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926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39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docx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达标检测课件

《6.1物体的质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一种物理属性。

2.能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说出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3.阅读天平使用说明,知道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导学流程

活动一:

“物体”和“物质”的的区别和联系。

看P2图,请在空格中填入“物体”或“物质”

1.小明所提到的铁钉和大头钉是,它们是由同种组成的,体积大的铁钉含有的比体积小的大头针多。

2.小华提到的大理石和泡沫塑料是,它们是由不同种组成的。

活动二:

质量的基础知识

1.叫做物体的质量。

用字母表示。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符号,辅助单位有()、()、()。

3.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

你觉得一只公鸡的质量大约是2。

4.换算关系:

1t=kg;1kg=g;1g=mg。

活动三:

单位换算,要求写出过程:

1.1700t==kg25g==kg

2.总结单位换算的要点:

活动四:

观察天平

1.实验室里常用作为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2.观察右图天平的结构,试说出各部分构件的名称。

1、2、3、4、

5、6、7、8、

活动五:

天平的使用

1.两次调节:

(1)水平调节指。

(2)横梁平衡调节:

先将游码移到标尺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使对准中央的刻度线。

(左盘低向调,右盘低向调)。

2.称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盘;用镊子向盘按的顺序砝码;移动,使指针对准中央的刻度线,即横梁重新平衡。

此时,m物=。

活动六:

写出使用天平时的两条注意事项

1.

2.

活动七:

思考:

1、称量物体质量时,天平两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各采用何种方法达到这一要求?

2、如果砝码有磨损,你觉得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

若砝码上粘了异物呢?

活动八:

读图6-2指出各操作中存在的错误,说出图6-3中的各测量工具的使用场合。

活动九:

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大小的影响。

实践1中只改变物体的,质量;实践2中只改变物体的,质量。

当物体的、、发生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不改变。

因此: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6.1物体的质量》达标检测

1.物体所含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的改变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为.常用的单位有、和。

3.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应把天平放在上,并将游码放在标尺的处,再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处,使天平横梁平衡.测量时,应将被测物体放在盘,砝码放在盘.在测量中,为了保护天平的砝码,在取砝码时,要用夹取;称量化学药品时,绝不能将药品直接放在内。

4.在下列数字后面分别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50;

(2)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3)一卡车钢材的质量约为5;

(4)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5.下列各例中,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A.一支粉笔写成了粉笔头

B.煤气瓶中的煤气用去了1/2

C.湿衣服晒干了

D.将铜条拉成铜丝

6.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铜比1kg棉花质量大

B.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

C.将铁块从20℃加热到70℃后,铁块的质量不变

D.将一个铜块放在空气中或放在水中,质量是不同的

7.天平的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A.调节横梁平衡

B.代替指针指示的刻度位置

C.相当于向左盘加上小砝码

D.相当于向右盘加上小砝码

8.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于20kg的是()

A.中学生的质量

B.一只鸡蛋的质量

C.一辆自行车的质量

D.一头大象的质量

9.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

右盘砝码数及称量标尺上游码的位置

如右图所示,则此物体的质量是g,

合kg.

10.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1);

(2).

 

《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会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知道“测多求少”法的应用。

二、导学流程

活动一:

简述用天平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应观察天平的和。

2.使用时的调节分为调节和调节。

3.称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盘;用镊子向盘按的顺序砝码;移动,使指针对准中央的刻度线,即横梁重新平衡。

此时,m物=。

活动二:

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

1、各组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观察:

天平的最大测量值;标尺上的分度值为。

问题:

为什么确定天平的分度值在标尺,而不是砝码盒中的最小砝码?

2、将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栋梁平衡。

3、按照表格要求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空格内。

实验序号

回形针的数量/个

总质量/g

一个回形针的质量/g

1

1

2

20

3

40

 

4、汇报各组测量结果,对比三组数据,简述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5、在运用“测多算少”法进行质量的测量时,应如何操作才能尽量减小误差?

6、讨论如何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7、生活中还哪些测量可以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

活动三:

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

1、简述测量思路:

2、将测量步骤和测量数据填入表格。

序号

测量步骤

质量/g

1

2

3

分析数据,进行交流,比较各自的测量步骤,谁的更合理。

活动四:

按照“WWW”的提示制作简易天平,到课堂展示,看哪组制作得最好。

 

《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达标检测

1.一架托盘天平的砝码盒中配有砝码:

100g(1个)、50g(1个)、20g(1个)、

J25型托盘天平

秤量:

200g

感量:

0.1g

武汉实验仪器厂

10g(1个)、5g(1个),标尺的最大刻度值为5g,天平的铭牌如右图.如果用

此天平称一物体质量为38.5g,则右盘中砝码有,

游码示数为.

2.小王用一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一本书的质量.他将书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砝码,依次加进1g、2g、2g、5g、10g、20g、50g、100g的砝码各一个,这时指针偏向标尺右边,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了,他又依次取下1g、2g、2g、10g砝码各一个,这时天平横梁达到平衡,已知这本书共200页,则:

每张纸的质量是.小王往天平盘里加砝码缺点是

3.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

右图所示情况,他应;如果在称量过

程中出现图中情况,他应.

