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160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docx

操作系统辅导讲义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一、 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是裸机上的第一层软件,它是对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是填补人与机器之间的鸿沟。

设置操作系统的目的:

1 方便性

2  有效性

3  可扩展性

4  开放性

5便于远程用户上机

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使用计算机

 1.命令方式

   2.系统调用方式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

用户接口:

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图型接口

对对象操作和管理的软件集合

操作系统对象:

处理机、存储器、设备、文件和作业

操作系统的发展

1、 人工操作方式

一台计算机的所有资源由用户独占,降低了计算机资源利用率,人操作慢,出现了严重的人机矛盾。

2、 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在外围计算机的控制下,实现输入输出。

主要解决了CPU与设备之间不匹配的矛盾

3、 单道批处理系统

1、在内存中仅存一道作业运行,运行结束或出错,才自动调另一道作业运行。

2、单道批处理系统主要特征:

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3、单道批处理系统主要优点:

减少人工操作,解决了作业的自动接续。

4、单道批处理系统主要缺点:

平均周转时间长,没有交互能力。

4、多道批处理系统

1、在内存中存放多道作业运行,运行结束或出错,自动调度内存中的另一道作业运行。

2、多道批处理系统主要特征:

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

3、多道批处理的主要优点: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吞吐能力。

4、多道批处理的主要缺点:

平均周转时间长,没有交互能力。

5、分时系统

①   用户需要:

人机交互

共享主机

便于用户上机

②   交互性应包括:

及时性

及时处理

③   分时系统实现的方法

简单分时系统

具有“前台”和“后台”的分时系统

多道分时系统

④  分时系统的特征:

多路性:

多个用户分时使用一台计算机。

独立性:

独立运行,不混淆,不破坏。

及时性:

系统能在很短的时间得到回答。

交互性:

能实现人机对话。

⑤  影响响应时间的若干因素:

Ti=NQ+To.s+Twap

⑥ 改善响影时间的方法

采用重入码减少信息的对换量

采用虚拟存储技术,减少信息对换量

6、 实时系统

①  实时系统分为两类

实时控制系统

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②   实时系统的特征

多路性:

能对多个对象进行控制。

独立性:

独立运行,不混淆,不破坏。

交互性:

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

可靠性:

高可靠性,应具有过载防护能力

及时性:

不同的系统要求不一样,控制对象必须在截止时间内完成。

7、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①  性能主要体现:

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节省成本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②   多处理机系统可分为两种类型

紧密藕合:

通过高速的交叉开关,实现处理机互连。

松散藕合:

通过通信线路,实现计算机互连。

③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类型

非对称多处理机模式(主——从式)

对称多处理机模式(所有处理机都相同)

8、 网络操作系统

(1)网络的类型:

①广域网

②局域网

(2) 网络的拓扑结构

(3) 网络O.S的模式:

①客户/服务器模式

②对等网络:

各个站点是对等的,它既可作为客户去访问其它站点,又可作为服务器向其它站点提供服务。

(4)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①网络通信

②资源管理

③网络服务

④网络管理

⑤互操作能力

9、 分布式操作系统

(1)分布式处理系统——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都分散在系统的各个处理单元上,所有任务具有动态任务分配功能。

(2)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征:

①分布性:

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分散在各个处理单元上进行。

②并行性:

多个任务分配到多个处理机上并行处理,提高性能。

③透明性:

很好隐藏系统内部的细节,对用户是透明的。

④共享性:

软、硬件资源供全系统使用,并以透明的方式使用。

⑤健壮性:

由于故障等原因,系统可以重构,具有高可靠性。

三、操作系统的特征和服务

1、操作系统的特征

①并发——并行性和并发性,并发执行的过程。

②共享——软、硬件资源的共享。

互斥共享:

对临界资源的使用。

同时访问:

对共享资源访问。

③虚拟——把物理实体变为多个逻辑上的对照物。

④异步性——由于并发的原因,要确知那一个进程运行是很困难

 2、操作系统的公共服务

①程序的执行

②I/O操作

③文件系统的操作

④通信

⑤差错控制

3、系统调用的作用

操作系统采用系统调用的方法为用户提供操作系统的服务。

4、系统调用的类型

①进程控制类系统调用

②文件操作系统调用

③设备管理系统调用

④通信系统调用

⑤信息维护

三、   操作系统的功能

1、处理机管理

2、存储器管理

3、设备管理

       4、文件管理

       5、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接口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一、   相关概念

1、  前趋图——有向无循环的图。

表示程序执行的偏序关系。

   2、程序的顺序执行——严格按照程序给定的顺序执行,仅当前一个执行结束才执行后一个。

3、 程序的顺序的特征:

①顺序性

②封闭性

③可再现性

4、程序的并发执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程序段在执行的时间上是重叠的,即使这种重叠只有一小部分,则称这些程序为共行执行。

5、程序并发执行的特征:

①间断性

②失去封闭性

③不可再现性

6、程序并发执行条件

若有两个进程P1和P2,则Bernstein条件为:

R(P1)∩W(P2)∪R(P2)∩W(P1)∪W(P1)∩W(P2)={};

7、若程序Pa和Pb单独执行时间分别Ta和Tb,Ta=1小时,Tb=1.5小时,其中处理机工作时间分别为Ta=18分钟,Tb=27分钟。

如果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方法,让Ta、Tb并行工作,假定处理机利用率达到50%,另加15分钟系统开销,请问系统效率能提高百分之几?

二、   进程的基本概念

 1、进程的定义——可并发执行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

 2、进程的基本特征

①   动态性

②   并发性

③   独立性

④   异步性

⑤   结构特征

3、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变

4、 进程控制块——描述和控制进程运行,系统为每个进程定义的一个数据结构。

①  进程控制块的内容

②   进程控制块的作用

③   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

三、   进程控制

1、  什么叫内核?

2、  内核的基本功能:

①中断处理:

操作系统的重要活动依赖于中断。

操作系统使用中断机制使计算机系统能实现进程并发执行。

②时钟管理:

定时功能,最长运行期控制。

③原语:

由若干条指令构成,用于完成一定功能的一个过程。

④原子操作(原子性):

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3、  进程管理

进程图:

表明进程的创建关系,创建的进程和被创建的进程可以并发执行。

4、   引起进程创建的原因

①用户登录:

为终端用户建立进程。

②作业调度:

选中的作业建立进程。

③提供服务:

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进程。

例如:

I/O进程等。

④应用请求:

应用程序自己创建的进程。

5、 线程的基本概念

(1)  线程:

一个被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并可独立运行的实体。

(2)  线程分类:

①内核支持线程:

依赖于内核进行控制和管理。

②用户级线程:

在用户级创建、撤消和切换。

(3) 在引入线程的O.S系统中,则把线程作为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而把进程作为资源的拥有的基本单位。

(4)  在同一进程中的线程切换不会引起进程切换。

(5)在不同一进程中的线程切换会引起进程切换。

第三章      进程同步与通信

一、   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1、进程的相互制约

①间接相互制约——资源共享引起

② 直接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引起

2、临界资源:

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

3、临界区:

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

4、 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准则:

①空闲让进——充分利用资源

②忙则等待——保证同步与互斥

③有限等待————防止陷入“死等”

④让权等待——防止陷入“忙等”

二、   信号量机制

1、 经典信号量——表示资源的物理实体。

2、 记录型信号量——更有效的利用资源,解决忙等的问题。

3、  AND型信号量机制——防止系统出现不安全性。

① AND型信号量机制的概念化(见P72-6行)

②Swait操作(SP操作):

(见P72)

③Ssignal操作(SV操作):

(见P72)

4、  信号量应用实例

①互斥(见P69)

②前趋(见P70)

