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钓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608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鲢鳙钓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鲢鳙钓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鲢鳙钓法.docx

《鲢鳙钓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鲢鳙钓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鲢鳙钓法.docx

鲢鳙钓法

 

手杆搏鲢鳙

出处:

中国钓鱼频道作者:

无锡鱼夫中国钓鱼频道2009-9-49:

55:

47

  9月1日钓鲢鱼,到今天早上手臂依然有点酸痛。

但是禁不住水中鱼儿的诱惑,还是决定再去杀鲢!

  昨天上的是夜班,没事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在思考着鲢鳙饵料如何开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雾化、雾化,大家都是知道的,而怎么让饵料在水中逐层雾化却不那么容易。

以前我开的饵料到了水中并不是逐层雾化的,从浮漂的动作上能看出来,饵料下水一分多钟后浮漂会突然上升到我的调目,这就有问题了。

说明饵料是整块的往下掉的,也就谈不上雾化和状态了!

  经过昨晚的思考,我觉得借用鲫鱼饵料的开法也许会有效果。

那就是先开一半的饵料,加足水,经过充分吸水后,饵料会很稀,然后把剩下的饵料分几次加进去,加一次拌一次,由于饵料的吸水程度不同,下水后脱落的过程也不同,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饵料的雾化问题!

  到河边时和前两次一样依然是7点左右,还好以前的钓位还在。

饵料开好后,先搓了几粒正常垂钓时那么大的饵团分散扔到水中就当是打窝了。

这又是我与别的钓友钓鲢鱼的区别。

  (别的钓友都是一大团一大团打窝的,我觉得也没必要)

  可能是天气的原因吧,没几杆浮漂就有了动作,扬杆,感觉分量不轻啊!

进过3-4分钟的较量,一条花鲢进了鱼护!

  陆陆续续的,到13点收杆时,又是一条花鲢!

  今天水中的鲢鱼很光顾我,9条鲢鱼是我今天的收获!

周围5-6个钓友钓鲢鳙没有钓上一条!

 

帖一:

盛夏时节,在有鲢鳙鱼的水域,如若钓饵对路,钓法得当,选择的天气又恰到好处,垂钓鲢鳙鱼是一件很过瘾的事。

在所有淡水鱼的垂钓中,鲢鳙鱼的钓法最为独特。

这种独特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钩具独特,二是钩饵独特,三是饵在水中的位置独特。

抓住了这三点,就抓住了垂钓鲢鳙鱼的关键。

要想成为钓鲢鳙高手,也就要在垂钓鲢鳙鱼的这种独特性上下功夫。

这里,针对垂钓鲢鳙鱼独特性的几方面,谈谈近几年我钓鲢鳙鱼的一点体会。

第一、独特的钩具:

在所有的钩具中,钓鲢鳙鱼的钩具最为独特,一般都要使用组合型的钓钩。

直接使用单双钩,很难钓到鲢鳙,即使上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偶然,要变偶然为必然,就要在钩具上做文章。

市场上有专卖的垂钓鲢鳙的钓钩组合(俗称“麻风钩”),还有些人喜欢直接使用爆炸钩来钓鲢鳙鱼,效果也很好。

但用“麻风钩”或爆炸钩钓鲢鳙,对饵的软硬、粘稠要求较高,饵太硬,不容易雾化,不能有效吸引鲢鳙来吸食;饵太软,在钩上停留的时间又很短,落水时间不长就变成空钩。

并且,这些钩具最大的不足是上饵困难,裸钩很容易伤手。

如果使用带有托饵装置(饵桶)的钓鲢钩具,可以有效克服裸钩挂手及饵的软硬、粘稠等问题。

我钓鲢鳙的钩具,通常都是自已动手做的饵桶式钓钩。

饵桶式钓钩分两种:

一种是小型钓钩组合,另外一种是中型钓钩组合。

饵筒式钓钩的大小,主要在装饵容器的容量上,大小各有优点。

饵筒大,装饵多,在水中浸泡的时间长,但不容易抛远;饵筒小,装饵后容易抛远,但饵在水中浸泡的时间短,这就要视自已的抛竿长短和水面情况而定。

大小饵桶式钓钩的制作方法都一样。

饵桶的制作方法是:

找一只装135彩色胶卷的塑料盒(小饵桶),或者截掉瓶口的娃哈哈果奶瓶(大饵桶),在其侧壁和底部,钻出油笔芯粗细的小孔,小孔一定要密(在塑料盒不破的情况下,孔越多越好)。

在盒的最上端的两边各钻一对称的小孔,用来拴耳线,就象水桶的手柄,耳线一定要用粗线。

将耳线和拴好的鱼钩,(线的两头各拴一枚钩),全部从一连接环中穿过,沿饵桶不同的孔眼、不同方向穿出。

其中,必须从底部的孔中穿出高低不同的4~6枚钩,形成主钩,再从侧壁,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穿出6~8枚钩。

每一方向、每一角度都要有钩穿出,筒盒上的钩不少于10枚。

最后将所有的子线,在饵桶的上端和耳线一同打结在连接环上。

连接环上端留一段线,用来固定定位铅坠。

直接将饵从饵桶的上口装入,采用浮钓法,系上垂钓鲢鳙的专用大漂,用抛竿投向鲢鳙出没的水面。

饵筒中的饵料随水波荡漾,不停地从筒中的小孔中落下来,形成雾化点,招来鲢鳙吸食。

看见大鱼漂倾斜或黑漂,肯定是鲢鳙鱼上钩了。

使用饵筒的好处是:

不必考虑饵的软硬粘稠、装饵简单、裸钩不伤手、落米查均匀,持续时间长,雾化效果好。

第二、独特的饵料鲢鳙鱼的饵料,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但要达到的垂钓效果几乎是一样的。

鲢鳙饵基本上分三种类型:

香饵、臭饵和酸饵。

在这三类饵料中,又以酸饵为上。

酸臭味是鲢鳙鱼饵料的主要特点,也是鲢鳙鱼饵料的独特之处。

这种酸臭味其它鱼避之不及,但鲢鳙鱼却对它情有独钟。

用豆腐渣或者自家做豆浆的豆渣,将其装入塑料袋中自然发酵,在夏天的高温下,一周左右就会奇臭无比,将发面用的酵子,掺兑在玉米粉中,调水后再掺入少许的面粉,让其自然发酵一周左右。

再准备好一定数量的醋糟(做食用醋留下的残渣,万一没有,可用食醋代替)。

出钓前,将这三种饵料掺兑在一起,再发酵一至两天,又酸又臭又环保(因为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

要点是饵料粉末一定要细,这样饵从饵筒的孔眼中才会均匀落下,达到较好的雾化效果。

其次,用饵桶式钓钩,粘合剂一定要少。

将饵料直接装入饵筒即可,不必过多考虑饵的粘稠问题。

第三、独特的饵位(饵在水中的位置);钓其它淡水鱼,底钓或浮钓,多以底钓为主。

而在大水面的深水区钓鲢鳙,主要采用浮钓法,而且这种浮钓,不同于其它意义上的浮钓,关键是饵在水中的位置极为重要,饵对水位的深浅要求很高。

夏天天气热,水温高,鲢鳙鱼多在水的中上层活动觅食,主要采用浮钓法,位置到底应该钓多深?

