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257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9分,每小题3分)

儒家也有“幽暗意识”

儒家思想究竟因为少了何种因素,以至于没有发展出民主制度?

台湾学者张灏在分析西方民主传统的源头时,提出了“幽暗意识”的概念。

幽暗意识就是发自对人性中或宇宙中与始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省悟。

西方近代之后会生发出民主政治,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基督教传统的“原罪观”和“幽暗意识”的传承。

自由主义在珍视人类的自由和尊严时也承认人性的罪恶,且对政治生活中的人性持悲观态度,总是保持着对人性幽暗的认知和对权力的警觉。

正是这份警惕,使民主有了成长的土壤。

儒家也有“幽暗意识”的存在。

虽然儒家和基督教的人性观不同,基督教是以人性沉沦需要救赎为出发点,而儒家更多强调人性成圣成德的可能。

但反观儒家对道德的推崇,也是建立在现实生命是缺乏德性这一假设前提上的。

没这个前提,儒家所强调的修身也就失去了基础。

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直有“忧患”意识,孔子与《论语》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种“忧患意识”的笼罩。

孔子所言的“天下无道”,已有将外在“忧患”与内在人格联在了一起的趋势了。

可以说,孔子很早就把世间的无道归于人性的昏暗。

《论语》中的忧患意识已渐渐向“幽暗意识”转化。

孟子虽强调性善论,但对人性仍然是有强烈的现实认知的,所以他会有“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的感叹。

孟子还把人的自我分为“大体”和“小体”,“小体”就是人性中的兽性与黑暗面。

荀子的性恶论关注的重点更是人性的“幽暗意识”,他的所有思想都是以“幽暗意识”为出发点的。

但由于荀子对后来的宋明儒学是影响较小,所以他的思想未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儒家思想中虽一直贯穿“幽暗意识”,但这部分思想始终未能成为主流。

张灏认为“乐观的人性论”是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精神,也就是常说的圣王与德治思想。

儒家虽饱含了抗议与批判精神,但因未将“幽暗意识”视为根基,这种精神只停留在理想层面,并未最终落实为对社会制度的设想。

虽说朱熹的《大学》传统有对制度的关注,便它关注的仍是“治道”,而非制度。

这都和儒家对人性的过于乐观有关。

以至于儒家虽有“幽暗意识”的传统与资源,但却没有能被充分地认知,更没有最终形成民主制度。

“忧患意识”不同于“幽暗意识”,虽然两者都主张面对不利因素并采取防范警惕的态度。

但忧患意识认为问题出在外部世界,只要将外部问题解决好,一切就会变好,更像是针对外界的不安全感。

但幽暗意识忧患的对象,还包括对自我人性的认知,认为人自身所拥有的破坏性,反而更有警惕和防范的必要。

“忧患意识”只是一种现实认知,而“幽暗意识”接近一种价值判断。

只有有了这种价值判断,才会在设计具体社会制度时,认为将人性中“幽暗意识”结合进去是必要的,防范和制止才有可能。

(摘编自叶匡政《儒家也有“幽暗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暗意识是人性中或宇宙中客观存在的种种黑暗势力被正视和省悟的一种觉醒意识。

B.西方的民主制度的萌芽离不开人们对政治生活中的人性幽暗的认知与对权力的警觉。

C.儒家在对现实生命有欠缺的认识上与基督教相同,与基督教的人性论本质是相同的。

D.儒家的性善论与性恶论都认识到了人性中的兽性与黑暗面,但一直未成为主流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没有发展像西方一样的民主制度,是因为其中的“幽暗意识”未被充分的认识与传承。

B.西方社会中重视基督教中的“原罪观”和人性中的“幽暗意识”的传承,促使了民主制度的诞生。

C.《论语》中的“幽暗意识”还是“忧患意识”的转化,真正关注“幽暗意识”的是荀子的性恶论。

D.孟子发出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脱离动物本性的感叹,是因为他看到人的自我有“大体”和“小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具体实践的政治主张就是“圣王和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就是中国封建王朝以德治国的现实写照。

