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8199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施工技术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技术手册.docx

《施工技术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技术手册.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技术手册.docx

施工技术手册

第二章建筑工程施工

第一节施工流程

第二节施工准备

一、施工条件准备

1.开工前要达到现场“四通一平”

2.地下障碍影响物(如树根、管线、电缆等)提前处理

3.地上障碍影响物(如电杆、架空线路、变压器、树木等)已迁移或去除

4.标准桩、水准点、定位依据等已定位并保护。

、技术准备

1.收集相关的施工标准及验收规范,开工前进行宣贯学习。

2.规范技术验收的表格,符合行业和创国优的要求。

3.在设计交底基础上,搞好图纸会审工作。

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措施、施工作业指导书等,并报业主、监理批复

5.准备对基层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6.测量人员接收高程水准点及建筑物位置控制桩,完成建筑物的轴线、高程控制网的放线工作。

三、生产准备

1.临时施工设施搭建临时施工用房,其中包含办公室、材料仓库、钢筋加工棚、混凝土搅拌站、制作场地、堆放场地、配电房等。

2.施工用水根据工程的实际预测情况,结合施工手册分别计算施工用水、机械用水、现场生活用水、生活区用水、消防用水。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源,结合配水管网布置的原则是保证不间断供水的情况下,管路铺设越短越好,同时考虑施工期间有移动的可能性,分别从水源引到搅拌站、职工宿舍、食堂、卫生间等用水处,穿过临时道路时,水管埋地300mm主水管设置阀门,以方便水

管维修与移动,从而不影响生产、生活之用。

3.施工用电施工用电使用导线的大小、型号、开关等具体规格,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四、物资准备

1.组织物资管理人员培训,了解工程相关技术要求。

2.编制自购工程材料、加工品计划,并按规定报批。

3.编制施工所需手段用料,消耗材料计划。

4.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物资管理办法及相应管理性文件。

五、施工人员及设备准备

1.组建项目部,清理工程主要工作内容和实物量,落实人员及机具设备,进行施工任务划分。

2.进行施工人员、设备组织调迁。

3.对已配置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4.组织对特殊工种培训、练兵。

对参加施工的所有工种进行培训和实际练兵,学习有关的工艺规程和标准。

六、质量管理准备

1.编制质量计划、质量检验计划、质量创优计划。

2.编制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计划。

3.收集并学习相关施工标准及验收规范,按要求下发到基层作业队

4.检查核对质检员、HSE管理员、特殊工种资格证、上岗证。

5.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和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6.积极与业主及监理配合,规范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等竣工资料表格。

第三节测量放线

一、基本原则建筑施工测量是研究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上地面的位置进行度量和测定的科学。

测量定位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员专门负责轴线、标高、垂直度及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测量工作。

施测人员应全面熟悉总平面布置图和建构筑物等结构平面布置图,弄清轴线尺寸和标高,并根据现场条件制定各阶段的施测操作方案。

二、距离测量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距离测量有普通量距和精密量距两种方法。

精密量距时所量长度一般都要加尺长、温度和高差三项改正数,有时必须考虑垂曲改正。

丈量两已知点间的距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钢卷尺,精度要求较低的量距工作,也可使用皮尺或测绳。

1.普通量距。

测距方法:

先用经纬仪或以目估进行定线。

如地面平坦,可按整尺长度逐步丈量,直至最后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若地面起伏不平,可将尺子悬空并目估使其水平。

以垂球或测钎对准地面点或向地面投点,测出其距离。

地面坡度较大时,则可把一整尺段的距离分成几段丈量;也可沿斜坡丈量斜距,再用水准仪测出尺端间的高差,然后按式(1-2)求出高差改正数,

将倾斜距离改化成水平距离。

如使用经检定的钢尺丈量距离,当其尺长改正数小于尺长的1/10000,可不考虑尺长改正。

量距时的温度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一般规定为20C)相差不大时,也可不进行温度改正。

精度要求:

为了校核并提高精度,一般要求进行往返丈量。

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精度以往测与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

在平坦地区应达到1/3000,在起伏变化较大地区

要求达到1/2000,在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

2.精密量距。

测距方法:

先用经纬仪进行直线方向,清除视线上的障碍,然后沿视线方向按每整尺段(即钢尺检定时的整长)设置传距桩。

最好在桩顶面钉上白铁片,并画出十字线的标记。

所使用之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使与空气接触,经10min后方可进行量距。

前尺以弹簧秤施加与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后尺则以厘米分划线对准桩顶标志,当钢尺达到稳定时,前尺对好桩顶标志,随即读数;随后后尺移动1~2cm分划线重新对准桩顶标志,再次读数;一般要求读出三组读数。

读数时应估读到0.1~0.5mm,每次读数误差为0.5~1mm。

读数时

应同时测定温度,温度计最好绑在钢尺上,以便反映出钢尺量距时的实际温度。

零尺段的丈量:

按整尺段丈量距离,当量至另一端点时,必剩一零尺段。

零尺段的长度最好采用经过检定的专门用于丈量零尺段的补尺来量度。

如无条件,可按整尺长度沿视线方向将尺的一端延长,对钢尺所施拉力仍与检定时相同,然后按上述方法读出零尺段的读数。

但由于钢尺刻度不均匀误差的影响,用这种方法测量不足整尺长度的零段距离,其精度有所降低,但对全段距离的影响是有限的。

量距精度:

当全段距离量完之后,尺端要调头,读数员互换,按同法进行返测,往返丈量一次为一测回,一般应测量二测回以上。

量距精度以两测回的差数与距离之比表示。

使用普通钢尺进行精密量距,其相对误差一般可达1/50000以上。

3.精密量距的几项改正数

钢尺尺长改正数的理论公式:

用钢尺测量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时,因钢尺本身有尺长误差(或刻划误差),在两点之间测量的长度不等于实际长度,此外因钢卷尺在两点之间无支托,使尺下挠引起垂曲误差,为使下挠垂曲小一些,需对钢尺施加一定的拉力,此拉力又势必使钢尺产生弹性变形,在尺端两桩高差为零的情况下,可列出钢尺尺长改正数理论公式的一般形式为:

△Li=△Ci+△Pi—△S(1-1)

式中△Li――零尺段尺长改正数;

△Ci――零尺段尺长误差(或刻划误差);

△s――钢尺尺长垂曲改正数;

△Pi钢尺尺长拉力改正数。

钢尺尺长误差改正公式:

钢尺上的刻划和注字,表示钢尺名义长度,由于钢尺制造设备,工艺流程和控制技术

的影响,会有尺长误差,为了保证量距的精度,应对钢尺作检定,求出尺长误差的改正数

检定钢尺长度(水平状态)系在野外钢尺基线场标准长度上,每隔5m设一托桩,以

比长方法,施以一定的检定压力,检定0~30m或0~50m刻划间的长度,由此可按通用公

式计算出尺长误差的改正数:

△L平检=L基一L量(1-2)

式中△L平检一一钢尺水平状态检定拉力P0、20C时的尺长误差改正数;

L基一一比尺长基线长度;

L量一一钢尺量得的名义长度。

当钢尺尺长误差分布均匀或系统误差时,钢尺尺长误差与长度成比例关系,则零尺段尺长误差的改正公式为:

ALiA

■:

CiL平检

式中△Ci――零尺段尺长误差改正数;

Li――零尺段长度;

L――整尺段长度。

所求得的尺长改正数亦可送有资质的单位去作检定。

温度改正:

钢尺的长度是随温度而变化的。

钢的线胀系数a—般为0.0000116~0.0000125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取a二0.000012。

若量距时之温度t不等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t0(t0一般为20C),则每一整尺段L的温度改正数△Lt按下式计算

△Lt=a(t—t0)L(1-3)

倾斜改正(高差改正):

设沿倾斜地面量得A、B两点之距离为L(图一),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为了

将倾斜距离L改算为水平距Lo,需要求出倾斜改正数△Lh

图一斜距改正示意

对上式一般只取用第一项,即可满足要求。

如高差较大,所量斜距较短,则须计算第

 

第二项之绝对值

垂曲改正:

如果钢尺在检定时,尺间按一定距离设有水平托桩,或沿水平地面丈量,而在实际作

业时不能按此条件量距,须悬空丈量,钢尺必然下垂,此时对所量距离必须进行垂曲改正

垂曲改正数按下式计算:

(1-5)

W2L3

2

24P

式中W——钢尺每米重力(N/m);

L――尺段两端间的距离(m);

P――拉力(N)。

例如:

