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7123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docx

施工监控大纲汇总

一概述

本次悬浇桥施工监控量测技术服务项目共包含4座悬浇桥梁,分别为坑尾大桥(桥长552米,悬浇段72+130+72)、傍溪大桥(桥长562米,悬浇段72+130+72)、白沙大桥(桥长710.5米,悬浇段60+110+60)、来舟互通F连接线桥(桥长474.5米,悬浇段83+150+83)。

为了确保箱梁施工质量和施工控制的可靠性,拟订以下施工监控大纲。

二、总体监控思路

2.1监控思路

施工中结构偏离目标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三种:

设计参数误差;测量误差;施工误差。

设计参数误差是指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在设计阶段不能准确确定的影响参数,如材料的弹模、主梁节段重量、结构的刚度、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施工荷载等,由于计算模型中这些参数与其实际值不符,导致了通过计算所得到的理想状态与施工实际状态不一致。

因此,在施工控制阶段,为了保证计算模型能正确的反映实际结构,需要根据实测的状态变量值(位移、吊杆索力等)与相应的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对影响参数进行识别,从而获得正确计算分析参数和计算结果。

测量误差则是指由于仪器精度、测试手段、环境因素、操作人员等的影响,使得测试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别。

为了消除这类误差的影响,需要采用滤波的方法,从被污染的数据中得到结构的真实状态。

施工误差是指由于施工技术水平的限制,或施工操作的误差而导致结构偏离所要求的状态,主要包括定位误差、吊杆索力张拉误差等。

这部分误差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进行调整,以使实际的结构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偏差为最小。

为了达到最优施工控制,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监控状态施工偏差最小流程见图3-1。

修正计算模型,以减小设计参数误差的影响;

通过滤波得出结构的真实状态并预测未来以考虑测量误差修正;

调节施工误差和其它已有偏差。

图3-1施工控制过程基本流程图

2.2监控目标

通过施工现场的结构测试,跟踪计算分析及成桥状态预测得出合理的反馈控制措施,为施工过程提供决策技术依据,也为结构行为控制提供理论数据,从而正确地指导施工,确保施工的状态线形、内力与设计文件相符。

确保施工各阶段的工序在安全状态下合理衔接。

①线形控制

通过对桥梁实施线形控制,使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位置(平面位置、立面位置)与预期状态之间的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保证桥梁顺利合拢、成桥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②应力控制

通过对结构主要截面的应力监控,实时了解结构的实际应力状态,使之在允许范围之内变化,避免发生工程施工事故。

③安全控制

通过桥梁施工全过程监控,掌握桥梁施工过程中自重、施工以及由于安装误差和其它不定因素产生的结构内力,得出成桥状态的实际受力状态,评定结构的受力安全性。

2)施工控制精度

参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结合目前测试仪器的误差范围,控制目标及精度初定如下:

1、各悬浇段施工过程中,各节段实控高程与监控计算分析相应高程差值控制在±15mm以内;

2、各悬浇段施工过程中,各节段立模高程与监控指令高程差值控制在±10mm以内;

3、合拢段两侧节段高程控制在±15mm以内;

4、各悬浇段施工过程中,结构应力不超限,结构安全;

5、成桥状态梁底标高:

±20mm;

6、成桥状态主梁轴线偏位:

±10mm;

7、成桥状态断面高度尺寸偏差:

-10mm≤h≤5mm;

8、成桥状态梁底宽度尺寸偏差:

-30mm≤b≤10mm;

9、成桥阶段结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控制工作的组织与分工

3.1为保证施工线形控制实施和顺利进行,确保大桥的施工质量与进度,成立由业主任组长,并由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及监控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的现场监控领导小组。

该小组负责施工线形控制中的领导工作;并根据专家组意见对重大技术问题、难点问题和施工方案的变更等问题组织研究和协调解决。

现场监控领导小组成员:

3.2各单位在线形控制中的分工

线形控制的工作要由业主协调,监控、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完成,具体工作流程如图2。

由监控单位计算立模标高,提供给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对立模标高进行复核并签发立模标高通知单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监控单位的测量协助下立模.并要求达到监控单位指定的立模精度.否则监控单位可以不签字.

