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10849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

《(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docx

整理日期

整理人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小セ

哈九中

2011届高三12月份月考

历史试题

2010年12月4日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35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子龙鼎”等四种珍贵文物入藏国家博物馆,“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也是带有“龙”字铭文最早的青铜器。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推测出 ()

A.“子龙鼎”是先秦时期形状最大的青铜器

B.商代青铜器上已出现大量可以辨认的甲骨文

C.商代重视文物保护,抢救了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

D.“子龙鼎”在商代青铜器中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2.《沈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C.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 D.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3.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

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

()

A.冶铁技术的产生 B.犁铧的使用

C.犁壁的使用 D.曲辕犁的创制

4.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

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分工合作的社会化生产

5.下列引文中能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6.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7.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8.《晋书·食货志》记载:

“(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汉人遭遇亘古未有的劫难,中原成为胡人牧马之所……”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的原因有:

()

①中原地区社会动乱; ②中原地区出现饥荒和瘟疫;

③少数民族内迁; ④汉族统治阶级内乱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9.“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句话意在揭示:

()

A.棉布的功劳大于丝织品 B.棉布的适用范围广

C.棉布因其实用而广泛流行 D.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

10.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是一部以南宋时期民族关系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它多次被拍摄搬上荧屏,下列剧中场景设计符合史实的是:

()

A.南宋初年,襄阳城内的铁匠普遍流行用焦炭冶铁制造武器

B.杨康在发脾气时打碎了一个斗彩花瓶

C.黄蓉为讨好洪七公,特意做了当地小吃烤蕃薯

D.郭靖到秀水(浙江嘉兴)去接师父,得知苏.湖.常.秀有“天下粮仓”之美称

11.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重大进步是指:

()

A.征役制 B.工官管理 C.匠籍制度 D.雇募制

12.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

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生关系萌芽产生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

C.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D.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1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4.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是:

()

①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

②“农去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

此其份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缪,此其份事也。

③“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④“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6.明朝时一条鞭法和清朝时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 ()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B.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C.农业手工业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7.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

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

18.下列哪些商品不可能在15-16世纪的欧洲市场上出现 ()

A.中国的丝绸 B.印第安人的工艺品

C.澳大利亚的装饰品 D.非洲的可可

19.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D.“海上马车夫”的造船技术优势

20.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的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包括:

()

①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②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 ④奴隶贸易中巨额利润的刺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卓别林大师的默片《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和错乱。

这最能说明:

()

A.大机器生产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B.工厂制度下工人受精密分工的机器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C.大企业时代到来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为增加

D.工厂制度下流水线作业对工人技术要求很低

2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

“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中期

23.“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

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

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

”材料中的“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的本质问题是:

()

A.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外国资本的侵略,举步维艰

C.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失业人数增多

D.中国的专业性劳动力进一步扩大,形成劳动力市场

24.1824年,斯坦福哈尔写道:

“从1785年到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这里“巨大的变化”是指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25.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26.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的,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

A.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27.“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

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

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

A.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28.下图的《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 ()

国家

总人口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万人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万人

75%

25%

美国(1850年)

约2300万人

87%

13%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③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开始工业化的进程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29.黄遵宪有诗: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

A.限制外商来华障碍中外贸易

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30.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

“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

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

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31.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其积极作用不包括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B.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C.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生根本性变革

D.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32.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

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

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

A.婚礼简约 B.自主择偶

C.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

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为国之要,在于得民。

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

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欲而必遂。

——摘自[明]《叶适集》卷二

材料二迨南北混一,越十有五年,再新亡宋版笈,又得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余户,南北之户总书于册者,计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人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其山泽溪洞之氓,又不与焉。

上视汉.唐极盛之数,无以加此。

夫天地之道,生生不息,推之以祖宗厚泽深仁,洪昌繁衍,聿有以隆我皇亢,万世无疆之丕基。

——摘自[元]《国朝文类》卷四十

材料三(乾隆帝说)……升平日久,户口日滋,物价腾涌,势所必然。

……然天地所生之物止有此数,昔以十人食之,今以百千人食之。

米安得不贵?

米既贵,诸物安得不贵?

游手好闲僧道之流,且借此以糊口,设尽驱之力田,言之易而行之难,安得许多田与之乎?

……为今之计,补偏救弊之不暇,实无一劳永逸之法也。

——摘自[清]《国朝宫史续编·圣制节俭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明初提倡“民多”有哪些益处?

作者的出发点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一再强调人口主要想说明什么?

(2分)

⑶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

乾隆帝这一看法是否正确?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7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

(4分)

34.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

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

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

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6分)

(2)材料二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

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7分)

35.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摘自《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二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

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涌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摘自《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

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

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地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

——摘自《大循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

(8分)

(2)据材料三.四,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世界经济重心逐渐由英国转移到美国的原因。

(8分)

(3)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D.B.C.B.B.B.C.A.C.D.11——20:

D.B.C.C.C.A.B.C.B.D.

21——30:

B.C.A.A.A. C.D.C.D.C.31——32:

B.B.

二.材料分析题:

33.(17分)⑴开垦田地以增加税收.增加军队人数增强军事实力(2分)。

巩固明朝统治。

(2分)

⑵借人多口骤增炫耀封建统治(2分)

⑶人多地少,物价上涨(2分)。

乾隆认为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2分)。

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1分)。

因为乾隆帝只从维护封建自然经济着眼,避而不提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并在实际上阻碍其发展。

(2分)(或没有认识到农.工.商之间的密切联系,停留在重农抑商的惯性思维中)因此,他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良策。

⑷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但人口的骤增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因此,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以调控人口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平衡(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分)

34.⑴现象:

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分)

原因:

当时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劳动者的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强控制;当时商业发展,工商业利润较为丰厚,影响了资本的流向。

土地兼并和地主剥削,使农民不堪重负,弃农经商。

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四取三,3分)

⑵特点:

以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封建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奴隶式)并存(2分)。

反映了当时正处于新旧制度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

(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期)(2分)

⑶影响了劳动力流向;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对当时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甚至国家政治也产生了影响;推动货币经济发展和都会的出现;农民脱离土地,不得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此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五取三,3分)

(3分)

35.⑴英国政局稳定,思想开放(2分);欧洲大陆科技人才涌向英国,使英国处于科技中心的地位(2分);政府重视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2分);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的有利位置(2分)。

⑵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对电力技术的应用态度消极;美国优先引进和研究应用技术(2分);在两次大战期间,引进和研究基础科学(2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远离战火,政府又采取自由开放政策(2分);各国科学家流向美国,促进了美国科技中心地位的确立。

(2分)随着科技中心的转移,世界经济重心也由英国转移到美国。

(2分)

⑶政策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前提;社会安定.思想开放是科技发展的保证科学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科技决定综合国力。

(其它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