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723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docx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1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小历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小史说:

“不对。

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2)你同意谁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萨拉热窝事件。

(2)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观看下面两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928-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了包括钢铁发电、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工业。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

10年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4倍以上,到1940年,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这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图二二战期问,苏军总共生产火炮834万门:

坦克,自行火炮:

108万辆、门:

飞机15万架;汽车:

205万辆。

其中苏联生产的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各型装甲车辆的总产量是德国产量的24倍!

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1)以上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

(1)A

(2)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

(写出三点即可)

(3)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

(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题干两幅图片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

据图一、图二两幅照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

故答案是A。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得出的信息即可,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

如:

根据“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可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根据“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可知,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生产的;根据“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可知,二战时期,苏联打败了德国等等。

(3)根据图一、图二图片内容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识记第一手资料、从图片及文字介绍中能获取的历史信息、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史实。

3.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特定的空间里了解史事,才能对史事有准确、全面的理解。

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写出在图甲中交战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②哪一条约的签订导致图乙比图甲中国家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

列举该条约中导致欧洲国家的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具体内容。

(2)在特定的时间里认识特定空间的史事,才能形成时空观念。

下图丙是根据图甲、乙绘制的时间轴。

写出图丙中A、B所代表的史事。

图丙

(3)根据图甲和图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

(4)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归纳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

【答案】

(1)①同盟国,协约国。

②条约:

《凡尔赛条约》。

内容: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2)A:

萨拉热窝事件。

B:

凡尔登战役。

(3)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参战国家多、特别残酷等。

(有类似三点表述可得分)

(4)使我们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形成时空观念,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有类似表述即得分)

【解析】

【详解】

(1)①根据图甲“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知,一战的交战双方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一战前,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激化,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

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②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导致图乙比图甲中国家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战后,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规定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2)根据图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一战过程的时间轴,根据A“1914年、导火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储在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遇刺,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根据B“转折点、绞肉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共造成交战双方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使德军的进攻被遏制,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一战的转折点。

(3)根据图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内容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大、范围广、参战国家多;根据时间轴“1914-1918”可知,一战时间长;根据“绞肉机”可知,一战特别残酷等。

(4)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可知,历史地图使我们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形成时空观念,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点睛】

注意分析材料,掌握一战的相关内容。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材料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三“……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

——《毛泽东选集》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依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

哪次斗争“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3)材料三中的“新纪元”主要指什么?

除此之外,十月革命还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

(1)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3)“新纪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意义: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列宁、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1917年3月(俄历二月),大规模的人民革命运动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第二问1917年十月革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新纪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5.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们前赴后继地进行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说历史)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 我们现在正用“……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列宁

(名人评历史)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材料一、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计划”和“政策”分别指的是苏维埃俄国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

(2)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我们应该学习列宁的哪些品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苏联僵化的模式有什么特点?

这种体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有什么弊端?

【答案】

(1)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实事求是,有错则改,勇于纠正自身错误,等等。

(3)经济上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经济上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不受群众监督。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根据材料二“我们现在正用‘……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据材料一、材料二可知,我们应该学习列宁实事求是,有错则改,勇于纠正自身错误,等等品质。

(3)根据材料三“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苏联僵化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经济上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存在的弊端是经济上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不受群众监督。

6.阅读材料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

为什么说它比较好?

(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案】

(1)1921年;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经济的稳步恢复和发展。

(2)苏联模式;苏联模式表现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在斯大林个人手中。

(3)开放性题目,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实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经济的稳步恢复和发展,故说它比较好。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苏联模式;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创建了这一时期的苏联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苏联模式表现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在斯大林个人手中。

(3)开放性题目,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7.观察下图,将字母A和B分别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1)A:

一战导火索所在的城市B:

一战的转折点所在地

(2)据图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战争形式特点

【答案】

(1)A:

萨拉热窝B:

凡尔登

(2)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萨拉热窝,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萨拉热窝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凡尔登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军全线的枢纽。

1916年2月德军开始进攻凡尔登,法军殊死抵抗。

战争共造成70多万人伤亡,此役有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

一战时,德国在西线发动的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是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德军开始衰落,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萨拉热窝,凡尔登。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面临协约国东线和西线的同时进攻,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所以这对同盟国是最大的威胁,这一劣势导致同盟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三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四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德国和“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分别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

此后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4)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萨拉热窝事件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凡尔登战役残酷性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等经济发展了,但是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所占殖民地较少。

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2)依据课本所学,欧洲巴尔干半岛地位位置优越,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3)依据材料三德国表达自己的态度要争夺殖民地,要通英国争夺殖民地。

结合课本所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税,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

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因为交战双方是为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而发起的战争,可得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依据课本所学,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

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

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9.自古以来,战争总是与人类发展同行。

近代以来,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不断研制成功,并投入战场,对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巨大的灾难,人类对战争开始谨慎对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判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及包含哪些国家?

(3)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设计一条宣传语,表明你对战争的态度。

【答案】

(1)萨拉热窝事件。

(2)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3)凡尔登战役;说明了一战的残酷性。

(4)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以此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逐渐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3)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说明了一战的残酷性。

(4)根据所学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很多人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10.(思维导图填充)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一战后的新秩序”的知识结构示意图。

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B.C.(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答案】A.巴黎和会;B.《九国公约》;C.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关知识。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新秩序”。

1919年6月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和其他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确立了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和其它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