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9328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docx

全国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

00540

一、单理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亚里士多德文艺理论的代表作是(C)

A.《理想国》B.《伊安篇》

C.《诗学》D.《诗艺》

2.古希腊罗马神话和英雄传说的汇编《变形记》的作者是(A)

A.奥维德B.维吉尔

C.贺拉斯D.阿普列尤斯

3.中世纪法国骑士抒情诗中最著名的是(B)

A.牧歌B.破晓歌

C.夜歌D.怨歌

4.欧洲中世纪的后期英雄史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

A.《罗兰之歌》B.《熙德之歌》

C.《尼伯龙根之歌》D.《伊戈尔远征记》

5.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采用的结构形式是(D)

A.拱形结构B.单线结构

C.双线结构D.框形结构

6.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的作者是(A)

A.托马斯·莫尔B.罗伯特·格林

C.约翰·李利D.马洛

7.使法国古典主义悲剧走向成熟的作家是(A)

A.高乃依B.拉辛

C.布瓦洛D.拉封丹

8.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是(B)

A.《强盗》B.《阴谋与爱情》

C.《华伦斯坦》D.《浮士德》

9.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中心,最早的一个是(C)

A.耶拿派B.海德堡派

C.柏林派D.湖畔派

10.法国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性事件是(A)

A.《欧那尼》上演B.《克伦威尔》上演

C.《伪君子》上演D.《茶花女》上演

11.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裴多菲是(C)

A.波兰人B.罗马尼亚人

C.匈牙利人D.保加利亚人

l2.代表19世纪英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家是(B)

A.萨克雷B.狄更斯

C.盖斯凯尔夫人D.哈代

13.巴赫金认为创造了“复调小说”的作家是(D)

A.拉伯雷B.福楼拜

C.大仲马D.陀思妥耶夫斯基

14.美国废奴文学的代表作是(B)

A.《白鲸》B.《汤姆大伯的小屋》

C.《汤姆·索亚历险记》D.《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l5.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是(B)

A.龚古尔兄弟B.左拉

C.都德D.莫泊桑

l6.“为中国题材小说作出了开拓性贡献”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是(C)

A.杰克·伦敦B.马克·吐温

C.赛珍珠D.索尔·贝娄

17.高尔基早期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是(C)

A.《伊则吉尔老婆子》B.《少女与死神》

C.《切尔卡什》D.《在底层》

18.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的作者是(C)

A.乔伊斯B.福克纳

C.沃尔夫D.普鲁斯特

19.“他人就是地狱”出自于萨特的作品,该作品是(A)

A.《禁闭》B.《苍蝇》

C.《恶心》D.《死无葬身之地》

20.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D)

A.墨西哥作家B.危地马拉作家

C.古巴作家D.哥伦比亚作家

21.《旧约》中《雅歌》主要表现的是(A)

A.爱情主题B.和平主题

C.战争主题D.复仇主题

22.印度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是(C)

A.首陀罗迦B.广博仙人

C.迦梨陀娑D.蚁垤仙人

23.波斯文学史上被称为“诗歌之父”的是(A)

A.鲁达基B.菲尔多西

C.哈菲兹D.萨迪

24.日本近代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是(A)

A.芥川龙之介B.菊池宽

C.志贺直哉D.岛崎藤村

25.《先知》的作者纪伯伦是(C)

A.埃及现代派作家B.白桦派作家

C.叙美派作家D.唯美派作家

26.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尼日利亚作家是( D)

A.桑戈尔B.戈迪默

C.阿契贝D.索因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伊利昂纪》中塑造的主要英雄人物有()

A.雅典娜B.阿佛洛狄忒C.阿喀琉斯

D.阿伽门农E.赫克托耳

28.英国诗人弥尔顿创作的以《圣经》为题材的长诗有()

A.《失乐园》B.《创世记》C.《复乐园》

D.《力士参孙》E.《士师记》

29.18世纪法国的启蒙作家有(ABE)

A.伏尔泰B.狄德罗C.笛福

D.菲尔丁E.卢梭

30.巴尔扎克将《人间喜剧》分成几个部分,它们是()

A.风俗研究B.哲学研究C.分析研究

D.政治研究E.军事研究

31.对意识流小说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是()

A.詹姆斯B.尼采C.弗洛伊德

D.萨特E.柏格森

32.古代东方文学主要有(BCE)

A.古希腊文学B.古埃及文学C.古印度文学

D.希伯来文学E.巴比伦文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3.市民文学

答案: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

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

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34.“三一律”

答案: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35.“多余人”

答案:

“多余人”一词源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是对当时一种文学典型的命名。

他们属于贵族知识分子,但既不满足于自己的上流社会,又不能跳出这种生活的小圈子与人民结合,所以在他人看来就成了社会上“多余”的人。

36.“战壕真实派”

