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880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匿名评审表)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此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要求同申请书的“设计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两部分,但不得出现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没匿名着,不进入评审程序)

一、课题解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成人中间,也影响到处于生理发育期和心理形成期的中小学生,只不过他们对整个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心理反映往往更隐蔽。

因此,我们时常感叹一些“学困生”智力水平、学习能力都不低,却始终触摸不到“困”的根源。

本研究试图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维度探寻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的影响,提出心理干预及行为改变策略,为类似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部分处理依据。

二、研究背景:

课题界定:

数学“学困生”,泛指智力属于正常范围,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因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较低,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

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最终完全失去数学学习兴趣,产生心理障碍和自卑心理,从而不能在学科上全面发展。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以及社会学角度对其成因作一定程度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为改变策略是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所以我将研究的课题是《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我们打算通过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摸清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点及有效的转化措施,使他们能够跟上全班的伙伴,也能健康、和谐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学困生”之“困”的心理学研究

 2.“学困生”之“困”的社会学研究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的主体对象为小学三至六年级数学学困生。

研究的客体对象为其日常学习行为。

(二)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

了解此类研究现状,进行理论分析

2.访问调查法:

保证一定量的随访数据。

3.实验法:

注重案例分析,采用教育激励,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措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实践矫正:

从实践中找原因并分析解决问题,对数学学困生实行有效转化。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1、确立研究的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立分项研究的子课题---分阶段实施研究----综合研究

2、理论指导---实际试验----阶段分析----反思改进----总结推广。

3、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实践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任务的分工。

2、课题组成员根据本研究方案及各自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在相关的实验班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分四个阶段展开研究,并做好各阶段研究的分析、总结和反馈工作。

3、研究汁划(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一)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

(二)研究阶段(2013年5月—2015年5月)分为选定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个体成因分析、群体成因归纳、制定干预策略、实施心理及行为改变策略、总结干预改变效果等几个阶段。

(三)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课题结题报告1份

六、课题可行性分析: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总结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科学方法,并以此来转化数学学困生;呈现方法包括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及论文;转化学困生的有效做法;学困生的学习成果展示等。

预期达到如下效果

(1)找到“学困生”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一般成因。

(2)成功提出“学困生”心理干预和行为改变策略。

(3)转化成功率80%以上。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限1500字内)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2.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和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课题负责人:

《如何对待学困生》论文在《新课程》2010年第5期上发表;《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在《新课程》2010年第7期上发表。

2、主要参考文献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43岁,课题组负责人,小学高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现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师及数学教研组长。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学困生形成原因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整理和设计调查量表、汇集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结果材料;并撰写总体实施方案及研究报告。

课题组人员之一32岁,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学校校长。

在数学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曾获区级、市级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负责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并撰写《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教育读本》。

课题组人员之二44岁,小学数学教师。

具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

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学,负责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措施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并负责材料的整理和论文;并协助撰写《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教育读本》。

课题组人员之二33岁,小学教师,现任学校教导主任,擅长教学管理工作。

负责中年级学困生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负责本课题材料和论文整理;并协助撰写《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教育读本》。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能力具备,条件许可。

本课题负责人热衷教育、敬业精神强。

从教至今二十三年,有较强的科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曾获得区级“中青年优质课评选三等奖”、镇级级“优秀教师”等多种荣誉称号,同时课题组成员中,有中级职称3人,镇级骨干教师1人,校领导2人,且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2.时间充裕,设备完善。

为保证本次调查研究有充足的实施时间,故预定时限为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

学校长期坚持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有教科研实验基础,学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科研网络,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师队伍,他们有的参与省级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操作能力强。

课题主要成员5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75%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具备充分的实验条件,数据的统计全部运用计算机操作,有建立原始资料档案,进行各种能力测试的经验和手段,资料充分,科研经费能得到充分保障。

实验的理论指导、技术处理、过程控制和终端显示由学校教导处统一负责。

学校有丰富的图书、报刊杂志可供查阅,开通了宽带网和校园局域网等上网设施,与区教育局教研室保持着紧密联系,有专家的精心指导,并且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定能按时圆满完成。

硬件分析:

我校有多媒体教室,班班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学校建有计算机教室,全部实现了宽带上网,并有相应的影像资料和电教、图书资源,可以保证实验教师随时查阅资料。

3.其它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

本单位工作人员多,人缘广、调查工作将受到兄弟学校以及广大同仁的支持。

再加上通信与交通条件便利,网络畅通,获取资料方便、快捷,有利于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者,须由两名副高职称的专家推荐。

推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课题负责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第一推荐人签名:

专业职称:

研究专长:

年月日

第二推荐人签名:

专业职称:

研究专长:

年月日

七、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高校科研处推荐意见)

1.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

2.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否适合于主持和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3.所在单位是否能保证完成课题所必须的时间和条件;

4.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承担本课题的管理工作。

单位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月日

八、课题负责人所在县(区)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月日

九、课题负责人所在市(州)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月日

十、学科组评审意见

学科组长:

年月日

十一、评审未通过原因

1.选题不当,不符合立项条件;

2.项目论证不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不宜承担此项目;

4.课题组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

5.资料准备不够;

6.最终成果不明确;

7.不具备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其它基本条件;

8.项目重复,经过比较,本项目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学科评审委员会主任:

年月日

(注:

表明未通过原因划√)

十二、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1.批准项目名称:

2.代码:

3.批准项目类别:

4.分年拨付金额:

5.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资助经费总额:

6.项目批准文号:

负责人:

(公章)

年月日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