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8331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

《《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设计论证》活.docx

《课题设计论证》活

编号: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

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编号由市教科规划办填写。

活页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表。

否则,一律不进入评审程序。

课题名称(必填):

《12-16岁孩子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不少于2000字)

1.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有研究认为‘隔代教育’就是祖辈家长对孙辈的看护和教育,一般是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

“也有研究认为‘隔代教育’是在祖辈家长和孙辈之间进行的,是祖辈对孙辈的成长发生影响的过程,这一影响过程实际上也是祖辈与孙辈的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还有研究认为,隔代教育是父母不在的情况下由祖辈抚养的方式。

综合以上研究得出结论:

“隔代教育”应指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的教育方式。

这些孩子大部分也被称为留守儿童。

(2)、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古城二中的一线教师,本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和城镇很少有人外出打工,一家都是四室同堂,三世同堂或两世同堂,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交给爸爸妈妈直接管教。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农民工拥到城市,城镇的人员也流动频繁,但孩子是不能跟着大人来会流动的,久而久之,家里常住人口就剩下老人和孩子,而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主要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我校70%的孩子都是由爷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

(3)、研究选题的意义

我们在一个农村中学,周围大部分是12-16岁孩子,他们很多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我们亲眼目睹了12-16岁孩子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同时,12-16岁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期,性格也进入叛逆期,这个时期正是孩子性格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教育尤为重要。

这些孩子都将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和主力军,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要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所以,12-16岁孩子的隔代教育问题是我们甚至整个社会都应关心的大事。

(四)、研究选题价值

农村12-16岁隔代教育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隔代教育既有利,也有弊。

通过研究此课题,希望

(1).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非智力因素发展空间。

(2).有助于祖父辈,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及综合素质。

(3).有助于孩子的父母,既能安心的工作,又能增进和孩子的感情,无后顾之忧。

(4).有利于学校教育和管理。

(5).有利于社会,减少问题少年,减少青少年犯罪率,为社会创建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2.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我校12-16岁学生隔代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总结,与用各种理论与方法,探索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找出隔代教育的最优化途径,帮助隔代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不仅在身体上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在心理上也能健康成长,以便长大以后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成为社会的栋梁。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研究隔代教育下12-16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让祖辈的教育观念或教育方法摒弃短处留下长处,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孩子生存的能力,改善隔代教育下中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

在习惯,行为,心理等方面对孩子进行细致而系统的教育,从而跟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同步进行养成教育,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全面发展,增进他们追求上进的信心,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因而,留守儿童也将会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将支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所以,在研究他们的成长过程、基本特征、社会表现的基础上,发现在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和完善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12-16岁青少年是他们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环境因素对性格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在研究本课题时,主要研究一下几个方面。

1.以本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隔代教育产生的成因。

2.以本校周围三十里内的学生及辍学到社会上的12-16岁孩子,分析隔代教育的现状。

3.研究隔代教育下对2-16岁孩子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利与弊。

4.研究隔代教育下对2-16岁孩子心理及生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他们学习的认识和学习习惯的影响。

5.探究最优化的隔代教育途径,统一祖辈家长和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思想认识,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学习环境。

(四)、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研究假设:

当前12-16岁孩子隔代教育问题看似简单,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12-16岁孩子隔代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因此,倡导教育公平,关注“12-16岁孩子隔代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显得十分紧迫而又必要。

拟创新点:

1.引领家长“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指导家长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教育。

2.健全12-16岁孩子(隔代教育)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成长情况。

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3.为12-16岁孩子(隔代教育)沟通提供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或利用校信通平台,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

4.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方便,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孩子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3.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教育家王极盛认为,现在还不到讨论要不要隔代教育的问题,而是要想办法搞好隔代教育,加强其与亲子教育的协调性、相容性,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两者最大的作用,使两者相互促进。

根据目前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中,就如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隔代教育,相关研究比较少,大致有如下几点:

〖1〗从祖辈这一方面来说

(1).祖辈要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同时尽可能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2).寻求教育目标的一致,比如多与学校老师联系,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反映给老师,共同商量和研究教育方案。

(3).在家庭内部,对孩子教育的目标和教育方法要一致。

这就需要家长和家长经常沟通,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4).祖辈教育孙辈不能完全照搬当年教育子女的方法,老人只有在思想上跟上时代,才会与孙辈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坚持爱与教育的结合;

(5).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祖辈应当更新观念。

祖辈应该在隔代教育中正确定位,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充分的认识。

为此祖辈应注意自己在以下方面的情况

(1).心理健康,情绪稳定;

(2).身体健康,心态年轻,精力好;

(3).性格开朗,没有固执偏激倾向,对孩子有耐心;

(4).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5).善于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科学引导孩子;

(6).对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7).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8).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吸烟,不酗酒。

(9).喜欢户外活动,能常常带孩子外出,认识周围的世界。

〖2〗从父母这一方面来说

首先,要正确理解“隔代亲”的情感基础。

老人们能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指导自己的子女养育下一代,这使老人的价值有了再次体现的机会.;老人与孩子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感;出于爱的补偿心理,老人年轻时往往也因工作繁忙而对自己的孩子照顾不周,这一切使老人们心存内疚。