答案:

苏联当代军事文学的一个流派,出现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亲身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一些青年作家组成。

战后,这些曾经从火线鏖战中归来的军人,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用自己的方式来认识、分析和描写这场战争,表现了一些被称为“写战壕真实”的作品(大都为中篇小说),其中主要的代表作有:

巴克拉诺夫的《一寸土》、邦达列夫的《最后的炮轰》、贝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

上述三位作家就成为“战壕真实派”的代表作家。

37.新感觉派

答案:

日本20世纪2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1920年爆发了经济危机,特别是在1923年发生了关东大地震,给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难,社会上蔓延着虚无和绝望的思想以及西方贪图瞬间快乐的风气。

在文学上,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构成派等先锋派文艺思潮相继泛滥起来,而盛行一时的自然主义文学出现了衰退的趋向,无产阶级文学开始兴起。

这些都成为新感觉派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8.简述希腊神话的特点。

答案: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迷恋童话、寓言及神话故事的时候。

很多人会在童年选择《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或者《希腊神话故事》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人们逐渐会淡忘掉这些陪伴我们度过童年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午后或者傍晚的故事,转而喜欢一些符合身份及年龄特征的读物。

是否这些逐年积淀尘埃的故事对我们已经没有启示与帮助,留给我们的只是幼稚单纯的童年回忆?

我相信不是。

任何一部经典都有其成为经典的理由。

经典之作不仅会持久不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而且这种影响还会延续到人的一生。

我想《希腊神话故事》就是这样的经典。

重温这部儿时最常看的书,没有了单纯的崇拜与强烈的爱憎分明,天神之父宙斯曾经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是何其伟大,我那么地喜欢智慧女神雅典娜,却那么地憎恨赫拉的嫉妒之心。

今日重读,只觉童年的心纯净得像一块没有任何瑕疵的玉。

虽然几乎是平静如水地读完这本书,但我依然深深地喜欢希腊神话故事的优美动人。

下面,我浅谈希腊神话故事的几个特点:

一,原始、野蛮、未开化。

希腊民族在原始公社和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一套丰富而完整的神话。

由于希腊神话起源很早,所以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往往会带一种原始、野蛮、未开化的气息。

比如在《宙斯的故事》中,大地神该亚与自己的儿子交合生出众多巨神,克洛詻斯的妻子是他的姐姐瑞亚,宙斯的女儿珀耳塞福涅嫁给宙斯的兄弟哈得斯等等,如果用现代人的道德观念进行评判,这些都是*之举。

又如他们之间发生争执,一般会采用比赛的方式解决。

我们自然不能以现代的社会标准与伦理去衡量评判它。

我们由此正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民丰富天真的想象。

二,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

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人冒犯了神,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得到不好的下场。

但是并不是完全否认人的能力,神不是完全不可侵犯的。

人可以和神相恋。

这就强调了人本主义。

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必然会受到自然力量的制约。

可是他们又无法用现有的知识来解释无法改变的情况。

所以神话中也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被注定,即使有神的帮助,依然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如《音乐家俄耳甫斯的故事》中,俄耳甫斯的妻子欧律狄刻在婚礼上被毒蛇咬了脚,中毒而死。

即使得到了冥后的帮助,最终他也救不了他的妻子。

三,神人同形同性。

在《宙斯的故事》中讲过希腊神话中的神最初都是由该亚和乌剌诺斯所生。

在《普罗米修斯》中说普罗米修斯用泥土和河水按照天神的形象创造了人。

所以在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人是同形的。

人可以拥有神力。

神和人结合所生的孩子身上会带上一些超乎寻常的神力。

如宙斯与凡人女子迈亚所生的儿子赫耳墨斯,出生后几个钟头就可以四处行走。

还偷了阿波罗的牛群。

神亦有人的性格,有善良、正直、伟大的一面,也有妒忌、报复、残忍的一面。

如我们所熟知的多情的宙斯,嫉妒成性的赫拉等等。

四,构建了一个多神系统。

希腊人民以丰富、新奇的想象创造出了以宙斯为首的俄林波斯山众神,一般认为有十二主神。

主要是天神宙斯,婚姻与生育女神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光明、青春和音乐之神阿波罗、月神阿尔忒弥斯等等。

它跟中国神话不同,中国神话中的神比较单一,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都只有单调的一个神或几个神。

五,赞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希腊人民通过创造神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展现自己民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如《卡德摩斯和忒拜城的建立》中讲述了腓尼基王子卡德摩斯通过自己的努力制服了毒龙,在雅典娜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忒拜,就是赞扬了希腊人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六,深刻的哲理意味。