③同步(见P73)

三、进程通信

进程通信的类型:

低级通信和高级通信

(1)高级通信方式:

①共享存储器系统:

共享数据结构、

共享存储器区通信方式

②消息传递系统:

直接通信方式——通过收发原语

间接通信方式——通过信箱实现信息交换

③管道通信

(2)管道通信具有三方面的协调能力:

①双方同时存在

②  同步关系

③  互斥使用管道

第四章      调度与死锁

一、调度的类型

1、高级调度

2、 低级调度:

非抢占式、抢占式

抢占式:

时间片原则、优先权原则、短作业优先原则

3、 中级调度

二、面向用户的准则:

1、 周转时间短:

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2、 响应时间快

3、 截止时间的保证

4、 优先权准则

三、面向系统的准则

1、 系统的吞吐量

2、 CPU的利用率好

3、 各类资源平衡使用

四、调度的算法

1、 先来先服务调度的算法

2、  短作业优先调度的算法

3、  时间片轮转调度的算法

4、  优先权调度的算法:

非抢占式、抢占式

①静态优先权

       ②动态优先权

5、  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的算法:

RP=1+等待时间/服务时间

6、  多级队列调度算法:

例如,前台、后台

7、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见P108图4-7)

五、 实时系统的调度算法

在实时系统中,广泛采用抢占式调度方式

六、死锁的基本概念

1、 何谓死锁?

(见P119)

2、产生死锁原因:

① 竞争资源

② 推进顺序不当

3、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①互斥

②请求和保持

③不剥夺

④环路等待条件

4、处理死锁的基本方法

①预防死锁

②避免死锁

③检测死锁

④解除死锁

5、例子:

第五章      存储器管理

一、   程序的装入

1、 绝对装入方式

直接用物理地址编制程序。

2、可重定位装入方式(静态重定位)

     重定位——把在装入时对目标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地址的修改过程称为重定位。

3、 动态运行时装入方式(动态重定位)

 作业在存储空间的位置,也是装入时确定的,但在作业运行过程中,每次存访内存之前,将程序的地址(逻辑地址)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

这种变换是依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自动连续实施,这样程序在内存的地址是可变的,可申请临时空间。

二、   程序的链接

1、 静态链接——事先进行链接,以后不再拆开的链接方式,称为静态链接。

2、 装入时动态链接——编译后的目标模块,是在装入内存时,边装入,边链接的。

3、运行时动态链接——将某些目标模块的链接推迟到执行时才进行,即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现一个被调用模块尚未装入内存时,再由操作系统去找到该模块,将它装入内存,并把它链接到调用者模块上。

4、静态链接需要共享目标模块的拷贝,而动态链接不需要共享目标模块的拷贝。

三、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1、 固定式分区

2、 动态分区分配——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动态的分配连续空间。

l拼接技术

3、 动态重定位分区分配——采用动态重定位技术的分区分配。

l  紧凑技术

4、 多重定位分区分配——可为一个作业分多个区。

四、分区管理的算法

1、 首次适应算法:

每个空白区按地址顺序链接在一起,表头指向第一个空白区。

2、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将空白区构成循环链表。

表头指向当前开始查找的第一个空白区。

3、 最佳适应算法:

空白区按尺寸大小递增顺序构成队列。

表头指向第一个空白区。

1、采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空间时,若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分别为15K、28K、10K、226K、110K。

现有五个作业Ja,Jb,Jc,Jd和Je,它们所需主存依次为:

10K,15K,102K,26K和80K。

如果采用首次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a~Je的次序全部依次装入主存吗?

用什么分配算法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的利用率最高?

