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318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试题库.docx

外国文学试题库

外国文学史

(一)试题库

四、名词解释:

(30题)

1、俄林波斯神统

以宙斯为众神之王的神话系统,因众神居住在希腊最高的俄林波斯山而得名。

其中宙斯是雷电神,他的兄弟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神后赫拉是婚姻生育神。

宙斯的子女中,阿波罗是日神,阿特米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赫淮斯托斯是匠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

他们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反映父权制社会时期的生活。

2、荷马史诗

古代文学中的长篇叙事诗称为“史诗”,它是在神话的基础上,由英雄故事和历史传说敷衍而成。

希腊文学中的两大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据说由公元前8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虽挂在荷马名下,而实属口传文学,应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由一代又一代的民间歌吟诗人共同创作的。

作为古代史诗的典范之作,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集体意识的结晶。

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就是希腊民族精神的建构过程。

3、《俄底浦斯王》

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该剧主要通过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因而被称为是典型的“命运悲剧”;该剧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精妙的结构上,亚里斯多德将它尊为悲剧的典范。

4、《埃涅阿斯纪》

《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整个罗马文学的顶峰之作。

史诗的主题是描述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歌颂罗马的光荣。

《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写漂泊,与《奥德赛》相似;后半部分写战争,与《伊利亚特》雷同。

但它又不是对荷马史诗的简单仿作,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5、摹仿说

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诗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基础。

6、教会文学

欧洲中世纪盛行的为封建教会服务的正统文学,作者大多为僧侣,亦称“僧侣文学”。

主要内容是普及宗教教义,题材大多取自《圣经》,主要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剧、奇迹剧等。

一般采用梦幻的形式以及象征、寓意的手法,因而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

7、骑士传奇 

     骑士传奇采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忠于国王,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

按照题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古代希腊罗马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三类,其中以不列颠岛凯尔特族领袖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传说最为典型。

艺术上,骑士传奇既有荒诞不经、神秘色彩浓厚、歪曲现实的缺陷,也有想像丰富,情节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画等优点,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

《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和《特里斯丹和绮瑟》是骑士传奇中的名篇。

8、城市文学 

     城市文学又名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新兴市民阶级思想情趣的文学。

它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讽刺封建贵族和宗教僧侣的专横、贪婪、愚蠢和伪善,表现市民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

艺术风格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

城市文学体裁众多,有韵文故事、市民抒情诗、市民戏剧和长篇叙事诗等。

法国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传奇》的成就最为突出,长诗《玫瑰传奇》也颇有声誉。

 

9、人文主义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它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和生活理想,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以人为本,以剔除中世纪神学以神为本的思想。

它的基本内容是以人性反神性,用人权反神权,用人智反神智,用个性解放反禁欲主义,用理性反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资产阶级肯定的人,实质上是资产阶级自身。

当资产阶级把“人性”“人权”“个性解放”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就成为利己主义、自由主义、色情主义。

因此,人文主义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

人文主义思想在人文主义文学中得到充分反映。

10、十四行诗

又译“商籁体”,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

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

11、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的西班牙。

其基本特征是从思想倾向上说,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无业游民,作者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从取材方面看,基本上取材现实生活;从结构上看,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代表作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12、大学才子派

16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

代表人物有李利、格林、基德和马洛。

“大学才子派”的创作,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3、福斯塔夫式背景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人物,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既无道德荣誉观念又无坏心,是莎翁笔下最成功的喜剧形象。

作品通过描写他的生活背景,写出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是谓“福斯塔夫式背景”。

14、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

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划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且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15、巴罗克文学

巴罗克文学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在17世纪上半叶达到盛期。

“巴洛克”原意为未经雕琢、外形不规则的珍珠,在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这场风靡全欧的艺术运动被谑称为“畸形的珍珠”,借取了不规则不完美以至荒谬的涵义,是大遭贬斥的。

巴洛克文学摒弃了古典主义的清高、质朴、庄重,不是为了探求事物的内在逻辑,而是一任情绪的奔放,轻理性而重感情,重主体性的张扬。

后期的巴洛克文学流于雕琢辞藻,滥用寓意,玄学味过浓。

它的出现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作用,对19世纪以来的拉美文学也有深刻影响。

16、《失乐园》

英国17世纪清教徒作家弥尔顿的代表作,取材于《旧约·创世纪》,叙述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受魔鬼诱惑触犯戒律,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诗中成功塑造了反叛上帝,坚毅果敢的恶魔撒旦形象,在其身上寄予了诗人自己的革命激情。

史诗想象丰富,气势恢宏,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17、新古典主义

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自上而下的文艺思潮。

产生于17世纪初的法国,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各国,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古典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

该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为:

为专制王权服务的政治倾向性;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模仿古代希腊罗马,重视规范与标准。

18、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剧本创作的规则,要求戏剧描写的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