B.儒家倡导的政治变革关注的只是具体的整治措施,而不是国家管理的制度体系,这与其蕴含的抗议和批判精神只停留在理想层面有关。

C.“忧患意识”警惕的对象侧重外部世界,忽略人本身存在的隐患,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都显示了儒家对人性的过于乐观。

D.幽暗意识警惕的对象侧重人性本身,强调外部环境要防范和制约人性破坏力的发生或泛滥,如同法家的“律者,惩其未犯,防其未然”。

二、现代文阅读

(二)(25分)

石河子秋色

梁衡

国庆节在石河子度过。

假日无事,到街上去散步。

虽近晚秋,秋阳却暖融融的,赛过春日。

人皆以为边塞苦寒,其实这里与北京气候无异。

连日预告,日最高气温都在二十三摄氏度。

街上菊花开得正盛,金色与红色居多。

花瓣一层一层,组成一个小团,茸茸的,算是一朵,又千朵万朵,织成一条条带状的花圃,绕着楼,沿着路,静静地闪耀着她们的光彩。

还有许多的荷兰菊,叶小,状如铜钱,是专等天气凉时才开的。

现在也正是她们的节日,一起簇拥着,仰起小脸笑着。

花圃中心常有大片的美人蕉。

一来新疆,我就奇怪,不论是花,是草,是瓜,是菜,同样一个品种,到这里就长得特别的大。

那美人蕉有半人高,茎粗得像小树,叶子肥厚宽大,足有二尺长。

花极红,红得像一团迎风的火。

花瓣是鸭蛋形,又像一张少女羞红的脸。

而衬着那花的宽厚的绿叶,使人想起小伙子结实的胸膛。

这美人蕉,美得多情,美得健壮。

这时,她们挺立在节日的街心拉着手,比着肩,像是要歌,要说,要掏出心中的喜悦。

有一首歌里唱道:

“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这正是她们的意境。

石河子,是一块铺在黄沙上的绿绸。

仅城东西两侧的护城林带就各有一百五十米宽。

而城区又用树行画成极工整的棋盘格。

格间有工厂、商店、楼房、剧院。

在这些建筑间又都填满了绿色——那是成片的树林。

红楼幢幢,青枝摇曳;明窗闪闪,绿叶婆娑。

人们已分不清,这城到底是在树林中辟地盖的房,修的路,还是在房与路间又见缝插针栽的树。

全城从市心推开去,东西南北各纵横着十多条大路,路旁全有白杨与白蜡树遮护。

杨树都是新疆毛白杨,树干粗而壮,树皮白而光,树冠紧束,枝向上,叶黑亮。

一株一株,高高地挤成一堵接天的绿墙,一直远远地伸开去,令人想起绵延的长城,颇有气势与魄力。

而在这堵岸立的绿墙下又是白蜡。

这是一种较矮的树,它耐旱耐寒,个子不高,还不及白杨的一半,树冠也不那样紧束,圆散着,披拂着。

最妙是它的树叶,在秋日中泛着金黄,而又黄得不同深浅,微风一来就金光闪烁,炫人眼目。

这样,白杨树与白蜡树便给这城中的每条路都镶上了双色的边,而且还分出高低两个层次。

这个大棋盘上竟有这样精致的格子线。

而那格子线的交叉处又都有一个挤满美人蕉与金菊的大花盘,算是一个棋子。

我在石河子的街上走着,以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它,打量着这个棋盘式的花园城。

这时夕阳斜照着街旁的小树林,林中有三五只羊在捡食着落叶。

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绕树嬉戏。

落日铺金,一片恬静。

这里有城市的气质,又有田园的姿色,美得完善。

她完全是按照人们的意志描绘而成的一幅彩画。

我想这彩画的第一笔,应是1950年7月28日。

这天,刚进军新疆不久的王震将军带着部队策马来到这里。

举目四野,荆棘丛生,芦苇茫茫,一条遍布卵石的河滩,穿过沙窝,在脚下蜿蜒而去。

将军马鞭一指:

“我们就在这里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

”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座城现在已出落得这般秀气。

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勤劳的祖先不知为后世留下了多少祖业。

他们在万里丛山间垒砖为城,在千里平原上挖土成河。

现在我们这一代,继往开来,又用绿树与鲜花在皑皑雪山下与千里戈壁滩上打扮出了一座城,要将她传给子孙。

他们将在这里享用这无数个金色的秋季。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表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中对第四段写石河子城区树木与房屋、道路交织在一起,以致人们难以分清方向,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建设中迷宫般的布局不满的情绪。

B.散文创作强调虚实结合,文中写王震创建石河子城市的内容时特意强调具体的日期,与后面的祖先留下多少祖业的内容,就能体现这一手法。

C.文中第六段描写石河子城市创立前的自然风貌,与作者眼前的石河子城市风光构成对比,强调了城市美化来之不易,要保护环境的主题思想。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文笔流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情景交融地把花园城市石河子独具的秋色之美展现在读者面前。

E.作者在国庆节走上街头,描绘了石河子的美景,在赞美街道特色花卉与树木的同时,也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市民追求美的高尚心灵的高度赞美。

5.感情充沛的写景散文,往往能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审美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下面句子的艺术效果。

(6分)

花极红,红得像一团迎风的火。

花瓣是鸭蛋形,又像一张少女羞红的脸。

6.作者描写石河子秋景的顺序是怎样的?

作者眼中的石河子又具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概括。

(6分)

7.请从结构和主旨角度分析“她完全是按照人们的意志描绘而成的一幅彩画”这句话的作用。

(8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

好骑射,负才气。

金人围汴京,高宗时为兵马大元帅,俊勒兵从信德守臣梁扬祖勤王。

中书舍人张澄,自汴京赍蜡诏,命高宗以兵付副帅还京,高宗问大计,俊曰:

“此金人诈谋尔。

今大王居外,此天授,岂可徒往?

”因请进兵,高宗许之,遂如济州。

二帝北迁,人心皇皇,俊恳辞劝进,至应天府,高宗始即位。

兀术攻临安,帝御楼船如温州,留俊于明州以拒敌。

帝赐亲札曰朕非卿则倡义谁先卿舍朕则前功俱废宜戮力共御敌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癸卯除夕,金兵至城下,俊、赵密皆殊死战。

大破之,杀数千人。

金呼人至砦计事,俊令小校往。

金人与语,欲如越州请降,俊拒之。

戒将士毋骄惰,虑敌必再至,下令清野,多以轻舟伏弩,闭关自守。

六年,改崇信、奉宁军节度使。

刘猊兵十余万犯濠、寿,诏并以淮西属俊,杨存中亦听节制,与俊合兵拒敌。

俊分遣存中与张宗颜等,自定远军次越家坊,遇刘猊左右军,击走之。

俊率大军鼓行而前,至李家湾遇猊大兵,与战,杀获略尽,降者万余人,猊仅以身免。

拜少保,加奉宁军节度使。

帝曰:

“卿议论持重,深达敌情;兼闻挽强之士数万,报国如此,朕复何虑。

”又曰:

“群臣谓朕待卿独厚,其仰体眷怀,益思勉励。

八年,金人请寝兵,许之。

俊力赞和议,与秦桧意合,言无不从。

初,桧以俊助和议,德之,故尽罢诸将,以兵权付俊。

岁余,俊无去意,故桧隙之。

南渡后,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家多银,每以千两而镕一毬。

帝于诸将中眷俊特厚,然警敕之者不绝口。

自淮西入见,则教其读《郭子仪传》;召入禁中,戒以毋与民争利,毋兴土木。

(选自《宋史·张俊列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赐亲札曰/朕非卿则倡义/谁先卿舍朕/则前功俱废/宜戮力共御/敌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B.帝赐亲札曰/朕非卿则倡义/谁先卿舍朕/则前功俱废/宜戮力共御敌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C.帝赐亲札曰/朕非卿/则倡义谁先/卿舍朕/则前功俱废/宜戮力共御/敌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D.帝赐亲札曰/朕非卿/则倡义谁先/卿舍朕/则前功俱废/宜戮力共御敌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成人时,由师长或尊长另取一与其名涵义相关的别名来表其德,即为“字”。

古时男子20岁时,女子许嫁时取字。

B.癸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纪年,如“甲午海战、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用的就是这种纪年法。

