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059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3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x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

 

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

(修订稿)

 

(征求意见稿)

 

安徽省教育厅

二〇一七年九月

 

说明

1.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精神,,为保障“三通两平台”深入推进,结合我省实际修订本基本标准。

本基本标准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2.基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校园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等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应用能力建设及长效机制,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中小学科学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3.基本标准在“配备要求”栏目中设置了“基本”和“选配”两个选项,“基本”项为标准的基本要求,“选配”项供有条件的学校选择配置,不做硬性要求。

如学校已配备“选配”项中与“基本”项功能相近的设备,则对应“基本”项的设备原则上不再要求配备。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性能先进的设备。

4.基本标准中的学校规模按照完全小学6、12、24、36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46人;初级中学12、24、36、48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0人计算;高级中学12、24、36、48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6人计算;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分别参照对应学段标准执行。

各地在配备设备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班数和班额作相应调整,但配备比例不能低于标准要求。

标准中对某些设备的配备数量规定了范围,其中下限数量为基本要求,上限数量为规划要求,各地可根据经济条件和学校实际逐步配置。

5.本标准是评价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目录

一、基础设备设施4

1.校园网络4

2.多媒体教室5

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6

4.教师计算机7

5.电子备课室8

6.其他信息化设备设施8

二、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10

1.应用软件10

2.教学资源11

三、应用能力13

四、长效机制13

 

一、基础设备设施

1.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以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包含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或虚拟服务器)、综合布线系统等硬件设施和一定的应用软件资源等。

校园网络须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和其他主要教学场所,鼓励进行无线校园网络建设,是有线校园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应实现校园内网络全覆盖。

网络综合布线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校园内网络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并接入互联网。

校园网应支持实现多网融合。

序号

配置内容

规格要求

单位

数量

配备要求

备注

基本

选配

1

互联网接入总带宽

教学点≥10M,乡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5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10M。

带宽计算参考公式:

班均出口带宽=学校接入总带宽/同时上网最大班级数(同时上网最大班级数不小于班均总数/2)或班均出口带宽=学校接入总带宽/班级数*忙时系数(忙时系数不小于0.5)。

具备光纤接入条件的学校,宜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实现光纤到学校,不宜采用家庭光纤宽带方式接入互联网,避免因上下行带宽不对称,影响网络访问速度和稳定性。

带宽以满足学校信息化应用需求为依据,保证日常浏览、下载、视频观看等访问达到流畅的效果,出口带宽利用率峰值通常不超过90%。

学校如有实时视频点播、直播应用等高带宽业务,宜配备带宽管理设备(流控设备)进行内部带宽分配调控,保障各终端按需分配带宽。

2

网络架构

1.二层交换架构:

网络信息点接入所有教室、办公室等主要教学场所,并有一定的冗余。

桌面带宽≥100Mbps,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学校。

2.三层交换架构:

网络信息点接入所有教室和办公室等主要教学场所。

主干采用光纤,到桌面带宽≥100Mbps,学校所有计算机及附属设备按照教学、办公、后勤等业务功能和区域分布分别组成各业务子网,核心(汇聚)交换机为三层千兆以上交换机,支持VLAN。

适用于规模较大、校舍分布较广的学校。

网络架构应该设计合理,最大可能消除带宽瓶颈。

1

学校可根据规模、校舍分布、业务发展需要,选择二层或三层网络交换架构,也可选择无线局域网作为校园网主要传输网络或辅助传输网络;网络布线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无线网络:

采用可集中管理的瘦AP形式,通过无线网络技术组网作为有线校园网的组成部分,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满足教学互动和移动学习需要。

无线校园网建设应遵循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其中WLAN系统设备要求采用IEEE802.11所规定的WLAN技术。

1

FitAP由AC统一管理,实现统一的配置下发、控制等,无线数据流量可选择本地转发和集中转发。

AC性能应能实现无线网络区域100%的AP的管控,满足不小于无线网路区域80%的用户并发,不小于300%使用人数的MAC地址。

3

网络

设备

学校必须具有基本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安全网关、设备专用机柜、UPS等(教学点、村小:

接入交换机、网关、设备专用机柜)。

1

根据需要合理配置,中心机房及设备间设备安装、防护措施等符合相关标准。

学校必须具有基本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带宽管理或流控设备、机柜UPS等。

1

4

网络机房(设备间)

学校应有相对独立的网络机房或者设备间,主要放置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UPS等网络设备,校园网络核心设备应存放于专用机柜。

机房应尽量按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做到防尘、防静电、防火、恒温、恒湿。

能做到断电后不间断电源供电能达到30分钟以上,要做到基本的防雷功能,电源线路要有良好的接地保护。

注意防潮和防尘。

机房温度应控制在25度左右,并配有灭火器等设备。

1

网络机房或设备间宜处于布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位置宜便于接地,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

