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01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基础卷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基础卷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jūnyúnyínchànglínshízhùzhǐ

()()()()

xuǎnzézhànjùwòshì

()()()

píláosuíyùérān

()()

2.巧妙辨析,完成练习。

(1)用“√”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走在弯弯曲(qūqǔ)曲的田间小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曲(qūqǔ)子。

②我军从天而降(jiàngxiáng),地面上的敌人见状纷纷投降(jiàngxiáng)。

(2)选字填空。

暮幕墓慕

夜()降临羡()不已()春时节自掘坟()

(3)用“_____”画出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

①因为蟋蟀建造房子的工具很(柔软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②他的生活很(简朴简单),除了一些日常的必需品,他什么都不舍得买。

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动物的“家”的名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狗窝鸡窝鸟窝B.蚁穴虎穴鸟穴

C.羊圈猪圈狗圈D.鼠洞狗洞蛇洞

(2)下列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西林壁题:

书写,题写。

B.骚人阁笔费评章阁:

收起来。

C.暮江吟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D.只缘身在此山中缘:

因为。

(3)如果把《暮江吟》这首诗画成一幅画,不适合出现在画面中的是()。

A.夕阳B.一轮圆月C.半红半绿的江水D.晶莹的露珠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

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在横线上根据关联词语补充句子。

(1)()有骤雨,隧道()立刻就会干的。

(2)()感到疲劳,它()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3)因为法布尔坚持不懈地观察昆虫,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大地。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子飞来了。

(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还观察过其他的事物吗?

仿照示例,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

例: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

__________原先是__________,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句子。

例: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①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花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②如果你仔细看银杏的叶子,你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你仔细看______________,你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题西林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2)初春时,我们踏雪寻梅。

暗香袭来,让人不由得想起卢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又让我们想起()。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D.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3)“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在这两句话中,作者把细丝比作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事物的观察非常____________________。

(4)立秋之后,天气骤凉,我不禁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街上有穿毛衣的,还有穿短袖的。

二、阅读与理解。

(一)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选文按照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蟋蟀住宅的特点,主要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的__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住宅称为“伟大的工程”?

想一想,再填空。

因为蟋蟀的住宅位置______,外部和内部设计______,可是蟋蟀用来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样__________,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个__________,足以使人们惊奇和叹服。

3.法布尔在介绍蟋蟀的住宅时表达非常准确,请比较下面两句话,完成练习。

①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②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掩着,就像一座门。

“半掩”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______”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准确生动的介绍离不开连续、细致的观察,试说明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法布尔连续、细致的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

我最爱捉蝉。

有一天,我无意中捡到了几个透明发亮的壳。

叔叔们说,那是蝉虫脱的壳。

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

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这天傍晚,下了一阵毛毛雨。

雨过天晴,我向菜园跑去。

菜园里的柿子树枝繁叶茂,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翠绿。

我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

突然,我发现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

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

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

开始脱壳了!

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

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

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

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

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着,伸着。

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

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

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

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

蝉的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脱壳的蝉儿长久地趴在树上,恢复着体力,准备开始它的歌唱生涯。

1.用文中的成语给短文补充题目。

2.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

蝉脱壳的过程:

蝉背露出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作者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生动地再现了蝉尾出壳的过程,描写得准确形象。

4.文中画“”句子中的加粗词语“逐渐”可以删去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哪句话不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

()

A.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

B.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

C.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

D.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

三、表达与交流。

大自然中藏着许多的秘密——爬山虎是有脚的,蟋蟀会建造住宅,燕子筑巢有诀窍……你认真观察过哪些事物?

请选择其一,抓住事物的特点,把让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具体。

要求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答案

一、1.均匀吟唱临时住址选择占据卧室疲劳随遇而安

2.

(1)①qūqǔ②jiàngxiáng

(2)幕慕暮墓

(3)①柔弱②简朴

3.

(1)A

(2)B(3)B(4)B

4.示例:

(1)即使……也……

(2)如果……就……(3)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5.

(1)阳光抚摸大地。

(2)示例:

可爱的小燕子成群结队地飞来了。

(3)示例:

柳条嫩黄色的变成绿色了

(4)示例:

①就在春风中向我们招手②金黄的小扇子③荷叶上的露珠碧玉盘里的珍珠

6.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C

(3)蜗牛的触角细致

(4)立了秋把扇丢

(5)二八月乱穿衣

二、

(一)1.外内位置屋内布置

2.示例:

优良科学简单奇迹

3.遮住一半描写得准确、清楚,写出了住宅门洞既隐蔽、安全,又便于进出的特点

4.拟人将蟋蟀拟人化,使描写生动有趣

5.示例:

蟋蟀的洞口不过一指宽,但是作者却发现“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足以证明作者观察很细致。

而“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的结论,则是作者通过长期连续观察总结出来的。

(二)1.金蝉脱壳

2.头钻出来了六只脚出来了蝉尾出来了

3.抖伸仰扑抓抽

4.不可以。

因为“逐渐”说明翅膀变大经历了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删去则表达不出这个含义。

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5.A

三、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