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11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docx

金堂中学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内容

2011—2012学年度下金堂中学高2013级月考考试题

语文

命题人:

审题人:

(时间:

120分钟总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务必用2B铅笔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超出范围;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Ⅰ选择题

一、语言基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B)

A.纳粹(cuì)雏菊(chú)执拗(ào)汤镬(hùo)

B.荤腥(hūn)嘈杂(zāo)淋漓(lì)阳光明媚(mèi)

C.搽粉(chá)属文(zhǔ)横亘(gèn)婆娑起舞(shā)

D.赚钱(zhuàn)相称(chèn)连辟公府(bì)步履蹒跚(pán)

——B(A拗:

niùB嘈:

cáo漓:

líC娑:

suōD全对)

2.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旗杆噩梦嘻笑完璧归赵B.合契若神蓬头欧打衣衫褴褛

C.乾坤茫然蠕动常年累月D.惺忪屈节辱命借鉴近乎苛刻

——D(A嘻—嬉B欧—殴C常—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美国大片《孤单拯救》在我省上映期间,居民万人空巷,都在电影院里欣赏杰作。

B.决赛的这两名选手是新生代中的翘楚丁俊晖,一位是早已成名的天王级人物威廉姆斯,所以这场堪称新老两代选手代表人物之间的对决格外引人注目。

C.在全国蔬菜价格迅速攀高的情况下,不少不法商贩如雨后春笋般充当市场的指挥棒,哄抬物价,导致普通大蒜都能卖到九元一斤。

D.前几年的NBA西部球队是以湖人、马刺独尊,最近几个赛季,随着掘金、太阳、小牛、

爵士等队的成长和成熟,逐渐形成了五六支球队鼎足而立的局面。

——B(A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

C雨后春笋:

是新生事物一个接一个出现。

D:

鼎足而立:

指三个形成的局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C)

A.俄罗斯富商议员克里莫夫以时速2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大道上行驶,结果与一棵大树亲密接触,险些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B.奥兰多魔术队的球星霍华德逐渐成长为NBA第一中锋,其原因是他超强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意识分不开的。

C.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格外重要。

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零排放,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壮大,让人类看到了克服汽车弊病的希望。

——C(A重复,将“时速”或“公里每小时”删掉其一。

B句式杂糅,去掉“分不开的”。

D搭配不当,“壮大”改为“推广”。

 

二.科技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鸟类的求偶炫耀

为了更好的繁殖,雌鸟会根据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来辨别其身体状况。

生活在北美高原上的艾草榛鸡,雄鸟在求偶活动中会反复鼓起弹性的嗉囊,通过嗉囊容纳大量的气体发出声音。

当雄鸟的嗉囊鼓起时,其表皮由于紧绷而明显地露了出来。

研究表明,健康雄鸟的嗉囊表皮是桔黄色的,而如果某只个体曾经患过肺结核或者被感染过,它的嗉囊颜色就变成了桔红色,这样的雄鸟是不会受到雌鸟青睐的。

它们不会再有机会亲近雌鸟了,所以也不可能产生后代。

在一项对家燕的长期研究中,法国动物学家安德斯·穆勒发现雌性家燕更喜欢同具有细长尾羽的雄家燕交配,是否因为尾羽长的家燕更漂亮呢?

原因不是那么简单,穆勒发现,尾羽较长的雄家燕身上所感染的吸血螨显著较少。

由于这些寄生型的螨虫能从一只燕子身上转移到另一只燕子身上,与尾羽长的雄燕交配的雌家燕就会减少感染螨虫的机会,繁育出更多的健康幼燕。

可见,求偶炫耀行为有时可以明显地反映出个体的健康状况。

求偶炫耀对不同种的动物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偶活动还可以作为动物互相识别的一种信号。

雄性的求偶炫耀只能引起同种异性个体产生强烈的反应,而对不同种类的异性个体没有任何作用,从而避免了种间杂交的可能。

繁殖是动物求偶炫耀的最终目的,雌雄个体的性腺发育、生殖细胞的成熟以及激素的分泌,必须处于同等的发育阶段,才能达到有效的繁殖。

对于温带鸟类来说,在光周期的作用下,雌、雄鸟进入繁殖状态基本上可以达到同步。

但是同种的不同个体之间的繁殖状态还是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

雄鸟的求偶炫耀的对这种差别起到了校准的作用,它使雌雄双方的性器官活动完全达到同步。

在繁殖季节,雄鸟会因为见到雌鸟(一种刺激)而导致体内性激素的增加,而血液中雄性激素水平的增加又会加强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而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同时也刺激着雌鸟,同样可以促进其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加快卵巢的发育速度和卵的生成。