施工单位和监控单位独立进行施工各工况测量工作。

出现偏差以监控单位测量为准.监控单位根据实测结果调整下一阶段标高.

整个过程出现的问题由业主组织单位协商解决。

图2线形控制过程流程

3.3施工线形控制工作的组织具体分布见图3.

图3施工控制组织分布图

3.4线形控制小组的工作职责为:

(l)负责向施工控制组提交梁段立模标高值;

(2)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的挠度理论值和测试结果的分析计算工作,负责收集现场材料的物理力学实测资料;

(3)负责向施工控制组上报和整理、保管所有线形观测、计算分析资料和相关的试验资料。

3.5科研小组的工作职责是:

(1)配合线形控制小组对立模标高和合龙阶段控制计算进行分析比较工作;

(2)负责弹性模量的测试工作

3.6控制测量小组的工作职责是:

进行具体测量工作.

3.7施工单位的配合事项:

(1)提供工程进度的具体安排表和施工组织设计电子版

(2)在开工前提交施工挂篮的结构图纸、挂篮重量(理论重量、实测重量)、挂篮前后支点反力及挂篮弹、塑性变形等资料;提交边跨现浇段支架构造图。

负责挂篮和现浇段支架测试工作。

提交在挂篮和现浇段支架上的施工临时设备(包括模板及附属物)、工具材料和人员的重量;

(3)按要求进行测点埋设工作.

(4)配合进行弹性模量的试块制做工作

(5)负责进行梁段模板标高调整实施;

(6)向驻地监理提供梁段施工预应力钢束张拉、锚固后有关数据(实际钢束张拉吨位、钢束伸长量及钢束断丝情况等)每架段一份。

由驻地监理转发至监控单位

3.8监理单位的配合事项:

进行具体的确认工作。

监督好悬臂重物堆放是否对称,浇注和张拉过程是否平衡.以及挂篮的锚固情况.

四、悬浇桥施工监控内容和方法

4.1理论计算分析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不断发生着变化,承受着竖向荷载、偏载,甚至横向恒载的作用,因此应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进行计算,并根据现场施工的变化及时调整模型,重新进行分析。

另外,感化溪大桥具有的跨度大、桥墩高、箱梁薄等特点使得结构的整体和局部的刚度下降,这就使得大跨桥梁高墩稳定性问题比以往更加重要,甚至与强度和刚度问题有相同的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对称最大悬臂阶段的稳定性,通过计算最大悬臂施工阶段最不利荷载工况并计算了各工况下的稳定特征值和屈曲模态,为大桥安全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利用空间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感化溪大桥结构计算模型,考虑各种工况的影响。

Midas模型示例如下图6.1所示。

图4.1Midas计算分析模型示例

4.2变形监测

感化溪大桥变形监测内容包括:

箱梁竖向变形监测、箱梁顶平面轴线位置监测、墩身变形监测。

4.2.1准备工作

(1)施工单位完成挂篮及托架(支架)试验。

除安装检查及应力测试外,重点是对挂篮变形的测试。

测试结果为挂篮和托架的结构荷载—挠度曲线图,实测弹性及非弹性变形值;

边跨现浇段支架试验要求相同,试验结果以文件形式告之施工监控组;

(2)主桥轴线及桥墩位里程、高程均根据全桥控制网点进行两次以上复测;

(3)线形控制小组要按施工进度划分的时段,应用施工监控程序求得每一时段的梁体挠度,汇总得到各梁段计算的立模标高;

(4)设置桥墩沉降观测点。

4.2.2立模标高

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悬臂浇筑施工中,随着箱梁的延伸,结构自重将逐步施加于已浇筑的节段上,使其挠度逐渐增大而变化。

因此,在各节段施工时需要有一定的施工预拱(设计单位事先给出了各节段的预拱值)。

但实际施工中,影响挠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箱梁自重、挂篮变形、预施应力大小、施工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温度变化等。

挠度控制将影响到合龙精度和成桥线形,故对其必须进行精确的计算和严格的控制。

通过实测,对设计部门给定的预拱值在一定的范围作适当修正。

箱梁浇筑时各节段立模标高由几部分组成

式中:

