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7043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词句。

过程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与想象练说中凸现文章所描述的美丽画面。

2通过细致品读,体会表达角度的独特性。

3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文章多角度进行选材和题目表达的独特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各国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这些风土人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受到启示与教育,并从中体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方法。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3积累好词佳句,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时分配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27*与象共舞1课时

28*彩色的非洲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

回顾拓展八1课时合计10课时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照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在反复朗读与想象练说中凸现文章第3自然段所描述的美丽画面,并通过上挂下联体会“莞尔一笑”的意味及“美丽”的涵义,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体会作者美好的内心世界。

3、通过细致品读,了解文章用较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启示的写作方法,体会表达角度的独特性。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受到启示与教育,并从中体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受到启示与教育,并从中体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对德国,对季羡林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揭示课题

大千世界,五彩斑斓。

在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河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当然,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也是多姿多彩的。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起,到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第一站──德国。

1.你了解德国吗?

学生交流。

2.教师介绍:

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广袤的原野,古老的教堂,狂热的都市,精致的小镇……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

3.揭题板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生齐读课题。

理清层次

1.让我们用心地朗读课文,努力读准读通课文,然后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几个画面?

2.交流三个画面: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再次来到德国,依然见到了美丽的景象。

相机检查词句: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脊梁:

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读准读通,初步理解:

如入山阴道上:

应接不暇)

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画出文中与题目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后定格第三自然段,反复朗读,凸现美丽景象,感受温情浪漫。

(1)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琢磨感悟,深入体会景色之奇丽。

师:

请大家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丽情景;“家家户户、大街小巷”的壮观景象;窗连窗、街连街的无边景色;如入山阴道上的美妙感觉。

(2)教师相机引读。

(结合上一步骤,顺势引读)

师引读:

走过这条街,抬头向上看……

走过那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齐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师:

那缤纷绚烂的景象带给人们多少的美丽和愉悦啊!

师引读:

瞧,这边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男生接读。

师引读:

那边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女生接读。

师:

漫步在山阴道似的大街上,扑面而来的尽是芬芳和清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把这种感受融入朗读中。

(3)比较体会语言表达的精炼。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不管走过哪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的鲜花一朵连着一朵,一簇堆着一簇,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如霞……美丽极了!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好像变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让我们看的人就好像走进了山阴道上,看都看不过来了。

在体会比较的过程中指导朗读,不断深化。

师:

多么美丽,多么与众不同的景色啊,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4)再读品悟,试着背诵。

师:

一个想像就是一处浪漫,读德国浪漫的街头——

师:

一道风景带来一种享受,读街头美丽的风景——

师:

整条街道上的花就像海洋一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让人应接不暇,怪不得作者发出赞叹:

多么奇丽的景色。

背诵积累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感悟体会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复习导入

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体会感悟

1.如此美丽的景象在德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请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

如果你跟作者一样,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会是什么?

(奇怪、不理解)

全班自由朗读。

(读出吃惊、不理解)

(2)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

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引导学生通过神态和语言体会德国人养花的习惯。

莞尔一笑是一种怎样的笑?

正是这样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引说: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虽然我在家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只要路人抬头向上看……(可接说第三自然段)

正是这样,也不仅仅是我的女房东是这样,而是每一家都是这样——(接说)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文指的是什么呢?

(2)展开联想,理解“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仅仅指的是养花吗?

师:

所以作者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3.升华感受:

现在我们再来体味女房东莞尔一笑的神情,你觉得这“莞尔一笑”中透露出她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这“莞尔一笑”中透露着女房东那一份自然朴实的真情,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心态,一种我为人人的境界……这莞尔一笑的神情是耐人寻味的,这简单朴素的语言是耐人寻味的,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啊……)

品味美丽

1.四五十年过去了,当作者再次踏上德国这片土地时,他又看到了什么?

请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

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了鲜花。

(1)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了鲜花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你能描绘一下吗?

(引导复述运用上文的语句)

(2)体会写法:

此处为什么不详细描写?

(简练,不重复,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

(3)朗读语句,顺接: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3.此时对作者在四五十年前做的那个花的梦,思乡的梦,你们理解吗?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若学生回答不上:

预设背景补充:

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5年回国。

季羡林先生精通六七种外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一位不可多德的人才,在德国完全有很好的条件居住,为什么还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呢?