总之,求偶炫耀行为不仅仅在于雄性动物能够吸引异性、找到配偶,通过繁殖达到传播自身基因的目的,还对于雌雄双方在生殖上达到和谐默契,使整个物种更加适应环境,成功的在自然界生存下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选自《鸟类的求偶炫耀》,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求偶炫耀”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D)

  A.求偶是雄鸟向雌鸟发出的一种炫耀行为,同样雌鸟也会主动向雄鸟发出此类行为。

  B.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总会透露自己的身体状况。

  C.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雌鸟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完成最终的繁殖。

  D.独特的求偶炫耀行为是同种鸟类才能理解的互相识别的一种信号。

——DA项“同样雌鸟也会主动向雄鸟发出此类行为”表述错误,一般情况下雌鸟不会;B项原文说“有时可以明显地反映出个体的健康状况”,不是“总会透露”;C项雄鸟的求偶炫耀会刺激雌鸟的性激素分泌,但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繁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雄性艾草榛鸡通过嗉囊容纳大量的气体发出声音向雌鸟炫耀自己的身体。

  B.不受雌鸟青睐的雄鸟是因为它曾患过肺结核或者曾被肺结核感染过。

  C.雄性家燕会用自己的尾羽吸引异性。

  D.雄鸟的求偶炫耀的对雌雄双方繁殖状态的不同步起到了调节校准作用。

——B不是指所有种类的雄鸟,只指雄性艾草榛鸡而言。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D)

  A.雌性家燕更喜欢同具有细长尾羽的雄家燕交配,是因为尾羽长的家燕身上没有吸血螨。

  B.之所以不会出现种间杂交的可能,是因为雄鸟的求偶炫耀对不同种类的雌鸟几乎没有作用。

  C.雌鸟不喜欢跟身体不健康的异性交配繁殖,是因为它不想让自己的后代也不健康。

  D.求偶炫耀行为能使雌雄双方在生殖上达到和谐默契,使产出的后代更适应自然界的环境。

——DA项原文是说尾羽长的家燕身上吸血螨“显著较少”,没有说“没有”吸血螨;B项“几乎没有作用”表述错误,原文是说“没有任何作用”;C项前后无因果关系。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

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年十八,领本州中正。

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使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

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兴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

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

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

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

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

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

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英才常呼聿修为清郎。

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

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紬(chóu,丝织品)为信。

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

“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

“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荣:

认为……荣耀。

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敕:

报告。

C.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许:

称赞。

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间:

嫌隙,不满。

——B这里的“报”应该是“回复”“批复”

9.下旬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①聿修独以故情,存问往来。

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①一日之赠,率而不思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①多言可畏,譬之防川。

②请毕今日之驩。

——C解析:

代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短语,表示……的。

(A①以:

因为,②以,用。

B①而,通“尔”,的样子;②连词,表顺承关系。

D①之:

代词,人言。

②之:

助词,的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C)

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

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

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

C解析:

①句是他为官之前,由于品性而深受赏识;③句是由于他的政绩,受到百姓爱戴;⑤句是说他受到信任。

Ⅱ非选择题

11.文言文翻译(10分)

(1)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3分)

解析:

竞,争;为……所,受、被。

答案:

(袁聿修)与人无争,很受尚书崔休的赞赏识认。

(2)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

(3分)

解析:

或,有的人;将,带着。

答案:

有人的带着美酒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

(3)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3分)

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我)又有什么脸面回回去汉朝呢。

于是拔出刀自杀。

(4)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4分)

秦王害怕蔺相如打破璧,于是婉言道歉,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出的从这里到那里十五都给赵国。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

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

十八岁时,作了本州的中正官。

不久,又兼任尚书度支郎,还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等。

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担任信州刺史,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