就大有学问。

下钩的深浅,对垂钓鲢鳙显得犹为重要,这也正是钓鲢鳙高手的秘诀所在。

具体深度,要以垂钓水域的整体深度来决定。

在大型水库,由于整体水深,饵钩相对来说也要深,这样,钓获的多是较大的鲢鳙。

在池塘,水相对较浅,就要钓浅或者底钓。

阴天要钓深,早晚要钓深,大至在1米~1.5米为好。

晴天,特别是雨过天晴的日子,要钓浅,中午天气热,水的上层水温高,鲢鳙鱼一般贴着水面游动,下钩在0.5米~0.8米的深度就很合适。

抛竿时要顺着风向,然后松开线,这样,饵会越走越远,风吹漂动,饵筒中的饵雾化均匀。

鱼漂调整得恰当的话,大漂的标示杆能够显示有饵状态和空钩状态。

发现鱼漂呈空钩状态,要及时换饵。

其次,天气对垂钓鲢鳙也很重要:

鲢鳙是一种对氧气要求很高的鱼类。

在夏季闷热的天气里,鲢鳙常会浮头,以至于有时会大量死亡。

在这样的天气里垂钓鲢鳙,显然不会有任何收获。

盛夏、初秋时节,雨过天晴的日子,是垂钓鲢鳙的最佳时间。

连接几天大雨,天气突然放晴,选择这样的日子出钓,是垂钓鲢鳙鱼的再好不过的时光。

前几天闷热的天气,气压低、缺氧,鲢鳙鱼常常浮头,很难进食。

雨过天晴,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气压正常,鲢鳙鱼胃口大开,四处觅食。

在水质较肥无杂草的明水区,鲢鳙群游于上中层水域,这时将饵抛送到鲢鳙出没水域,见黑漂或者漂倾斜于水面,迅速挥竿,就会上鱼。

垂钓鲢鳙有很强的季节性,天热水温高,垂钓效果好。

“天大热,鱼大食”,这句话用在盛夏垂钓鲢鳙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抓住以上几点,就抓住了垂钓鲢鳙的关键。

针对独特性去钓鲢鳙,钓条大鲢鳙抱回家,岂不快哉!

 

帖二:

手竿钓鲢鳙饵料是关潘宁悬坠钓的普及,使鲢鳙成为垂钓的主要对象鱼之一。

尤其在竞技中,熟练的掌握鲢鳙的钓法,可以极大得增加取胜砝码。

在江南水乡,鲢鳙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系,亦是休闲垂钓的优良鱼种。

鲢鳙饵料的配制,是根据其食性来制作的。

鲢鱼原产于我国南方,有黑鲢、白鲢之分,前者亦称为鳙,同属于中上层水域游动摄食的鱼类,然由于鱼腮的构造不尽相同,在食性上也有所差别。

鲢鱼喜食浮游植物,鳙鱼则喜食浮游动物。

在自然水域中,除浮游生物外,腐败的草鱼粪便以及动物(如:

牛、羊、家禽)等的粪便均是鲢鳙的食物。

使用商品饵料垂钓鲢鳙,要求饵料比重轻;味道酸、香、甜、微辛;色泽鲜艳;雾化好等。

饵料配制好后的状态,必须在水中形成一层雾区,而这层雾区要能持久得停留在钓点,不能往上或往下漂浮(水流因素除外)。

恰到好处的饵料配制要求较高,但却是必不可少的。

在施钓中,钓竿长度一般选用5.4米至6.3米的,钓竿硬度要在2号以上,这样选择的原因,一是便于保持较快的抛竿频率,二是利于控鱼溜鱼。

在自然水域施钓时,由于鲢鳙个体甚大,力道猛,最好使用放线装置,可以采用矶钓竿。

施钓过程中,如果是半水施钓,忌讳过于频繁的抛、扬竿,原因在于:

前颗饵料在未完全融化时,已提竿换食,那么这颗饵料将沉入水底,从而把鱼引向底部,钓点反而无鱼。

鲢鳙的个体大,嘴尤其大,但并不意味着其吃口就大。

鲢鳙是滤食,吃的时候身体几乎不动,轻柔文雅。

漂像小而有规律,类似搓饵浮钓鲫鱼的漂像。

在众多的信号中,短促有力的下顿是其主要的吃口信号,鳙鱼偶尔会有黑漂的吃口信号。

钓法中浮与底的选择一直是垂钓鲢鳙所争论的话题。

“水之峰”王庆亮先生倾向于大钩距浮钓、小钩距底钓;其钓鲢鳙的饵料亦根据钓法的不同来决定加水的多少与揉搓的次数。

浮钓加水量少,揉搓也少,底钓则反之,这是一种钓吃口的钓法。

而安徽著名钓手李大毛则另成一派,粗线、大钩、大钩距,无论是浮钓还是底钓,讲究饵料精细的配制,以锚鱼为主,亦取得优异的战绩。

鲢鳙的分布广泛,在各地均有不同的钓法,因地因时而异。

 

