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914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

第1课 巴黎和会

[课标要求] 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巴黎和会召开

(1)目的:

处理战争的遗留问题,并组建国际新秩序。

(2)召开: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3)参加国:

27个,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无资格参加。

(4)三巨头:

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

(5)实质: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与会国的目的

(1)美国:

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

①目的:

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②措施:

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美国遏制法国。

(3)法国:

削弱乃至肢解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4)日本:

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3.勾结与争夺

(1)焦点问题:

如何处理德国。

①法国:

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②英国:

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并得到美国支持。

③英美:

反对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如果法国遭德国进攻,将援助法国。

(2)山东问题

①态度:

日本企图攫取中国山东,得到英法的支持,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②结果:

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③影响:

引发五四运动,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误区警示]帝国主义战争的目的是掠夺,而外交是战争的延续。

所以,本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瓜分战利品,宰割战败国。

而由于帝国主义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是实力至上,所以欧美列强成了会议的主导者。

二、《凡尔赛和约》

1.背景

(1)帝国主义列强经过激烈争吵,拟定了对德和约草案。

(2)列强以重新发动进攻相威胁,迫使德国于1919年6月签约。

2.内容

内容

罪责

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领土

重新划定德国的疆界,通过割地、军事占领、承认独立等形式改变了德国的领土现状

军事

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军队人数、武器装备都受到限制

赔款

当时未制定赔款总数,德国先偿付价值200亿金马克的物资

殖民地

由几个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

3.评价

(1)进步性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解决。

②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逐步建立,世界暂时得到和平。

(2)局限性:

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也使和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误区警示]德国成为凡尔赛体系不稳定的关键因素的原因:

德国的军国主义者不甘心失败,企图寻机恢复往日的辉煌;对德和约是在胁迫下签订的;和约对德国进行了极为严厉的制裁,埋下了复仇主义的种子。

主题一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的原因

(1)苏俄被看作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政治敌人,是帝国主义封锁和准备加以颠覆的对象,所以不允许它参加这次会议。

(2)德、奥等战败国是被宰割的对象,对它们的宰割过程由于大国之间的争夺而变得十分复杂,而让战败国参加会议,会使战败国从中添乱,所以要将其排斥在外。

2.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不能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

(1)日本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在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中得以承认。

(2)英法方面,与日本缔结秘密协定,支持日本。

(3)美国方面,虽不愿日本独占中国,但是没有坚定地支持中国。

(4)中国方面,由于国力较弱,中国代表发言未引起重视,这正体现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3.巴黎和会并非是和平会议

(1)会议目的:

它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苏的国际会议。

(2)会议内容: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会议密谋遏制苏俄,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筹建国际联盟,反对列宁创建共产国际。

(3)和会性质:

巴黎和会其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

(4)对待中国的态度: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和会上的正当权利不但没有受到尊重,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中国要求收回德国强占的山东的权益,但英、美、法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材料 

上述漫画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

并指出矛盾所在。

答案 矛盾:

美国与英法矛盾:

争夺世界霸权。

法德矛盾:

两国宿仇,并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表格法理解英法美三巨头对德问题的态度

人物

对德问题

不同点

相同点

英国—劳合·乔治

对法国极力削弱德国的要求加以批评和抵制,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

削弱、制裁德国

法国—克里孟梭

用最严厉的手段处分德国,尽可能地肢解这一强大的邻国,以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美国—威尔逊

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要利用德国来同英法相抗衡

主题二 《凡尔赛和约》

1.英、法、美三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态度及原因

(1)美国:

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

理由:

美国当时的综合国力不如英、法,攫取世界霸权的企图没有得逞。

(2)法国:

承认。

理由:

条约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削弱德国军备,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3)英国:

承认。

理由:

条约削弱了德国海军,剥夺德国殖民地,限制法国势力。

2.通过《凡尔赛和约》帝国主义战胜国实现了哪些企图

(1)英国:

取得了一系列原德国的殖民地,抑制了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要求。

(2)法国:

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了萨尔煤矿15年的开采权,取得了一些原属德国的殖民地,但过分制裁德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3)日本:

取得了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原德属殖民地和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

(4)美国:

由于英法的抵制和综合实力上的差距,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企图未能实现。

材料 列宁曾说:

“《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这不是和约,而是拿着钢刀的强盗逼迫手无寸铁的受难者接受的条约。

”当时的联军统帅福煦则预言:

“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战。

这两种观点是否一致?

为什么?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请运用史实论证其观点。

答案 ①一致。

因为这两种观点都预见到凡尔赛体系必然不能持久,都认识到了当时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实质。

②因为构成凡尔赛体系的一系列条约,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但也隐含着许多矛盾:

其一,和约的掠夺性必然加深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其二,这些条约是战胜国之间互相妥协的产物,不可能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随着战后经济的发展,这种分赃不均又使这种矛盾激化;其三,重新瓜分殖民地,造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不断地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图示法认识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

A.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B.列宁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C.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D.会议通过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决议

解析 联系巴黎和会的参加国可知,苏俄等国家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因此B项不可能在和会上看到。

答案 B

2.“烧毁柏林,吊死对方每个将领,并索要莱茵河畔的大片土地。

”提出这一强烈要求的应是参加巴黎和会的哪国代表(  )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

解析 材料反映的要求实际是削弱甚至肢解德国,这是法国在巴黎和会上的首要目标。

故选B项。

答案 B

3.巴黎和会从1919年1月18日开始到6月28日结束,费时达半年之久。

这是因为(  )

A.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尖锐

B.帝国主义策划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C.主要战胜国在利益分配上的对立

D.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解析 巴黎和会费时长,是因为与会各国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尖锐,难以摆平;而能够起操纵作用的与会国,只有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

