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mm裂纹允许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1380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mm裂纹允许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3mm裂纹允许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3mm裂纹允许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3mm裂纹允许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3mm裂纹允许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03mm裂纹允许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mm裂纹允许规范.docx

《03mm裂纹允许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mm裂纹允许规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3mm裂纹允许规范.docx

03mm裂纹允许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0.3mm裂纹允许规范

  篇一:

混凝土裂缝限制标准

  混凝土裂缝限制标准[1]

  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

  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

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

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

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

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湿气及土中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

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应用范围逐渐推广到更多的结构领域,如大跨超长、超厚及超静定框架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提高至c50。

在采用泵送条件下,其收缩与水化热大大增加,约束应力裂缝很难避免,张拉前开裂,张拉后又不闭合,裂缝控制的难度更加困难。

预应力结构裂缝允许宽度是严格的,预应力筋腐蚀属“应力腐蚀”并有可能脆性断裂,预兆性较小,裂缝扩展速度快。

裂缝深度h与结构厚度h的关系如下:

h≤0.1h表面裂缝;0.1h<h<0.5h浅层裂缝;0.5h≤h<1.0h纵深裂缝;h=h贯穿裂缝。

  应当尽量避免贯穿性及纵深裂缝,如出现该种裂缝应采取化学灌浆处理来保证强度,即贯缝抗拉强度必须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早期裂缝一般出现在一个月之内,中期裂缝约在6个月之内,其后1~2年或更长时间属于后期裂缝。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在修补裂缝前应全面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仔细研究产生裂缝的原因,裂缝是否已经稳定,若仍处于发展过程,要估计该裂缝发展的最终状态。

在日本混凝土协会“混凝土裂缝的调查和修补指南”中,对调查的原则、普查、详查方法均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有:

裂缝的现状调查(裂缝类型和宽度);有无病害(漏水、钢筋锈蚀);产生裂缝的经过(发生时间和过程);设计书的检查;施工记录的检查;根据混凝土钻芯检查构件的强度、厚度;荷载调查;中性化试验;钢筋调查(钢筋位置、细筋数量及有无锈蚀);地基调查;混凝土分析;荷载试验;振动试验。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1.表面处理法:

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

  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

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

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  

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灌浆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4.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

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参考文献:

  篇二:

验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六种裂缝

  验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六种裂缝

  裂缝问题一直是业主和开发商产生纠纷的因素之一,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为沉降、温度应力、建筑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完善、未认真执行相关施工工艺标准等几种,所以我们在验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现以下这种裂缝的,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1、检查房屋外墙是否有裂缝,这样的裂缝会导致房屋漏水。

  2、承重墙是否有裂缝,裂缝是否贯穿整个墙面且穿到背后,是否有倾斜性裂缝。

3、承重墙是否有贯穿裂缝且在不同楼层墙体的同一位置均出现有方向、有规则的裂缝。

4、检查楼板(地面和顶板)是否有对穿型裂缝(与房屋横梁平行的裂缝),(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8.1.1条规定,裂缝宽度在现行设计规范允许范围(0.3mm)内属一般缺陷,不影响现浇板的承载能力。

)但裂缝对结构的耐久性有不利影响。

  5、检查楼板(地面和顶板)是否有受力裂缝,这种裂缝表现为墙角呈45°的裂缝、与横梁垂直的裂缝等,裂缝往往不对穿,形状外宽内窄。

应该说这类裂缝往往对结构安全和耐久性都有影响,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

  6、阳台、雨蓬等悬挑结构板是否有贯穿裂缝,大家都应该知道如果阳台和其他悬空的结构板出现裂缝,后果是很严重的。

  以上是比较严重的裂缝情况,这种裂缝不多见,常见的具体表现为柱侧以及墙体中部竖向或反八字形裂缝。

大多是温度裂缝(八字形裂缝一般是因为下面梁的挠度过大引起的,比较严重),这是轻微的裂缝,只影响房屋室内的外观,不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可适当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1、沿裂缝将抹灰层剥掉200毫米宽,安装钢板网片后,再抹灰,在抹灰基层上,用白乳胶粘贴无纺布,再刮腻子恢复面层;

