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432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辅助教案二x《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案

教材

简析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的内容。

第11章和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内容直接相关。

如人体尿液的形成和循环系统直接相关,尿液的排出和神经系统的调节直接相关。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11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的基础内容,下一节有赖于第一节的基础知识。

教学

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肾的结构和特点。

技能性目标:

通过解剖猪肾,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性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人体健康。

教学

重点

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

教学

难点

说出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

准备

学生准备:

收集关于泌尿系统的结构以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资料。

教师准备:

解剖猪肾所需的材料用具:

猪肾、解剖盘、解剖刀等。

泌尿系统的结构模型,肾单位的结构模型。

收集体相关的视频文件和FLASH,自制多媒体课件。

板书

设计

肾——形成尿液

泌尿系统的组成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结构:

肾皮质、肾髓质、肾盂、输尿管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肾肾小球:

毛细血管球

单位:

肾单位肾小管

肾小囊

教学

过程

教师边导边教

学生边学边练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并在课前搜集关于泌尿系统的结构以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资料。

 

课前预习,并收集资料。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关注人体的健康。

教学

过程

教师边导边教

学生边学边练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言]:

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果在体内积聚过多,会妨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因此,人体为了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每天都要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尿液是人体排出的一种废物,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它又是怎样被排出体外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根据第一章学习的“人体概述”内容,能说出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与泌尿系统有关。

 

 

简洁的起始:

学生知道尿液可以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因此对老师讲述产生认同,但对于尿液的形成不清楚,产生探究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设计活动展开探究

[自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P68的“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想一想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它们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怎样?

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归纳]:

板书

肾——形成尿液

泌尿输尿管:

输送尿液

系统膀胱:

贮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播放FLASH]:

泌尿系统的组成。

[感受]:

请同学们用手指一下肾脏的位置。

[讲述]:

人体的肾位于腹腔的背面、脊柱的两侧。

肾的背面和腹面有肋骨保护。

[观察]:

完整的猪肾,观其形,辨其味,并记录观察结果。

颜色

气味

形状

红褐色

尿臭

似蚕豆

自学阅读文字与图片,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在自己的身体上指出各器官的想应位置。

 

 

 

认真观看,巩固新知。

 

 

 

 

 

 

大多数同学用手摸腰部脊柱的两侧,个别同学指在了腹部,及时纠正。

 

 

 

 

 

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现象。

明确自学内容:

让学边通过边读图边对照书本上的相关内容自学,并设计板书进行归纳。

自学内容具体、可行,任务明确,自学过程完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概括能力,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归纳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学

过程

教师边导边教

学生边学边练

设计意图

引导探究与精讲相结合,突破重点与难点

[再观察]:

用解剖刀将猪肾纵剖,对照课本插图仔细辨认肾的内部结构。

教师在学生观察实验时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

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解释]:

活体或刚刚离体猪肾的肾皮质中血液比较多,因此,肾皮质的颜色较深,而肾髓质颜色较浅。

但是离体时间比较长的猪肾,肾皮质的颜色较浅,而肾髓质的颜色较深。

[填图]:

出示肾纵剖结构模式图。

[自学反馈]:

完成书P70的自我评价2。

[讲述]:

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包含100万个肾单位。

[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肾单位的玻片标本。

[出示]:

肾单位的图片,要求学生指出各部分名称及其特点。

[归纳]:

板书

肾小球

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

[提问]:

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

血液在肾小球中的流经途径是怎样的?