4.联系全文,试着填写这首小诗。

四五十年过去了,

当年的红衣少年

已变成了

如今的白发先生

但梦想依然清晰浮现

梦见家乡满街的窗前

也是那样()

大街小巷

也是那样()

家乡的人们

也是那样()

这境界

依然()

那就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

这奇丽的景色,

这奇特的民族。

3.交流,朗读。

体会写法

1.虽然季老先生在这篇课文中所传达的这一种境界较为崇高,但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通篇文章的语言非常朴实。

用最朴实的语言,拉家常似的娓娓向我们表达了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这样的表达角度十分独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借鉴。

2.自由读课文,感受这种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我为人人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人人为我   

26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掌握“船艄、哗笑、纵横交叉、操纵自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了解作者如何通过贴切的比喻将小艇的样子表述清楚。

4.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将“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描述具体的。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课前准备

威尼斯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大家看了课题,觉得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2.带着自己的疑问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放声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课文读完后,用一句话说说对威尼斯的印象。

2.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看到了那里古老的桥梁,看到那里美丽的月光,看到那里的一切,你带了照相机,你最想将哪个地方拍下来?

(学生再次读课文,交流,教师相机理顺课文内容)

探究交流

1.请同学们再认真仔细读一读第二小节,说说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1)学生读文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根据板书,老师进行介绍:

威尼斯的小艇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学生通过与书中语言比较,交流后,领悟比喻的形象生动性)

(3)再读,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图片(独木舟、新月、水蛇),感受比喻的贴切性。

2.这么独特的小艇不知道坐在里面会是什么感觉?

你能通过读书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乘坐小艇的感受介绍给大家吗?

(学生读文、想象、介绍)

3.坐上这样奇特的小艇,感觉是如此的舒适,富有情趣,只是不知道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

(1)文中的哪一个词说明了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操纵自如)

(2)理解“操纵自如”的意思。

(3)文中如何写出船夫操纵自如的?

(不管……总能,而且……还)

(4)最后一句似乎没有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讨论,交流,领悟作者通过游览者的感受,侧面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5)学生再读,齐读,试背这段话。

4.船夫的驾驶技术为何这么好呢?

联系第一自然段进行学习,并出示相关威尼斯的资料: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

因此,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

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小艇是市内主要的交通工具。

再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布置作业

背诵第四自然段,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请生背诵第四自然段

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第五、六自然段,说说小艇在人们生活起着怎样的作用。

(1)出示表格让学生填表体会小艇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那么仅仅是商人、妇女、孩子、老人会用得上小艇吗?

请你展开想象,运用书上的那种句式说一说,还有谁需要用小艇?

小结:

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

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的独特的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

(3)思考:

第六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威尼斯夜晚的静寂)

文中为何要描写威尼斯夜晚的静寂?

去掉这部分的描写可以吗?

(学生交流,体会到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白天,当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和充满生机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静寂,入睡了。

这一静一动的描写形成对比,更衬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4)最后一段文字将威尼斯的夜晚写的特别的美,请同学们选择一两句自己认为写的特别好的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总结回顾

回顾这节课,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

谈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自己的心情。

扩展活动

1.本文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其实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妙笔去描绘,写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物,写出特点来。

2.熟练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长窄深

       特点两头翘起

轻快灵活

26.威尼斯的小艇驾驶技术好:

操纵自如

(主要的交通工具)

作用: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27*与象共舞

教学目标

1.通过画面呈现等方式,了解作者所介绍的泰国风情。

2.聚焦大象的神情、动作和人们的感受等描写,通过比较阅读、配乐朗读等方式逐层深入感受人象的亲密关系,体悟人象的和谐共处。

3.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文章多角度进行选材和题目表达的独特性。

教学重点

聚焦大象的神情、动作和人们的感受等描写,体验人象之间的亲密关系。

教学难点

多角度进行选材和题目表达的独特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欣赏了水上城市威尼斯的迷人风光。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素有“万象之国”美称的泰国,去感受那里独特的异域风情。

板书《与象共舞》,齐读课题。

2.解题:

谁与大象共舞?

课文的哪部分写到了与象共舞?

3.定位第5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感受共舞场面。

4.课件出示大象舞蹈的视频。

学生欣赏后,教师补充:

能否利用文中语言来解说这幅画面。

  学生默读划句子,交流,自由练读,配画面解说。

5.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跟随这欢乐的音乐声,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与象共舞的欢乐场面吧!

齐读。

理清脉络

1.文章还写了什么?

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大象还在干什么?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行走按摩开玩笑

3.读着这样的文字,欣赏着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亲密、和谐)

老师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那你想把这个词写在哪里?

回叩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象与人之间的这份亲密。

关注神态

1.用心读读一、三两段话,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象与人之间那种亲密的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没有距离熟视无睹、不慌不忙、悠闲沉着、晶莹温和、平静坦然

2.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象与人的亲密。

(随机简单谈感受,点评)

熟视无睹:

什么叫“熟视无睹”?