答案 C

4.《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英国愿望的是(  )

A.领土问题B.军事问题

C.殖民地问题D.赔款问题

解析 解题前提是必须理解掌握《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还要明白英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的。

巩固和扩大“大英帝国”版图是英国一贯的也是主要的目的,《凡尔赛和约》委任统治的规定,扩大了英国的殖民地,故选C。

答案 C

5.《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

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赃”指所占的殖民地,②③是对德国战败者的束缚与控制,未体现出分赃性质。

答案 D

基础巩固

1.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战后人们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绪增长,而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刚好迎合人们的愿望。

答案 B

2.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又用其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来构建欧洲的秩序,主要表现在(  )

A.反对法国过分地削弱德国

B.要求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

C.反对美国提出的和平计划

D.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争雄

解析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最大程度地削弱德国,而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目的,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答案 A

3.下图为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  )

A.1860年

B.1898年

C.1919年

D.1948年

解析 注意关键词“山东”和列强把脚伸到山东地区。

故判断是1919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山东问题。

答案 C

4.《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

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这一规定(  )

A.使德国及其盟国得到应有的惩罚

B.使德国受到最大限度的制裁和宰割

C.明显有“成王败寇”的特点

D.是最公正的战争判决书

解析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所以,战胜国将全部战争罪责推到战败国的头上是不公正、不合理的。

答案 C

5.下图是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的情景,这是为了(  )

A.迫使德国支付赔款B.瓜分德国的殖民地

C.重新划分德国疆界D.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解析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拥有空军、坦克、潜艇等,均属于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范畴,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对战败国的掠夺激起愤怒和复仇

B.漠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

C.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矛盾重重

D.消灭了军国主义的种子

解析 凡尔赛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加剧。

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但它无法消灭军国主义的种子。

答案 D

能力提升

7.下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

一个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

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大国的衰落B.邪恶的终结

C.分赃的场所D.战场的积怨

解析 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都发生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前者是威廉一世宣告德意志帝国诞生,而后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商讨处置战败的德国。

“基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由法德两国战争的积怨造成的;A项无法体现历史的原因,不符合题干限定;两幅图片无法体现邪恶的终结,巴黎和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新的邪恶的开始,B项错误;C项仅仅是第二幅图片反映的问题,亦应排除。

答案 D

8.下图漫画是巴黎和会以后,三国协约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

图中A、B、C、D代表巴黎和会的四个操纵国英、法、美、意,其中“公平”代表英国,在巴黎和会上,英国的“公平”表现在(  )

A.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B.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但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C.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D.尽可能多地索取战争赔款

解析 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巴黎和会上英国要求达到的目的,从图片和题干材料分析,英国的“公平”表现在竭力主张削弱德国海军,但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

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指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

材料二 在和会上,“沉默的小伙伴”——日本内阁大臣牧野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材料三 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

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

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1)据材料一,分析“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吗?

(2)材料二中,为什么牧野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3)材料三中,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什么?

解析 第

(1)问,解题时注意材料一中“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这一信息,反映了美国综合实力仍不及英法两国,据此分析归纳原因。

(2)问,解题时注意材料二中“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等信息,说明日本的意图,据此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从巴黎和会的性质以及中国当时的国际地位两个方面去分析归纳。

答案 

(1)主要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当时美国在经济上占有优势,但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压制英、法。

(2)当时日本主要致力于攫取德国在远东和中国的权益,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3)巴黎和会是“一战”中战胜的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是以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弱国无外交”。

【学思之窗】(教材第27页)

你怎么认识《凡尔赛和约》?

提示 《凡尔赛和约》使德国丧失了13%的领土和10%的人口以及全部的殖民地。

而严厉的军控,使德国军备还不及周围小国的水平。

如此残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对于一个经济和军事能量都很大的资本主义强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一旦它从战败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它必然要寻找借口突破和约对它的束缚,而对德国这样一个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战争是其最惯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凡尔赛和约》维系的国际秩序,如同建立在火山口上。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27页)

一、本课测评

1.巴黎和会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召开的?

谁在这次会议上起主导作用?

提示 帝国主义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宰割战败国,瓜分战利品,还要力争在战后新的格局中促成有利于自己的安排。

由于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实力政策,因此,实力相对强大的英、法、美三国主导了会议的进程,广大中小国家仅仅作为陪衬。

2.《凡尔赛和约》埋下了哪些将会产生罪恶的种子?

提示 

(1)德国接受投降是希望得到体面的和平,但是得到的却是残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

(2)和约不仅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这对德国新政府、军队和人民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必然激起社会性的普遍复仇情绪。

(3)这种复仇情绪,在一个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国家里,很容易与战争政策联系在一起,所以,复仇情绪将成为滋生战争罪恶的种子。

二、学习延伸

1.依据有关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

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英国在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经济代价,所以希望尽可能的掠夺德国,以得到补偿。

但又反对过于严厉的制裁德国。

这是由于英国不能突破惯用的均势外交的平衡原则,不愿意由于过分制裁德国而使法国成为欧洲霸主。

此外,英国还希望一个有足够力量的德国,成为其反苏战略上牵制苏俄的一个重要力量。

2.依据有关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的主张与英国有什么分歧?

并说明其原因和理由。

提示 法国近代历史上,如在拿破仑时代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中,在普法战争中,以及在一战中,多次遭到普鲁士和德国的军事打击,以致对德国存有难以抹平的心理恐惧。

为了彻底消除德国未来的军事威胁,自然要求严厉地制裁德国,以至于提出了肢解德国或建立缓冲国的要求。

另一方面,利用削弱德国的机会,法国还可以建立欧洲的霸权,这也是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的目的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