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021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docx

c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

文学类文本阅读集锦2——6个

1.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小题。

理发

内森·杜尔

我走进昏暗的店铺,形销骨立、蓬头垢面。

理发师拧开开关,一个歌手开始在老式收音机里轻声歌唱,电风扇在头顶吱吱作响,传递着一丝生机。

我想要怎样,不知道。

几个月前我就停止打理,现在,我的脸上,荒草丛生。

理发师点头示意,我轻叹一声,坐下。

他用喷壶打湿我的头发,我下意识地闭上眼睛。

然后我的头开始眩晕,惊恐和悲伤又开始灼烧我的喉咙。

几个月前,佛罗里达的医生告诉我,父亲病重。

在X光下,能看到幽灵般的海星状物体绕在他的脖子上,同时紧紧纠缠着连接头部与心脏的血管。

现在的我依旧提心吊胆,剪刀的声音又将我带到医院里。

我睁开眼睛看到一片片的头发坠落在地,理发师从纸袋里取剃须刀,然后我觉得我似乎又闻到了消毒水的味道,看到手术刀片侵入骨节,我几乎呕吐。

几个月前的手术尽可能多地切除了父亲的肿瘤,但仍为时已晚,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骨骼和血液。

父亲躺在医院病床上,脖子上巨大的伤口让他再也无法吃饭和说话。

我们昼夜守候,为他准备化疗。

房间里一直回荡着医疗蜂鸣器和警报的声音。

同时,他的胃里注进流质食物,我们不断轮流擦拭他发烫的额头。

我看到他因疼痛而深凹进去的眼球,他在无声地尖叫。

几个月后的现在,在理发师的椅子里,我的牙齿仍在不断打战。

身高6尺2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老人。

他生活井井有条,喜欢阅读,衣着考究。

所以当几年后,我看到在病床上的他时,才会受到如此大的打击。

他的胳膊虚弱地低垂着,因为疼痛而神志不清,变形的眼镜挂在鼻子上。

我将毛巾放入温水中,在他脸上涂上剃须膏,这是一个紧张的时刻,父亲一直对剃胡须要求严格,但现在,由于他使用的那些血液稀释剂,我不仅不能保证达到他的标准,而且一个极小的失误都会导致他流血致死,此时不允许有任何闪失,在医院的那些紧张的日子里,容不得半点闪失。

我们竭尽了所能,然而,几个星期后,父亲还是离开了,在59岁的年纪。

痛苦的不仅仅是因为父亲的离世,因为每个人最终都要离开。

痛苦还体现在,我们这些在医院竭尽心力地活着的人,要试着摆脱那白色的房间,试着让生活恢复正轨。

我尝试了,但似乎消失的只是一天天的时间。

锋利的刀片滑过我的皮肤,理发师将我的头侧向一边,灵活的手腕翻动对付着我荒草般的毛发。

他用两根有力的手指扶稳我的耳垂,沿着脸颊到下巴划出完美的线条。

收音机里的歌手开始欢歌,理发工具在墙上整齐地排列,阳光开始从敞开的大门里倾泻进来。

胡须被很熟练地修剪,我都记不清上一次这样精细的打理是什么时候,我的心情突然变得有些愉悦。

终于修剪完毕,我看见镜子中的自己,这是一位失去父亲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了新发型的年轻男子——我似乎从来没有这样修饰整齐过。

理发师满面笑容地打量着他的作品,启动吹风机,然后放下工具在我的头发上涂柠檬发油。

荒草般的毛发被修剪掉了,我即将去面对崭新的一天。

是的,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

(选自《意林》2011年第20期)

(1)如何理解小说结尾句“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

(4分)

(2)试分析小说以“理发”为标题的好处。

(5分)

(3)为什么要插叙父亲“是一个典型的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老人”?

(6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竹林的故事

废名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

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

我们起初不知道她的名字,问她,她笑而不答,有一回见了老程呼“阿三”,我才挽住她的手:

“哈哈,三姑娘!

”我们从此就呼她三姑娘。

老程除了种菜,也还打鱼卖。

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河里满河山水,搓衣的石头沉在河底,呈现绿团团的坡。

老程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去,倘若兜着了,三姑娘小小的手掌,跟着她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一直等到蹦跳蹦跳好容易给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着爸爸。

流水潺潺,摇网从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点打在水上,浸在水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嚓嚓作响。

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

“阿三,这个打辫好吗?