[难点精讲]: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其终端汇

 

 

 

 

分组观察,发现肾髓质和肾皮质的颜色和书上所描述的不一样,提出问题。

 

 

 

 

 

 

 

 

 

填图,说出肾皮质、肾髓质、肾盂、输尿管。

 

 

 

 

 

2人一组,用显微镜观察肾单位的玻片标本,并对照课本认识肾单位的组成。

通过填图,进一步了解肾单位的组成。

 

 

 

说出肾小球实际上是一个毛细血管球。

积极思考,从名称上发现肾小球中毛细血管网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而人体其他部位毛

恰当的学生自学引导:

观察也是一种自学活动,教师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观察要求,引导学生学会按步骤观察,并鼓励学生质疑。

对学生感到困惑又难以解答的问题,老师给予释疑。

 

 

 

 

 

 

 

 

及时进行自学反馈:

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检测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检查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

 

 

 

 

 

 

 

 

 

 

精要的重难点讲解:

肾单位的结构较

 

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

血液从入球小动脉进入毛细血管,然后又汇集在一起从出球小动脉流出来。

[思考]:

肾小球这个毛细血管球与一般的毛细血管网有什么区别?

[出示]:

肾单位的模型。

请学生讲解。

细血管网的两端分别连接动脉和静脉。

 

 

 

一位同学上讲台指模型带领全班同学温故肾单位结构。

抽象,虽然有模式图,但肾小球的结构学生理解有困难,是教学的难点,因此结合实验观察,由感性到理性,教师再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了肾单位的结构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总结提升

[播放FLASH]:

肾的结构和特点,进行总结。

[习题反馈]:

1.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它是由、、等组成。

2.将泌尿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其功能用直线连起来:

肾输送尿液

输尿管贮存尿液

膀胱形成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3.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毛细血管网,与人体其他部位的毛细血管网有无区别?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由学生自己提问、回答,从而归纳出本节课的内容。

 

 

及时进行自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自学实际,设计适量的有一定坡度且多题型多样式的练习,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简要的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回答,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强化重点,加深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二、能力:

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

关注人体废物排出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

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教学难点:

1、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

2、概述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要排出哪些废物?

  生:

人体每天要排出尿液、大便、汗水等废物。

 师:

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一下尿液都有什么特征?

(二)、学习新课:

1、讨论探究:

尿液的形成

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50L,而每天的尿液量公为1~1.5L。

这是为什么?

生:

4人一组阅读表11—1讨论:

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师:

请个小组汇报所得的结果

师生交流

师:

引导学生回忆肾的结构与功能

生:

讨论,回忆肾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图11—4说出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讨论: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师生交流:

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排泄和排遗。

排泄(excrete)上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是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讨论:

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哪些?

师生交流:

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

肾、肺、和皮肤

学生归纳总结:

尿液在肾中形成,其主要成分是:

尿素、无机盐和水。

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人就有尿意,应及时排尿。

师:

讲解:

二氧化碳通过肺排出体外时,还带走少量的水。

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导管把汗液排到皮肤表面。

汗液的主要成妥是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

讨论:

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有哪些?

师生交流:

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是大肠和肛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课堂小结:

尿液的形成和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第二课时)

2、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师:

人体排出的尿液和粪便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才不至于污染环境。

小组调查:

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

小组交流:

人粪尿处理不当,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影响?

(P74)

本节小结:

尿液的形成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本章小结:

1、各样的废物:

尿液、汗液、粪便等,必须用及时地排出体外。

2、排出废物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排泄和排遗

3、尿液和粪便等废物排到环境中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才不至于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变废为宝。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

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尿液的形成: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2、肾的滤过作用:

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3、肾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

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4、人体废物

(1)排泄:

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

排出的方式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

过程。

如人体排便

5、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

肾、肺和皮肤

6、人体排遗的主要器官:

大肠和肛门

二、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1、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2、人粪尿要经过发酵之后再做肥料

第9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2、说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3、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二)能力: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使学生初步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精神;通过介绍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贩卖私盐行为”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置

2、举例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3、说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4、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2、完成“糖尿病发病率”的调查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

为什么在体育比赛中要禁止服用兴奋剂?

(学生讨论,交流)

师:

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叫激素。

激素调节主要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激素的调节作用

(二)新课学习:

1、引导学生观察图12—1说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置

2、讨论探究:

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有什么功能

3、实验探究:

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

讨论:

为什么添加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先发育为青蛙?

4、阅读讨论:

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师:

同学们知道呆小症、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病症的病因吗?