C.高宗,是皇帝赵构的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史书中可直接用庙号称呼皇帝,如“康熙帝、乾隆帝”。

D.拜,即拜官授爵之意,与文中“授、进、加”等词含义相似;少保,古官职名,是太保的副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授予重臣、近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俊处事果断,临乱有主见。

高宗接到密诏后犹豫无计时,他主张继续进兵,挫败金国阴谋,坚定皇帝抗金决心。

B.张俊力主抗金,领兵有方。

他大破金兀术后当面拒绝金军和议之请;戒令军队用坚壁清野、强弩防守法应对敌兵。

C.张俊战功卓越,深受恩宠。

他多次参加对金作战,立下赫赫战功;不仅得到朝廷的加官进爵,且得到了高宗亲笔信。

D.张俊贪恋权力,迷恋物质。

他手握兵权时不愿交出,引起秦桧不满;喜欢与民争利,大兴土木,被皇帝多次告诫。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意思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与战,杀获略尽,降者万余人,猊仅以身免。

(5分)

(2)桧以俊助和议,德之,故尽罢诸将,以兵权付俊。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12.“林空鹿饮溪”一句的写法历来为人赞赏,请谈谈你对这句诗的写法的理解。

(5分)

13.比较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两人少年欢快场面的句子是“,”。

(2)曹操在《短歌行》中描绘久别重逢、彼此诉说情谊的两句是“,”。

(3)苏轼的《赤壁赋》中描绘曹操军容盛况的两句是“,”。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梁大会上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他之后的嘉宾都深受启发,更加踊跃地发言。

②中考过后,我和好友进了不同的高中,过去一起学习一起吃饭的那种相濡以沫的生活再也没有了。

③纪念抗日胜利七十周年的音乐晚会,除了节目内容精彩外,整台晚会的主题音乐也堪称黄钟大吕。

④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面对遭虐杀的学生,鲁迅写下长文,也是先生在那个时代的长歌当哭。

⑤田径场上,昔日好友成为角逐跳远冠军对我嬉笑辱骂,想在心理上击败我,真是令人安之若素。

⑥古代女子无论是遭遇氓这样的男子,还是遭遇焦母那样的家长,她想要幸福美满只能是海底捞月。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正在前往地中海支援叙利亚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航母编队咋多艘英国舰船的贴身跟踪监视下,“北约”预计它们将在28日停靠西班牙休达港。

B.记者调查发现,书包里尽管经常装着数本国学经典,但不少学生依然对最基本的文化传统不甚了解,有些人只有在考试前才会把书拿出来看一看。

C.韩国最新反腐败法不仅规定了公职人员餐饮招待、礼物、红白喜事份子钱的具体上限,而且规定一旦超过限额,无论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都判为违法。

D.这个时代有许多非议鲁迅使得声音,也是是因为我们喜欢温柔的劝说,而不是痛感的批评;或者是因为许多人畏惧思想,宁愿听取流言也不愿意面对真相。

1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朋友①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

你自己②不是一个好朋友,③决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

要是好朋友,自己④是一个好人。

我很相信柏腊图的“恶人不能有朋友”的那一句话。

恶人可以做好朋友时,他在他方面⑤是坏,在能为好朋友这点上就可证明他还有人性,⑥不是一个绝对的恶人。

18.小明是校运动会中负责看守安全警示的志愿者,工作任务是防止有人越过警示带进入危险区域,影响比赛。

正好遇到他的班主任李老师准备抄近路穿越警示带,去给自己班的学生加油助威。

请你为小明拟写一段劝阻班主任的话。

要求:

语言得体,表意准确、全面,字数不得超过50字。

(6分)

19.下面是中华文化促进会设计的中华七大传统节日中的中秋节的形象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字。

(5分)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的文章。

(60分)