4.小明把一架天平调节好准备测质量,因故要搬到另一张桌子上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需要调整,可以直接使用

B.如果桌面水平,就可直接使用

C.必需重新调整,不能直接使用

D.调整不调整都可以

5.使用托盘天平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左盘里放物体,右盘里放砝码

B.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且要用镊子

C.潮湿的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中,干燥的则可

D.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大于砝码盒内砝码的总质量

6.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调节螺母使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了,这样测出的物体质量与物体的实际质量比较()

A.偏大B.相等C.偏小D.无法判断

7.为了测出一小瓶油的质量,小明同学采用了如下步骤:

A.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B.把瓶放在左盘里,称得瓶子的质量;

C.将瓶子内倒入油后,称得瓶子和油的总质量;

D.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

E.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零位置;

F.将天平整理好;

(1)该同学遗漏了哪一步骤?

G.

(2)按正确顺序排列(用字母表示).

 

《6.3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能应用公式ρ=m/v,能进行质量、体积、密度的简单计算。

3.了解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密度,能用密度鉴别常见物质。

二、导学流程

活动一:

区分铁块和塑料块

P8图中小明和小华区分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的对话,小明的说法你赞成吗?

小华提到的大块塑料和小块铁,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进行比较的?

活动二:

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对上节内容“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的实验表格中的2、3两组数据分析发现第3组回形针的数目是第2组的2倍,质量也约为第2组的2倍。

你有何猜想?

活动三:

分组实验分别选择三个体积不等的正方体铁块和塑料块,分别用天平刻度尺测量各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P9的表格中。

交流讨论: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是否相等或接近?

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大小是否相等?

3、本次实验在选择铁块和塑料块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三块体积不等的长方体?

活动四:

实验表明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一定值;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这里的“一般不同”有何含义?

活动五:

密度的基础知识

1.定义:

2.公式:

密度=字母表达式:

ρ=变形式:

m=v=

3.单位:

(1)国际单位:

,符号:

(2)常用单位:

,符号:

(3)换算关系:

4.由公式看,能否说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为什么?

活动六:

阅读P10密度表

1.识记水的密度:

ρ水=1.0×103kg/m3,解释物理意义:

2.通过阅读密度表,找寻规律:

(1)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密度是如图表中的:

(2)不同物质的密度也有可能,如表格中的

(3)固体、液体的密度一般是气体密度的倍左右。

(4)为什么课本中把质量称为物体的属性,而密度却称为物质的属性?

 

活动七: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谈谈你的体会。

活动八:

完成“WWW”第1、2题。

活动九:

完成“WWW”第3、4题。

《6.3物质的密度》达标检测

1.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它是物质的一种.

2.水的密度是kg/m3,它表示.

3.“蒙牛牌”牛奶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200ml(227g)”字样,“蒙牛牌”牛奶的密度是

g/cm³,合㎏/m³.

4.通常人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其实质是()

A.铁的质量比棉花质量大

B.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大

C.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D.以上说法都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D.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体积无关;

6.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把铜块碾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D.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7.小红同学在调节好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分别放实心的甲物体和乙物体,结果天平平衡,若V甲>V乙,

则()

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无法判断

8.上体育课时,王涛同学发现足球的气不足,于是他就给这只足球打气,打好气后,这只足球内气体的密度将()

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判断

9.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³

质量/体积(g/cm³)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

4

松木2

10

20

0.5

 

(1)将上表()处填写完整。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

(3)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

 

《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在测量固体、液体密度时,能对不同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

2.会进行密度公式的变形,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二、导学流程

活动一:

鉴别金属螺母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1.你觉得要想鉴别金属螺母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应该测出,然后将测得的数值与对比。

2.要测出这一物理量,需要测量它的和。

3.需要用测量质量。

4.体积能用刻度尺测量吗?

活动二:

量筒及量杯的使用

1.量筒及量杯上刻度线的特点:

量筒的刻度线,量杯的刻度线

2.量筒是测量体积的工具,测量单位是,1mL=cm3。

3.看图6-8(a),该量筒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4.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5.看图6-8(b),物体体积是V物=

活动三:

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1.测量工具有:

2.测量步骤:

(1)

(2)

(3)(4)

3.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金属块的质量/g

水的体积/mL

放入金属块后,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mL

金属块的体积/cm3

金属块的密度/(g/cm3)

活动四:

思考并回答问题

1、在将金属块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时,量筒中放多少水可称为“适量”?

2、如果先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再称出金属块的质量,计算密度,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3、若金属块的密度与密度表中的某种物质密度相同,能否确定就是该物质?

为什么?

活动五:

测量液体的密度

1、思考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并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2、称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时,为什么不直接将量筒放在天平上称量。

活动六: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根据ρ=m/V求出ρ,可用来,

(2)根据V=m/ρ求出V,可用来,

(3)根据m=ρV求出m,可用来。

活动七:

讲解例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解、答。

活动八:

完成“WWW”第1、3题。

活动九:

完成“WWW”第4、5题。

《6.4密度知识的应用》达标检测

1.量筒和量杯是测量的仪器,也可以用它来测量.在读数时,应使观察视线与相平.