三:

立夏一过,气温逐渐升高,鲢鳙活动量加大,食欲转旺,钓鲢鳙的时机又到来了。

随着人们对鲢鳙食性的认识不断深入,钓法也从最早的半水飞钩钓发展到现在的手竿悬坠全泳层钓。

钓饵也从原先专门定做的酸臭饵发展到现成的商品粉饵。

悬坠钓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手竿钓鲢鳙技术的发展。

过去钓友对钓鲢鳙的种种神秘感,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悬坠钓友的亲身实践所驱散。

5月24日,本单位多人同去海涂水库休闲垂钓翘嘴鱼白和大鲤,结果这二种对象鱼都极少咬钩,上午聚窝的却全是鲢鳙。

三位传统钓友获鱼较少,而且是偶尔钩挂住鱼身而获得,小陈还三次断主线,二次下水捞鱼漂。

我和康、陈三位悬坠老钓友却都是钩入鱼口,轻轻松松抄鱼入网(鱼都在1千克以下)。

特别是康钓友跟我学习悬坠钓多年,但第一次钓鲢,由于采用了雾化较好的商品饵,所以钓鲢效果最好,半天功夫就获鲢鳙16尾。

我们的实践说明,只要正确组合钓具、选用合适的商品饵,把握鱼吃口在鱼漂上的信号反应,这三个基本要素,手竿悬坠钓鲢就定能有所收获。

现向初学悬坠钓友或从未钓过鲢鳙的钓友介绍。

一、钓具组合悬坠钓鲢鳙钓具与钓鲫钓组相比,没有什么原则的不同,无非是根据鲢鳙鱼体的大小,气温高低,鱼活动能力的强弱,适当加大钓组号数而已。

如初夏时节钓1千克以下的鲢鳙,子线选0.6~0.8号,主线选1~1.2号就足够了。

钩子用关东型2~3号或“OC”金钩1~2号,配“三七”调性硬竿。

鱼漂的选用稍有讲究,要选择本身灵敏度较高又有一定稳定性的鱼漂,漂尾长有利于鱼讯的观察,所以长身长尾的巴尔杉木鱼漂非常适应钓鲢。

号数以能准确抛投到固定点为原则。

侧风或迎风选大号,无风或顺风选中号较适宜。

二、饵料选择悬坠钓鲢鳙成功与否,效果好坏,饵料是关键因素之一。

鲢鳙既喜爱酸臭饵,也特别钟情于香甜的商品粉饵。

溶散和雾化性能较好的商品饵十分适合滤食性的鲢鳙“喝”食的习性。

选择鲢鳙钓饵主要考虑两条,首先是钓饵的溶散和雾化性能以及比重。

溶散和雾化越好,越能吸引鲢鳙集聚;比重轻就容易钓离底的固定层面,大比重饵只能钓底;其次是钓饵的腥、香、酸、甜味性,味越重,越能较快吸引鱼儿聚窝。

现在市场上的商品饵能够适应以上要求的有两大类,一是鲢鳙专用饵,松散、雾化极快及含有鲢鳙喜欢的蒜味;二是各类腥香鲫鱼饵。

就使用的有效性和方便性,笔者推荐给初学钓友的是“草莓香”和“速攻”这二款价廉物美的鲢鱼饵,它们香气四溢、比重适中,搓饵手感细腻,饵大小和形状可自由掌握,饵入水后雾化良好。

