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7699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x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某些同学对此也颇感头痛.下面我就对物质鉴别试题提出一个系统的解题思路,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鉴别的基本思路

 1、鉴别主要是寻找各物质现象的不同,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反应情况等。

 2、如果要加入试剂进行鉴别,一定要先取样,不能直接对样品进行鉴别。

 3、选用鉴别方法时先简单后复杂,先考虑物理方法后化学方法。

 二、鉴别的方法

 1、物理方法鉴别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状态、颜色,闻气味、溶于水等情况。

 例:

根据生活常识,选择方法区分下列各组物质.

 

(1)白醋和白酒 

(2)铝片和铜片(3)镁条和水银 

 分析:

 根据白醋和白酒的气味不同、铝片和铜片的颜色不同、镁条和水银的状态不同选择方法进行鉴别.

 练习:

 

(1)如何鉴别食盐和碳酸钡粉末?

(2)如何鉴别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

 2、化学方法鉴别

 

(1)利用指示剂进行鉴别

 常用的指示剂主要为石蕊试剂和酚酞,而使用范围比较广的则为石蕊试剂。

 例:

鉴别盐酸、蒸馏水和石灰水,可用( )

 A、酚酞     B、石蕊     C、FeCl3       D、CuSO4

 分析:

 因为盐酸呈酸性,蒸馏水呈中性,石灰水呈碱性,故利用石蕊可以鉴别之,答案为B.

 练习:

 甲、乙、丙分别是NaCl、H2SO4和NaOH三种溶液的某一种.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乙溶液中呈红色,然后将乙溶液滴入甲溶液又变无色,则甲、乙、丙三种溶液依次为( )

 A、NaOH、H2SO4、NaCl   B、NaOH、NaCl、H2SO4   

 C、H2SO4、NaOH、NaCl   D、H2SO4、NaCl、NaOH

 

(2)加入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常见的用来鉴别的试剂主要有H2SO4、HCl、Na2CO3、CuSO4、BaCl2、Ba(OH)2等,通过加入这些试剂,使物质呈现不同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来鉴别.

 例: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Na2CO3、BaCl2、KNO3三种溶液,可选用( )

 A、盐酸   B、H2SO4   C、AgNO3   D、石蕊试液

 分析:

 本题中首先看到Na2CO3就应该考虑加入一种酸用来鉴别,因为含有碳酸根的物质可以跟酸反应生成CO2气体.选用H2SO4后,它与Na2CO3反应生成气体,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与KNO3不反应,三种物质中现象各不相同,故答案选B。

 练习:

 

(1)只用一种试剂鉴别NaOH、BaCl2、Na2SO4溶液,可选用( )

 A、BaCl2溶液   B、CuSO4溶液    C、酚酞      D、稀H2SO4

 (A、Na2CO3、Na2SO4、BaCl2     B、KNO3、NaNO3、NaCl

 C、KCl、NaCl、NaOH         D、Ca(OH)2、NaOH、NaCl

 (3)有关气体的鉴别

 例:

如何鉴别氮气和氧气?

 分析:

鉴别气体主要是利用各气体的特性,如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本题中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故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之。

练习:

如何鉴别CO和CO2?

如何鉴别O2和CO2?

 三、鉴别题的答题步骤

    如何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步骤:

 

(1)取样。

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两种液体。

 

(2)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少许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3)结论。

有大量气泡冒出的是双氧水,无气泡出现的蒸馏水。

“初中化学鉴别题应用”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

现列举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物理方法

1.l过滤法.原理: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

如:

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练习1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

()

A.CaCO3CaOB.NaClKNO3C.NaNO3BaSO4D.KClKClO3

1。

2结晶法。

原理:

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例如:

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

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练习2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NaNO3Na2CO3B.NaNO3NaClC.NaOHMg(OH)2D.NaClBaSO4

2化学方法:

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2.1沉淀法:

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练习3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A.KNO3〔Ba(NO3)2〕B.NaCl〔KNO3〕C.NaNO3[NaCl]D.Ca(NO3)2[AgCl]

2.2化气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

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4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B.NaCl[Mg(OH)2]

C.KNO3〔K2CO3〕D.Na2SO4〔MgSO4〕

2.3置换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

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练习5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A.ZnB.FeC.CuD.Mg

练习6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份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

A.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铁粉B.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锌粉C.滤出了一些铜粉D.什么也没滤出

2。

4吸收法:

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

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2。

5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

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

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文图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

和以前相比2004年各地中考试题中,推断题的命题水平更高,试题的灵活度也更大。

一、解题步骤

1。

审题。

认真审读原理,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

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

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

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2)溶液颜色:

CuCl2、CuSO4(蓝色);FeCl2、FeSO4(浅绿色);FeCl3、Fe2(SO4)3(黄色)。

(3)火焰颜色:

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浅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4)沉淀颜色:

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2。

以物质物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

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l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

3.以物质特征反应为突破口

(1)分解生成两种或3种物质的反应

(2)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3)单质A+化合物B→化合物C+化合物D

(4)化合物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5)化合物A化合物C化合物D:

(6)三角关系

5。

以物质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4)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5)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6)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7)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6。

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9)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1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物质的鉴别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其原则是:

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和最明显的现象进行鉴别,以达到简便、快速的最佳效果。

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标明“用化学方法鉴别”的除外),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

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

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产生.