Hi——待浇筑箱梁底板前端模板标高;

Ho——该点设计标高;

fi——本次及以后各浇筑箱梁段对该点挠度影响值;

fi预——本次浇筑箱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后对该点挠度影响值;

fi篮——挂篮弹性变形对该点挠度影响值;

fx——由收缩、徐变、温度、结构体系转换、二期恒载、活载等影响对该点挠度影响值。

预拱分析采用与施工过程逆方向的反向分析计算方法,即认为变截面箱型连续梁在桥面铺装完成后,箱梁底板达到了设计要求给定的标高(计入设计预拱度后),然后在增加挂篮、模板和施工附加荷载的条件下,按实际施工的逆过程,逐步“拆除”各节段箱梁,计算剩余部分的坐标,与被“拆除”节段最邻近的箱梁顶面标高减去其设计标高,即该节段的预拱度。

持续此计算过程,由合龙段反推至第二节段,由此得到各节段的预拱。

在主梁施工中,结构实际线形很难与设计计算的理论线形完全吻合。

实际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可通过物理—力学模型予以分析,其手段是通过前期预测和后期调整来实现。

如果线型偏离量不太大,则可以由下一节段直接调整进行一次性补偿;若偏离量较大,一次性补偿将会出现明显的桥面“波浪”,需要通过若干节段的预拱度连续修正来弥补误差。

后者的多节段调整方案,实际上是一种多目标的全局优化解。

预拱控制实际上是对成桥线型的预测,需要通过实际的桥面标高测量结果,不断反馈比较,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计算的准确性与调整方案的合理性。

监控过程中立模标高的控制流程如下:

(l)立模标高由监控单位发驻地监理,箱梁立模标高通知单发至施工单位。

(2)施工单位要根据监控单位提供的立模标高通知单和测量结果准确放样,由监理检查合格并签字。

立模标高放样要经测量小组复测后才可结束;

(3)线形控制小组应根据箱梁已浇梁段的重量、标高、预加力、混凝土强度(均由施工单位提供),弹性模量、挂篮变形、墩沉降和温度影响,通过施工监控程序进行分析计算后,才能提出下一梁段的立模标高值。

4.2.2.1同跨两边对称截面相对高差的直接测量

当两边施工节段相同时,对称截面的相对高差可直接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

当施工节段不同时,对称节段的相对高差不满足可比性,此时,可选择较慢的一边最末端截面和较快的一边已施工的对应截面作为相对高差的测量对象,在测量过程中,同一对称截面可测多点,根据其横坡取其平均值,可得到对称截面的对应点的相对高差。

4.2.2.2多跨线形的通测

除保证各跨线形在控制范围内外,主梁全程线形应在悬臂端每完成3个节段进行一次通测,确保全桥线形的协调性。

4.2.2.3结构几何形状测量

结构几何形状的测量主要包括:

左、右幅箱梁上下表面的宽度、腹板厚度、上盖板和下底板的厚度、箱梁截面高度以及箱梁施工节段的长度等。

监理单位和监控单位采用抽查的方式,不定期地进行测量。

4.2.2.4合龙段观测

(1)合龙段是箱梁施工的重点之一,更是线形控制的难点,故应高度重视;

(2)合龙段观测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注意:

合龙段相邻悬臂施工的最后梁段施工前,应对相应跨进行联测,以确定最后梁段悬臂施工的立模高程,保证合龙精度。

合龙段的高程观测应按下列工况进行实测,即:

安装吊装前,浇筑混凝土前、后,张拉部分的预应力钢束后。

拆除临时支承后,张拉完所有预应力钢束后;

(3)在现浇合龙段之前,控制测量小组与线形控制小组共同对最大悬臂长度时进行温度变化及相应挠度变化进行24小时测量;

(4)控制标准应按设计文件要求。

4.2.3测点布置

在连续梁桥的每个施工梁段前端设一个测试断面,每断面顶面设三个固定测点和一个临时测点。

0#块顶部线形监测点、基准点和强制对中点布置见图6.2所示,一般节段线形监测点布置见图6.3所示。

图中腹板处测点位置仅为参考值,实际位置以近腹板中心处且避开挂篮滑道为宜;一般节段底模临时测点仅为参考部位,实际位置以对应于顶板测点下方且避开挂篮吊带和接茬钢筋为宜。

