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6966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理念,是课程实施的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索,寻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良方和实践操作经验。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

新教材第一册展示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如同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等待着我们的学生去尽情享受。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的美味呢?

这就需要转变学习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本之中。

我主要着眼于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具体表现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责任。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同时,如果学生自己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这种学习才是一种自己主动的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行道树》这篇课文时,就采用了这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我首先让学生自读文本,用不同的方式读文本,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读法。

结果学生发现,以前后或左右一排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朗读课文的效果最佳。

只见他们一字站立,正符合了一列行道树的形象,首尾两段四人齐读,突出了“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情感力度,第2、3、4、5段分别由四位同学轮读,既抒发了行道树不同的心声,又展示了学生不同的阅读的情感体验。

当然也有就以前后两排为单位进行朗读表演的,也有两人一组的、三人一组的。

学生的这种自主组合选择朗读模式,合作进行表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激情。

最后,有四个学生主动要求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出全文,那神态、那气势仿佛就是一列行道树站在那里,向大家诉说心声,这组学生的表演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此时,学生已经将自己与行道树融为了一体,如果学生没有走进文本、没有对文本的深入准确的研究和理解,是不可能读出那意境的。

  在此基础上,学生仍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文本进行质疑、讨论、研究,教师予以少许点拨,学生就可以迅速地完成学习任务了。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小学中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还未达到中学生教育管理的标准,尽管学生有《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对照,但这些内容面广量多,对广大学生起不了实际的指导作用。

因此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摆脱不良习惯对其成长的影响是极其关键的。

  1、行为规范教育。

中学的行为规范与小学的大不相同,要养成行为规范也非一朝一日之功。

七年级新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生活不能自理;学习不够安心;时间不会利用;不敢面对老师等,这些都反映出学生行为习惯差。

我利用活动课、班会课着手训练:

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小组行为规范达标活动;对行为规范欠缺的学生进行形式多变的教育。

要求每位同学从每件细微的小事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学会学习、学会走路、学会就餐、学会说话、学会娱乐和审美、学会劳动和健体。

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生活上要勤俭节约,待人上要文明有礼,与人相处上要团结友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变,自理和自制能力都有加强。

  2、健全班干部职责。

在学生中挑选有一定经验和胆识的人担任班干部并进行短期培训:

指导工作方法,统一思想认识,确立班级目标。

这对班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管理水平的提高,无疑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还适时召开班干部会议:

了解学生动态思想,商讨班级工作开展事宜。

这又调动了他们搞好班级工作的积极性。

班级自从实施学生自我管理后,学生的自觉性增强,班干部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3、开展竞赛活动。

初一新生普遍好胜心强,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已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如黑板板书;小组辩论赛;课上朗读;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优秀班干和学生评比等。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激发了每个学生搞好班级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工作中还有许多方法可以应用,面对各种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初一新生及早适应初中生活,融入初中生活。

使新生们调整了心态、树立了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对新生们提出了期望。

初一新生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将制定新的目标,做好扬帆远航的准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在本次磨课活动中,我讲授的是下册第四单元第19、20、21课复习课,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在本课设计中,体现的教学思路。

  一、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根据三篇__的共同知识点确立本节复习课的学习目标:

  1、巩固积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2、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品味语言,理解意蕴深刻的句子。

  4、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利用小板块的训练模式复习。

  为了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我将整堂课分为:

“整理积累知识”“典型例题剖析”“反馈练习”三大板块。

  1、整理积累知识板块。

  “整理积累知识板块”分为“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积累”“__内容回顾”三个小板块。

  

(1)“字词积累”板块主要是选取三篇__中的重点字词,尤其是易错字词,生字是以给生字加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的形式出现,而词语是以解词的形式出现。

  

(2)“文学常识积累”板块主要是对该篇__的常识知识的积累,如:

作品的出处、作者简介等。

  (3)“__内容回顾”板块主要是采用交流句式的形式对__内容及主旨进行回顾。

  2、“典型例题剖析”板块。

  “典型例题剖析”又分为“品味语言”“赏析景物描写”两个小板块。

  

(1)“品味语言”板块主要是对三篇__中的精彩语言进行品味,采用“方法回顾———示例分析———反馈练习”的学习模式,对__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品味赏析。

  

(2)“赏析景物描写”板块主要是对三篇__中的环境描写进行赏析,同样采用“方法回顾———示例分析———反馈练习”的学习模式,对__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品味赏析。

  3、“反馈练习”板块。

  “反馈练习”板块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所侧重的设计反馈练习,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反馈练习的内容包括字词检测和课外文段阅读。

字词检测是从“字词积累”板块选取易错生字进行检测,课外文段阅读是针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选取相关题型进行检测。

  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课堂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赋予特定的任务,如小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组织合作学习,安排发言,结对帮教,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结合自己的讲课,今后在如下方面应有所改进:

  1、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练习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

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不同水平的题目,将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者,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2、典型例题剖析中的反馈练习,应从不同角度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并且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

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自己讨论不了的问题,讲知识缺陷或易混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在没研究之前不讲。

所有的教学有学生参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提示和补充。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伤仲永》重在一“伤”字。

这一点,学生容易掌握。

可是,它背后的含义,学生就不容易掌握了。

帮助学生抓住它背后的含义,是学习__的任务之一。

“伤”字背后的含义是伤什么呢?