垂钓时钓手以一是的抛钩频率(做窝时每分钟不少于一竿,钓时不少于2~3分钟一竿),钓场有鲢鳙就能马上吸引它们聚窝吃钩。

如果鲫鱼多,它们也会聚在窝子周围,趁鲢鱼咬钩的空隙吃钩。

既能钓鲢又能钓鲫是专用鲢鱼饵的优点。

至于饵料的添加剂能产生园格雾状的白粉,减轻比重的膨胀粉和雪花粉,改善饵料手感的粘粉等,正确使用对提高钓效也是十分有用的。

三、漂讯的把握准确观漂讯提竿是钓鲢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鲢鳙虽体大嘴大,但吃口动作并不大,真正钩入口的动作表现在鱼漂上至多是1目的下扌屯。

大幅无力的下挫多为鱼体擦线所致,起竿鱼窜则往往中钩挂鱼身甚至挣断子线。

鱼漂最多的信号是上下缓慢起伏不足1目,这是鲢鳙在钩附近吸食雾状粉饵引起水压水流的变化所造成的。

钓者必须耐住性子,等待下一步小幅度但有点力度的下扌屯信号即钩饵真正入口的一刹那再果断提竿才能中鱼。

悬坠钓鲢,既可底钓也可离底或浮钓。

从中钩率看,采用不灵不钝的底钓法,下扌屯信号虽不大但较真实,钩挂住鱼后,中钩率达到90%,跑鱼较少。

双饵离底的悬钓,鱼吃口较多,信号就稍大,但中钩率都不高,至多只有60%~70%。

鳙生活在水体下层,鲢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两种鱼都能沉底索食。

所以初学者从底钓练起,不失为一个简单有效的好方法。

在底钓中学会准确识别真假鱼讯,捕捉真实的吃口动作,然后再过渡到离底和半水浮钓。

悬坠钓鲢,对已掌握悬坠钓技术的人来说十分容易,只要注意以上三个主要因素,就定能有所收获。

当然鱼获多少并非是我们的真正目的(这里指休闲钓,竞技场上钓混合鱼则是另一回事),追求悬坠钓鲢的过程享受才是钓鱼人的真正愿望。

 

四:

手竿钓鲢鳙有两种主要流派:

浮钓和底钓。

究竟哪种钓法成功率更高呢?

目前在钓友的争论中似乎还难以定论。

不过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还是比较欣赏浮钓鲢鳙!

根据鲢鳙鱼的生活习性和摄食特性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鲢鳙鱼属于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的鱼类,它们主要以滤食悬浮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主,依据其特性我们选择浮钓鲢鳙应该是比较科学的。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下浮钓鲢鳙的优点(以水深超过1.5米为例):

如同上面所述,鲢鳙鱼是生活水体中上层的滤食性鱼类,它们习惯于成群地聚集在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嬉戏。

而悬浮在水体的雾化了的饵料正好满足了它们的摄食习惯,它们不须改变体位就能轻松地吸进大量的食料,因而更容易招引大量的鲢鳙聚集。

尤其是在气压偏低的盛夏时节,水底的溶氧较之中上层来说要相对低很多,就连底层鱼都会上浮吸氧或觅食,此时垂钓鲢鳙当然更是浮钓技术大显身手了!

成功率高有观赏性由于浮钓鲢鳙有着适应其生活习性和中钩率高的特性,在垂钓的过程中成功率极高,并且还由于鲢鳙鱼吞钩率高而更具垂钓特征,因此深受悬坠钓手的喜欢。

笔者认为,无论是钓鲫鱼或是钓鲢鳙鱼,体验垂钓乐趣是最主要的。

而真正能够体现“钓”字这最基本特征的要素,恐怕是非鱼讯清晰、钩饵入口莫属。

所以,浮钓鲢鳙时所显现的多数漂相以及钩饵入口的比例,就可以很清楚地表现出“钓”的乐趣和享受了!