5

 

布线系统

学校网络架构应该设计合理,最大可能消除带宽瓶颈。

校园网络的建设与验收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确保数据传输高速、稳定、可靠。

1

布线系统主要用于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之间互联互通,机房内所有的线路必须捆扎整齐,线路两头做好线路标签,强、弱电分离部署确保相互之间没有干扰。

多建筑校园的网络,每栋建筑应配置汇聚交换机,建筑之间推荐使用光纤互联,光纤跳线在布放时,要注意线路的弯曲度,弯曲半径不可小于线路直径的10倍。

如从某栋楼到网络中心的距离不超过100米,则仍然可采用防水超五类双绞线及其以上双绞线,但由于是在室外布线,必须加装防雨套管,注意线缆的保护及防雷,这样可大大降低成本,并且连接技术也非常简单易行。

室内布线时要注意美观,必须要使用PVC管,沿着墙角、天花板等建筑物的边角走线。

明装布线时,必须要有线槽保护,楼宇间的网络设备采用光纤连接。

网线要远离大辐射源和大的干扰源。

网络信息点要实现校园全覆盖。

应在所有教室,办公室、主要教学场所等预留足够的信息接入点。

建议各个教室配备不少于2个信息点(1个为备用);专用教室配备2个或2个以上信息点;每位教师的办公座位配备1个信息点;计算机网络教室按照每人1台电脑配备,一般为50~60个信息点,留若干余量;图书馆配备5个以上信息点;食堂配备2个以上信息点;有条件的学校每个学生宿舍至少配备1个信息点。

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选用无线AP组建无线网络。

6

IP地址规划

校园网IP地址段由学校自行进行规划,通过VLAN将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进行分段规划。

1

科学规则校园网IP地址的分配、使用,做到局域网内无IP地址冲突,IP地址无盗用的现象。

合理划分校园网网段,从技术和制度层面有效管理校园网内路由器的安装和使用,杜绝非法路由、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等给校园网带来的安全隐患。

7

应用服务器

根据校园信息化管理和应用需要,合理配置数量和性能参数;可为虚拟机或云主机。

≥1

8

数据存储

根据校园信息化应用需要,配置一定容量的存储设备;可为云存储。

≥1

9

工具软件

上网行为管理或上网日志系统:

网内用户互联网访问日志记录保存时间要满足当地公安网监部门要求。

网管软件:

满足校园内网络监控和管理需要。

防病毒软件(网络版):

用户数满足网内用户需要,支持在线升级。

注:

1.学校应建立校园网络技术档案,内容包括校园网络拓扑图,相关组成设备技术参数、管理密码,及设备安装、维修维护日志记录等,以便出现网络故障时查阅,亦可在学校网管人变动时,使新网管员尽快熟悉校园网络,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2.学校应配备必要的网络安全设备、软件对校园网的所有内容进行安全信息和校园网使用情况实时监控,并安排专人负责并及时检查和监控校园网和上网信息,发现有不良信息时或校园网发生异常状况应及时上报校网管中心,并根据情况启动网络安全应急处理预案。

校园网中应部署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校园网使用情况,并对用户接入访问进行严格记录。

3.严禁自行接线上网。

如因特殊原因确需接入须经网管中心或网管员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能接入。

2.多媒体教室(含班级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是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具备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

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都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应优先为班级教室配备。

应有100Mbps(及以上)网络接口并有冗余或无线网络覆盖。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般包括音频扩音系统、视频显示系统、设备控制系统、多媒体讲台、计算机及教学软件等。

具体配备标准如下:

序号

配置内容

规格要求

单位

数量

配备要求

备注

基本

选配

1

多媒体教学终端设备

台式或便携式计算机:

接入网络,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播放、编辑加工、人机互动等

从所列2类设备中选配1台

云终端:

接入联网服务器,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播放、编辑加工、人机互动等

2

显示设备

交互式电视机类:

具有电视机、电子白板的功能

从所列三类设备中选配1台(套)

投影机类:

短焦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80英寸以上),带AV、VGA等接口,具有交互功能

长焦投影机+幕布或大尺寸显示设备

3

中央控制器

具有投影机电源控制、VGA/AV多路分配等功能

1

4

多媒体讲台

内嵌中央控制器,可放置计算机、实物展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配锁。

1

5

扩音系统

常规教室采用多媒体有源音箱扩音,只对多媒体设备信号进行扩音,而不需要对教师的人声进行扩音。

1

采用多媒体教室扩音系统,完成对多媒体课件及教师授课人声进行扩音。

适用于60人以上或面积较大的教室。

6

视频展台

用于胶片和实物投影,具有自动/手动对焦、文本/图像切换等功能。

1

7

教学软件

支持教师课堂教学的软件平台或客户端,实现资源的调取、共享、交互等应用功能。

1

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是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综合实践教育等的信息化活动场所,要求开课人手一机、互联互通、支持多种信息化资源应用。