当他们迎来第三代时,对其倍加呵护,认为照顾好孙儿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要充分尊重祖辈的心理需求和劳动价值,对他们的真心付出应心存感激。

尊重老人的情感需求,‘隔代亲’是祖孙之间的血缘亲情,由此而产生的天伦之乐,是人类情感生活中最让人痴迷的一部分,不要因为老人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妥或溺爱孩子而剥夺老人享受这份快乐的权力。

父母应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祖辈可以协助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

不要长时间地把孩子扔给老人而只顾忙自己的事,要多过问孩子的情况,多进行情感交流,还要经常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交替管教,以免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参考文献:

[1].韩云霞.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网.

[2].孙清霞.隔代教育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N].丽水日报,2005-3-21.

[3][4].王国为.祖辈照料下一代的误区,家庭与下一代国际学术研究会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37.

[5].余逸群.隔代教育的弊端[J].健康,2001,

(1):

25-26.

[6].李炎.农村“隔代教育”调研[J].四川教育,2003,(21):

20-21.

[7].孙宏艳.隔代教育的五大误区[J].少年儿童研究,2002,(4):

32-33.

[8].雷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亲子关系[J].幼儿教育导读,2005,

(2):

4-8.

[9].沈锄云.认知隔代教育[J],老年人,2000,(9):

4-5.

[10].韩云霞.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网.

[11].李红.隔代抚养与幼儿心理健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使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进行研究性学习一般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方法,例如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同时运用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措施如下:

?

(1)做好培训工作,更新思想观念?

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要搞好课题实验,必须先抓好培训工作,以解决理论和观念上的问题,了解实验目的及研究思路,提高实验人员的实验技能,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扫清思想和方法上的障碍,所以课题组将做好培训工作,逐步开展实验工作。

?

(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实验管理?

为确保本课题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学校的支持下,随着课题进程的深入和需要,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

为课题组人员或其他考察人员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把整个考察过程纳入科学、规范的管理轨道。

(3)加强研究力度,大力推进实验工作?

课题组成员要定时商讨,要对课题的实验方案、各阶段的实验工作计划,论文选题和撰写,检测题的拟定及测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方面加以总结交流群策群力,推进课题工作的顺利进行。

?

?

(三)、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准备阶段

确立课题,制定课题计划,申请立项?

实施阶段?

(1)定期对我校12-16岁隔代教育下的中学生座谈,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想法。

 

(2)通过开家长会,对祖辈家长进行教育,及时给家长传达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给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3)对我校12-16岁隔代教育下的中学生按年级分组建档,由课题组成员负责跟踪家访,及时发现他们的变化,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

(4)根据对我校12-16岁隔代教育下的中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进行测查总结,找到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先进经验,并进行推广。

结题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集,申请结题。

(四)、课题实施操作步骤

1.申报课题,确定实验年级,确定考察对象。

2.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读相关专着、报刊,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增加专业积累,丰富课题研究资源,积淀课题研究专业素养,为开展课题研究作好理论储备。

3.组织课题组成员针对考察对象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重点调查我校12-16岁隔代教育下的中学生的现状,便于指导课题研究。

?

4.有课题组组长组织定期开展研讨会、经验交流会、阶段研究成果展示会,推进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定期反思研究情况,及时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将研究情况上升到理论高度,分阶段完成最终研究成果;表彰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促进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积极性,鼓舞大家的干劲,促进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5.在深入广泛地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集中课题组成员,将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化研究,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即课题研究成果。

6.将课题成果,应用到对12-16岁隔代教育下的中学生的生活和教育中,以提高这些孩子的素质,能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注:

本栏可加页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10项以内);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不少于1000字)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张九龙2009年,撰写的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和创新能力》论文评为县级一等奖

2013年8月,在全市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中,《相反数》评为初中数学二等奖

2015年9月,被县教体局评为先进数学学科教研组。

马旭玲2013年撰写的论文《动态数学中的感悟》,评为市级二等奖

2014年8月在县课改课堂教学展示中,评为数学学科课改教学能手

2016年7月“课改课堂教学视导”评为优质课一等奖

曲松坡2008年9月论文《加强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被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评为市级二等奖

2016年,在中国梦作文比赛中,荣获教师辅导一等奖

2016年,在唐河县初中教师优质课赛讲中荣获数学学科二等奖

2016年,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

2017年,在唐河县初中教师优质课赛讲中荣获数学学科一等奖

2.主要参与者的学术背景

课题负责人

张九龙男汉族1977年2月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

主要参与者

马旭玲女汉族1974年11月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

曲松坡男汉族1976年09月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

完成课题保障条件

1、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既有班主任,又有一线工作的教师,管理经验丰富,与学生沟通多,充分了解12-16岁孩子的心理变化及需求。

2.课题研究时间:

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课题的研究和落实,以保证课题顺利完成。

3、课题经费来源

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购买资料,教师培训等费用,学校尽一切力量给予支持,以保证课题顺利按时完成。

注:

本栏可加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