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027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9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决定其性质和方向的是(B)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

态度。

下列关于信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B.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

C.信念是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计和想象

D.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

3.马克思主义认为,除了人间社会之外并不存在什么神灵的世界或天堂地狱,因而人应该在这个唯一的现实世界中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离开社会、离开世界去追求想象中的天堂幻景。

因此,马克思主义所讲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人类社会之中的一个未来目标,具有()

A.虚幻性B.抽象性

C.现实性D.狭隘性

4.“失去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失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

”这句话说明,在确立理想信念时,应该()

A.超越人的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

B.把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C.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D.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5.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团结一切爱国同胞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6.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

A.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B.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

C.彻底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D.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7.任何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

A.人生目的B.人的本质

C.人生道路D.人生态度

8.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的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9.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一些价值。

其中,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指的是人生的()

A.自我价值B.群体价值

C.外在价值D.社会价值

10.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起源于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C.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1.马克思指出,在阶级社会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这句话说明()

A.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极为有限

B.道德因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C.有什么样的道德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

D.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并不必然引起道德的发展变化

12.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个人主义B.集体主义

C.利他主义D.为人民服务

1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

A.公共道德规范B.职业道德规范

C.家庭道德规范D.基本道德规范

14.人类的社会生活可分为三大领域:

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

其中,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D.个人品德

15.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

这体现了职业道德中()

A.精益求精的要求B.奉献社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D.互相服务的要求

16.朱熹说:

“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

’’这句话说明()

A.道德是一种主观想象B.道德是一种客观行为

C.个人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D.个人品德的养成不依赖社会

l7.下列叙述中,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是()

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

B.法律的内容应当统一,下位阶的法律不得与上位阶的法律相抵触

C.法律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由人民制定,是否切实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18.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

A.改革创新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

19.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这属于全新国家安全观中的()

A.文化安全B.生态安全

C.经济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

20.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其后果的行为准则是()

A.法律规范B.道德规范

C.政策规范D.纪律规范

21.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其中指引作用是指()

A.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

B.法可以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发生积极影响

C.法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的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D.法作为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可以评判、衡量他人行为的合法性

22.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这些法律部门又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属于实体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3.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是()

A.法律解释B.法律清理

C.法律汇编D.法律编纂

24.法律解释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下列法律解释中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

A.中国法学会所作的解释

B.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解释

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所作的解释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解释

25.下列关于法律适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适用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

B.法律适用的过程或结果以社会舆论为后盾

C.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法律适用既是行政机关的一项职权,也是行政机关的一项义务

26.法律制裁主要有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三种形式。

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制裁措施的是()

A.赔偿损失B.劳动教养

C.没收财产D.赔礼道歉

27.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

A.程序正当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

C.宏观调控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28.行政行为有效成立后,行政机关依法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完全实现的效力是()

A.确定力B.拘束力

C.执行力D.公信力

29.民事诉讼主体主要包括法院、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其中,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

A.证人B.鉴定人

C.翻译人D.第三人

30.某餐饮企业对下列行政行为不服,其中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工商部门为邻近餐馆颁发《营业许可证》

B.城管部门在对其执法检查中损坏了部分物品

C.卫生部门颁布《加强餐饮服务人员健康检查的规定》

D.劳动部门要求所有企业必须依法与雇员签订劳动合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形成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优良传统的有()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2.在我国现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艰苦奋斗、务求实效

C.坚守成规、畏葸不前D.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33.与法律有所不同,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

A.是非强制性的

B.可以借助国家强制力

C.是一种经常性、深刻性、普遍性和灵活性的调节

D.可以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

34.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

A.与西方主流文明相一致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D.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5.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点有()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D.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6.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的高度文明的体现。

爱情的基本特征有()

A.平等互爱性B.轻率随意性

C.专一排他性D.纯洁严肃性

37.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法治”与“法制’’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B.“法治”与“法制”的内涵与外延完全相同,只是文字表述不同

C.“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

D.“法治’’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与“法制”相对称

38.下列关于法的本质和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C.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D.法是不受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影响的社会规范

39.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包括()

A.法律适用B.法律执行

C.法律遵守D.法律编纂

40.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有()

A.人民主权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党的领导原则D.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党,经,民,时】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42.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爱,勤。

求,乐,励,德】

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2)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3)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4)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5)励志自强,崇高精神境界。

6)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43.为什么说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必然要求?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维护实现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发展。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是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道德境界的基础。

3)遵守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

44.什么是法律思维?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所谓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包括:

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

45.简述宪法的特征。

【不同于,最根本,最重要,最高准则,最高法律效力,制定修改更严格】

1)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它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最高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在我国现阶段如何把个人理想融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之中。