对于不用试剂的鉴别题要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寻找突破口,从而鉴别出一种试剂,然后再用这种试剂与其他物质间的两两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去鉴别其他试剂.

[解题原理]:

1、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检验,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2、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的反应现象.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之一种:

(1)变色;

(2)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泡);

(3)生成沉淀(注意观察沉淀的颜色及在酸中的溶解性).

[解题步骤]:

一般按如下程序:

(1)取少量溶液(固体取少许配成溶液)于试管中;

(2)加入少量的试剂(试剂的选择,一般应遵循如下顺序:

①酸碱指示剂,

②稀盐酸或稀硫酸,

③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

④硝酸银溶液,

⑤碳酸钠溶液);

(3)观察实验现象; 

(4)判断检验结论

沉淀。

一定要背下沉淀的表,记住它们的沉淀颜色。

2.沉淀的反应方程式

比如: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H2或CO使黑色CuO变红

3)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

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4)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离子的鉴别方法:

Cu2+:

加可溶性碱溶液(其中有OH—),产生蓝色沉淀.

Fe3+:

加可溶性碱溶液(其中有OH—),产生经褐色沉淀.

Mg2+:

加可溶性碱溶液(其中有OH-),产生白色沉淀。

Cl—:

加AgNO3溶液和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

SO42—:

加BaCl2溶液和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

CO32—:

加盐酸或稀H2SO4(其中有H+),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H+:

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OH-:

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复习及重点题型解析”

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

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

即:

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

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

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

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

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

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

当然不能。

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规矩”有条件的。

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

比如:

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

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

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

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

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

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

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例一:

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

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

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

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

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

如:

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

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

  B、通过观察发现:

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C、由上可知:

K2CO3遇酸(H+)产生气体,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遇CO32-有气体,而NaOH遇CO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2CO3或K2CO3鉴别。

  E、观察可知:

NH4+遇OH-产生氨气,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NaCl。

  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

  例二:

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

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

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

(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

  (4)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

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

  (5)由于含有Cu2+、SO42—两种杂质离子,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

  (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

(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

如:

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

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

(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

(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如:

“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

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

  解析:

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

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

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

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

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

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

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

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

如:

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断结果怎样?

若“沉淀全不溶"推断结果又会怎样?

……。

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化学顺口溜~~大家记好啦!

”  

一、常见的化学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正负价要分清,不忘单质都为零。

二、盐类溶解

钾钠铵盐皆可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多不溶,溶者只有钾钠铵,碱中溶五位,钾钠铵钙钡。

三、地壳里元素的含量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谐音: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嫁给那美女),锌铁锡铅氢(新铁衣嫌轻),铜汞银铂金(统共一百斤)。

五、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六、化学方程式

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一找元素见面多,二将奇数变成偶,三按连锁先配平,四用观察配其它;有氢找氢无氢找氧,奇数配偶变单成双,出现分数去掉分母,调整系数使支配平。

七、离子方程式

客观事实要遵从,书写形式分异同,生成符号要写对,质量电荷要守恒。

八、干燥气体

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只有不反应,干燥就能成.

九、空气组成

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体积分数要记清,莫要当成质量比,还要注意防污染,环保意识要树立。

十、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红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温度很高;燃硫入氧燃烧变旺,火焰紫色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燃磷入氧现象难忘,浓厚白烟冷却粉状;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物固态黑色。

氧中燃烧的特点

氧中余烬能复烯,磷燃白色烟子漫,铁烯火星四放射,硫蓝紫光真灿烂。

氯中燃烧的特点

磷燃氯中烟雾茫,铜燃有烟呈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

十一、排水法收集气体

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放空充气撤管撤灯。

十二、防止铁生锈

铁氧水等互作用,发生复杂之反应,主要生成氧化铁,还有复杂的成分;

铁锈疏松易吸水,加快生锈的过程,要想防止铁生锈,保持干燥和洁净;

隔绝空气又防水,表面涂上保护层,镀金属刷油漆,涂油烤蓝都可以。

十三、托盘天平的使用

左物右码先调零,天平一定要放平,砝码大小顺序夹,完毕归零放盒中。

十四、容量瓶的使用

精确配液容量瓶,用前查洗记心中,溶解药品用烧杯,静置片刻移瓶中,转移溶液洗三遍,溶剂一次勿加成,快到刻度滴管加,摁塞倒立再摇动。

十五、固体药品的取用与溶解

粉末固体用药匙,量多大匙少小匙,块状固体镊子夹,平放药匙再直立。

十六、过滤

过滤操作要知道,一贴二低三紧靠,一次过滤不澄清,重复操作可奏效。

十七、仪器装配

下上左右顺序定,装好检验气密性,固液小大装药品,拆卸仪器反进行。

十八、加热

用前检查灯芯平,烧焦过长都不行,酒精可加三分二,燃着不能加酒精,点灯要用火柴点,不能用灯去点灯,熄灯要用灯帽盖,用嘴吹灯货易生。

十九、水的净化、粗盐提纯

一贴二低三靠。

二十、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