”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

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家里只有这一个,老是归三姑娘照管——踮着脚送在桌上。

“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

”老程实在用不着下酒的菜,对着三姑娘慢慢的喝了。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

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议知道是什么意义。

老程家的已经是四十岁的婆婆,穿的衣服都是青蓝大布,系鞋的带子也不用那水红颜色了。

独有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

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

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

最多的还要算邻近各村上的女人,她们像一阵旋风,大大小小牵成一串从这街冲到那街。

然而能够看得见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妈妈吗?

不,一回也没有看见!

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

堂嫂子们顺便也邀请一声“三姐”。

三姑娘总是微笑的推辞。

妈妈则极力鼓励着一路去,然而别人的渐渐走得远了,自已的不还是影子一般的依在身边吗?

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

打破这静寂的终于还是妈妈:

“阿三!

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

“到底!

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

我不欢喜玩!

三姑娘同妈妈间的争吵,其原因都出在自己的过于乖巧,比如每天清早起来,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净,妈妈却说,“乡户人家呵,要这样?

”偶然出门做客,只对着镜子把散在额上的头毛梳理梳理。

妈妈却硬从盒子里拿出一枝花来。

现在站在坝上,眶子里的眼泪快要迸出来了,妈妈才不作声。

待到点燃了案上的灯,才知道已经走进了茅屋,这期间的时刻竞是在梦中过去了。

灯光下也立刻照见了三姑娘,拿一束稻草,一菜篮园里割回的白菜,坐下板凳,三棵捆成一把。

“妈妈,这比以前大得多了!

两棵怕就有一斤。

妈妈哪想到屋里还放着明天早晨要卖的菜呢?

终于不出声的叹一口气,伴着三姑娘捆了。

三姑娘不上街看灯,然而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

“再是上东门,再是在衙门口领赏……”忖着声音所来的地方自言自语的这样猜。

妈妈做嫂子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欢喜赶热闹,那情境也许比三姑娘更记得清白,然而对于三姑娘的仿佛亲临一般的高兴,只是无意的吐出来几声“是”。

三姑娘最后留给我的印象,也就在卖菜这一件事。

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

三姑娘是这样淑静,愈走近我们,我们的热闹便愈是消灭下去。

而三姑娘始终是很习惯的,接下铜子又把菜篮肩上。

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

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

“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

三姑娘笑了:

“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

难道就要我出东西?

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

“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

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

我这样说。

然而三姑娘也就赶跑了。

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

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吐起波皱了。

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再没有别的声息:

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

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选自废名小说集《竹林的故事》,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3月,有删改)

(1)小说以叙述“三姑娘”的故事为主,却以“竹林的故事”为题,有何寓意?

(6分)

 

(2)简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

 

(3)沈从文在谈及《边城》的创作时,承认曾经受到《竹林的故事》的影响。

试从人物形象角度,谈谈三姑娘和翠翠有何相似与不同?

(7分)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具有散文化的倾向,情节不具备完整的连贯性,叙述语言跳跃、简约、清朗、隽永,作品风格冲淡朴实。

B.小说用第一人称手法,用理性而冷静的笔调描述三姑娘从童年到结婚几个生活片断。

情节在相逢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C.三姑娘深爱着自己唯一的亲人母亲,母亲也深爱着唯一的女儿。

但两人对爱的付出方式都不能被对方理解,心中藏着隔阂。

D.“竹林里……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

”这是因为竹林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了鸟儿的呜叫而不再在意这些声音了。

E.小说中并非没有痛苦和悲剧,但被化解在静穆的描写和三姑娘母女平静的生活中,体现出作者以“悲慈之心写人同悲苦,在美好的人性人情中得到解脱”的创作理想。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福气

刘二感到最自豪的事情不是吃饺子,而是小时候妈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妈妈说:

“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这句话妈妈一连说了很多年。

刘二24岁那年,妈妈一个人搬到荒山上去住了,从此不再给家里人包饺子,也不再说那句话了。

小时候,刘二家里的日子是很穷的。

可是再穷,过年也总要吃顿饺子。

过年嘛,不吃顿饺子能算过年?