由于浮钓的技术要求,钓者在选配钓饵时大都会选用些比重较轻、雾化适度、味感对路的商品鱼饵,也就是说使用这类饵料和战术,就完全可以胜任变化了的气候以及变化了鱼情需要。

当需要钓半水时,可以轻松地调整钓棚高度进行半水浮钓;当需要钓离底时,只须提高浮漂位置,实现钓离底或钩饵轻触底的状态;当需要钓一漂深时,也是可以非常轻松随意地调整……总之,由于浮钓鲢鳙时我们完全可以依据实际的鱼情进行合理的调整,主动攻击的性能尤显强烈。

因为鱼情的变化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适时灵活的改变战术是取得好钓绩的重要保证!

两年前,湖北魔力饵王公司在南京举办了一次池塘钓鲢鳙比赛,笔者和南京市的众多钓手参与了本次比赛。

上午由于气压低、饵料少、鱼开口差等因素的影响,半水浮钓效果不好,大家都以离底20厘米的高度施钓,虽有收获但数量有限;下午起风了,水中的溶氧量得到改善,且又因大家打下了不少饵料的刺激,大批的鲢鳙开始争相抢食。

此时,处在下风钓位的水域半水浮钓出现转机,多数钓手立即下拉鱼漂改变钓棚,皆有白鲢入护;而上风位置的水域,情况则不然,依然是半水无鱼。

有不少钓友见对面同伴半水得鱼了,也匆忙模仿,结果无功而返。

只有坚持深层浮钓的少数几位选手,依然坚持不懈,仅仅是在饵料的调配上稍加改变(加入了一些鳙鱼喜爱的蛋白类添加剂———主攻大头),终于在赛程后期如愿地钓获了多尾大鳙鱼!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浮钓鲢鳙的确是具有随时改变钓棚、进行全泳层调整的功能,但在实际的运用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才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饵团雾化适度有适口性浮钓鲢鳙对于饵料的选配比较讲究,因为要把散游四处的鱼诱集到水体的某一层次,没有很好的溶散性和悬浮性是做不到的。

为此,我们在调制此类钓饵时大多会注意到这些因素,一般都会选用雪花粉类为基料的商品饵。

这些饵料的生产者(或研制者)大多是非常专业的钓鱼高手,他们对饵料的物理功能十分熟悉,其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均能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因此,我们在浮钓鲢鳙时,使用了(并调配出了)这些性能卓越、有针对性的饵团,就更能够在保证了快速诱鱼的同时,又使那些习惯喝食雾状饵水的鲢鳙在吸进钓钩的机遇大大增加。

声明一点:

如果使用非商品鱼饵,只要能够保证适度的雾化和附钩性,同样也能够在浮钓时取得收获!

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保证饵料的比重不能过大,要能够将鲢鳙鱼诱至窝点。

只要它们聚群了,吃钩是迟早的事!

经常钓鱼的老手都应该知道在窝点跑鱼的危害性,钓鲢鳙也同样如此。

有的人认为:

鲢鳙很傻,只要来了它们不会轻易离去。

我们在实际垂钓中也确实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但我们也不可因此而松懈。

如果屡屡地在窝中跑鱼,受惊的逃鱼必定会造成同伴的警觉,对于中鱼的持续性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那屡屡跑鱼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

钩挂鱼体、钩饵未被鲢鳙吸入嘴中,是重要原因!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因为鲢鳙本属于生活在水体中上层的鱼类,它们身体结构(尤其是嘴的型状———呈上唇短,下唇长的“地包天”状)就不是属于那种善于在底部吞食食料的鱼类。

当它们被底部厚重的窝料吸引而下潜觅食时,多表现为悬浮于饵团上部大口地喝食饵浆,尚未完全雾化的饵核包裹着钓钩依旧停留在鱼体下方,当体型较大、数量较多的鲢鳙鱼在水下游动、争抢饵浆时,势必会形成较大的水流而对钓组带来外力的冲击,鱼漂就会出现上下的轻微晃动、时升时沉的细小鱼讯;尤其当鱼体擦碰钓线或铅坠时,鱼漂还会出现貌似鱼吞钩似的深度下挫……这些鱼讯的出现,很难被经验较少的钓手所正确判断,于是大力扬竿后多以钩挂鱼体而出现“假中鱼”(我们姑且将钩饵未入口的中鱼称之为“假中鱼”)现象,由于没有钩挂住鱼的唇圈,我们不能有效地控制住鱼的游动方向,而使的这些“中钩”的大家伙有了随意的逃窜角度和速度,就非常容易造成在窝点脱鱼的意外。