也是满足各类学科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与条件下的教学专用教室或实验室,如:

数字语言教学或测试。

此外,还可以作为其他学科辅助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专用教室,如:

电子图书阅览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

 

到2020年建设规划进度表

序号

配置内容

建设规划进度

备注

1

生机比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

≤9:

1

≤8:

1

≤7:

1

≤6:

1

注:

1.学生机包括计算机、平板电脑和其它云终端设备;

2.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也可使用计算机云终端网络教室模式配备。

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是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以及各学科整合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条件保障。

应能够进行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应接入校园网或互联网。

环境设计要注意防静电、防雷、抗强磁场干扰;接地良好。

 

4.教师计算机

为教师配备台式或者笔记本计算机,满足教师教学应用和教育管理需要。

师机比不高于1:

1;教学点根据需要配备适量的教师用计算机。

 

序号

配置内容

配置内容

规格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基本

选配

1

教师用计算机

学校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

实现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基础上,以教研组等为单位配备适量笔记本电脑,满足随时随地备授课和进行教学管理的需要。

注:

1.学校应给每个教师配备满足备授课需要的计算机或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实行专人专管。

教师须爱护设备,严格按规范操作,发现软硬件故障应及时向网管员反馈,逐步淘汰配置低的计算机。

2.计算机等终端浏览器不宜安装过多插件避免打开网页缓慢。

建议计算机终端软件统一化配置,浏览器统一、办公软件统一,便于管理维护。

3.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建议由网管员统一安装,教师要切实做好防病毒措施,及时在线升级杀毒软件;严禁在校园网内使用来历不明、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或文件;运行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前应查杀病毒后使用。

5.电子备课室

建设电子备课室,为满足学科教师网络条件下备授课或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的需要。

师机比达到1:

1的学校可不再单独配备电子备课室,但应根据教学需要配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移动硬盘、打印机、扫描仪等采集及摄录编设备。

序号

配置内容

规格要求

单位

数量

配备要求

备注

基本

选配

1

电子备课室

配备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及必需的高配置计算机等备课常用电子设备。

1

电子备课室计算机能便捷访问调用网络资源。

满足学科教师备授课需要。

每80个教师至少配备1个电子备课室,电子备课室至少配备20台计算机,配备相应的备课系统。

1

6.其他信息化设施

其他信息化设施是指除了学校经常用到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教师计算机、电子备课室等以外的各种信息化环境。

这些信息化环境不一定都要单独建设专用场所或教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已有的教室内通过增添设备或软件,实现其应有的功能。

序号

配置内容

功能要求

单位

数量

配备要求

备注

基本

选配

1

语音教室

小学46座、初学50座、高中56座,用于学生口语和听力训练,具有辅助语言教学软件,新建应配备数字语音室,可与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合一。

≥1

根据教学和管理需要逐步配置。

语音教室座位数可根据实际班额进行调整,适当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座位。

2

课堂教学录播系统

用于精品课程录制、教学评测、教学研讨等,配备设备包括:

录播主机、录播编辑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摄像机、板书及场景摄像机、音频拾音和处理系统、图像跟踪系统等。

≥1

3

电子阅览室

应配有一定数量的正版电子图书和期刊(包括文献、期刊、论文、报纸、工具书、教学专用书籍等),集图书阅览、资料交流分享、咨询、培训、服务为一体,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上网、查阅资料等服务。

配备设备包括一定数量的阅览终端、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

≥1

4

在线课堂教室

采取中心校覆盖教学点模式或者同城示范模式。

在中心校或优质学校建设“主讲教室”,在教学点或接收端学校建设“听课教室”,通过网络和在线课堂系统实现主讲教师授课实时向数个接收学校推送,并实时双向互动。

主讲教室建议10M以上带宽接入,听课教室建议4M以上带宽接入(条件较好地区采取光纤接入,偏远地区可采取ADSL方式接入)。

包括硬件设备和在线课堂支撑软件。

每个主讲教室(听课教室)1套

5

校园电视系统

覆盖校园所有建筑物,实现电视、视频播放和视频直播。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校园演播室,新建可与校园网多网合一。