  生:

读课文、讨论、表达(呆小症的病因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亢病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病因是成年时甲状腺激素

不足)。

  师:

对,这几种病都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有关。

甲状腺激素是什么部位产生的?

正常生理功能是什么呢?

  生:

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师: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食用的盐是加碘的,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加碘吗

生:

讨论、表达[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我国大部分地区饮食里缺少碘,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患地方性甲状腺肿,食盐加碘可防治碘缺乏病]

师:

对。

地方性饮食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你们知道碘盐的正确使用方法吗?

生:

讨论,表达,交流

师:

预防碘缺乏病除食用碘盐外,还有什么方法?

 生:

还可以食用海带等海生植物。

5、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师:

讲述胰腺的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相关内容。

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不少糖尿病患者跟胰岛素的分泌有关,你们知道有什么关系吗?

  生:

阅读相关内容,讨论、表达[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师:

对。

导读胰岛素功能。

活动:

布置学生课后对糖尿病发病率进行调查

  师:

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介绍:

1965年9月,我国科学工作者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开创了人类合成蛋白质的先例,在生物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

6、简单介绍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三)、讨论、表达

1、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贩卖私盐行为?

  2、糖尿病是否都需要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四)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想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内分泌腺之首)

           异常症:

侏儒症 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

异常症:

呆小症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胸腺

内分泌腺肾上腺

胰岛:

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

异常症:

糖尿病

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

睾丸:

分泌雄性激素

 

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反射条件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反射条件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的类型及其特征

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教学用具:

挂图、显微镜等

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脊髓和脑

导入:

简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由此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自主预习这部分的内容,同时将本节课的知识先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围绕知识点来预习)

(一)脊髓

1、神经系统的组成(结合挂图,学生回答)

①、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

脑位于颅脑内

②、周围神经系统(可以让学生用针扎一下手和脚,说明神经遍布全身,从而引出神经元的概念)

2、神经细胞(神经元)

①概念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神经元的结构(先用显微镜观看神经元玻片标本,指导学生怎样去识别树突和轴突,并让学生说一下树突和轴突的作用,从而引出神经纤维、神经末稍和神经的概念)

细胞体

突起树突

神经纤维

轴突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归纳出神经元的结构,并引出灰质和白质)

3、灰质和白质

在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分色泽灰暗,称为灰质,神经纤维集中的部分色泽亮白,称为白质。

4、脊髓

由灰质和白质组成,中央呈蝴蝶状的是灰质,周围为白质。

(先让学生看挂图,告诉学生其结构,再用显微镜观察其横切面玻片标本,识别白质和灰质,然后让学生回答脊髓的作用及介绍脊神经。

(二)脑

(看挂图,让学生回答其组成及在老师的指导下,介绍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并将大脑的灰质与白质的分布与脊髓的灰质和白质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1、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2、大脑的功能(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

3、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4、小脑和脑干的作用

总结巩固

布置作业

附板书

一、脊髓和脑

(一)脊髓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元

3、灰质和白质

4、脊髓

(二)脑

1、组成和功能

2、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3、小脑和脑干的作用

第2课时

复习(略)

新授:

二、反射和条件反射

导入:

手被针扎会立即收回,被石头绊倒时,双手会迅速伸出,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

(一)反射

1、概念:

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接受的信息发生的反应称为反射。

(让学生举例)

2、分类

①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

(学生活动—做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让学生试一下,能否用大脑控制住让自己不作出反映。

活动过程略)

②条件反射

通过介绍巴甫洛夫以狗为实验对象的实验,讲述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和特征,并让学生讨论他与非条件反射的关系,并举例。

指出: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当条件刺激改变时,条件反射会消失。

三、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通过“测定学习时间”的活动,来让学生了解学习的过程:

分析、判断、推理、记忆等,并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多次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做类似题目的体会)

四、睡眠

通过调查全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的活动,让学生谈谈睡眠的重要性以及该怎样调节自己的睡眠时间。

指出:

每天应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睡前不要过于兴奋,吃得过饱等,否则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学习和健康。