这种现象也就是钩饵卧底后经常碰的现象。

而浮钓鲢鳙,由于钩饵的悬浮位置比较适宜这类滤食性鱼类的吃食习惯,它们无意间喝入钩饵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一旦它们吞钩入口,鱼漂给出的鱼讯也非常漂亮和清晰,为钓手适时扬竿提供了极大便利。

再由于钩饵入口后,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住鱼的逃窜方向和角度,遛鱼、抄鱼十分自如,也大大减少了意外脱鱼现象的出现。

有了这样较高的中鱼率,极大地减少了窝点内跑鱼而带来的影响,对于持续地获鱼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编后:

手竿钓鲢鳙是浮钓好,还是底钓好,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哪种钓法更科学,本栏目发表两篇视觉不同的文章,希望读者结合自己切身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

抛竿浮钩钓鲢鳙鲢鱼古称鱮,俗称白鲢,状如鳙而头小形扁,细鳞肥腹,体色较白,鳙鱼俗称花鲢、大头鲢、胖头,形似鲢鱼而体色较黑,大头,故又有人称之为大头鲢子,它与鲢鱼同属鲤科鱼类。

因鲢鳙的食性习性特点相同,同属滤食性鱼类,唯一的区别就是鳙比鲢鱼更爱食臭,它的头比鲢鱼大的多.钓鱼人常把这两种鱼等同起来称呼鲢鳙.过从施钓的效果来看,也确实如此,用钓鲢的鱼饵可钓获鳙鱼,用钓鳙鱼的饵也可钓鲢鱼.从这个现象中可以看出,鲢鳙的习性与食性的相近程度。

鲢鳙为广布性鱼类,在我国长江,珠江,黑龙江,钱塘江,淮河水系均有分布。

人工养殖的鲢鳙已遍及全国各地。

鲢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性情活泼,善跳跃,不耐低氧,主食浮游生物和藻类植物及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

鲢鳙属大型养殖鱼类,长江、水库、湖泊等自然水域常有个体重达数十千克鲢鱼、鳙鱼,池塘中养殖的也在1到5千克之间。

因此,施钓时,应根据钓场鱼的大小来选择钓具,如池塘中可用手竿钓,自然水域则可用海竿钓。

但无论你用何种钓具浮钓鲢鳙必须针对鲢鳙喜欢较高水温的特点,不耐低氧的习性和偏重酸腥香臭甜的口味,采取相应的钓法。

鲢鳙鱼摄食的方式,是吸入雾化饵的水,经过鳃耙的关闭,来过滤进食。

因此,选配钓饵就显得尤为重要。

钓饵:

取2千克的玉米粉加少量的面粉,配以鲜酵母拌和,在高温的条件下静置一小时,待饵料发出酸味时,再加上少量的白粉和虾粉,如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掺一些蒜粉,或是王致和的臭豆腐汁,这样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取一只直径4.5厘米,长度为7厘米的塑料瓶(装药或其它用途的瓶子),把钢锯条在头上加热,在瓶体上等距离地烙出8道长条形槽沟(以便瓶中的钓饵能顺利地从槽沟中漏出)再在瓶子的底部用铁丝烙出6个直径1毫米孔洞,用于固定拴钩的子线。

在瓶盖上烙出一个1厘米大小的孔洞,便于组钩与主线连接。

用45厘米长的子线拴结,以保证拴结组钩的子线有20厘米的长度.组装钩组,打开瓶盖将钓钩从瓶子底部孔洞中穿至瓶外,再将组钩的子线穿过瓶盖的孔洞,并打上一个死结,以固定钩组的子线使其不能从瓶盖的孔洞下滑。