2.有一固体,其质量为237g,体积为30cm3,此固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合___________kg/m3。

如果把此固体的截去3/4,则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两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

试根据图中液面的高低判断:

A杯盛的是;B杯盛的是。

(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

4.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请你估算一下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哪一个值()

A.50m3B.50dm3C.50cm3D.50mm3

5.实验室现有四种规格的量筒,如果要求较精确地量出100g的煤油应该选用的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

A.500mL10mLB.250mL5mLC.100mL2mLD.50mL2mL

6.运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特殊测量”下面的几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用量筒“量”出小钢珠的质量

C.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

D.用量筒“量”出0.2kg的酒精

7.一块冰在熔化成水后,下面论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变小,密度不变B.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C.体积变大,密度不变D.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8.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是2:

1,体积之比是2:

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A.3:

1B.4:

3C.3:

4D.1:

3

9.如图是A,B两种物质与体积的关系图,又图可知,它们的密度关系正确的是()

A.ρA>ρB

B.ρA<ρB

C.ρA=ρB

D.无法确定

10.下面是小刚同学测量不规则小石块密度的实验过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1;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2;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①请你按正确的操作过程帮他重新排列实验序号.

②测石块质量时,当右盘有20g、5g的砝码

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天平

平衡,石块的质量为g.

③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盛有48ml水的量筒中,

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右图,则石块的体积

为㎝3,密度为kg/m³.

④若小刚在测量水的体积时是俯视读出的数值V水,

则他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填“偏大”或“偏小”)

 

《6.5物质的物理属性》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常见物质的物理属性如:

形态、颜色、弹性、硬度、磁性、导电性、导热性、透光性。

2.能从生活及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导学流程

活动一:

用圆规尖在蜡烛上刻画。

发现上留下刻痕。

硬度是描述物质的物理量。

活动二:

对图6-13中的各种物品的硬度作比较

这些物质按硬度大小排序是

活动三:

对图6-13中的各种物品的导电性作比较

能导电的物品是

不能导电的物品是

活动四:

分别说出图6-14中各图反映的是物质何种物理属性

abcde

活动五: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

状态、硬度和、、、、、、等。

活动五: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谈谈你的体会。

活动六:

完成“WWW”第1题。

(1)

(2)

活动七:

完成“WWW”第2题。

活动八:

看书本20页“综合实践活动”,并回答书本提出的问题

(1)

(2)

(3)

(4)

(5)

 

信息小贴士:

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多种,物质不同的物理属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如硬度大的物质可以用来做刀具、导电性好的可以用来做导线等,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不同的物体,就是利用这些材料的某种(些)物理属性。

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一些物体进行分类,并且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分类情况也可能不相同。

 

《6.5物质的物理属性》达标检测

1.剪刀刀口,菜刀刀口都很锋利,可以用来剪衣服,切食品,它们一般都是用钢制作而不用木头制作,这是利用了钢的大的属性。

在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穿的救生背心,夹层里面填充的是泡沫塑料块,这是利用它的属性。

2.将橡皮泥、陶瓷、豆腐、粉笔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下列这些物体:

橡皮、钢尺、塑料尺、纯净水、水银,试把它们分成二类,并写出分类的依据。

一类:

,其特征:

另一类:

,其特征:

4.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尝试,最终发明和改进了白炽灯丝,他最终选用了钨这种物质作为白炽灯灯丝,是利用了钨这种物质的特性。

5.古语云: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说明自己有这个能力做某件事情。

但就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中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6.下列哪种性质不属于物质的物理属性()

A.磁性B.导电性C.透明度D.质量

7.据悉,“嫦娥一号”舱体首次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坚固、

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特点的铝锂合金板材。

选用这种材料与

下列哪个物理属性无关()

A.密度B.延展性  

C.硬度D.导电性

8.同学们所戴的眼镜的镜片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树脂的,则玻璃镜片优点是()

A.密度大质量大B.透光性好硬度大

C.透光性好质量大D.密度大硬度大

9.“发现”号航天飞机2006年7月17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次总结了前“哥伦比亚”空难的经验,重新改进了航天飞机的外表的隔热瓦,这种隔热瓦材料主要利用了以下的物理属性()

A.密度大B.导电性好C.隔热性能好D.硬度大

10.运动场上所用的塑胶跑道比一般跑道好,这是因为塑胶跑道()

A.弹性好,硬度高B.密度小,硬度高

C.弹性好,硬度低D.密度大,硬度低

11.现有六种物品:

铁钉、玻璃、铅笔心、水银、橡胶棒、陶瓷片.小明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则小明是按照物质的哪种物理属性进行分类的()

第一类

第二类

铁钉铅笔心水银

玻璃橡胶棒陶瓷片

A.密度B.磁性C.硬度D.导电性

 

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3.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二.导学流程:

活动一:

用放大镜观察粉笔划下的线条,

1.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

1.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将酒精和水混合于约1m长的玻璃管中,

1.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

阅读下述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上述活动发生的现象。

[模型]1: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2: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3:

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什么叫分子?

活动五:

比较高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