他为政清简不需说话州内就治理好了,从州内的官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后主武平年间,朝中御史全都出京巡视诸州,梁、郑、兖、豫等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们都检举揭发了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

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全州包括僧人在内的百姓,赶来差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

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给他立碑,收敛绸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

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

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

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

赵彦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大门口都长上杂草,只有袁聿修还因为老交情,到赵彦深家探问往来。

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虽然无愧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他历任要职,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

后来袁聿修至吏部尚书,当然还是靠自己的才干声望所致。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能和他相比的。

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

尚书邢劭与袁聿修有旧交,每当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

武成帝大宁初,袁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

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紬作礼物。

袁聿修退还白紬不受,给邢劭写信说:

“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

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

”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

“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

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方岳①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

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②,遗恨夕阳中。

菽洲外,山欲瞑,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③。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

①方岳:

生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做过吏部侍郎和饶、抚、袁三州知州等官。

本词是作者在游览欧阳修所建的平山堂时所做的。

②河洛:

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地区。

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③两仙翁:

指欧阳修和苏轼。

12.

(1)从全词看,作者的“愁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概括回答。

(4分)

①国土沦陷,大好河山不能恢复的遗恨。

②漂泊江湖,无所归依的惆怅。

③世事变幻,人上无常的悲叹。

④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憾。

语意相近即可,1点1分,共4分

(2)请对“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4分)

形象的描绘出江南秋雨后一片苍翠、晴空如洗的美景。

(2分)衬托(反衬)了诗人浓浓的愁绪,与下文因国事、人生所产生的愁情形成巨大反差。

(2分)语意相近即可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共10分)

13.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声声慢》)

五.现代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

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

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

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14.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分

答案:

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解析】此题从两方面作答,内容上是与下文的人生做类比,结构上是为下文作铺垫。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把握全文内容、行文思路和材料安排的目的。

15.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4分

答案:

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迷失了自我。

【解析】①首先能把握这句话的主旨,是机会和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再结合本段的中心“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答案即可得出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4分

答案:

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解析】首先理解关键词“坚实的自我”“精神的坐标”,再结合本段的中心“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答案即可得出。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解答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还应适当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6.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5分

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解析】要结合全文,充分读懂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中出现的形象的意义的理解,难度较大,不容易把握。

 

17.文章最后一段说: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4分)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

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解析】注意“但”的转折,前后是两层意思。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特定句子的理解能力,需结合作者及文章观点和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7分)

18、下面“中国”的英语拼写中“i”少了一点,请你发挥想象,用某一图形或标志来代替这一点,并阐释添加这一图形或标志的意义.

示例一:

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

(2分)

(1)用台湾岛的形状来代替这一点。

添加的意义:

(5分)

(2)有了“台湾”这一点,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示例二:

(1)用太阳的形状来代替这一点。

(2)有了“太阳”这一点,才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答题时,首先要发挥想象,选择恰当的图形或标志来代替这缺少的一;“点”;然后,联系“中国”这一大背景来阐释其意义。

想象要合理,解释要贴切。

七、(60分)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

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

“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800字的议论文。

 

高2014级班姓名:

考籍号:

座位号:

………………………………………………密…………………………………………封……………………………线………………………………………………………

2011—2012学年度下金堂中学高2013级月考答题卷

语文

题号

总分

得分

非选择题(请用0。

5毫米黑色或蓝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

二.文言文翻译(10分)

三.诗歌鉴赏(8分)

11、

(1)译文:

(3分)

(2)译文:

(3分)

(3)译文:

(3分)

(4)译文:

(4分)

12、答:

(1)

(4分)

(2)

(4分)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3、

(1),。

(2),,。

(3〕。

(4)。

(5)。

(6),?

(7)。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的答案无效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14.(5分)

答:

15.

(1)(4分)答:

(2)(4分)答:

16.(5分)

答:

17.(4分)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7分)

18.

(1)(2分)答:

(2)(5分)答: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的答案无效

七.作文(60分)

 

一、

1.B(A拗:

niùB嘈:

cáo漓:

líC娑:

suōD全对)

2.D(A嘻—嬉B欧—殴C常—长)

3.B(A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

C雨后春笋:

是新生事物一个接一个出现。

D:

鼎足而立:

指三个形成的局面。

4.C(A重复,将“时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