要让学生思考。

教学要让学生明白,__借仲永而扩及古今一切放弃学习的人,其意在警醒。

沈德潜在《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三十中评曰:

“劝学之语,婉转切至。

伤仲永,不独为仲永也。

聪明弟子,宜悬为座右铭”学生通过学习此文,能感悟到此理,才是一大收获。

  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和__对话。

学习文言文究竟让学生学什么?

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一些文言知识呢,还是让学生学习、吸取思想精华和优秀文化呢?

我认为,后者的价值要比前者大得多。

众所周知,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然而,多少年来,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的效率一直不高。

究其原因,是走了两个极端:

一个是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的极端,一个是学生用主要精力做习题的极端。

教师大都喜欢上文言文,因为上文言文可以大讲特讲。

一处不讲,学生便一处不懂,教师岂能放心?

不可否认,有些教师讲字、词句,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但是,这种口传耳受,学生只有听的份。

那些零碎的知识只能使学生了解__里的一点一滴,却不能使学生感知__里的潮起潮落,更不能使学生心动神摇。

学生喜欢做习题,是为求得分数,不是为求得“营养”。

所以,他们全不管__的筋肉血脉。

上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主要是受了考试的负面影响,即圈划ABCD。

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即使是懵懂地蒙对了,得了分,也是毫无意义的。

这种只取__“骨骼”,抛弃__“血肉”的做法,只能使语文变成面目可憎的骷髅。

  那么,怎么解决这两个极端呢?

根本的方法是:

加强诵读;加强对话。

诵读其实是古人早就指出来的一条正确道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课文里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都需要反复诵读,牢记在心的。

只要学生反复诵读了,他们总会对__的某一方面有感受的。

但是,诵读之后,还需要进行对话。

只有对话,才能加深学生对__的理解。

那些对话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最直接,最真实,最动人,也最有价值。

  在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时,我让学生给仲永下评语,就是想让学生和仲永进行对话。

由于学生的阅读角色发生了转换,他们成了仲永的老师,读书就格外小心了。

一下子把学生读、思、写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让学生写评语,学生由仲永的同龄人变成了评论者,他们的角色发生了转换,阅读的视角也就发生了转变。

这种转变,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

也许他们对某一个字的意思或者用法还没搞明白,但那并不妨碍他们和仲永的对话。

他们和仲永的对话过程,不就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过程吗?

不就是他们吸取营养,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吗?

这不比单纯记住一字一词有意义得多吗?

  初中的文言文教学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正确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所以字、词的积累还是很重要的,不是不要落实,关键是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语感,了解了道理:

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__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平常人而深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给学生展示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

  在平罗四中给七年级

(2)班的孩子们上完《伤仲永》这课后,我感触颇深,首先,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表现在老师要求学生必须预习课文,并且老师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

这些不仅仅是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更是在帮助我顺利的完成本次公开课,在此,我特别要感谢周春老师。

其次,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都比较高,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在本次讲课中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听了我的课的老师们能给以批评、指正!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

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

教中学,学中教。

因此,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

  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

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以上是笔者对教学反思的撰写一些看法,可能还有很多错误,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批评指正。

笔者也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认知和研究深入进行修正。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一堂好课,除了目标明确,教师更应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及时地接住抛出的“球”,在课堂中做一个好球手,时时注意找个适合的点与学生对话。

比如,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将夸父归为一个“失败的英雄”,面对失败不气馁。

在“说说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一环节中,已有学生提到夸父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

教师也追问:

你从什么课文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说:

他敢与太阳赛跑,是个自高自大的人。

此时的教师没能很好接住这个“球”,应再次追问:

为什么你认为敢与太阳赛跑是“自高自大”?

而教师为急于点其他学生回答,未能接住这个球,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失败英雄”的形象,当回过神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球”从身边滑走。

而正因为这个球未能接住,所以导致下一环节的进行,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于本堂课的亮点没能充分展示出。

学生也只能勉强认同教师引导出的“失败英雄”。

其二:

对文本的质疑探讨还欠缺。

由于质疑这个环节中没有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好像让学生在没有缰绳的牵引下,驾驭一匹不知其性的良马一般,要想出引出“失败英雄”就略显牵强。

  其三:

神话故事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本堂却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这堂课毕竟只是一个“点”,教师只有及时反思课堂中的不足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进步。

  语文,为了生活还是考试?

  第一天上课,我告诉学生,我在高中的时候怎样调皮,怎样戏弄老师和同学。

高中的学习也许很辛苦,但是很快乐。

  第一天的语文作业,我让他们回去思考,学语文有什么用。

结果,有人说是应付考试,有人说是老师家长逼的,也有些学生说学语文能提高写作水平……

  我告诉他们:

学语文是为了生活。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

(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

(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

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

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

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安排等。

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

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

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

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

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

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

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

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

……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

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

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及时反思的时候了。

多和搭档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希望能冲破“瓶颈”,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

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

  敢于质疑。

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

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

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

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__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

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

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

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

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

在学习课文《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中首先我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来导入了课文,然后学习生字词,接着讲课文。

大多都是我在讲学生在听,学习效果非常差,学生反应迟钝,一问三不知。

课后我通过学习新课标并与同组教师讨论,然后用心的方法在另一个班进行了教学,改变了我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我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如:

1.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2.在相应的时间段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3.宇航员登上月球都做了什么事?

学生们通过讨论这几个问题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加以引导,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积累的与“月”有关的诗句,比比谁记得多?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发现效果明显的比第一节课要好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