饺子是必须要吃的,而且,乡间的习俗,饺子里要包上一两枚硬币,谁吃到了,就预示着谁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刘二8岁那年,在自己的那碗饺子里吃出了一枚2分钱的硬币。

他把一个圆滚滚的饺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咬,就听见喀嚓一声,他兴奋得差一点跳起来。

他把嘴里的硬东西吐出来,大声宣布:

“我吃到钱啦。

刘二的妈妈捡起他吐在桌子上的2分钱硬币,用手指擦干净之后又送给他,喜滋滋地对他说:

“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听妈妈这样说,刘二咧开大嘴笑了,还抬起一只手,在自己的后脑勺上轻轻挠了两下。

刘二8岁那年,他开始上小学了,他的一条瘸腿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

在村子里到处乱跑的时候不是这样。

村子里的孩子没有嘲笑他的,他们天天在一起玩儿,看不见刘二的瘸腿,或者是,他们觉得,刘二天生就应该有一条瘸腿,没啥好奇怪的。

学校里的孩子还没有修炼到这种程度,他们一看见刘二的瘸腿,就大呼小叫起来,后来还把他的瘸腿编成了顺口溜到处传唱。

那些日子,刘二每天肚子都气得鼓鼓的。

自从吃到了2分钱的硬币,刘二就不跟那些嘲笑他的孩子计较了。

他在心里对他们说:

“我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我不会在乎你们说什么。

”从8岁到23岁,刘二年年嘴里都要喀嚓一声,年年都能从饺子里吃到2分钱硬币,妈妈也年年都要重复一遍她说过的话。

妈妈的话,给了刘二做人的底气,他觉得,这辈子,他一定会做出一件让人高看一眼的大事情。

刘二23岁那年,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秘密。

年夜饭的饺子已经煮好了,却迟迟没有端上来。

刘二着急了,进厨房去看,他看见妈妈正在用手指头去捏那些煮好的饺子,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

“我做了记号呀,怎么找不到了?

那年的饺子,有不少让妈妈的手指头捏破了。

吃饺子的时候,刘二的眼圈一直是红的。

妈妈去世以后,刘二用那些硬币买了一棵槐树苗,栽在妈妈的坟前。

转过年,他向村委会递了申请,承包了那座荒山。

从此,每年的年夜饺子刘二都是跟妈妈在一起吃的。

他把一碗饺子端到妈妈的坟前,说一句,妈,过年了,就大口大口吃起来。

自然而然的,他的嘴里会“喀嚓”一声。

他从嘴里吐出2分钱硬币,对妈妈说,妈,二小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说完,他的泪水,会像溪水一样从眼眶里涌出来。

如今,刘二妈妈坟前的那棵槐树已经长得很高了,刘二承包的荒山也绿得不能再绿了。

雨后,山沟里到处都是清清的溪水。

他不想让那些溪水白白流掉,就在山下修了一个池塘,种上了莲花,养上了鱼。

夏天的中午,刘二喜欢躺在池塘边的树阴里,看粉红粉白的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看鲤鱼在水面上撒欢,听草鱼吃草的嚓嚓声。

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

常常,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他沉浸到好梦当中了。

村里有人看见过刘二在树阴里酣睡的模样,感慨地说:

“舒服的不如躺着,这个刘二,真是好福气。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从刘二小时候起,妈妈就反复告诉他“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她是有意识地激励儿子从小要立志长大了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B.“吃饺子的时候,刘二的眼圈一直是红的。

”“说完,他的泪水,会像溪水一样从眼眶里涌出来。

”这两处描写,表现了刘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C.刘二吃了十几年福饺子,直到23岁才知道真相,他始终相信吃了有硬币的饺子会获得福气,自己一个人过年,还是要吃这种饺子。

D.小说表现了母爱的主题,刘二从母亲的肯定中获得了有益的心理暗示,自强不息,取得了人生的成就。

E.小说结尾,村里人感慨刘二真是好福气,一则照应了题意,二则表达了大家对他有一位好母亲和事业取得成功的羡慕之情。

(2)“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这句话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5分)

 

(3)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

举两例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说,小说在刘二发现母亲捏饺子的情节后便可以结束,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请简述理由。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劳模老莫