总结巩固

布置作业

附板书

二、反射和条件反射

1、反射的概念

2、分类:

①非条件反射

②条件反射

三、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指出:

只有多次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四、睡眠

指出:

应有足够睡眠时间,睡前不要过于兴奋和吃得过饱。

课题

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人体感知信息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说出皮肤的感觉功能

2、进一步提高进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3、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1、说出皮肤的感觉功能

2、提高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

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学课件

2、小游戏道具

学生准备:

做探究手皮肤的感觉功能的实验所需必要的器材

教学

设计

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皮肤的感觉功能。

这个内容是以前的教材里没有的。

首先,学生对于皮肤是非常熟悉的,基于这一点,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皮肤的资料,并经过小组讨论,提出关于皮肤感觉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讨论,达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学生的问题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采用游戏的引入方式,既符合初一学生的生理特点,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第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容易理解。

第四,本节课的主要活动是探究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事先布置学生预习,准备好本小组可能要用到的器材,课堂上设计、实施并汇报探究成果,这一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四,对于人体感知信息的功能进行总结。

采取观察图片,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的方式。

教学程序是:

1、游戏引入;2、皮肤具有感觉功能;3、阅读课本,了解皮肤感觉的种类;4、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提出本小组的问题;5、展示各小组的资料,解决部分问题;6、教师展示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7、验证皮肤有感觉功能:

小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并实施;8、小组汇报探究实验结果;9、阅读资料得出结论:

皮肤感觉的作用;10、反馈练习:

观察图片,感知春天。

板书设计

皮肤感觉

热觉冷觉

冷觉

一、皮肤感觉的种类触压觉

痛觉

二、皮肤感觉的灵敏性取决于感受器在皮肤上分布的多少

三、皮肤感觉的作用:

具有保护性,能使人体避开有害刺激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引入新课:

 

准备一个纸盒,内装2个苹果、2个橘子、一支冰棒、一杯热水。

活动:

请三位学生蒙上眼睛,分别摸2样东西,并说出名称。

说对的,此物归其所有。

问题:

你如何知道的?

凭什么?

这说明人的皮肤具有感觉功能。

三位学生上来,蒙住眼睛,摸出2样东西。

并说出名称。

 

学生可能从苹果、橘子表皮光滑程度来区分;从冷热区分冰棒、热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皮肤感觉的种类

 

三、皮肤感觉的敏感部位

 

四、皮肤感觉作用

 

五、知识拓展

 

六、探究实验

 

七、课堂小结

 

八、反馈练习

提出问题:

1、皮肤能有感觉靠的是皮肤上的什么结构?

 

2、皮肤感觉有几种?

展示课件:

皮肤感觉种类

3、各种感觉在皮肤上的敏感部位一样吗?

 

4、皮肤感觉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资料(见附录)学生阅读后思考回答

 

除了这些问题,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吗?

课前各小组查阅了有关皮肤感觉及皮肤其他问题的资料,请各小组展示

展示老师准备的资料

通过这些资料,你们对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能解决吗?

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该怎么办?

通过哪些途径解决呢?

师:

同学们,科学的结论来自于实践,对于皮肤感觉的种类、皮肤感觉的敏感部位等,我们都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你们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吗?

出示课件内容:

探究手皮肤上的感觉:

1、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

2、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你们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做出假设:

3、设计探究的方案:

4、实施探究方案:

5、探究结果:

6、你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

人能感知信息,是通过人感觉器官完成的。

人们在生活中通过感知了解世界、保护自己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

一幅莫愁湖春天景色图

(配有音乐)

请你们用艺术的语言,描述你们用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

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用眼、耳、鼻、皮肤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各种信息。

感受春天的美好。

其实,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一个春天:

同学之间一个关心的眼神看在你的眼里,一句问候的话语听在你的耳里,以及握一握手所带给你的都是春天般的温暖。

让我们的生活永远是春天!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皮肤能有感觉是由于皮肤中有感受器

观看课件:

皮肤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