即一个剧本只有一个情节线索,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不超过24小时。

它有利于剧作情节结构的简练集中,但作为一种规则,却成为束缚剧本创作的清规戒律。

19、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它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带有强烈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启蒙”一词原意为“光明”和“照亮”,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

20、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派是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形成的派别,他们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团结在一起。

主编是狄德罗,副主编是达兰贝尔,撰稿人有伏尔泰、爱尔维修、孟德斯鸠、霍尔巴赫、卢梭等。

他们选择《百科全书》作为工具,来宣传自己的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一切知识对象上去,使得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成了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

当时,法国人不直接称启蒙运动,而称之为百科全书派运动。

21、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是十八世纪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得名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是启蒙运动的继续与发展;该运动的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同时受卢梭“返回自然”影响,歌颂大自由和淳朴的人民。

该运动带有个人主义的自发性质,未能引向政治斗争。

代表人物是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代表作为《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阴谋与爱情》等。

22、感伤主义文学

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英国作家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其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它被称为前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先声。

23、哲理小说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并不注重对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

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多方面内容,将叙事、抒情、议论、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论辩性和战斗性。

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等。

24、湖畔派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被称为“湖畔派”三诗人,即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湖区,由此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25、耶拿派

耶拿派是指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和诗人诺瓦利斯、蒂克等人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自由和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

其中施莱格尔兄弟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诺瓦利斯的诗集《夜的颂歌》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宗教神秘色彩。

26、 海德尔堡派

是德国晚期浪漫主义文学团体。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等人在海德尔堡出版《隐士报》,他们重视发掘德国民族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民歌,给当时的德国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

如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由此形成海德尔堡派。

格林兄弟是当时涌现出的童话作家,他们整理出版的《格林童话集》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珍品,这些童话具有奇异的幻想情节,表现了人民的智慧和正义。

27、拜伦式英雄

是拜伦笔下的一类人物形象,最早萌芽于《恰尔德·哈洛尔德》。

在《东方叙事诗》中重点塑造了这类形象,他们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反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是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烫烙着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

28、东方故事诗

是拜伦以东欧地中海沿岸各国和远东土耳其等地为背景创作的浪漫主义组诗,共六篇,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斯林之围》、《巴里西纳》。

它们题材新颖,充满浪漫情调。

中心人物或主人公不是流放汉就是流浪汉,有的没有家;有的是强人;有的是犯上者甚至是叛逆者。

他们无不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

这是些单枪匹马的复仇者,有崇高的道德观和侠义心肠,爱好自由,矢忠爱情,最后却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29、美丑对照原则

是雨果在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言》中创立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

他认为大自然中美丑是并存的,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优美。

他肯定和强调了“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了“丑”的审美意义。

同时他还强调艺术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张手法。

30、《欧那尼》决战

指法国浪漫派和古典派的一场短兵相接的斗争。

1830年,雨果在巴黎上演了浪漫剧《欧那尼》。

此剧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全作情节曲折离奇,时间地点随意转换,因而遭到了古典派的顽强抵抗。

他们与浪漫派在剧场里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抗争,最后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五、简答题(30题)

1、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答:

第一、内容丰富且系统性强;

第二、人神同行同性

第三、永久的艺术魅力,美的享受。

2、、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

答: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3、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

答:

第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当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第四,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4、中世纪英雄史诗的分类

答:

一类是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主要作品有:

《贝奥武甫》、《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等。

另一类是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社会确立时代的艺术作品。

主要作品有:

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等。

5、神曲的艺术特点。

1、在描绘不同的境界时,但丁采用了不同的色彩。

2、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

3、《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即第三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全诗始终。

4、《神曲》是用俗语写成的。

6、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文化上的深刻动因。

答:

首先,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在十三世纪前后的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形态的胚胎和因子。

第三,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

7、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答:

第一,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

第二,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利,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8、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答:

第一,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

第二,与展示人的精神风貌相适应,中世纪宗教文学中以“寓意”和“象征”为特点的基本创作方法,已被一种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所取代。

第三,人文主义文学也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

第四,人文主义文学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9、简述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文学的基本特点

答:

1、发源时期(14世纪初—15世纪中叶)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

特点:

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

2、发展时期(15世纪下半叶—16世纪下半叶)主要成就在法国

特点:

描绘巨人形象,展示巨人的思想和行动

3、成熟时期(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主要成就在西班牙和英国

特点:

关注人自身的矛盾,对由于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探讨成为文学的基本任务。

10、《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一、批判教会的腐败堕落。

二、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

三、抨击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

四、展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观念。

11、《十日谈》的艺术特点。

答:

第一、庞大而活跃、复杂而有序的框架式结构。

第二、语言精炼、流畅,又俏皮、生动,描写事件和人物微妙尽致,灵动多姿。

第三、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12、拉伯雷长篇小说《巨人传》的思想内容。

答:

《巨人传》表面看来滑稽荒诞,甚至流于粗野鄙俗,实际却是一部十分严肃而深邃的作品。

首先,作者用象征手法塑造了两个无论在躯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高大雄硕的巨人典型。

这是欧洲近代文学中,人的形象首次顶天立地屹立在神的面前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其次,小说通过两个巨人的见闻,无情地批判了封建国家的黑暗与罪恶,嘲笑和揭露了封建教会的虚伪和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腐朽。

最后,小说也提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

卡冈都亚为酬谢约翰修士而修建的“德廉美修道院”,是资产阶级理想社会的模型。

13、简析桑丘的形象及意义

答:

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的形象;桑丘与堂•吉诃德无论是在外表特征还是内在性格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两人还相互影响、互相感染,逐渐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德国诗人海涅曾认为堂•吉诃德和桑丘合起来才是小说的真正主人公。

14、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及各阶段的作品基调

答:

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和诗歌时期,作品基调乐观、激越、明朗。

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悲喜剧时期,作品基调沉郁、悲怆、愤激。

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作品基调高妙远逸、圣洁至纯。

15、莎士比亚喜剧的风格特征

答:

首先,肯定性、歌颂性主题所奠定的乐观开朗的基调。

其次,女性形象的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

第三,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戏剧氛围。

最后,莎士比亚喜剧的浪漫性、抒情性,也与莎士比亚所运用的喜剧语言有关。

16、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答:

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17、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答:

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例如:

“三一律”。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

18、莫里哀喜剧的思想内容。

他的喜剧大半以资产阶级家庭为背景,力图通过对上层资产阶级生活的描绘,揭露资产者的恶习。

他对大贵族作了无情的抨击。

他对下层人民没有偏见。

19、莫里哀对喜剧艺术的贡献

答:

首先,莫里哀懂得并不是人物生理上的缺陷使人发笑,而是某中怪癖、某种恶习令人发笑。

其次,莫里哀善于从情节和场景中制造笑料。

第三,经常利用地位颠倒和意料不到的逆转来产生喜剧效果。

第四,莫里哀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他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笑的效果。

第五,语言的笑料同样丰富多彩。

20、启蒙文学的特征

答:

首先,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第二,启蒙文学的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作主人公甚至英雄人物进行描写。

第三,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使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第四,在文体形式方面,启蒙作家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21、列举18世纪英国启蒙文学的成就

答:

英国启蒙文学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其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塑造了一个英国“真正资产者”的著名典型,体现了资产阶级向上发展时期的奋发进取和创业精神。

斯威夫特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享誉世界。

理查生是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者,其作品以《帕米拉》、《克拉丽莎》最为著名。

他关注婚姻、家庭、道德问题,把婚姻自主与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成为此后一个时期英国家庭小说的一种模式。

菲尔丁是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

他那些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的小说,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作品,《汤姆·琼斯》则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22、卢梭创作的艺术特色。

答:

一,在返回自然的思想指导下,突破了古典主义乃至大多数启蒙作家的“理性”框架,讴歌大自然,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写进作品,大大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二,对人性作了深入的挖掘,他认为古希腊神庙前“你要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应是哲学家和文学家首要关注的问题。

三,作品充满激情,能将激情融化到表达思想中,进行富有逻辑的思考。

四,具有演说家的风格,善于以定义的方式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文笔细腻准确。

23、《浮士德》的艺术特点。

答:

体裁是诗剧,同时具备戏剧和诗歌的特点。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贯穿全剧的主要特色。

正是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士德》在艺术上达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结合。

24、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条件

答: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三,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历史的发展过程。

25、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答:

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26、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答:

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27、华兹华斯诗歌的特点

答:

语言极度纯粹;思想感情明智而强烈;每个诗行、诗节都既有独到之处又有力量;完全忠实于自然界中的形象;沉思中饱含同情,深刻而精致的思想里带有感伤;想象力丰富。

总的来说,华兹华斯的诗风是:

不尚奇幻,以其宁静的沉思和富于想象力的风格写得真挚自然,亲切质朴,既注重自然的可感性而着意捕捉细节,又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掘感情宝藏,以取得新鲜感和奇特的效果。

38、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华兹华斯的诗论涉及了哪些问题

答:

第一、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

第二、关于诗歌的语言问题。

第三、关于诗歌的本质问题。

最后,华兹华斯在《序言》中还对诗人的特殊才能作了解释。

29、拜伦诗歌艺术的显著特征。

答:

一是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二是辛辣的讽刺性。

30、雨果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表现

答:

第一,雨果是运用对照手法的大师。

第二,雨果善于塑造下层人物的形象。

第三,雨果力图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去再现社会和历史。

第四,情节的传奇性。

第五,雨果注重心理描写。

第五,雨果善于将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

 

六、论述题(20题)

1、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

两大史诗规模宏伟,内容丰富,极为广阔地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俗礼仪等,都作了生动的描绘。

荷马史诗又称为“英雄史诗”,史诗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