解词入手,感受亲密

不慌不忙、悠闲沉着:

读一读他是从大象走路的姿态中读了这份亲密。

晶莹温和:

你是从大象的眼神中读懂了。

平静坦然:

是人们的面对大象的反应。

3.朗读词语,再现画面。

4.同学们,多么温馨的一幅幅画面啊,你能否选用几个词语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情景。

学生选用词语,自由练习。

教师指导如何开头,如何做好画面之间的连接。

例:

在泰国,人与象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如果在路边碰上大象,你不必惊慌,因为它对人们早已熟视无睹,它会不慌不忙、悠闲沉着地继续走自己的路。

当我们接距离接触大象,我们会发现它那晶莹温和的目光,使我们原本紧张的心情,也变得平静坦然。

小结:

从大家的描述中,我们一同感受着(板书):

与象并行这份近乎熟人般的亲密。

聚焦动作

1.自由读第四段,比较与一、三段在写法上的不同。

(行走片断:

抓住神态描写,一词一个画面,比较概括)

(表演片断:

以大象的动作具体展开,像一段影片一样为我们呈现视觉冲击)

2.默读课文,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什么画面?

交流时,引导学生重现大象表演时的动作细节

3.三读课文,练习解说,教师重点在大象的动作细节处作点拨。

小结:

其实在看大象表演的同时,我们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我们感受着(板书):

与象同乐那份朋友般的亲密无间。

升华课题

1.给课文换题与原题比较,感受文章多角度进行选材和题目表达的独特性。

2.是呀,怪不得课文就以“与象共舞”为题目。

这共舞不仅仅是共同舞蹈,更想表达一份人与象和谐相处的心境啊。

师: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领略了大象在路上不慌不忙、悠闲沉着漫步的情调,看到了它晶莹温和的目光,为人按摩与人开玩笑,感受着它的聪明与灵气,这点点滴滴就汇成了独特的泰国风情,而与象共舞也已成为泰国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来,让我们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神情

27*与象共舞和谐共处

动作

28*彩色的非洲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前后呼应、过渡自然等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积累好词佳句,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检查预习

1.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齐读。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读词语

理清脉络

1.课文比较长,请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彩色非洲的赞美之情?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啊!

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2.再读课文思考:

你可以借助课文的哪些句子概括出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世界?

3.课堂交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过渡句中概括:

(1)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2)非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3)非洲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4)非洲的艺术是彩色的。

4、思考:

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朗读感悟

1.结合图表学习彩色的植物世界:

(1)列举了哪些植物?

给你印象最深的植物是什么?

为什么?

你喜欢这段中的哪些句?

(学生根据图表提示进行学习思考)指导学生用重点词及省略号的方法摘录佳句

(2)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从面到点的写法,理解花的面广、花的量多、花的色艳。

句子交流:

“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

“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写出了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特写了花树:

“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

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花树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

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

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对你说些什么?

有感情地读读记记。

2.举一反三,结合图表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它三方面。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有能力学好其它几个方面的内容吗?

(学生结合图表自学)。

3.结合自己的摘录交流好词佳句,进行词语积累

(1)彩色动物世界再作师生交流,重点指导描写蝴蝶的句子

抓住“目不暇接”体会蝴蝶色彩的斑斓,引导学生想象走进蝴蝶世界的神奇,感受“五彩缤纷”。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描写蝴蝶的句子。

(2)其余部分生生交流:

你还积累了哪些佳句要和同学交流,有感情地读读,能背更好

领悟方法

过渡:

通过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彩色的非洲已在我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文哪些表达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1.学生适当思考后交流:

(1)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

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2)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

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和“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

(3)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

作者联想丰富,如,“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到了开花季节……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2.总结:

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植物世界、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拓展训练

1.总结:

非洲是一方热土,他古朴、自然、美丽;他吸引了世界人的目光,他更呼唤人们对和平的心态对待这片淳朴的土地;非洲人正渴望你伸出友谊之手,共同保护这片奇异的土地。

2.拓展训练:

(二选一)

(1)四人小组组成一个导游团,结合课文和资料介绍非洲。

(2)四人小组办一张有关非洲风情和文化的剪报,在班上交流进一步了解非洲

板书设计

28.*彩色的非洲

 

哪些方面

列举的事物

印象最深的事物

你喜欢的句字

 

姿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清楚讲述事情过程,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认真倾听,能抓住同学发言的要点,进行补充或者争辩。

3.交流时尊重、理解对方,引导关注生活,关注时事。

4.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规范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能够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条理地表达清楚;认真倾听,谈看法时能够把自己的理由说充分。

教学难点

选择材料,根据中心,确定话题。

课前准备

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或现实生活中收集一些感兴趣的热门话题。

教学课时

3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清楚讲述事情过程,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认真倾听,能抓住同学发言的要点,进行补充或者争辩。

3.交流时尊重、理解对方,引导关注生活,关注时事。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谈话导入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这大千世界里,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引起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新闻。

作为小学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有道是: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今天这节课大家就畅所欲言,来聊聊自己所关注的热门话题。

明确要求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1)可以是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

(2)可以是学校、家庭、社区中人们关注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