古希腊神话中西绪福斯惹怒了终神,必须将一块巨大的石头推到地府一座极高的山顶。

但是他刚刚到达山顶,石头又滚下山去。

他不得不重新开始他痛苦的劳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不得休息。

我以为这意味着对一种看不见的终极目标的追求。

就好像老子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对“道”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的追求。

中国神话中有“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夸父追逐的是太阳,愚公要移走的是大山,都是实体,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虽然这也是一种目标的追求,但与希腊神话对一种终极目标追求则是不一样的。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人民在努力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是极具价值的文化遗产。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人民生活与人生的折射,它反映了古希腊人民对自然和英雄人物的崇拜与理想化,以及他们为了生存与自然所进行的顽强斗争。

它以自己动人的故事与丰富的思想内涵吸引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在为读者打开一扇故事大门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了一方心灵的小窗。

在领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时,体会其思想内容的深邃,想象古希腊人民传奇般的生活,亦是一件特别浪漫与美好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希腊神话故事的影响并不仅仅属于我们的童年,还延续到今天甚至我们以后的人生。

不同的年龄阶段品读希腊神话故事,就必然会有不一样的见解与感悟。

因为人生复杂的经历会赋予希腊神话故事更多丰富的内涵。

常常翻翻这些神话故事,给自己一些空间,去感受与现实生活不一样的精神境界,灵感的激发,思维的碰撞,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会让你惊喜不已。

39.简述《荒原》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答案: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1内心独白的运用。

2广泛地运用自由联想。

3把诗中的人物放到戏剧化的场景中4诗人通过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无法或者无需表达的思想。

5情感的场面化和具体化,这便是他那著名的“客观对应物”效果。

6大量运用文学的与历史的典故。

《荒原》中的题辞和各章标题,或者取自古希腊神话和宗教仪式,或者指向文学作品的故事抱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40.简述《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

答案:

《一千零一夜》的许多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劳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赞扬人民大众在与邪恶势力斗争中所表现的惊人智慧和杰出才能,讴歌了善与美战胜恶与丑的美好理想.如渔翁,阿拉丁和白侯图等.

《一千零一夜》的许多婚姻恋爱故事,从男女主人公对幸福爱情的执着追求中,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还真实地描绘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与命运,诉说了他们的苦恼与不幸,揭示了人民群众的苦难根源,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统治阶级,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哈里发.《驼背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中描写的商人冒险远航经商的故事,反映了阿拉伯人追求财富的普遍心理.《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简析《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色.

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是起重的特点.它的丰富的想象,大胆到近乎夸张,曲折离奇的情节,赋予故事一特有的魅力.

《一千零一夜》的结构巧妙,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环环相扣的连锁式结构,把所有故事组织在一个大的框架之中,使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一千零一夜》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人物的善恶,美丑分明,体现了鲜明的爱憎.

《一千零一夜》的语言吸收了大量民间口语,通俗易懂,优美流畅.常常在叙述中穿插一些短诗.抒发人物强烈的内心感受.由于诗文并茂,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1.分析哈姆莱特形象。

答案: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

在同名的戏剧中,哈姆莱特始终被莎士比亚置于整个剧情的中心位置。

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复杂的,莎士比亚通过了头绪繁多但皆与复仇主线交织的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

我们可以看到,哈姆莱特的身份是一位尊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养尊处优,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王国未来的君王。

离开宫廷以后,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上学。

在中世纪,大学是当时人文主义中心,哈姆莱特在这里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

他成了一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

他天真、单纯,对人类、对世界报有美好的希望。

在他的心中,现实中的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样的美好:

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天地;人类是了不起的杰作。

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父母恩爱相处;女友给予他的是坚贞、纯洁的爱情;朋友无处不在。

这些,让他有新的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他本人还多才多艺,光明磊落,可以说他近乎完美。

但是在剧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不再是一个乐观的青年。

一系列的意外变故后,特别是父亲亡魂的倾诉后。

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这一些反常的乱伦的事情的,几乎完全打破了他的幻想。

现实世界残忍的丑恶显现出了它的原形。

他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光明世界,顿时变成了一个恶行败德的荒漠。

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对比,让哈姆莱特变得忧郁起来。

怀疑最终成了无情的现实,背后可能潜藏了更大的丑恶,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

他甚至对母亲的发出了失望情绪的感叹。

他又逐渐看清了在新的国王的统治下,丹麦的宫廷丹麦的宫廷荒淫无度,阴谋成风。

未来的岳父作为国家大臣,从不考虑国家大事,拿手好戏就是玩弄见不得人的勾当取悦新王,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女儿。

