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700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题目:

中国民营企业家之困

学院:

机电学院

姓名:

初建鹏

学号:

2120110240

摘要:

本文阐述了民营企业的现状以及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同时与国外相似状况进行了比较,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民营企业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

民营企业,困境,金融体系,机遇与挑战,改革

1.民营企业现状

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的民营企业实现了惊人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在中国还没有得到认可,政府对于八人以上的民营经济实行“三不原则”,即“不提倡,不宣传,不抑制”。

三十年后的今天,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84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74%,对GDP的贡献率从不到1%发展到超过60%,同时民营经济提供了76%的政府税收和80%的社会就业。

在这风云激荡的30年间,涌现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他们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在国外也越来越多地吸引媒体的注意。

2009年,阿里巴巴[13.26-0.30%]创始人马云跻身《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在2011年《名利场》杂志评选的5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中,XX总裁李彦宏名列第25位;新一任的“中国首富”三一重工[14.31-3.38%股吧研报]董事长梁稳根荣获《华尔街日报》亚洲商业领袖提名,而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则被称为“中国的亨利·福特”。

不过,媒体似乎更多地聚焦在中国民营企业家所处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上。

这个生存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命运和中国民营经济的兴衰。

2.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

2.1融资困难

融资困难是中国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谁都知道中国“不差钱”,可是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在超过840万家民营企业中,能够从银行拿到贷款的不超过0.5%,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仅限于自有资金和亲友之间的融资[1]。

为什么民营企业融资这么难呢?

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没有完善的金融市场。

完善的金融市场可以让资金自由流动,让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结合,有效运转;而不完善的金融体系则把二者分割开来,造成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源的双重浪费[2]。

2.2国外民营企业融资状况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家美国公司的融资历史。

1976年,一位美国青年决定辍学开公司,生产自己设计的电脑。

他的初始融资包括来自一位百万富翁的天使投资9万美元,从商业银行获得的信用贷款25万美元,以及风险投资60万美元。

之后公司顺利发展,并且在4年之后成功上市发行股票。

由于美国的公司上市制度是“注册制”,只要公司符合了公开的标准,就可以上市融资。

该公司的IPO每股22美元,首次发行460万股,融资1亿美金。

10月,当其最新产品面市的时候,公司一跃成为美国市值最大的公司,股票价值超过3900亿美金。

由于现金极为充裕,这家公司选择不发行任何债券,但是如果需要,美国有规模超过7.7万亿美金的公司债[135.000.05%]券市场可以帮他进行债券融资,这一市场规模相当于美国GDP的53%。

您一定已经猜到了,这家公司就是众人皆知的苹果公司。

苹果的成功和乔布斯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无疑是为苹果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2.3金融体系不够完善

中国凭借占世界总量四分之一的人口,绝非不可能产生乔布斯式的人才,但是没有完善的金融体系支撑,天才也难以成就事业。

如果我们能放开不合理的管制,让金融市场自然发展,迎合市场的需求,那么我们民营企业将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3.政企关系

2011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XXCEO李彦宏、腾讯CEO马化腾和新浪CEO曹国伟等中国网络巨头在北京齐聚一堂。

有趣的是,他们既不是参加IT峰会也不是慈善募捐,而是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叫去“上课”。

在“网络文化建设研讨班”结束以后,IT领袖们“一致认为,互联网企业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严格自律”。

外国媒体对中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感到难以理解。

“我们一直在谈恋爱,但是我们不会结婚。

”这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今年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时候对于阿里巴巴和政府关系的微妙解释。

在外国媒体的眼中,中国的企业家需要和政府保持一种微妙的关系。

一方面,由于中国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子,政府掌控了过多的社会资源,并且设定限额。

因此,很多时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开拓创新,而是向政府“寻租”,即企业不惜耗费巨大的成本和政府建立“关系”从而取得“特许经营权”,因为特权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通常是超额利润。

另一方面,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盘根错节也让企业无法摆脱政治漩涡,商业领袖的锒铛入狱的背后常常是官员的落马,本来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家也成为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对于公权力而言,法不授权即禁止;对于私权利而言,法不禁止即自由。

在没有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在市场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家的权利,政府既没有权力强行干涉,也没有权力坐地收租。

这样,政商得以分离,企业家不必花费血本去讨好政府,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政治风险,同时,政府腐败的压力也减小了很多,而最最重要的是,当政府退出不该涉足的领域,不要用政府“有形的脚”去踩市场“无形的手”。

市场经济得以运转,成千上万的经济个体共同完成的经济决策远远优于政府殚精竭虑制定出的计划方案。

4.民营企业财产安全

“他们习惯持有充裕的现金、双重国籍还有很多后备计划”,华商在东南亚媒体的眼里似乎很缺乏安全感。

这一点不难理解,虽然华人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是最富有的,但是财产安全有时会受到威胁。

但是近期,外国媒体关于中国高净值人士竞相移民海外却让人感觉这种“不安全感”正在中国国内蔓延。

《福布斯》杂志报道称,在资产超过一千万元的高净值人士中,60%正在准备移民海外,而在资产过亿元的富翁中,27%已经移居海外,47%正在考虑离开中国。

笔者在美国一年,走访过不少海外华人,对他们而言,中餐中文,乡音乡韵,总能勾起一分浓浓的乡愁。

如果这样,为什么中国的富人们还要“集体出走”呢?