1)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不仅应该有美好的个人理想,而且要自觉地确立起正确的社会理想,只有确立了正确的社会理想,才能为个人理想的形成、确立和实现提供宏大、高远的社会背景和基础条件。

2)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

确立这样共同的社会理想,需要每个公民在思想上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3)把个人理想融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中,最终必须落实在行动上,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通过不懈的艰苦奋斗,在社会理想的逐步实现中把美好的个人理想变为现实。

4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

试述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怎样认识

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加稳妥地走好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3)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使个人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使社会的财富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全国20XX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理想信念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推动人生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力量,是因为它具有()

A思想性B实践性C时代性D阶级性

2、邓小平曾经指出:

“为会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

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这段话说明()

A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行为规范B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C理想信念是人生的主观臆造D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状态

3、无产阶级追求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在中国却首先要为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而奋斗,这说明理想的实现具有()

A自发性B趋同性C曲折性D偶然性

4、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以这种方式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矛盾实质上是:

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B以理想来肯定现实C以现实来否定理想D以现实来肯定理想

5\\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把中国疆域内众多的大小民族凝聚在一起,把亿万中华儿女牢牢地吸引在中国大地上,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

A爱国主义B民主主义C集体主义D理性主义

6、我们应该树立的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功利主义的人生目的B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C极端个人的人生目的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7、马克思说: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

”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以人类的幸福”为主要指针,就是为人类谋幸福,为人民献身,这是人生的:

()A境遇B社会价值C自我价值D自然生命活动

8、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提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

()

A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天”的意志、“神”的启示

C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D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

9、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

()

A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C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D沟通功能和辩护功能

10、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面,规定着道德领域的种种道德现象。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共产主义B集体主义C以人为本D为人民服务

11、“有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

()

A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B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C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D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2、“慎独”是我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

下列叙述中体现了“慎独”要求的是:

()

A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13、中国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华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有要求每位游客“不污损客户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的规定。

这一规定体现的是社会公德中:

()

A文明礼貌的要求B助人为乐的要求C爱护公物的要求D遵纪守法的要求

14、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参与竞争,不怕困难,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这体现了良好的个人品德中:

()

A正真无私的要求B忠诚守信的要求C勇敢进取的要求D勤劳节俭的要求

15、从业者在职业劳动中,严格履行合同约定,讲信誉,不欺人,不弄虚作假,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

这体现了职业道德中:

()

A爱岗敬业的要求B诚实守信的要求C办事公道的要求D服务群众的要求

16、陶行知先生说:

“爱之酒,甜而苦。

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这体现了爱情的()

A专业排他性B平等互爱性C生物本能性D强烈持久性

17、“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其中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纪律和学校纪律,是“四有”中()

A有理想的要求B有道德的要求C有纪律的要求D有文化的要求

18、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

这体现了依法治国方略中()

A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B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C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要求

19、下列选项中符合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是:

()

A重权利轻义务B重程序轻实体C重实体轻程序D权利义务相统一

20、重证据是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列关于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证据形式广泛,具有任意性B证据的收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C证据与案件事实未必都有实质性联系D证据可以由律师凭借丰富经验主观推断而来。

21、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其中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指的是法的()

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制裁作用

22、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是()

A判决书B裁定书C法律规范D法律原则

23、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

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属于经济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4、在我国,有权进行审判解释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检察院D各级人民检察院

25、法律适用的主体是()A司法机关B行政机关C监察机关D社会团体

26、法律制裁主要有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

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制裁的是()

A赔偿损失B排除妨碍C劳动教养D没收财产

2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A人民主权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D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8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是()

A外商投资企业B全民所有制经济C个体和私营经济D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29、在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作为犯罪分类依据的是()

A犯罪客体B犯罪主体C犯罪客观方面D犯罪主观方面

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论法》规定,因下列事项提起诉讼的案件中,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是()

A不服诉讼处罚的B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C行政机关拒绝颁发相关执照的

D行政机关奖惩其内部工作人员的

二、多项选择题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基本内容包括()

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2、根据人们社会生活的领域,可以将理想信念划分为()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33、五千年绵绵不断、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这一传统的表现主要有()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C开发社会山河,创造中华文明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包括()

A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B强调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倾向

C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D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35、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有()

A规范性和专业性B功利性和目的性C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D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36、个人品德建设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个人品德。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

A是对个人行为的限制B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C是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D需依靠国家强制力量的保障

37、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下列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仅指国防安全B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法律义务

C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也属于国家安全的内容D公民和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中享有检举、控告的权利

38、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和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以习惯法为主成文法为辅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39、法律遵守是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

这包括()

A保护合法行为B制裁违法行为C进行法律编纂D加强法律监督

40、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属于我国知识产权法法律部门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权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权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7)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8)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42、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6)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7)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8)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9)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10)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43、为什么公民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4)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