图4.20#块顶部测点布置图(单位:

cm)

为确保箱梁线形符合设计要求,考虑主墩基础沉降及在箱梁施工过程中墩身变形,拟定对主墩进行变位观测,每个墩观测3个断面,每个断面在顺桥向两墩墩身外侧各布置1个测点,测出墩身测点的三维坐标,桥墩变位测试断面及测点布置如图6.4所示,同时在墩身两侧承台顶上布设沉降观测点。

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础沉降观测点将作为长期观测点,若因施工原因,无法作为长期观测点,则考虑将此观测点转至箱梁0#块中心点作为沉降观测点。

在施工0#块时,应在箱梁顶预埋高程控制基准点和强制对中点。

高程控制基准点用20mm直径螺纹钢制作,共设2个,基准点点号为BM1、BM2,上部加工磨圆并涂上红漆,基准点钢筋露出混凝土顶面约1cm,周围用钢筋设小围栏保护。

强制对中点采用普通强制对中螺丝,强制对中点编号为ZD。

图4.3-1一般节段线形测点布置图(单位:

cm)

图4.3-2墩顶沉降测点布置图(单位:

cm)

挠度测点采用20mm直径螺纹钢制作,长度为安装处混凝土厚度减保护层厚度加1cm,即安装时测点钢筋支承于底模保护层上,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测点钢筋应外露混凝土面1cm,测点安装时应在竖直方向与箱梁内的钢筋网电焊牢固,并要求竖直,钢筋头顶面应磨平并用红油漆标记。

图4.4桥墩变位测试断面示意图

4.2.4监测工况

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个节段在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钢筋张拉后进行挠度测点观测和箱梁轴线偏差测量。

4.2.5监测方法

挠度监测采用LeicaNA2自动安平水准仪+测微器,精度级别S1,配备使用2m的铟钢尺,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闭合测量。

挠度监测前,先复核高程基准点,无误后方可使用。

进行测量时,按照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采用附合导线测量法。

对于基准点,要求与施工单位一起每隔两个月复测一次。

在箱梁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每一个节段进行轴线控制,用钢尺测出当前施工节段前端的横向中点并做好标记,将全站仪架设在墩顶梁面强制对中点上,后视另一墩顶梁面强制对中点,用坐标放样法定出当前施工节段前端理论横向中心点的位置,用钢尺量出理论横向中心点与实际横向中心点的距离,钢尺读数即为轴线偏差值。

定期对墩顶梁面强制对中点进行复核,与地面导线控制点进行联测。

为了克服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固定观测时间十分重要,一般应选择在清晨7:

00(春、冬季)或6:

00(夏、秋季)以前完成外业测量。

4.2.6注意事项

(1)桥梁施工变形及变位监测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其特点是理论计算与施工实施紧密相连。

因而需要监控、施工和监理各方面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完成工作。

(2)施工中严格按照平衡施工的要求进行,控制梁段上的施工堆积物并及时清理箱梁中的施工垃圾,以避免由于施工荷载和桥面杂物的不平衡引起安全问题及测量数据不准确。

(3)施工中应按照施工规范要求组装模板,避免由于混凝土超方过大造成施工监控的困难。

(4)变形测量主要由施工单位完成,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测量结果签字确认。

监控单位不定期复核变形测试数据,测量工作应定人、定仪器进行观测,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引起误差。

(5)施工控制组要在掌握设计文件要求基础上,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情况,认真仔细收集、分析实测资料,使施工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6)为了从总体上控制主梁线性使主梁施工按设计预定的计划进行,考察大气温度对主梁线型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以便监控人员根据大气温度影响规律,正确确定施工段的主要技术参数。

4.3温度监测

温度是影响箱梁应力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温度变化包括日温度变化和季节变化两部分,日温度变化比较复杂,尤其是日照作用,季节温差对主梁的挠度影响比较简单,其变化是均匀的。