1

6

校园广播系统

校园有线或无线广播,覆盖校园,实现语音播放,新建的可与校园网多网合一。

1

7

校园监控系统

利用监控设备对学校场所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管理和监控,标清或高清,新建应与校园网多网合一,可对摄像机、云台远程控制,设置报警与联动,对监控内容进行数字录像、储存、编辑、检索和回放。

1

8

校园通讯系统

配有够用的办公电话,满足校园教育教学办公通讯需要。

9

一卡通系统

采用“一卡通”系统。

在身份识别、校园服务等方面,为学生校园生活提供便利。

有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必配,其他学校选配。

10

移动学习终端教室

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和软件获取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势,既可以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求,又方便学科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组织学生开展自主、交互、合作式学习,开展灵活高效的分层教学及课内外移动教学等。

若干

11

科技创新教室

根据教学需要为教师、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所必须的工具、设备和环境,如3D打印、机器人、航空航天、创客等。

若干

二、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

1.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在校园网络基础上,通过整合和应用各类校园数字信息,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数字化,构建数字化校园的各类软件系统。

校园应用系统要统一标准、数据共享。

本模块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并提供给学校使用,学校可在此基础上建设特色校本应用软件。

校园应用软件配备标准如下表:

序号

配置内容

规格要求

单位

数量

配备要求

备注

基本

选配

1

校园信息门户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动态网站,有独立域名,安全可靠。

统一门户、统一集成、统一认证,实现单点登录。

可通过网站群或省级平台机构空间定制。

1

2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业务系统

由国家和省统一规划建设的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详见附件1)。

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配置应用。

1

1.系统建设要遵循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

2.特色个性化业务系统应实现横向关联,与上级平台纵向贯通。

校本特色个性化管理应用软件,包括行政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校园一卡通系统、家校互动等,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数据共享,使用正版。

自建业务系统应实现与上级业务系统互联互通,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1

3

网络学习空间平台

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

实现基于空间的资源汇聚、推送、再生、获取、评价等,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

依托省级平台开通机构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等,并基于空间实现教育管理,开展教学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及家校交流等活动。

2.教学资源

建立校本资源,通过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交换和共享,保证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资源和应用有序推进,校本优质资源便捷上传,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除省平台建设外,部分区域特色应用系统如果市、县区统一建设可不要求学校建设,以免重复建设。

即所列系统既可以学校建设也可以区域统一建设,只要能满足本章节要求即可)

 

序号

配置内容

规格要求

单位

数量

配备要求

备注

基本

选配

1

资源管理系统

建成一个标准统一,符合国家规范,全面支持国家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为学校教育提供基础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等综合性软件。

具有上传、下载、检索、评价、审核、统计等功能。

可依托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构建部署,自建的资源管理系统要支持与上级平台无缝平滑对接。

1

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要符合教育资源建设国家标准,依托省级平台提供资源平台的,可不单独配备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

2

网络教学系统

具有支持多学习模式、在线测试、学习记录跟踪、可视化统计分析功能。

1

3

教学评价系统

具有在线组题、组卷和学习档案袋功能;具有评价指标在线设计和评价、多维比较和评价报告生成功能。

1

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

4

同步课堂系统

具有课堂录制和回放、交互式电子白板、协同浏览和文档、屏幕共享功能。

1

支持同时开设30个以上同步课堂。

5

专业发展系统

具有教案共享、视频点播、教师专业发展评测和培训资源管理功能。

1

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教师人数的20%。

6

备课教研系统

具有各学科配套数字备课资源;具有课件共享、教案协同编写及教案、素材库管理功能,具有学科符号、公式、图标、实验仪器等编辑功能;具有课题管理功能;具有在线交流功能。

1

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教师人数的20%。

7

文化生活系统

具有校园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及节目监控功能;能发布文体活动信息;具有虚拟校园游览功能;具有在线心理咨询功能。

1

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

8

校本选课系统

校本选修课数目满足相关要求,具有丰富的选修课网络课程资源

,有选修课学分管理功能。

1

9

名师课堂系统

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录制示范课,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和示范课分开共享。

1

视频制作至少使用标清制式,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Part10:

profile=main,level=3.0)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1024Kbps,帧率不低于25fps,分辨率720*576(4:

3)或1024*576(16:

9),封装格式采用MP4。

10

电子阅览系统

各类电子图书资源不少于5万册;中小学常见电子期刊基本具备;数字图书和期刊能在多种终端(笔记本、手机、平板计算机等)上顺畅浏览,下载和播放。

如自建数字图书馆,应遵循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1

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

11

学习资源

面向师生课外学习和终身发展需要,提供网络课程、探究性主题资源、电子图书等资源。

具备快速检索、浏览、上传、下载、收藏等功能。

有上级学习资源平台的,以应用上级平台和资源的为主。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