答案很简单,他们在国内没有安全感。

一个国家富人的集体出走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他们中的很多都是优秀的企业家,国家花费了莫大的成本培养了一批精英,最后却留不住他们。

企业家的流失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因为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人才,是对国家的信心。

我们需要留住富人,需要重建私人的产权制度,保护私人财产不受公权力的侵犯。

私人产权制度是社会创新进步的最基础的制度,因为能够激励人们孜孜不倦地奋斗的不是热情洋溢的爱国口号,不是虚幻的社会理想,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财富。

5.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排斥外来投资。

民营企业本身既无国有企业的积累机制(财政积累),又无国有企业来自政府的贷款,而民营业主又担心别人投资会削弱自己的独占地位而对外排斥资本参股进入[4],加之对内拒绝在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资产关系,导致自我积累的资金不足,阻碍了民营企业有效规模化的发展,削弱了参与一体化市场的开拓竞争能力。

二是阻碍私营企业的社会化。

我国民营企业在这种特殊产权结构和生存环境下生存,其经营分散,经营理念封闭,协作意识差,与其他企业缺乏协调配套,同种产品重复生产,相互争夺市场,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影响经济质量的提高[5]。

三是管理方式落后。

亲情利益替企业利益。

产权的亲情性使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运营不是立足企业,放眼市场,组织管理企业最大化地实现企业的利益,而是从业主及家庭成员的个人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自身利益。

6.关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八大谏言

“由于体制演进的路径依赖,一旦进入政府主导的路径,从寻租活动中得利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会力求推动‘半统制经济、半市场经济’的体制向国家资本主义乃至权贵资本主义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2011年在8月号的《比较》杂志上刊文指出,中国市场经济中需要注意这一问题

“企业家现在是高风险人群,一不小心就变成‘两院’院士,要么进法院,要么进医院。

——2011年11月,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在2011年浙商“冬季论坛”上呼吁给民营企业更大生存空间

“首先,国家要直接为中小企业减税;第二,要加快金融对内开放的步伐;第三,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第四,宏观调控政策需适度放松,定向对中小型企业实施放松的帮扶政策;最后,建议国务院设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2011年10月,温家宝总理与温州企业家代表座谈时,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向总理大胆谏言:

“如果丢开了我们赖以生存、发展和增长的传统产业而孤立地谈新兴产业,不利于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也不利于传统产业的发展,也同样会使新兴产业孤军奋战难以发展。

——2011年9月在2011年全球CEO高层(杭州)论坛上,博鳌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提出新兴产业应与传统产业和谐发展

“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这是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

费改税、增值税转型等等都搞过试点,为什么个税、劳动合同法不行?

要反思。

——2011年6月,针对个税上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稻葵教授提出改革应以试点开路

“今天在中国,做商人难,做诚信商人更难,建立商业信任体系难上难。

但选择了就必须去做!

这是希望所在!

——淘宝“10.11”事件之后,马云表态将战斗到底

“我们中国人市场竞争的习惯,是用一切手段和对方死掐,包括恶性竞争降价等等行为,眼光始终不会落到新的土地上。

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Google跟微软死掐。

Google出现了,又会出现一个FaceBook,这就是创新找新的领地的价值。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2011年12月11日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说

“央视不断地批评开发商购买‘地王’,没有人批评政府为啥卖‘地王’。

那为啥政府可以卖‘地王’,房子却要限价呢?

难道政府不知道‘地王’会推高房价吗?

这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何异?

权力的逻辑?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2011年12月14-15日的一个年会上谈民企生存处境

“民营企业在四种情况下最容易死掉。

一是社会革命,二是科技革命,三是自然灾害,四就是商业周期风险。

前三者基本与大势相关,属于不可抗力;而企业作为个体最容易死掉的,则是商业周期风险。

7.对民营企业改革的建议

针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兴利除弊,促进民营企业规模化、上档次的发展。

对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切实建立健全公司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决策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建立并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机制,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发展之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倒挂的局面。

转变用人观念,完善委托代理制度,聘用懂科学、懂管理艺术的高级管理人才来经营管理[6]。

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培养人才,千方百计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储备长足的技术后劲。

 

参考文献

[1]贝洪俊.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问题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2(02)

[2]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06)

[3]王连娟,姚中良,田旭.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因素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2)

[4]尼尔·格雷戈里,斯托伊安·塔涅夫,黄烨青,赵红军.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06)

[5]黄泰岩,侯利.企业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1(04)

[6]王连娟.家族企业制度变迁亟待国家有所作为——由“黄河事件”引发的思考[J].管理现代化.200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