答:

按首次适应分配算法,这五个作业不能全部依次装入主存,因为前二个主存块能依次装入作业:

Ja(10K),Jb(15K),第3块10K无法分配,第四、五块可分配给Jc(102K),Jd(26K),最后Je(180K)无法装入主存。

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能使主存的利用率最高,此时,这五个主存块依次装入了五个作业,它们是:

Jb(15K),Jd(26K),Ja(10K),Je(180K),Jc(102K)。

五、对换技术(交换技术)

就是将主存中的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写入到辅存,接着将指定的信息从辅存读入主存,并将控制转给它,让其在系统上运行。

六、分页存储器管理

1、在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一个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分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片,称为页面。

内存空间也分成与页相同大小的存储块,并将进程的每一个页面离散地存储在内存的任一物理块中,建立相应的页表,由系统实现进程的正确运行。

2、快表——为了提高地址变换速度,可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增设一个具有并行查寻能力的特殊高速缓冲存储器,称为快表。

3、例:

有一页式系统,其页表存放在主存中:

①如果对主存的一次存取需要1.5μs,试问实现一次页面访问的存取时间是多少?

②如果系统加有快表,平均命中率为85%,当页表项在快表中时,其查找时间忽略为0,试问此时的存取时间是多少?

七、分段存储管理

①在分段存储管理方式中,一个作业的地址空间分成若干个段,每一段定义了一组逻辑信息,则为每个段分配连续的分区,而进程中的各段可以离散地存储在内存中不同的分区中,建立相应的段表,由系统实现进程的正确运行。

②分页与分段存储管理的区别?

答:

P160

第六章      虚拟存储器

1、虚拟存储器的概念?

答:

P166—倒6行

2、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1)基本思想

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不限定把进程的整个地址空间全部装入主存,而只要求把当前需要的一部分装入主存,由系统实现进程的正确运行,其它的页面当需要时才去调用。

这样实现了主存的“扩充”。

(2)地址变换机构(见P170)

(3)页面的管理:

①页面调入测略

请求式调页

预先调页

②页面置换算法:

FIFO

最近最久不用页面置换算法LRU

简单的Clock置换算法(又称最近未用算法NRU或近似最近最久未用算法)

3、 抖动状态(系统抖动)?

答:

P183—18行

4、 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1)基本思想

在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中,把作业的所有分段的副本保存在辅存中,当其运行时,只要求把当前需要的一段或数段装入主存,其它的段当需要时才装入,由系统实现进程的正确运行。

这样实现了主存的“扩充”。

(2)地址变换机构(见P186)

(3)缺段处理(见P185)

(4)分段共享

①共享段表(见P187)

②分段保护:

越界检查(段长值)

存取控制检查

5、段页式存储管理

(1)基本思想(见P162——倒8行)

(2)地址变换机构(见P164)

6、例题:

P195中的9题和11题

第七章      设备管理

一、I/O系统的组成

1、I/O系统的结构(见P197图7-2)

(1) 设备:

①独占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用户访问的设备。

②共享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用户访问的设备。

③虚拟设备——将一台独占物理设备变换为若干台逻辑设备。

(2)设备控制器:

①是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它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并控制I/O设备工作。

②设备控制器是可编址设备。

当用于控制多台设备时,则具有多个地址。

(3)通道:

①字节多路通道(见P201图7-4)

②数组选择通道——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但在一段时间内只能为一台设备占用,执行一道通道程序。

③数组多路通道——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但能为多台设备占用,高速的进行数据传送。

 

二、 I/O控制方式

1、 程序I/O方式(查询方式)(见P203图7-7)

2、 中断驱动方式(见P203图7-7)

3、 DMA方式(见P203图7-7)

通道、通道程序的概念(见P206倒1行)

三、缓冲管理

1、 引入缓冲原因(见P207倒9行)

2、 单缓冲(见P208图7-10)

3、 双缓冲(见P208图7-10)

4、 循环缓冲(见P208图7-10)

5、 缓冲池——既能用于输入,又能用于输出的公用缓冲池,池中的缓冲区可供多个进程共享。

缓冲技术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而且只能在设备使用不均衡时起到平滑作用。

四、   设备分配

1、 设备控制表、通道控制表、系统设备表、控制器控制表

2、设备分配中应考虑的若干因素

l  设备的固有属性:

独享设备、共享设备、虚拟设备

l  设备的分配算法:

FIFO、优先级高者优先

l 设备分配中的安全性

3、 设备固有属性不同,其分配算法不同

4、 SPOOLING技术(见P219——17行)

五、设备处理

1、设备处理程序又称为设备驱动程序,它是I/O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程序。

①初始化I/O设备

②   设备与进程之间的数据传送

③   当数据传完之后,将产生中断信号将它换醒,进入中断处理过程。

2、中断处理过程(见P224图7-19)

3、用户请求设备使用的是逻辑设备名(见P217图7-16)

由系统通过逻辑设备表实现逻辑设备到物理设备的映射。

当更换物理设备时,用户的程序不用改,仅修改逻辑设备表。

第八章      文件系统

一、 文件和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

1、 数据项——>记录——>文件(见P228图8-1)

2、 文件系统模型(见P229图8-2)

3、 文件的操作(见P231-17行)

二、文件逻辑结构

1、  顺序文件(见P234图8-3)

优点:

可以快速实现批量存取,可存储在磁带上

缺点:

增删困难

2、   索引文件(见P235图8-4)

优点:

实现直接存取、快速

缺点:

增加空间开销

三、   目录管理

1、对文件目录管理要求(见P236倒5行)

2、文件控制块与文件目录(见P237--7行)

3、单级文件目录(见P239图8-8)

缺点:

查找速度慢、不允许重名、不便于实现文件共享

4、两级目录和多级目录(见P240图8-9、图8-10)

l     当前目录——工作目录

l     优点:

①检查速度快

②   不同目录可以重名

③   不同用户可使用不同名字,来访问系统中的同一个共享文件。

5、文件共享——基本文件目录和符号文件目录组成。

(见P245图8-12)

6、分级安全管理

①   系统级管理:

注册(见P253-倒12行)

登录(见P254-2行)

②   用户级安全管理:

用户分类:

超级用户、文件主等

文件访问权:

r、w、e

③   目录级安全管理(见P255-9行)

④   文件级安全管理(见P255-20行)

l用户对文件的访问:

将由用户访问表、目录访问权限及文件属性三者的权限所确定。

7、实现文件的保护的方法

①访问矩阵(见P249图8-17)

②访问控制表:

以一个文件建立的访问控制表

③访问权限表:

以一个用户建立的访问控制表

第九章      磁盘存储器管理

一、   早期磁盘调度算法

1、 先来先服务(见P261图9-2)

2、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见P261图9-3)

进程的“饥饿”现象

3、 扫描法(见P262图9-4)

4、 循环扫描法(见P262图9-5)

二、   外存分配方法

1、 连续分配——将文件信息存放在连续编号的物理块中。

(见P264图9-6)

优点:

结构简单,存取速度快。

缺点:

长度事先确定,随后不允许增加长度。

2、 链接分配——将文件信息存放在非连续编号的物理块中。

(见P265图9-7)

优点:

插入、删除方便,文件长度可变。

缺点:

查找困难。

3、 索引文件(见P267-9行、图9-10)

优点:

结构简单,存取速度快。

缺点:

长度事先确定,随后不允许增加长度。

   

三、空闲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

1、空闲表法(见P270-7行、图9-113)

2、空闲链表法(见P271-5行)

3、位示图法(见P271-13行、图9-14)

4、成组链接法(见P272、图9-15)

第十章      操作系统接口

 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

 

一、命令接口

     命令接口——联机命令接口。

1、联机命令类型(见P293–倒4行)

2、终端处理程序主要功能(见P296-9行)

3、命令解释程序——对用户键入的命令进行解释,并转入相应的命令处理程序去执行。

4、 命令处理程序的主要作用(见P298-倒2行)

5、命令解释程序的组成(见P299-4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