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1563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ocx

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019年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直击高考考点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中国通史的压轴戏。

本专题具有与现实联系密切、史学功能表达突出、思想教育内涵丰富的特点。

近几年来,共和国史日益受到关注,学科地位日渐提高。

根据高考突出思想素质考查和历史学科史鉴功能的学科特点,本专题在高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高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为主,上海试卷中还单独考过问答题。

命题的重点有中共的重要会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斗争和军事活动、统一战线、土地改革、开国后的重大活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革命和建设探索中的成果和失误、主要外交活动等。

有些知识点不断变换角度反复考查。

高考考查的空白点还大量存在。

根据本专题的内容特点和学科地位,其在高考中的优势地位仍会保持并有日益强化的趋势。

复习时应特别重视中共自身建设、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三代领导核心等内容。

要关注专题内容与现实的结合,实现知识、能力与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

复习范围

复习时应强调以下问题:

1、中共历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地位及重大影响和意义。

2、中共进行的军队建设、发动的重大战争和实施的军事路线及方针策略。

3、中共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进行的政权建设、组织建设,实施的思想路线及经验教训。

4、民主革命的土改路线和方针及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5、统一战线的建立、目的、作用,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科技文化、外交工作、民族团结方面的辉煌成就。

7、民主革命中和建国以来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8、中国革命道路和现代化正确道路的探索和曲折发展过程及经验教训。

9、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内涵及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10、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革命家的主要活动、历史地位及三代领导核心。

知识要点串讲

要点一:

从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来看党的执政能力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①内容:

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②意义: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之后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①内容: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②意义: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共三大〔1923年〕①内容:

决定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②结果:

与国民党进行了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但由于中共放弃领导权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①内容:

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②意义:

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5、遵义会议〔1935年1月〕①内容:

a、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其军事最高指挥权。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义: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①内容:

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②影响: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

7、洛川会议〔1937年秋〕:

①内容: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②影响: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

8、中共七大〔1945年春〕①内容: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当前形势下党的任务是: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②意义:

为争取抗日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①背景: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全国即将解放②内容:

a、党今后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b、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c、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d、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③意义: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10、中共八大〔1956年秋〕①内容:

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主要矛盾是人民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b、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确定今后的总任务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d、确定经济建设方针是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意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1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①内容:

a、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②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

11、十二大〔1982年〕内容: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2、十三大〔1987年〕内容:

a、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3、十四大〔1992年〕①内容:

a、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b、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意义:

为我国规划了本世纪前进航程,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4、十五大〔1997年〕内容:

a、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b、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要点二:

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武装斗争

(1)重要革命战争

①北伐战争:

1926年5月至1927年7月,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也是中共与国民党实行政治合作的结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抗日战争:

1937年至1945年8月,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③解放战争:

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④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至1953年夏。

这是人民共和国和帝国主义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发扬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军队建设

①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②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③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④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进行“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⑤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找到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⑥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⑦在土地革命和创建根据地的斗争中,全国工农红军发展到30万人。

⑧1936年,东北人民革命军吸收其他抗日武装力量组成抗日联军。

⑨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⑩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⑾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⑿1949年10月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由毛泽东任主席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队进行整编,成为多兵种合成部队。

⒀1955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

⒁进入新时期后,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加强了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3)军事路线和方针

①“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②在红军前三次反“围剿”中,毛泽东制定了避敌主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

③第四次反“围剿”中,红军采取了声东击西,在运动战中歼灭敌军的作战方针。

④1937年的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此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⑤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提出了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

⑥抗战期间,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军事进攻时,中共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并采取坚决回击的方针。

⑦在反“扫荡”斗争中,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战术。

⑧解放战争初期,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思想,采取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⑨在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中,西北野战军采取了“蘑菇”战术。

⑩在1947年,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⑾在1948年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后,实行战略决战。

在淮海战役中,曾实行围而不歼的方针。

(4)重大战事

①五次反“围剿”:

1930年至1934年,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③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④雁门关伏击战和袭击阳明堡机场战:

1937年10月,配合了忻口阻击战。

⑤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⑥青化砭、蟠龙、沙家店战役:

1947年春,歼灭国民党军队3万余人,粉碎了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⑦孟良崮战役:

1947年春,全歼国民党军队74师3万余人,粉碎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⑧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

1947年6月底,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⑨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至11月,歼敌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5万多人,是近代以来歼敌数量最多的,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2万多人,实行了“天津模式”和“北平模式”,解放了华北全境。

⑩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创造了条件。

要点三:

土地改革和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民主革命时期

①土地革命时期:

中共在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

毛泽东制定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

②抗战中,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③解放战争中,中共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运动,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提出了土地改革总路线。

使解放区1亿多农民获得土地,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2)建国后的土改和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改。

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②土改以后,政府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农民自由经营,引导农民组织互助合作。

③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集体所有制,全国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

④1958年,在“左”倾思想的指导下,中共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迅速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突出特点是一大二公。

实行“一平二调”,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水平,农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⑤进入新时期后,取消了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目前,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

要点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矛盾

(1)基本线索

①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

其中1949年10月至1952年12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时期。

1953年1月至1956年底,为全面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这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变革的完成时期。

②1956年至1966年4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

③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④1976年10月至今,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其社会主要矛盾从总体上来说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我国在1956年建成社会主义制度以后,阶级矛盾不是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阶级斗争还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同时,还大量存在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

要点五: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1)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①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

中国力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毛泽东发表《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召开“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对“左”倾错误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纠正。

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取得辉煌成就。

②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探索:

“文革”结束以后,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实行改革开放,进行农村、城市及其他领域的改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的新局面。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③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的探索:

坚持邓小平理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要点六: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①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②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物价;中央统一管理财政经济。

③建国初,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④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

⑤1957年,大都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工矿业成就突出,建成投产了鞍钢无缝钢管厂、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农业也按计划完成。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和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时期

①建成大中型项目500多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

②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建成大庆、胜利、大港油田,石油全部自给。

电力工业增长迅速。

③新建国内最长的兰新铁路。

④成功爆炸原子弹,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

(3)“文革”十年内乱时期

①在国民经济总体上遭到重大破坏的情况下,建成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湘黔铁路。

②在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时,国民经济一度回升。

(4)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①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跃居世界首位。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②工业方面,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宝钢建成投产,正负电子对撞机投入使用,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③对外贸易打开新局面,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

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

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那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通过武装斗争,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正是在这一正确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最后取得了胜利。

这一革命道路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理论文章,说明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全面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及一系列具体方针和政策,从而为革命道路的探索迈出了第一步。

在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及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毛泽东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正确路线,从而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以后,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思想,从此,中国革命就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毛泽东开辟的这一正确道路,其重要意义和影响是:

第一,突破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模式,提出了“农村中心”的杰出思想。

这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二,正确解决了在农村条件下能否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

第三,解决了怎样将落后的农村发展为先进的革命阵地的问题。

第四,科学解决了农村和城市的关系。

我们从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可以得到以下历史启示: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一切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千万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

当时共产国际在中国推行俄国的经验,王明等人照搬苏俄的经验,却使中国革命遭到挫折。

第三,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第四,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朱德、方志敏、彭德怀等人为此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例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探索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成长和壮大。

据此回答:

〔1〕中国共产党分别在什么时间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过两次重大探索?

〔2〕这两次探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3〕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分析】命题意图: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及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解答该题关键是对“探索”的理解,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探索”的概念,第〔2〕问也无法解答。

知识依托: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史实。

错解分析:

不能正确把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内容。

解题方法与技巧:

首先要明确两次探索:

革命道路的探索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探索;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其次,在解答第〔2〕问时要注意确定比较项,只有正确确定比较项,才能作出正确比较。

在确定比较项时,要注意和探索相联系。

【答案】:

〔1〕第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对民主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相同点:

①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逐步摆脱俄国革命和建设的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党内都有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斗争,最终正确路线战胜错误路线而获得成功。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前者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进行的;后者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进行的。

②共产党所处的地位不同。

前者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后者共产党已经成熟,处于执政党地位。

〔3〕基本经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

探究点二: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

〔1〕表现:

①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了统一革命战线,并在大革命中得到了实践。

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向农村进军,开展土地革命,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

④1935年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那么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⑤1936年,中共又根据国情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2〕逐渐走向成熟的原因:

①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③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例2】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对此,最准确的理解应是()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

B、毛泽东担任了党的最高领导职务

C、毛泽东具有最高决定权

D、拥护毛泽东路线的人在党中央占绝对优势

【解析】对此问题的理解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党的正确领导,从根本上说是指思想路线的领导。

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正是从思想路线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②当时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军事斗争,党把军权交给了毛泽东,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核心领导地位。

【答案】A

探究点三:

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领导地位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是由阶级性决定的

第一,农民阶级是受压迫和剥削的主要对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但受其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因此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第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在民主革命中起过领导作用,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造成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性,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表现出极大的妥协性和动摇性。

所以,民族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