最深的湖泊,为火山喷发后的火口积水而成,高踞于长白山主峰之巅。

远跳天池,呈椭圆形,周围长约13千米,水面海拔高达2150米,面积9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4米。

天池周围环绕着16个山峰,青铅一样的色泽,使得天池犹如镶嵌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

湖周峭壁百丈,晴朗时,峰影云朵倒映万顷碧池之中,天水相连、()。

大部分是湛蓝,少许泛着黄绿。

天池水面偶尔有大风拂起的微波,煽动着一圈圈激情的涟,像绿色绒布上充满着巧克力般丝滑质感的纹理,如梦如幻,浮浮动在碧泉湖幽灵静谧的世界里。

长白山天池的美是独特的,它神奇壮美、绚丽多姿。

怀着()之情,从天池

而下,大片的原始森林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呈深绿色,而有阳光的地方呈浅黄色。

眼前的视野是那样苍茫,像一个老人长满老茧的手,保护着这绝美的缥缈仙境。

我不禁在想,倘若是赶上春天来,春风乍暖,山下万树含烟,百花齐放,山顶却依然白雪皑皑,天池必将宛如一位()、粉腮凝眉的仙女,()在茫茫白雪中。

那一夜□思绪只在天池荡漾□天池□生来就是天外圣物□如修炼千年的神秘精灵□被大自然深情相拥□一池震撼心灵的生命之水□豁然洞穿了我稚嫩天真的灵魂□倏地,在幽蓝静谧的天池上优雅起舞……

1.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择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写在短文中的括号里。

恋恋不舍色彩缤纷亭亭玉立玉骨冰肌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短文第1自然段按照由_____及_____的顺序描写了天池。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______、______、海拔、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描写了远望天池的样子。

(2)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在全段起___________的作用,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描写了天池独特的美。

(3)第3自然段在全文起的作用是_____,作者把天池比喻成____,表达了对天池的______之情。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比作_____,把______比作________。

我也来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结尾写道:

“倏地,在幽蓝静谧的天池上优雅起舞…”除舞蹈,如果让你用语言来赞美一下天池,你会说些什么呢?

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节选)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

”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

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

我能爬起来,走到溫暖的太阳光中去。

……

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

”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

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希望——(________)茂盛——(________)善良——(________)

2.文章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D.表示声音的停顿或者中断

3.母亲为什么开始相信因为豌豆苗女儿的病会好起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逾越一朵花的距离

香子兰是一种豆科植物,它在花落后会结出豆荚形的果实。

成熟的香子兰果实晒干变黑后,就会成为散发浓郁香味的香料,这种香料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化妆品。

由于产量低,香子兰的价格仅次于藏红花,是世界上第二昂贵的调味“香料之王”。

最初,香子兰只生长在墨西哥,因为只有墨西哥特有的长鼻蜂才能给它授粉。

因为香子兰果实的珍贵,当地的印第安部落经常为争夺它发生武力冲突。

1793年,南印度洋留尼汪火山岛上的居民引进了香子兰和为之授粉的长鼻蜂。

那年春天,香子兰在岛上生长茂盛,并开出了淡黄色的花朵,这令留尼汪人很高兴。

但令人们想不到的是,那些长鼻蜂竟然出了问题:

它们无法适应火山岛上的生活,最后都死去了,而当地蜜蜂对这种外来的植物毫无兴趣。

香子兰的花期短暂,每朵花只开一天。

没有授粉者,就意味着这些花将全部凋谢却结不出一颗果实。

人们(),却只能眼看着花谢而绝望。

一天,一个()的留尼汪人偶然用手捻了一朵香子兰花的花蕊,没想到这一捻竟捻出了奇迹:

不久以后,这株香子兰结出了香喷喷的果实。

这样,岛上的人们才知道,香子兰是雌雄同体的植物,没有长鼻蜂,人工也可以为它授粉。

这个发现,使得香子兰的足迹开始遍及世界。

如今,每当香子兰开花时,人们只要随身带一根长长的针,刺一下花蕊,就完成了授粉任务。

香子兰的故事告诉我们:

有时,希望与我们只相隔一朵花的距离,有些人因为()、消极等待而与其失之交臂,而有些人只是动了一下手指,奇迹就出现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心有不甘无动于衷心急如焚

2.按短文内容填空。

(1)香子兰香料特别珍贵是因为_________,而且最初只生长在____________。

(2)留尼汪岛上的香子兰将无法结出果实是因为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

(3)留尼汪人用手捻出奇迹是因为香子兰是_____________的植物,________也可以为它授粉。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香子兰的果实成熟后就是一种散发浓郁香味的香料

B.香子兰香料是世界上第二昂贵的调味“香料之王”,只用于食品调味

C.香子兰在留尼汪岛上结不出果实是因为引进的长鼻蜂都死去了,岛上再也没有蜜蜂了

D.人工授粉的方法让香子兰在墨西哥以外的地方也结出果实

4.画“”部分中的“动了一下手指”在文中指_______,“奇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

是雪梨,还是火把梨?

还是紫葡萄?

都有,月光下,在坡头上那片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沟水汩汩,很满意的响着。

是啊,旁边就是它浇灌过的田地。

在这片地里我们种过油菜,种过蚕豆。

我在豆田里找过兔草。

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飞得好高。

收了豆,栽上水稻,看,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

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

你不是说中秋节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

我们用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满意——(___________)沉甸甸——(___________)

成熟——(___________)坑坑洼洼——(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用了什么手法?