这样,一副浮钓钩组即可完成。

钓友戏称为药瓶钓组。

这种钓组的优点是:

抗冲击性能好,不会因为抛投的力量过大,造成饵料脱开使钓饵脱落,也不像使用一般饵料因孔洞太多,使饵料渗出的太快,使雾饵在水中不能保持较长的时间而频繁地换饵,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了施钓的时间。

钓组的组配,先将与鱼漂浮力相等的空心铅坠用主线穿过,再穿上一粒挡豆,再穿上鱼漂(大号塑料标),穿好漂后再上一粒挡豆,(即在鱼漂的两端各有一粒挡豆,用于上下调节鱼漂和所钓的泳层)。

主线的一端拴结连结器与钓组(药瓶钓组)相连。

使用时根据自己事先选择的钓点,调节好所钓的泳层,旋开瓶盖,将钓饵装进药瓶中即可开钓。

抛竿浮钩钓取的鲢鳙一般个体较大,故在选择海竿时,要选择竿长不少于3.6米调性好的海竿,渔轮要用储线为80~120米的仿本型渔轮,钓线为直径0.45毫米即可,太粗的线不利于远投,还会影响灵敏度。

钓点:

鲢鳙鱼耐缺氧的能力较差,一旦水中缺氧就会气浮头。

因此,它们藏身于水流较缓和水藻生长繁茂,氧气充足的区域。

因此,钓鲢鳙钓点应选择在溶氧气充足的进水口附近,或浮游生物较密集的地方。

鲢鳙鱼适宜的温度为20Cº,温度越高它的食欲越旺盛,每年夏季七、八、九三个月则是最容易钓获的黄金时期。

一天中,上午9时至下午4时,鲢鳙鱼的咬钩率最高。

浮钩钓鲢鳙最佳的钓场是透明度较高的瘦水,一旦钓饵入水后,即刻雾化成一片饵带,很容易诱来鲢鳙鱼群。

:

将调好的钓饵装入小瓶内旋紧瓶盖,做窝的饵料尽可能调得干一些,使饵在水中雾化得快一些。

并要保证有一定的频率。

若是数人同钓,最好能集中一个点,便于雾化区的形成达到快速聚鱼的目的。

施钓用饵可适当地添加少量的面粉,以保证有个适当的雾化时间,提高钓获率,减少换饵的次数。

鲢鳙鱼口大用钩大些无妨,大钓的益处主要表现为刺得透,挂得牢,中钩的鱼很难脱钩。

识标的技巧:

鲢鳙中钩的鱼讯主要有以下4种:

一是抖标,二是黑标,三是抬标,四是领标.浮标抖动则表明钓者并未扬竿,鱼在未受外力的作用下已经中钩.黑标,是鲢鳙吃钩的标准信号,施钓中根据这样的讯号扬竿,很难有空竿。

抬标,是鲢鳙吃钩信号较复杂的一种。

有时争饵的鱼身体蹭线或是碰撞鱼漂而出现的信号,这种情况下扬竿只有50%的中钩率.领标:

在鲢鳙密度较高的场所,钓点内鱼较多的情况下,时常出现钩饵刚入水,浮标就被斜向或是横向牵领,这时扬竿成功率最高。

鲢鳙鱼的漂讯简单容易识别,通常动作越大鱼越小,动作越小鱼越大。

钩饵越接近底层钓获的鱼越大。

铅坠与鱼漂匹配要得当抛竿浮钓鳙鱼应注意的问题铅坠的重力应略大于浮标的浮力,铅坠必须使用串心活坠。

钓组宜用大钩,钩尖须锋利,钩条韧性要好。

鲢鳙鱼嘴唇薄、嫩,扬竿不应使太大的力,当出现漂讯时,只要略为带一下就可以挂牢鱼嘴,否则,会拉豁鱼唇,助鱼脱钩。

多人施钓时,应集中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