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1363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x

60课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合肥学院教案编写与管理办法

教案是体现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安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为做好教案编写规范与管理工作,促进教案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案编写的要求

(一)教案封面、扉页上的课程基本信息。

1.教案封面要求:

应填写课程名称、课程编码、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适用年级、专业、使用教材、授课教师等信息。

2.教案扉页要求:

应填写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信息。

3.每学期每门课程应有规范的教案封面(含扉页上的信息)。

(二)设计编写教案

1.教师每学期任课都应编写新教案。

教师任新课或同一大纲同一版本教材的课程任教未超过二轮的课程,应编写详细教案。

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较强、有较好教学经验的教师可编写简略教案。

详细教案是指正文部分对教学内容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达,较为充分的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主要包括:

章节、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与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

简略教案是指正文部分对教学内容仅做了思路和纲要性的表述,但对教案过程和设计应有较充分的体现。

无论是详细教案或简略教案,都应在各个环节说明需用时间。

2.教案编写应根据课程特点按教学章节内容划分,也可细化到每一教学单元(一般以2-5课时为一教学单元)。

3.实验、实习、设计、公共体育课等课程教案的编写参照理论课程教案编写的原则,并根据上述课程的特点编写教案。

4.在编写教案时应突出以下要点:

第一,确定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要反映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教授知识的深度、广度、教学层次;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素质教育。

第二,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第三,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特点。

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某些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多媒体课件不得替代教案,必须按要求编写教案。

第四,撰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本章节教学效果反映的总结、分析,可以全面审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肯定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案编写时间要求。

教师编写教案应在上课前完成,其中开学准备周前应编写完成前五周的教案;教学过程中应提前一周编写完成下一周的教案。

2007年9月1日起,所有授课教师均须在上课前编写完成该课程的教案。

二、教案编写的格式

见附件。

三、教案的管理

1.教研室主任应根据教案编写的要求和教案评价标准,认真审阅教师的教案。

重点审阅以下部分:

教案封面、扉页,每一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方法、要求、重点、难点、讨论、练习、作业、参考资料等内容。

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的方可批准使用于教学。

教案的审批时间是:

开学准备周审批前五周的教案;第六周起每周审批下一周的教案。

2.教案审阅不符合要求的,教案审批人应及时向相关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教师应虚心听取并修改,修改后的教案应重新审批。

3.院教学督察室、系(部)教学督察组应不定期对教师教案、教案审阅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和教案审批人的业务考核。

4.教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料,蕴含着教师(或教学组织)的智慧。

教案编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各系(部)应加强教案编写和教案质量的管理。

每学期结束时,因要求任课教师将本学期所授课程教案装订成册,系(部)可不统一管理,但任课教师应妥善保存,教学管理部门有权随时调阅。

5、每学期适当的时候,各系(部)应开展教案编写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评审,对优秀教案的教师和教案审批人给予表扬和奖励,评审结果纳入教师业务档案

6、按照教育部教学资料归档要求,优秀教案应送交院档案室统一收存。

 

四、教案评价标准和评价等级

开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至第周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

评价指标

等级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优秀

良好

教案

规范

1.教案封面

2.教案扉页

3.教学后记

4.每份教案编写的完整性

教学

要求

1.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2.按不同章节提出基本要求和进一步要求

3.对课外作业、阅读有具体要求并检查完成情况

教学

方法

1.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在教案中有所体现

2.重点、难点的处理和解析在教案中充分体现

3.教学过程中有互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学

4.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

内容

1.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安排合理

2.教学方法、手段先进、科学

3.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和新成果

4.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教研室评价简述:

 

综合评定等级: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学督察组评价简述:

 

综合评定等级:

系教学督察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

院教学督察室评价意见:

 

综合评定等级:

院教学督察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注:

1、系(部)教研室和院教学督察室各备存一份。

2、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级。

 

2011至2012学年第二学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

 

 

 

课程编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

60/4

开课时间:

2012年2月13日第1周至第15周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

09机制3班、09机制4班

使用教材:

__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别/教研室:

_机械系______/___机械制造教研室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________徐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现代机械制造专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必修的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取和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能力,为达到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开展新工艺、新技术创新的目的打下基础。

本课程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当堂测验,提问式教学,实习。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创新性试验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选用原则和特点: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来选择教材。

考核方式:

闭卷、笔记、面试、作业。

教学参考资料

1.卢秉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张福润等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对教案的分析总结

周次

第1周至第1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金属切削刀具及机床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切削加工基本概念,了解刀具的材料。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切削加工基本概念,刀具的材料。

2、难点;前角、后角基本概念;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实物,搞清基本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习题集P109第2-5、2-9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2周至第2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二章:

金属切削刀具及机床

第二节:

常用金属刀具与砂轮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车刀种类及结构形式,孔加工刀具、铣刀、拉刀的特点及应用、齿轮刀具的类型及选用、砂轮的特性。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

刀具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2、难点:

麻花钻的几何参数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举例,搞清基本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机械制造装备设计P298第12、15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3周至第3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二章:

制造工艺与装备

第三节: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

第四节:

车床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机床的分类、型号、机床的主参数定义、机械加工表面的形成方法,机床的运动的分类。

了解卧式车床的工艺范围、主要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CA6140机床传动分析与调整,

CA6140各个传动链的运动平衡式、传动路线表达式。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

机床的分类、型号、机床的主参数定义、机械加工表面的形成方法,

2、CA6140机床传动分析与调整,CA6140各个传动链的运动平衡式、传动路线表达式。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实物,搞清基本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习题集P第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4周至第4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二章:

制造工艺与装备

第五节:

齿轮加工机床第六节:

磨床第七节:

其它机床第八节数字控制机床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滚齿机型号、类型、加工齿轮原理,理解加工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原理图。

能够写出机床Y3150E各个传动链的运动平衡式、传动路线表达式,了解其它机床工艺特点,工艺范围,应用场合。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

加工齿轮原理,理解加工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原理图机床的分类、型号、机床的主参数定义、机械加工表面的形成方法,机床的运动。

机床Y3150E各个传动链的运动平衡式、传动路线表达式。

2、滚齿机床Y3150E各个传动链的传动路线表达式、运动平衡式。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实物,搞清基本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习题集P第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5周至第5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三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要求学生理了解切削过程及切屑类型,理解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剪切角与前刀面摩擦角之间的关系,影响前刀面摩擦角因素、积屑瘤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

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剪切角与前刀面摩擦角之间的关系。

2、难点:

积屑瘤。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习题集P第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6周至第6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三章:

切削过程及控制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切削力、切削热的概念,影响切削力、切削热主要因素,理解刀具磨损及其摩钝标准,掌握切削量选择的一般原则。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

切削力、切削热的概念,影响切削力、切削热主要因素,刀具磨损及其摩钝标准,切削量选择的一般原则。

2、难点:

影响切削力、切削热主要因素;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原则。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实物,搞清基本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习题集P第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7周至第8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四章:

机床夹具的设计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6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工件的安装方法,专用夹具的定义、组成、分类。

理解六点定位原理、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过定位与欠定位的基本概念。

熟悉典型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夹具的定义、组成、六点定位原理、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过定位与欠定位、典型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

2、难点;不完全定位、过定位与欠定位。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举例,搞清基本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机械制造装备设计P298第12、15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第8周还剩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8周至第10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四章:

机床夹具的设计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8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夹紧机构的基本要求,常用的夹紧机构、机床夹具的其它装置。

掌握机床夹具误差分析。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常用的夹紧机构、机床夹具的其它装置、机床夹具的设计步骤

2、难点;掌握机床夹具误差分析。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举例,搞清基本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机械制造装备设计P298第14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第10周还剩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10周至第11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五章:

机械工艺规程的设计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编制工艺规程所需要的基本概念。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各种加工设备工艺范围,编制工艺规程所需要的基本概念。

2、难点;工序、工步的概念。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习题集P72第1、2、8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第11周还剩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11周至第12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五章:

机械工艺规程的设计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基准的基本概念,掌握精、粗基准的选用原则,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原则。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精、粗基准的选用原则,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原则、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2、难点;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的原则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举例,搞清基本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习题集P72第37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第12周还剩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12周至第13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一章:

机械工艺规程的设计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理解工序尺寸链中封闭环、组成环的基本概念,能够利用工艺尺寸链来解决工艺规程中的工序尺寸的问题。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工艺尺寸链来解决工艺规程中的工序尺寸的问题

2、难点;工序尺寸链中封闭环的确定问题。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举例,搞清基本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习题集P76第11、12、15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第13周还剩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13周至第14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三章: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6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理解原理误差、机床误差、工艺系统的动误差、工艺系统内应力引起的误差,使学生具有分析加工误差原因的能力。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原理误差、机床误差、工艺系统的动误差、工艺系统内应力引起的误差

2、难点;分析机床的动误差、静误差。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举例,搞清基本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习题集P83第10、12、13、14、15、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第12周还剩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周次

第15周至第15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三章: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掌握加工误差正态发布曲线方法、点图法,习题课,复习2学时。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教学

重点

难点

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加工误差正态分布曲线方法、点图法。

2、难点;废品率计算。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举例,搞清基本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选择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习题集P第题。

3、讨论思考题。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见附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