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8061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docx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

(1)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

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诗言志 的说法。

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 魏文帝 的《典论·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 刘勰 的《文心雕龙》。

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到清代则有的金人瑞《六才子书》。

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的《诗学》以及 德谟克利特 的 《宇宙大系统》 是开文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

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

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之大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 狄尔泰 和黑格尔。

他们的代表著作是 《精神科学序论》 和《精神现象学》。

4、文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载体、文学形象和文学写作 等几个部分。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入题后扩号内)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A: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B)

A:

两汉时期的《诗大序》B:

《尚书·尧典》

C:

曹丕的《典论·论文》D:

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A:

曹丕的《典论·论文》B:

陆机的《文赋》

C:

严羽的《沧浪诗话》D:

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A: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B:

贺拉斯的《诗艺》

C:

狄德罗:

《论戏剧艺术》D:

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A:

亚里士多德B:

贺拉斯C:

黑格尔D:

别林斯基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

(错误)

理由:

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

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

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

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

(错误)

理由:

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

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

二者不是分割的。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

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文艺学:

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4、文学的社会过程:

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

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

五、论述题

1、简述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答:

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它的作家、阅读它的读者以及作家和读者生活于其中并成为文学作品所反映所表现的大千世界。

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世界是文学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活动的产物。

2、简述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系统中的地位

答:

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

是文艺学的一个门类。

文学理论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

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表明,基础理论研究是推进其科学发展的基石,是当前文学理论热点焦点现象的根源,影响着我国文艺学建构和文学理论发展的格局和样貌。

因此,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于其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文学理论曾仿佛像一个母学科一样,与其他学科有生成作用。

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

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

文学理论也吸取文学史的研究成果,从而又对文学史研究发生影响。

文学理论本身,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关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见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也均如此。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

(2)

一、填空

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

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共同本质。

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感知上的传达。

4、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和谐、整一”,即美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

“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等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化、审美和娱乐。

8、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

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

二、选择题

1、“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A)

A:

把握客观世界B:

洞察人类心灵

C:

绝对理念变成现实D:

掌握创作规律

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B)

A:

尊重B:

自我实现C:

安全D:

社交

3、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B)

A:

果戈里B:

托尔斯泰C:

屠格涅夫D:

高尔基

4、《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A:

车尔尼雪夫斯基B:

别林斯基C:

契可夫D:

普列汉诺夫

5、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A:

文学作用的精神性B:

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C:

文学作用的社会性D:

文学作用的有限性

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

A:

贺拉斯B:

普列汉诺夫C:

鲁迅D:

柏拉图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黑格尔所说的“掌握”一词的内涵就是掌握创作规律。

2、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和政治、道德教育没什么两样。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

他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2、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

3、文学审美认识功能: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审美表现领域.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意识与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当它把作家的心灵世界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形象、情感和意境,以审美方式来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并作用于读者的精神世界,对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

4、文学审美教育功能: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而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

在文学理论史上,历来的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都非常重视文学的广泛的社会作用,总结这些理论遗产,根据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我们把文学的这种社会功能称之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5、文学审美愉悦功能:

在文学欣赏中,文学作品能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愉悦,这就是文学的美悦作用。

五、问答题

1、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

2、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马斯洛里坤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

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3、简述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

4、简述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

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受活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

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

和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一样,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只能是一种反作用,是第二性的,要以社会存在对自身和读者的决定作用为前提。

就是说,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着某种文学艺术能否产生、存在,而且还决定这种文学艺术可能发生多大的社会影响。

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

普列汉诺夫说过:

“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强调这一点并不是否认文学自身的价值,文学作品一经作家创作出来,其美学价值便客观地存在于作品之中,是不依赖于文化环境的变迁的。

文学的价值、功能与社会影响之间存在的这种时间差,又显示了文学价值与文学社会作用的不一致性。

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作]品在某一时间内的影响大小和畅销与否来判断它的价值和功能。

确定作品的价值,估价它的功能,都要从审美关系中,联系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来考察,这是正确认识文学社会作用必不可少的一种历史眼光。

5、怎样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

文学的价值就是文学的积极作用和可珍视的种种好处,它是文学活动及其文学成果对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关系。

它建立在人的需要、利益和主体性与历史合理性之间深刻联系的基础上,既对个体也对人类群体具有积极作用,既有外在价值也有内在价值,既有现实价值也有潜在价值,既有直接价值,也有间接价值,既有原发价值也有派生价值,既有功利价值,也有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文学的价值由具体作品本身的性质、特点和自身包含的信息量,感染力决定,也由审美主体的知识结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决定,这是主客体统一所产生的效应。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3)

一、填空

1、教育经历与文化品位对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王蒙曾提出作一个:

“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的口号。

2、作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观察、欣赏、创造、评估。

3、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兴趣——,是其审美意识的——。

作家特定的审美情趣,往往会影响其——的形成。

4、刘勰把文学风格分为文体风格和文章风格。

法国文学家布封把风格概括为:

风格就是人。

5、创作个性指作家的个性特征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作才能、写作习惯的创作心理特征与创作行为趋向的总和。

6、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把创作风格分成两两相对的8种类型:

“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7、文学风格的宏观表现主要包括:

简约、刚健、疏放、平淡。

8、文学流派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类:

社会历史条件、文学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选择题

1、“风格”一词始见于(C)

A:

葛洪《抱朴子·行品篇》B:

曹丕《典论·论文》

C: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D:

陆机《诗品》

2、“风格即人”是谁对风格内涵的概括(B)

A:

鲁迅先生B:

法国文学家布封

C:

德国文学家歌德D: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所谓风格就是作家的创作与众不同(错误)

风格是一种语言形式,是指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也是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的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统一。

2、作家的文化品位是影响其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正确)

3、文学作品反映的都是特定的民族社会生活,所以无所谓文学的世界性。

(错误)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四、名词解释

1、感受和体验能力:

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

对于事物的感觉和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的能力。

2、想象和构思能力:

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和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的能力。

3、审美情趣:

所谓审美情趣,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的倾向性.

4、艺术风格:

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5、时代风格:

是指一定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的特点反映到一定时代的创作内容和形式,形成了某种共同的风格特征,反映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风格。

6、民族风格:

是一个民族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艺术传统,以及共同的心理状态、审美观点等诸种因素所构成的。

简单地说,民族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或文化特征,也是一种民族元素。

7、文学流派:

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五、问答题

1、简述阅历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答:

因为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而生活阅历可以成为作家创作的重要动机,对于作家来说人生阅历也非常重要。

2、简述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答: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

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

它制约和影响着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苏联文论家赫拉普钦科指出:

“创作个性和作家作为一个人的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绝不是所有都能说明艺术家日常生活个性的特点的东西,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

另一方面,也不是作为创作‘自我’的特点的一切,任何时候都与作家个性的实际特点直接相对应。

3、简述艺术风格的宏观表现

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

艺术风格可分为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两种。

由于艺术家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4、简述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

答:

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出现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就构成了文学流派。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4)

一、填空

1、“创作方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作家歌德提出的。

2、“创作方法”是指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基于一定的文学观念,处理创作与现实关系所依据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1855年,法国画家库尔贝以“现实主义绘画”为题举办画展,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正式登场。

4、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盛行于17世纪至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创作方法。

5、自然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以法国的雨果的理论与创作为代表的创作方法。

6、自然主义强调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客观描述的眼光描绘人物,否定对作品人物进行艺术概括。

7、理想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富于理想主义精神,表现作家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8、真正使象征主义走向独立的是美国诗人爱伦·坡和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

9、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特别是一次大战以来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文学思潮。

10、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先后出现了以下几种文学思潮:

伤痕文学、反思学、改革文学。

11、90年代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冷面书写生存真实的原生态”为标榜的多元化文体。

二、选择题

1、最早提出“创作方法”这一概念的是(A)

A:

歌德B:

库尔贝C:

“拉普派”作家D:

席勒

2、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

A:

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真实

B:

批判现实主义能够塑造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人物

C:

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的力量更强

D:

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冷静、更成熟

3、主张恪守戏剧创作的“三一律”的原则的创作方法是(A)

A:

古典主义B:

人文主义C:

浪漫主义D:

现实主义

4、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科学活动,要求纯客观再现生活的文学思潮是(A)

A:

现实主义B:

批判现实主义C:

自然主义D:

浪漫主义

5、鲁迅的《狂人日记》采用了下列那种创作方法(A)

A:

现实主义B:

批判现实主义C:

自然主义D:

象征主义

6、人文主义最早从下列哪个国家兴起(C)

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意大利

7、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下列哪个国家表现最为典型(A)

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意大利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在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中,所谓创作方法就是创作手法。

答:

错,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批判现实主义能够塑造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人物。

答:

错,现实主义也有塑造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特点。

3、浪漫主义强调理想,所以创作中不能有真实的细节描写。

答:

错,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4、古典主义政治上拥护王权,所以它不具有反封建性。

答:

错,古典主义有三个特征:

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虽然有为王全服务的特征,也有古希腊,罗马文化改革的气息。

四、名词解释

1、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文学思潮:

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3、人文主义:

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4、古典主义:

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5、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6、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在各个领域有不同的意思。

在此对自然主义的界定大多来自文学上的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大致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以法国雨果为代表,大体上说,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地描述,期间运用最新的科学方法,以达到真实的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7、现代主义: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五、问答题

1、简述现实主义发展的过程

答: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

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

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

1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2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3历史性的要求

2、简述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3、简述古典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

三个特征:

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4、简述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

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5、简述象征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

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

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一般都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

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

6、简述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

答:

与时代发展的洪流相表里﹐反映著历史前进的方向。

但在文学主潮出现和发展的同时﹐往往也会出现与之相对立的潮流。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主要经营:

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