流浪汉苏比在警察面前不断地制造事端,想让警察把自己抓进监狱,不劳而获地度过又冷又饿的冬天。

他路过教堂的门口时,唱诗班的孩童们美妙而悦耳的歌声,教堂雄浑的钟声,使他的灵魂瞬间苏醒了,他决心向低俗堕落的过去告别,要向坎坷的命运抗争,做一个自立有为的好人。

生命旅程中,灵魂总会在不经意间被艺术,如文学、绘画、影视、雕塑、音乐等吸引打动,请你也讲述一下生活中灵魂被艺术吸引或打动的经历。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或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现实生命缺乏德性”是儒家提倡修身的基础,修身的目的是成圣成德,成圣成德是可能的,而基督教认为人性沉沦,需哟啊救赎且对政治生活中的人性持悲观态度,两者人性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2.D孟子发出感慨的原因是她对人性仍然有强烈的现实认知,D项曲解了原文。

4.BD

选对一项得3分,全对5分。

A项人们难以分清的是先种树还是先盖房修路,“不满情绪的表达”属于无中生有。

C项前后对比的目的在于突出了石河子容貌变化之答。

E项“直接表达了作者赞美市民追求美的高尚心灵”于文无据。

5.句中运用比喻修辞格(1分)以火喻花(1分),写出了美人蕉开花时的壮观场面(1分),以少女喻花瓣(1分),形象地写出了花形的精美(1分),整句不仅写出了美人蕉的美艳,也抒发了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按先分后总顺序展示秋景。

(1分)文章依次写了秋天的菊花、美人蕉、白杨树、白蜡树等自然美景,接着总写夕阳下的城市人文美景(1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1分)

特点:

树木花草绚丽多彩、城市格局整齐精致、城市建设欣欣向荣。

(每点1分)

(评分细则:

顺序也可答“由局部到整体”,如学生答根据作者的游踪来写,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城市特点概括准确,表述得体即可)

7.①结构上,这句话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分)“彩画”是对前文城市美景和自然美景描写的概括,“按照人们的意志描绘而成”又引出下文叙述王震建成史事和赞美祖先创业精神。

(2分)

②主旨上,句子很自然地引起了读者思考:

彩画哪里来的?

是怎样的意志能把苦寒边塞变成今天如此壮美的城市的呢?

(1分)正是因为有着许许多多像王震一样的敢于吃苦、勤于耕耘、乐于奉献的人艰苦创业,才有了今天一代代人享受美好生活的资本。

(1分)由一座城市的美好,联想到国家美好生活的由来,(1分)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歌颂祖国的建设者。

(2分)

评分细则:

“主旨角度分析”要抓住“按照人们的意志而描绘成的一幅彩画”的作用。

情感由赞美“自然美景”过渡到赞美“美景缔造者”即可。

8.D帝赐亲札曰:

“朕非卿,则倡义谁先;卿舍朕,则前功俱废。

宜戮力共扞敌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疏通句子大意后,根据文言文对举句式特点,抓住两个“则”字切分;“扞”的意思是“抵触、抵抗”,其宾语是“敌兵”;“一”的意思是“一旦”,副词,其主语是“张俊”,而不是“兵”。

9.C“康熙、乾隆”是年号,不是庙号。

10.B张俊只派了一名小校前往谈判,并没有与金兵当面谈判,根本谈不上当面拒绝。

D项:

首先要看到传记中张俊性格的多面性,其二,“戒以毋与民争利,毋兴土木”是间接写张俊贪婪。

史载张俊占田遍天下,而家积巨万。

张俊甲共有两天一百多万亩,每年收租米六十万石以上,相当于南宋最富庶的绍兴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两倍以上。

通过巧取豪夺,张俊还占有了大批园苑、宅第,仅所收房租一项,就年收入七亿三千万文钱。

张俊在世时,家里的银子堆积如山,为了防止被偷,张俊命人将那些银子铸成一千两(五十公斤)一个的大银球,名叫没奈何,意思是小偷搬不走它们,全都那它们没办法。

11.