请你仿照着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反复出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妈妈的手

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回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

天气真冷!

晚上我躲在房间里做作业,忽然听到厕所里传来刷刷的声音。

我走过去一看,妈妈蹲在厕所的水龙头旁边,正在洗我那双沾满泥水的鞋子。

望着妈妈冻()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

我回房做作业做得很专心很认真妈妈轻轻()来到我的身边他拿起我的作业说我看看你的作业说着,就到一边坐下。

看完以后,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用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

“你进步多了,继续努力吧!

”这时,妈妈的手热烘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全身。

顿时,我沉浸在无限幸福中了。

做完作业,我在床上总睡不着,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烧饭、煮菜、刷洗衣服,一切都是为了抚育我成长。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温柔(近义词)__________顿时(近义词)__________

马虎(反义词)__________严厉(反义词)__________

2.在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3.选择“的、地、得”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的妈妈有一双________的手,一双________的手。

(2)冬天的夜晚,妈妈用冻得通红的手________,又用那温柔的手________。

(3)闭上眼睛,我仿佛看见________,又想到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开头的方法是()

A.简要叙述,说明起因B.巧设悬念,引人入胜C.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6.怎样理解“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这句话?

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

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

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

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

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

(    )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

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

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

“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

”杨时望着程颐(    )的面容,说:

“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    )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3.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杨时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追太阳

①老平房在新城市里也常常会是一景。

②这些平房,蹲在几幢高楼的后面。

房顶的瓦片上,生满了岁月的绿苔。

一簇一簇的狗尾巴草,也跑来凑热闹,聚集在房屋顶上。

春天绿着,秋天黄着。

也就是因为前面的高楼,老房子终年难得见到阳光。

在老房子里长大的孩子们,早已羽翼丰满,振翅高飞了。

留守在这儿的,大多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③我记得是个冬天。

冬日的阳光,见缝插针地从高楼的缝隙里,漏下一点、两点来。

几个老奶奶,拿着板凳跟着阳光走。

阳光走到哪里,她们就带着板凳走到哪里,一会儿仰着脸扭扭脖子,一会儿拍拍胳膊,一边拍打着身体,一边闲适地说着话。

看到我在看她们,还乐呵呵地冲我笑,“您们这是……”“我们在追太阳呢!

”奶奶们都笑了,那笑脸简直就是一派的安详与童真,像极了和煦的阳光。

④追太阳?

我心想;传说曾有夸父逐日,当下竟有老奶奶追太阳!

“追太阳”,此情此景,我不由得铭记在心。

每当我觉得寒冷的时候,觉得灰心失望的时候,“追太阳”的一幕就会跳出来暖暖我的心。

⑤连绵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个没完没了。

家里的衣物,摸上去都是潮乎乎的,连人也似乎笼罩在潮乎乎的水气里,让人难耐。

⑥小孩子却照旧在平房的院子里玩得兴高采烈。

他们穿了雨鞋,偏寻着洼地积水走,一脚踩下去,击起水花一朵朵,乐得他们哈哈笑。

五岁的弟弟,也跟在大孩子的后面去踩洼地的积水,蹦着,跳着,哈哈哈,哈哈哈……孩子的快乐,简单而透明,无忧无虑,更无关天气。

⑦又一阵雨来,他便被我“提”回家了,四下里看看,突然问我:

“姐姐,你有彩笔吗?

我想画画。

”我赶忙找了纸笔来,他提笔在手,大刀阔斧地作画。

他先画一幢房,房子至至扭扭的,上面开满门和窗

⑨“亮亮,为什么画这么多的门和啊?

”他手舞足蹈起来:

“门窗多好,小猫、小狗进来得快呀,小鸟、小兔、小熊都可以进来呀!

”我不禁笑起来:

“你大概准备开动物园了吧?

⑩他又开始画树和花。

树们很不成规矩地挤在一起,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弯着长的,有斜着站的,一律是山花插满头,花朵儿小果于似的挂着。

后来,他又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光芒长得恨不得拖到地上。

又刷刷几笔,给大太阳加上了一对硕大的翅膀。

我刚想说,你画的太阳怎么长翅膀了,亮亮头也不拾地念叨着:

“太阳有个大翅膀,下雨的时了,亮亮头也不抬地念叨着:

“太阳有个大翅膀,下雨的时候飞出去玩,一会儿它就会飞回来的了。

”说着,天空中的乌云透出几缕金色的光,窗外霎时亮了起来。

⑪感动童心,童心是湛蓝的,是充满阳光的。

在他们那里无论天空如何阴霾,太阳一直都在,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它就住在你的心里……

1.根据短文内容,概括短文讲述了哪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手舞足蹈”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请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

(提问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③自然段中,作者对老奶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描写,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章第⑥-⑪自然段,在横线中进行一处批注,并写明批注理由。

批注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天空中的乌云透出几缕金色的光,窗外霎时亮了起来”一句中“霎时”一词,如果去掉,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请说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谈谈你对结尾处“太阳一直都在,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它就住在你的心里……”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外阅读。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

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

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

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

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

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

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

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

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

”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下面的选项中描述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

B.鱼肚白→火红色→淡红色

2.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了太阳的形态特点。

(2)“不断”“越来越圆”“终于”这些词语体现了太阳上升过程中的________和太阳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是:

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

(____)

(2)本文抓住日出前后天空颜色的变化和观看时的感受这两方面写了泰山的日出。

(____)

4.这篇文章和《海上日出》在写法或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列举一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   ”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用“”画出来。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