老同学为了求得主子的恩宠,背信弃义、出卖朋友,甘当密探,甚至凶手。

一切的一切,让他陷入了精神危机,他的发疯固然是为了窥测敌人而假装的,但也是他的精神危机的自然表现。

面对社会的罪恶,哈姆莱特敢于正视现实,深入思考,竭力认识世界,寻找出路,哈姆莱特的眼光锐利,对事物的认识非常深刻,判断力也很准确。

他还通过对丹麦的认识得出了对世界的认识,由此及彼、有表及里的对显示的反常现象和恶人当道的情况进行了概括,深富哲理性。

他开始了新的哲学探讨,包括对人的价值、生存与毁灭,生命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道路……他具有一个思想家的特色。

但是,哈姆莱特善于思考的特征也暴露了他优柔寡断、生性软弱、过于谨慎而不善于行动的另一特点,他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却时时感到无力承担,不知如何行动。

这直接决定了他的命运肯定是悲观的。

在接受父亲亡魂的托付时,他的决心很大,立即想到了初步的行动是装疯。

但是,在两个月后,他还在装疯,并没有完成任务,甚至在他叔父克劳狄斯的面目完全暴露后,哈姆莱特还放弃了复仇的最佳机会。

哈姆莱特的精力过多的花费在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

结果,在哈姆莱特错杀波洛涅斯后,克劳狄斯杀机毕露,哈姆莱特从主动转到了被动。

不过,由于克劳狄斯不肯亲自动手,想借英王之刀杀人。

引出了哈姆莱特将计就计,粉碎敌人阴谋的情节。

这又充分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机智和勇敢。

在经历了所有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哈姆莱特的内心已然渐渐成熟,内心的平静已重新恢复,他沉着应战,显出了一个成熟思想家的特点。

哈姆莱特热情而深沉的性格定位也丰富圆满了。

最终,哈姆莱特还是在克劳狄斯的阴谋中与克劳狄斯同归于尽,并没有完成目标,现实在临死的他的眼里还是“冷酷的人间”,他人文主义的理想随之终结。

哈姆莱特的悲剧深刻说明了他作为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局限性,在那样的时代中,反动势力过于强大,美和丑是颠倒的,人文主义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先进人物的斗争必然遭到厄运,他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他所追求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太过于沉重。

那么,精神的强力打压和个人的不公平待遇肯定是难以忍受的。

理想不能实现的痛心造成了他精神痛苦的无比复杂。

另外,哈姆莱特的局限性更突出地体现在他脱离群众,只想孤军奋战的依靠个人力量来改造社会,他自始至终只想到了“我”,虽然他具有无比的智慧和理性,但独自负担重任是不切合实际的,脱离他人、甚至可以说脱离群众面对强大的恶势力,没有不失败的。

哈姆莱特还是一个明显的宿命论者,直到斗争的最后阶段,他还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决定人的生死胜负,他被旧的思想给束缚了,这样的重担使他在斗争中贻误战机,消极被动。

综上,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想说明的过渡时期的人物典型,他只能提出现实世界是不合理的,但他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出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哈姆莱特的人物构筑在于他能勇敢地揭露世界上存在的种种丑恶,而不在于他如何去消灭这些罪恶。

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还处在幼稚的阶段。

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显示,消灭罪恶。

哈姆莱特的结局反映了封建势力下新生力量的斗争,和他们的悲剧命运。

他的精神面貌没有被拔高,胜利也没有被虚构。

哈姆莱特是一个理想人物式的悲剧英雄,这是我最后的总结。

42.论述《巴黎圣母院》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答案:

雨果在其《巴黎圣母院》中,将他的美丑对照原则运用到了一种极致。

作品中的美与丑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尖锐的矛盾和强烈的冲突。

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美的化身,从相貌到内心都展示出美仑美奂的典型;敲钟人伽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

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狠毒;卫队长弗比斯外表潇洒风流,内心卑鄙自私。

这几个人物本身就有着显著的对照特征:

爱斯梅拉达内外映衬,相辅相成,完美和谐;伽西莫多丑陋的外貌蕴涵着高尚的心灵;克洛德与弗比斯则是以好看的外表反衬出丑陋的灵魂。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与鲜明对比:

在爱斯梅拉达的至善至美和伽西莫多的外丑内美面前,克洛德显得格外的丑恶不堪,弗比斯也尤为卑劣琐屑。

这里,美丑对照的运用,达到了理想化的效果,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这两种类型的美好形象在丑态人物的反衬下更为鲜美艳丽、光彩照人。

而克洛德与弗比斯这两个丑角在美好人物的光照之下,更显形象猥亵、灵魂肮脏,令人作呕。

而以丑为美的理论,是作者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美学领域的具体表现;它强调的是丑中有美,视丑为美,变腐朽为神奇,让丑的事物也显示出美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