叶大春

老莫从当学徒起到临近退休,整整烧了四十年锅炉,他没日没夜地厮守锅炉,老婆跟人跑了,一个女儿不好好念书干脆停学了,一个儿子没人管教误入邪门歪道坐了牢,但老莫因烧锅炉有功当上了省劳模,家里的奖状奖匾满壁都是,奖章奖杯摆了一橱柜。

有人统计过,老莫四十年来很少休假,把节假日、加班加点累计起来按八小时工作制计算,他已干到了2020年。

这几日,风传工厂要破产,将被私人老板收购。

老莫心烦意乱忧心忡忡,要不是锅炉缠身,他早就扎进工友堆里去问个子丑寅卯。

老莫心有主见,头脑冷静,一来锅炉实在离不开他,锅炉一停全厂就要瘫痪,万一锅炉爆炸就会出人命;二来自己是省劳模,不能不顾身份不讲觉悟,把自己等同于一般老百姓。

凡事要相信政府依靠组织,只能帮忙不能添乱。

那天,多日不露面的厂长神情憔悴地路过锅炉房,递给老莫一根烟,望着老莫黑汗流水的疲惫样子,一阵酸楚歉疚,沉缓地说:

“老莫,从今天起,你把锅炉停烧吧,好好休息一下……”厂长在香烟盒上写了几行字,递给老莫。

说:

“从明天起,工厂就由公改私了,我这厂长也当到头了;这些年来我对你关心不够,欠你的人情债太多,这是我最后一次行使厂长权力,给你批一笔劳模补助费,你快去领吧!

”老莫颤抖地接过那张薄薄的纸片,那上面批的数额不大,却也不小,足够给他刑满释放的儿子当本钱做点小买卖的。

但老莫在厂长转身而去时,就毅然将纸条扔进了炉火中。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厂子都要垮了,哪还有脸去领劳模补助费?

老莫将锅炉熄了火,但日夜厮守着锅炉,怕激怒的工友干糊涂事,将锅炉撬去换钱或砸了卖铁。

大难临头人心叵测,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果然,一天深夜,几条黑影窜到锅炉房,惊醒了老莫。

老莫声色俱厉:

“你们要干什么?

”黑影说:

“没你的事,放聪明点只管蒙头睡觉!

要不把你假装绑上也行!

”老莫怒吼:

“你们休想打锅炉的鬼主意!

我与锅炉厮守这么多年,看得比我的老伴还要亲,你们要砸它,我就砸你们,别怪我不客气!

”老莫怒擎一只大锤,硬是吓跑了那几条黑影。

新厂长上任后,不知怎的知道了老莫保护锅炉的事迹,重金奖励了老莫。

老莫拿那笔钱,救济了那些被除名或下岗或生病的工友,其中就有要砸锅炉的人。

老莫还是像过去那样烧锅炉,还是那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是想到过去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却是在给私人老板卖命,心里酸溜溜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尽管工资奖金比过去吃大锅饭时还拿得多,福利待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老莫心头上仍笼罩着一层说不清道不白的阴影。

老莫心事重重时,就独自嗟叹,对着老伙计锅炉嘀咕,有时还啜泣着,流出老泪。

一天傍晚,新厂长踌躇满志地踱步经过锅炉房时,看到老莫一身煤灰、满头大汗的样子,惊讶地问:

“你为什么不穿工装不戴口罩手套?

怎么不领台电风扇?

”老莫嘿嘿笑了:

“大老粗哪那么娇贵?

烧锅炉的还穷讲究什么?

几十年就这么过来的,习惯了!

”新厂长说:

“不行!

新厂新规矩,劳保得达标,锅炉房不能拖后腿,明天我再看见你赤膊露脸地干活,就停你的工资扣你的奖金!

”老莫瞠目结舌。

新厂长又问:

“几个人烧锅炉?

”老莫答:

“就我一人。

”新厂长一愣:

“明天我派两人来。

”老莫直晃手:

“别派人来,我一人侍候锅炉就行了,这么多年都是我一人烧锅炉……”新厂长愤怒地说:

“乱弹琴!

长年累月加班加点,没有假日,这是严重违反《劳动法》的,你想让我吃官司栽大跟头呀?