温度测量包括施工阶段环境温度及墩、主梁的温度场分布。

环境温度的测量安排在各施工控制阶段,根据施工进度完成温度数据采集,并随控制测量报表将数据提交施工控制组。

测量工作的工作频率每个节段进行1~2次,先择在立模前、索力张拉等阶段进行,测量范围为已施工的全部结构通测。

在施工针对不同季节的特征天气状况(晴天、阴天),选择代表性的时段进行构件温度场及环境温度的连续观测,以掌握该条件下的墩,主梁的温度分布规律,模拟各构件的特征数值温度场,为施工控制计算中温度修正计算提供科学的特征数据,并为合拢时机选择提供参考。

4.3.1测点布置

主梁混凝土内部温度测点埋设位置见图6.5。

另外,为掌握箱梁温度梯度数值,分别在每座桥的墩顶断面增加温度测点数量。

传感器具体布置见图6.5~6.9所示。

主墩温度监控埋设如图6.8~6.9所示。

图4.5主梁温度测点布置图(单位:

cm)

图4.6A-A截面温度测点布置

图4.7B-B截面温度测点布置

图4.8桥墩温度测试断面图4.9桥墩温度测点

4.3.2测试方法

温度测点采用铜镍热敏电阻,并配合使用DT9202A型万用表测量其电阻,根据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来确定被测物体的温度。

铜镍热敏电阻测温度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最大测量误差为±(0.15+3×10-3t)℃,其中t为被测温度。

大气温度的测量采用水银温度计。

在进行结构变形、变位的观测的同时,同时对大气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进行监测,并做好测试记录,绘制温度曲线。

4.4应力监测

结构截面的应力监测是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施工过程的安全预警系统,结构截面的应力是随着施工的推进,其值是不断变化的。

某一施工工况结构的应力值是否与分析值一致,是否处于安全范围是施工监控关心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就是进行结构截面的应力监测。

在大桥上部结构的控制截面上布置应力测点,以便观测在施工过程中这些截面的应力变化与分布情况。

4.4.1测试元件及测试仪器选择

感化溪大桥施工工期长、工作量大(测量频繁且须多点同时读数)、现场测试环境差(边施工,边测量),密封、绝缘要求高,温度变化难于预测,因撞击、振捣损坏传感器器件的情况不可避免。

同时,还必须设法排除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在整个监测监控期间,为了不影响桥梁现场施工进度,鉴于同类桥梁施工监控的经验,拟选用内埋式钢弦应变传感器。

目前,工程界普遍认为,钢弦式内埋应变传感器量程大、精度高、零漂和温漂小,且自身防护破损的能力好,便于长期观测,是混凝土应变测量较理想的传感元件。

根据混凝土箱梁结构可受到的荷载和温度变化情况,选用钢弦式记忆智能数码应变计。

其主要指标如下:

量程±1500με、灵敏度1με、长期稳定性2~3με。

应力监测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变计及配套的频率测定仪xp05,如下图6.10所示。

图4.10振弦式钢筋应变计

4.4.2传感器埋设要求

振弦式钢筋应变计必须按规定的测试方向绑扎或焊接在确定位置处的普通钢筋上,保证在混凝土施工中不松动。

测试导线应引出箱梁(墩顶)表面。

在箱梁各腹板内的测试导线应沿相应普通钢筋引出,每隔一段距离(或方向改变处)应用铅丝绑扎牢固。

测试导线引出箱梁顶面。

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保护测试导线编号标志、防水及预防损坏。

施工单位在施工到应力监测点设置梁段时,应事先通知施工监控组人员进行现场埋设传感器。

4.4.3应力测试原理

由于钢弦应力计具有长期稳定性好、抗损伤性能好、埋设定位容易及对施工干扰小等优点。

通过以前测试经验和对国内元件及仪器综合分析比较,混凝土内部埋入式钢弦计决定选用ZX215型埋入式智能弦式数码应变计,配合使用无应力计。

量程:

±1500με

灵敏度:

1με(0.1Hz)

ZX-215型测量标距:

128mm

使用环境温度:

-10℃——﹢70℃

温度测量范围:

-20℃——﹢110℃

温度测量:

灵敏度0.5℃精度:

±1℃

4.4.4测点布置

应力测试全桥单幅箱梁共布置9个断面,分别位于主墩两侧、边墩侧、跨中断面处。

箱梁左右幅应力测点断面相对于主桥主跨跨中对称布置。

全桥应力测点断面布置见图6.11所示,应力测试断面点布置见图6.12所示。

桥梁主墩设置3个应力监控点,距墩顶2.m处,其应力测试点布置见图6.13所示。

各应变测点根据施工阶段埋入。

全桥应力计采用埋入内置式布置。

传感器导线布置见图6.11所示。

图4.11应力测试断面布置图

(a)A—A截面(b)B—B截面

(c)C—C截面(d)D—D截面

图6.12应力测试截面测点布置图(单位:

cm)

图6.13主墩应力测试断面图

为提高测试效率,且使监控人员实时能够了解主梁的应力状态,多数断面应力测试拟采用JMZX-256型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进行自动采集,少量断面采用JMZX300型振弦检测仪直接测量。

JMZX-256型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分布式全自动静态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由上位机、采集模块(MCU)、系统软件及相关配件组成。

现场布设的钢弦应力计直接接入采集模块。

采用移动无线数据网GPRS(手机模块通讯范围中国移动网信号覆盖区域)或有线传输后进入移动网传输方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该系统采用全密封设计,防水防潮、防雷击,可实现长期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测量。

计算机作为自动化测量系统的上位机,与系统软件组成监测指挥系统,通过模块(MCU)联系,完成系统管理、系统参数设定、指定系统的指令下达与数据实时采集、定时测量数据的上载传输、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库管理、显示或打印数据报表、绘制各参数变量随时间的走势图、数据存储等。

采集模块(MCU)是本系统的二次仪表,布置在测试现场。

手机无线应力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见。

图4.14应力传感器导线布置图(单位:

cm)

JMZX-300型振弦检测仪是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智能读数仪。

该系列仪器均能对钢弦传感器、电感调频类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406C综合测试仪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使用简单方便等特点。

仪器体积小、重量轻,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使用携带极为方便。

该仪器能在传感器内自动记录传感器编号、系数,自动计算应变、自动检测温度的结果并作温度修正,保存记录测试结果,供以后查阅或送计算机处理。

图6.15无线手机应力监测系统结构图

测量范围

振弦频率:

600-3500Hz

混凝土应变:

±1500uε

压力:

0~5000KN

压强:

4MPa

温度:

-20℃~110℃

测量精度

振弦频率精度:

0.1%±0.1Hz

应变精度:

±2uε

压力精度:

±1KN

温度精度:

±1℃

数据存贮

传感器:

600~800个记录

仪器:

2500个记录

使用环境

温度:

-10℃~40℃

相对湿度≤90%RH

大气压力:

86~108kPa

电源:

8节2号镉镍电池

电能贮量:

2Ah

影响混凝土内部应力测试的因素很复杂,除荷载作用引起的弹性应力应变外,还与收缩、徐变、温度有关。

目前国内外混凝土内部应力测试一般通过应变测量换算应力值,即:

σ弹=E·ε弹

(1)

式中:

σ弹—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力;

E—混凝土弹性模量;

ε弹—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弹性应变。

实际测出的混凝土应变则是包含其它变形影响的总应变ε。

即:

ε=ε应力+ε无应力

(2)

式中:

ε应力—应力应变;

ε无应力—为无应力应变。

为了补偿混凝土内部无应力应变,在布置应力测点时同时埋设工作应变计和无应力计。

分别测得混凝土总应变ε和无应力应变ε无应力,按式2即可得到应力应变ε应力。

混凝土内的应变计必须按预定的测试方向用细匝丝绑扎固定在结构钢筋上,细匝丝捆绑位置应在应变计受力柄内侧5mm处,要保证在混凝土施工中不松动;测试导线最好用护套管保护,顺箱梁近模板侧竖向钢筋引出梁顶面,每隔一段距离(或方向改变处)用细匝丝绑扎牢固,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