L=28m,W=0.19N/m,P=100N代入上式,则

23

--3.3mm

0.1928

241002

拉力改正:

钢尺长度在拉力作用下有微小的伸长,用它测量距离时,读得的“假读数”,必然小

于真实读数,所以应在“假读数”上加拉力改正数,此改正数可用材料力学中虎克定律算

出,而在弹性限度内,钢尺的弹性伸长与拉力的关系式为:

PL

P-(1-6)

E*F

因钢尺尺长误差的改正数,已含有Po拉力的弹性伸长,则上式改为:

Li

丽7)

 

Pi=G心・(P—Po)(1-7)

式中P――测量时的拉力;

Po检定时的拉力;

Li――零尺段长度;

G――钢尺延伸系数。

通常,在实际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拉力,总是等于钢尺检定时所使用的拉力,因而不需进行拉力改正。

钢尺尺长方程式及其改正数表的编制和算例

对于悬空状态下尺长方程式:

(1)

Li=Li+-dLt+aLi*(t-tQ}

—Li+iCt+AP;—iSi+aLj'(t-i(>)

LW2*L3

=J+评检(P—Fd)—24pJ十辽'(£-

LfhJ十4G+21S,-+orJ'(f_Zq)

-l严「2“检+吋—前訂生訂一

(1-8)

对于水平状态下尺长方程式:

 

由式(1-8)、式(1-9)可知,当拉力跨距和钢尺各技术参数如W、F、E、a等为已知

时,则可按上述理论公式求得相应的改正数,再取各项改正数的和计算,即得钢尺任意状态下尺长的实际长度。

应当指出,材质不同的钢尺,其弹性模量也不相同,从不同钢材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计算出延伸系数。

目前JIS—级钢卷尺的各项技术参数列于表一。

表一钢尺技术参数

种类

厚X宽

(mnXmm

截面积F

(mr^)

单位重量W

(g/m)

延伸系数G

(1m/10N)

(mm

弹性模量E

(X

105N/mm)

膨胀系数a

(X

10-6/C)

司底伦卷尺

*0.13X10

*1.27±1%

*14.6±1%

0.037

2.10

11.5

宽面卷尺

*0.19X13

*2.52±1%

*26.04±1%

0.019

2.10

11.5

韧性卷尺

*0.3X6

*1.7土2.5%

*16.41±1%

0.027

2.10

11.5

银白卷尺

*0.19X13

*2.52±1%

*19.8±1.5%

0.019

2.07

11.5

普通钢卷尺

0.22X13

2.80±2.5%

21.8±2.5%

0.017

2.11

11.5

不锈钢卷尺

0.22X13

2.83±2%

22.2±2%

0.019

1.86

14.0

普通钢带卷尺

0.25X15

3.38±1%

26.4±1%

0.014

2.11

11.5

不锈钢带卷尺

0.25X15

3.70±2%

27.6±2%

0.0145

1.86

14.0

韧性不锈钢卷尺

0.3X6

1.82±2.5%

13.7±2.5%

0.0295

1.86

14.0

韧性碳钢卷尺

0.3X6

1.75±2.5%

13.7±2.5%

0.027

2.11

11.5

注:

带有*号的卷尺,其截面积不包括外面的尼龙涂层(是芯钢材实际尺寸),重量包括外面涂层与

尼龙。

为了使用方便,我们编制了钢尺悬空和水平状态下尺长改正数表和温度改正数用表。

为便于比较,我们编制本表依据是机械工业建厂测量手册中国产30m地球牌钢卷尺,尺端

施用Po=100N拉力,尺身悬空无托桩,悬空检定整尺段钢尺△悬检为8.64mm。

22

地球牌钢卷尺技术参数:

F=1.8mm;W=15.68/m;E=200000N/mm;G=0.028mm。

理论公式采用式(1-9),改正用表见表二~表七。

根据公式绘制一曲线,见图二。

横轴为不同长度li,纵轴为拉力Pi,使用时以长度li

为引数,即可求得相应的拉力Pi,及其相应的尺长改正数△li。

应施拉力

(N)

换甌度

1.442.8S4325767208.64(mm)

图二

表二△t改正数

尺长

(m)

-10V

-5V

OV(40V)

5V

(35V)

1QV

(30V)

isr

(2510)