”老莫心头一震,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下来……(选自《1999中国年度最佳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老厂长在离职后给老莫批了一笔劳模补助费,老莫却毅然将“纸条”扔进炉火,说明老莫认为工厂垮了他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B.小说通过劳模老莫的故事,反映了国企职工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像老莫这样的国企老职工对工厂有着深厚的情感,企业转制让他们感到失落。

C.新厂长要求老莫工作时穿工装、领劳保用品,要给锅炉房增加新的员工,与老厂长相比,新厂长是一位以人为本,注重以法治厂的企业管理者形象。

D.老莫老婆跑了,女儿辍学,儿子坐牢,可他却因烧锅炉有功当上省劳模,小说这样安排意在表明老莫只注重自己的名誉而忽视了对家庭的经营。

E.新厂长因老莫保护锅炉而重金奖励老莫,而老莫却拿来救济要砸锅炉的人,这说明老莫原则性不强,是非不分。

(2)请分析小说第一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5分)

 

(3)小说中的“老莫”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结尾处,老莫流下了眼泪。

有人认为老莫是因感动而流泪,也有人认为他是因委屈而流泪,或许还有别的原因。

老莫为什么流下眼泪呢?

请说明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7分)答案: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废园外

巴金

(1)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2)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3)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4)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铺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若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

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5)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服,废墟么?

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的。

”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6)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

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子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

“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的故事。

(7)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

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宽容。

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

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

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广大的世界了。

(8)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

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9)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

这我却是看见了的。

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10)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

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

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

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

为什么这样静?

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

难道我是在梦里?

(11)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

我仰头看,落雨了。

这不是梦。

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

我应该回家了。

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于昆明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第7段“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

(4分)

 

(2)第10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3)第11段以“我应该回家了。

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结尾,有什么深意?

(6分)

 

(4)本文用了不少笔墨描绘花,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6分)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16分)

闲听空阶滴雨声

竹韵清心

今秋多雨。

这不,刚刚入秋,还来不及感受几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秋雨便淅淅沥沥下个没完。

秋天的雨,不似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的那么让人欢喜;也不似夏天疾风骤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秋雨是缠绵的,伴着丝丝沁凉的秋风,缠缠绵绵,飘飘洒洒,轻轻的落在田间地头,也飘进了人心里。

秋天的雨,是漂泊的游子在静夜中勾勒出的乡间小道,是痴痴的伊人在黄沙漫天的征尘中苦苦等待后浅唱低吟的心语。

秋天的雨是凄寒的,秋与春本是一对痴情的恋人,却被夏永世相隔,那漫天飘零的雨丝,便是秋无奈的诉说,是秋对爱情最铁骨铮铮的誓言。

秋天的雨是寂寞的,空虚的。

用它无力双手弹奏着荡入心魂的惆怅。

等待,无穷无尽的等待,那是忍把浮名,换作浅吟低唱后最落寞的存在。

一场秋雨一场凉。

古人的话,是从千百年来的经验中来的,现在依然是真理。

那潇潇的秋雨伴着飒飒的秋风,漫卷起枯黄的落叶和残花,更增加了凄凉惆怅的感觉。

于是,人的心思也被这悲凉的气氛感染,笼罩在一片惆怅中。

窗外的雨,敲打着阳台的顶棚,又滴落在门前的地面上,叮咚作响。

坐久了,起来站在窗前,凝视远方。

透过朦胧的雨雾,路旁的栾树,不知何时已挂起了一串串红黄色的灯笼,风铃般摇荡着,在微雨的清晨,在淡烟的黄昏,在阴雨的日子里,映出一团团红黄色朦胧的光晕。

几片黄色的叶子,在风雨中盘旋着,飞舞着,缓缓飘落在地面的水坑里。

细密的雨丝,在水坑里溅起一个个小小的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一阵沁凉的风,迎面吹来,不由得打了一个战栗。

于是,抱紧双臂,依旧伫立窗前,深思。

“几度庭前寻旧迹,影踪全无,难把芳菲觅。

欲约桃花同梦里,奈何风雨无情计”。

曾经温馨的话语,至今还回响在耳边;曾经开心的笑容,至今还凝固在脸上;曾经的曾经,是多么的幸福惬意……难道这一切都随着秋风秋雨散去了吗?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就连苏东坡这样豪放不羁之人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而不用说世间落寞失意之人了。

一点梅心,相映远,情不知所起,一往相悦,轻颦浅笑,我在夜的梦里等你。

自古多情空自扰,或许真是这样的。

就像此刻,这样的阴雨天,似乎更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