(1)与对方作战,几乎杀得敌军全军覆没,投降的人达到一万多人,只有刘猊逃脱。

评分细则:

省略句“与之战”,补出“之”,1分,“略”,几乎,1分,“免”,逃脱,1分,大意2分。

(2)秦桧因为张俊赞同与金人议和,对他很感激,所以把其他将领全部罢免了,将兵权交给张俊。

评分细则:

第一个“以”,因为,1分。

“德”,感激,1分;“付”,交付、交给,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

爱好射箭,富有才气。

金兵包围汴京,高宗当时是兵马大元帅,张俊率兵随从信德守将梁扬祖前往救援。

中书舍人张赝,从汴京带来钦宗藏在蜡丸中的诏书,命令高宗把军队交给副元帅返回京城,高宗询问计策,张俊说“:

这是金朝诡诈的阴谋。

现在大王身在外面,这正是天赐大王皇位,怎么随便前去?

”请求进兵,高宗答应了他。

徽宗和钦宗被掳北去,人心惶惶不安,张俊恳切劝说高宗即位,到达应天府,高宗才即帝位。

兀术进攻临安,高宗乘坐楼船到温州,留下张俊在明州抵御敌人。

高宗赐给他亲笔书信说“:

我没有你,那么谁肯率先倡议早登帝位;你没有我,那么将前功尽弃。

应该努力抵御敌军,一旦成功,我将封你王位。

”这年除夕,金军来到城下,张俊派统制刘宝同敌交战,宋军稍稍后退,部将党用、丘横战死,于是统制杨沂中、田师中、统领赵密都殊死搏斗。

大败金军,杀死数千人。

金兵呼叫派人到营中议事,张俊派一小校前往。

金兵同他说,打算到越州请求投降,张俊拒绝了这一要求。

戒令将士不要骄傲轻敌,考虑敌人必会重来,下令坚壁清野,多用小船装载强弩,闭关自守。

绍兴六年,刘猊率兵十余万进犯濠、寿州,朝廷诏令以淮西隶属张俊,杨存中也听从他指挥,同张俊合兵抵御敌人。

张俊分别派遣杨存中和张宗颜等人,从定远军到赵家坊,遇到刘猊左右军,将其击退。

张俊率领大军击鼓前进,到达李家湾同刘猊大部队遭遇,双方交战,刘猊军全军覆没,投降的达到一万多人,只有刘猊只身逃脱。

朝廷拜张俊为少保,加奉宁军节度使。

高宗说:

“你的议论持平慎重,深刻了解敌情,统率精锐部队数万人,报效国家像这样,我还有什么忧虑。

”又说“:

群臣说我对待你特别优厚,你应该体念我的眷顾关怀,更加努力报效。

绍兴八年,金人请求休战,宋朝答应了。

张俊极力赞同与金朝讲和,与秦桧意图相合,对秦桧的言论无不听从。

当初,秦桧因为张俊赞同与金讲和,对他很感激,所以把其他将领全部罢免了,将兵权交给张俊。

过了一年多时间,张俊没有交出兵权的意思,因此秦桧就疏远了他。

宋朝南渡以后,张俊最早掌握兵权,屡立战功,同韩世忠、刘钅奇、岳飞都是著名的将领。

张俊家财万贯,存有很多银子,他常令人将银子铸成一千两一个的大球,叫它没奈何。

高宗在众将中对张俊特别爱护优厚,但是警告他的话也从未离口。

自淮西入朝觐见,高宗教他阅读《郭子仪传》;召入宫中,告诫他不要与民争利,不要大兴土木。

12.“林空鹿饮溪”这句诗用了衬托手法(1分)。

用“鹿饮溪”的动态画面衬托山林的空寂、幽静(2分),从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以及看到美景时的惬意(2分)

学生答案言之有理(如学生分析“林空”是炼字,“空”,秋天山中的树木一棵棵都光秃秃的,好像空荡荡的,这种“林空”的感觉,是秋天才有的),也可酌情给分。

13.相同点:

两首诗都抒发了喜爱宁静生活、热爱和谐自然的情感(2分)

不同点:

梅诗侧重抒发了诗人独自行走在幽静山林中的那份闲适惬意的满足之情(2分)

陶诗侧重抒发诗人厌恶污浊官场,陶醉山林隐居生活的愉悦之情。

(2分)

14.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挈阔谈宴,心念旧恩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5.D

抛砖引玉: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用于自谦。

不合语境,错。

相濡以沫:

比喻一同在困难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不合句意,错。

黄钟大吕:

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