20V

0~5

-1,7

74

-E2

-0.9

—0*6

7.3

0

0-10

3.5

2.9

2.3

E7

U2

-0.6

0

0-15

5.2

4.3

3.5

2.6

1.7

0.9

0

0-20

6.9

5*8

4.6

3.5

2.3

1,2

0

0-25

8,6

7.2

5.8

4.3

2.9

1.4

0

0~30

10.4

8.6

6*9

5.2

S.5

1L7

0

表三△C改正数

okg

0.5

1.0

1.5

2.0

2:

5

3・0

表四△P改正数

5kft

石kg

flkg

9kg

12kg

1斑

14kg

15kg

0-5

0,7

0,8

1.0

1.1

1.2

1.4

L.5

1.7

L8

0*-10

1.4

1.7

1.9

2.2

2.5

2.6

3.0

3.3

3.6

3.9

4.2

0-15

2A

2.5

2.9

3.3

J.7

4.2

4.6

5,0

5.4

5.8

6.2

0~20

ZhS

3.3

3.9

4.4

5.&

5,6

6.1

6.7

7,2

7,8

8,3

0™25

3.5

4.2

4.9

5,6

6.2

6.9

7.6

8.3

9,0

9,7

10.4

3-30

4.2

5』

5,8

6.7

7,5

8.3

9.2

10.0

10.8

11.7

12.5

表五△S改正数

0-5

0

0

0

0

0

()

0

0

0

(1

0

0.4

0-2

n.2

0-1

0.1

a.i

0.1

0

D

0

0-15

1,4

1.0

0.7

0,5

0.4

o.s

0.2

0.2

0.2

0.2

0.2

0~20

3.2

2.2

L.6

1,3

1,0

0,7

0-6

0.5

D”4

|0.4

6.3

4.4

3.2

2,5

2.0

1.3

1,1

0,9

U.K

C.7

10.9

7.6

5,6

4.3

3.4

2.?

2.3

1.9

1.6

1.4

1.2

表六△C+AP-AS改正数(悬空)

0-5

1,2

2,3

2,5

2.6

2.7

2.9

3.0

3.2

3J

3.4

3/

0—10

2.0

2.4

2+7

工。

3.4

3,7

3.9

4.2

4.4

4.(

5.2

0-15

2,2

3.0

3.7

4.3

4.B

5.4

5.8

6.3

6.6

7.1

7.5

0^20

1*6

3.1

4,3

SA

6.0

6.8

7.4

8.1

8.7

9.4

9,9

0~25

-0.3「

2」

3.2

5,6

6.7

7.8

8.8

9.7

10,6

P11.4

12.2

0-50

-3.7

0一4

3,2

5.4

7.1

8.6

9.9

n.1

12,2

'B.3

14.4

表七AC+AP改正数(水平)

0-5

1.3

1.5

1.6

1.7

IT

2.0

2.2

2,3

2,4

2,6

0-10

2.4

2,7

2.9

3,2

3,5

3,8

4.0

4r3

4.6

4.9

5,2

0^15

3.6

4,0

4.4

4.8

5.2

5.7

匕】

6.5

6,9

TJ

7.7

0-20

4.8

5,3

3,9

6.4

7J)

7.&

8.7

9^2

9.8

10J

0-25

6,0

6.7

7.3

8.1

8.7

9.4

L0.1

11.2

12.2

13.9

Q7Q

7.2

8.0

9.7

L0.5

11.3

12,2

13.0

13.8

14.7^

15.5

[例1]计算30m地球牌钢卷尺检定拉力为Po=100N,丈量施以P=150N时的尺长改正数(悬空)。

由表三、表四、表五查得:

△C=3.0mm;AP=12.6mm;AS=1.2mm

△I—C+AP—S=3.0+12.6-1.2=14.4mm

由表六直接查得:

li=30m时的△I=14.4mm。

[例2]计算在10m零尺段施以整尺段拉力的尺长改正数(悬空)

由表三、表四、表五查得

△Ci=1.0mm;△Pi=2.8mm;AS=0.1mm

△li=ACi+△Pi△S=1.0+2.8—0.1=3.7mm

由表六直接查得li=10m时的△li=3.7mm

[例3]计算零尺段li=15m的特定拉力和尺长改正数(悬空)

方法一由曲线图以15m为引数查得应施加特定拉力Pi=80N,相应的尺长改正数由图下方查得△l=4.32mm。

方法二由实验公式计算施加拉力及尺长改正数为:

Pi=[0.133X15+6(kg)]x10N~80N

li15

l悬检8.64=4.32mm

l30

钢尺尺长方程式的精度估算

悬空状态下尺长方程式的精度估算

依据误差传播定律,精度估算公式为:

曲也Pmf咖wm

=N

(1-12)

(l'H)

 

;第二项为钢

式(1-10)、式(1-11)或等号第一项为钢尺尺长误差改正数中误差(检定)尺拉力改正数中误差;第三项为钢尺垂曲改正数中误差;第四项为钢尺温度改正数中误差。

式(1-12)和式(1-13)含意类同前述。

水平状态尺长方程式的精度估算

同理,对式(1-10)的精度估算公式为:

皿L二土Jm^C.+^AP.+

或写成:

(1-15)

mL.=±¥册加J+24P#剖+(almt)2

当p=p0时

匚土J(扌炖抑平」+(山叫尸

(1-16)

式(115人式(146)符号意义类同前述。

由式(1-11)式(1-13)可知,当叫怯、叭及等精度一定时.叫片对叫的影响将随珀、P,及其山\的增大而增加;刑气对枫.的彰响却随Z八科的增大而削弱,可见弹和砒旳对航片的影响是互相制约的。

欲使?

rtg对折乂的影响削弱.又使wt些对啣⑺的影响减小,P-Po的差数不宜过大:

当P=PQ时或趋近Po时,机g对魂时影响也档近于零;当取其3厂细=0时,可获最佳精度。

由式(4-5人式(4-6)可知,摧钳直接对期比的影响,随・巴的增大而增加、当取P=Pn时,可获最佳稱度◎

为了进一步验证理论公式,我们选用了日制JIS—级钢卷尺作拟合精度试验,现将部

分试验结果列于表八。

表八理论公式实际拟合精度

尺号

分段长度

(mJ

检定单位

拉力

(N)

尺出改正数或It实拴度

(mm)

理论计冀

(mm)

溟菱

(mm)

崑1号

0-24

0~24

Q7Q

上海市

托平

愚空

托平

100

150

150

+3.6

+5.8

+13.4

+4.0

+5h5

+12.9

"0,4

+0.3

+05

宝3号

0-50

0~$0

店眸市勘测覘

水平

50

100

+3.0

+7.7

*3,4

+8.1

-0.4

-0.4

冶45号

4&号肝号

51号

52号

坯号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冶金建輩仝可

朮平

20

50.0004

50.0000

49.99^8斗9.妁如

49.9998

50.0005

50.0006转月测50.900050.0005

M.9996

-0.1

-0.3

+Q.L

-0.2

-0.9

+0.2

由表八可知,理论公式实际拟合精度是相当理想的。

零尺段长度上拟合仅差0.5mm

一般在0.2mm左右。

上述情况表明,我们在作精密量距时,可直接对尺长改正数或尺长方程式进行计算使用。

三、已知角度的测设

测设已知角度时,只给出一个方向,按已知角值,在地面上测定另一方向。

如图三,OA为已知方向,要在O点测设a角。

为此,在O点设置经纬仪,以正镜测设a值得B'。

为了消除仪器误差的影响,再以倒镜测设a角得B"o取B'B"之中得Bi,则/AOBi即为所设之角。

若要精确的测设a角度,则按上法定出/AOBi之后,再用经纬仪测出/AOBi之角值为a',a与给定的a值之差为△a(图四)。

为了精确设置a角,过Bi作OBi的垂线,并在垂线上量取BiB得B点,/AOB即为精确测设的a角度。

BB按下式计算:

Aa

BB1=OB1(1-17)

式中p=206265",即一个弧度的角,以秒计。

四、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

放出一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控制网的形式及分布、放线的精度要求及施

工现场的条件来选用。

直角坐标法

当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网形式时,采用直角坐标法放线最为方便。

如图4-5所示,Gi、G2、G3、G4为方格网点,现在要在地面上测出一点A。

为此,沿G2-G3边量取G2A',使G2A'等于A与G2横坐标之差△x,然后在A'设置经纬仪测设G2-G3边的垂线,在垂线上量取A'A,使A'A等于A与G2纵坐标之差△y,则A点即为所求。

<

>Ady

dxAr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