  2、在裂缝处剔V形槽或u形槽,深度超过砌体表面1cm以上,采用挤浆法灌刷水泥浆,后用1:

1砂浆堵缝,密实后表面压实搓平,养护。

  3、最后用的涂料,为确保柔性装饰层恢复,应先在裂缝处贴同性胶纸,覆盖裂缝两边各2cm左右,再进行恢复,恢复要分层多次进行,避免补缝材料干缩。

  针对墙体裂缝的情况,我们应重视并做好预防工作,家里有后填充墙,应将填充墙两侧拉结筋拉通,成为配筋砌体,以改善两种材料因变形差异而出现裂缝。

墙面应满挂钢板网,

  再进行抹灰,钢板网与框架梁柱要可靠拉结(如利用环氧树脂粘结),使墙体与框架结构形成整体,共同变形能力增强,从而减少裂缝。

  墙体裂缝真的很让人头疼,新买的房子还没入住就出现裂缝,对于轻微的裂缝还好处理一些,而那些情况比较严重的就不好说了,不过我们一定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向开发商妥协。

  篇三:

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第一章前言

  砌体结构房屋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裂缝程度轻重差别很大,轻则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和美观,严重的将形成结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工程事故。

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房屋裂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裂缝宽度的控制标准问题:

(1)墙体裂缝允许宽度的含义包括:

①裂缝对砌体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影响很小;②人的感观的可接受程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大于0.3mm时,通常在美学上难以接受,砌体结构也不例外。

尽管砌体结构的安全的裂缝宽度可以更大些,但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砌体房屋的裂缝,不论是否为0.3mm,只要可见,已成为住户判别“房屋安全”的直观标准。

根据资料了解,目前只有德国对砌体结构的裂缝宽度有明文规定:

对外墙或条件恶劣的墙体,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其它部位裂缝宽度不大于0.3mm。

其它发达国家对裂缝控制的要求较高,但未对砌体裂缝宽度规定标准。

因此,如何面对砌体结构的裂缝,确实是一个比较突出和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鉴于裂缝成因的复杂性,按目前条件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提供的措施,尚难完全避免墙体开裂,而是使裂缝的程度减轻或无明显裂缝,因此规范中采用了“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措施的用语。

  裂缝的成因,依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

在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墙体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而砌体因温度、收缩、变形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

变形裂缝占砌体房屋裂缝中的80%以上,其中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裂缝更为突出和引人关注。

相对于受力裂缝,变形裂缝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复杂得多,本文主要分析砌体结构由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引起的变形裂缝。

  第2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在软土、填土、冲沟、古河道、暗渠、沉陷区以及各种不均匀地基上建造结构物,或者地基虽然比较均匀,但是荷载差别过大或结构物刚度差别悬殊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均能引起裂缝。

  2.1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形态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裂缝主要分为剪切裂缝和弯曲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常见的有正八字裂缝和斜向裂缝。

沉降裂缝多出现在房屋中下部且发生于房屋中下部的裂缝较上部宽度大。

  2.2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产生机理

  

(1)墙体中下部区域的斜向裂缝

  一般情况下,地基受到上部结构传递的压力,引起地基的沉降变形呈凹形,常称为“盆形沉降曲面”,这是由于中部压力相互影响高于边缘处相互影响,以及边缘处非受荷载区地基对受荷载区下沉有剪切阻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地基反力在边缘区较高。

这种沉降使建筑物形成中部沉降大、端部沉降小的弯曲,产生正弯距。

结构中下部受拉,端部受剪,端部地基反力梯度加大,墙体内剪应力加大,形成主拉应力引起墙体开裂,裂缝呈正八字形。

由于墙体中上部受压并形成“拱”作用,墙体裂缝越靠近地基和门窗洞口越严重,中下部开裂区的墙体因有自重下坠作用,易造成垂直方向拉应力,可形成水平裂缝。

  

(2)墙体端部区域斜向裂缝

  当地基中部有回填砂、石,或中部地基坚硬而端部软弱,或由于荷载相差悬殊,建筑物端部沉降大于中部时,会形成负弯矩。

主拉应力将引起墙体端部出现倒八字裂缝。

局部的沉降不均不仅可以引起斜裂缝,还可能引起砌体的水平裂缝。

  2.3影响地基沉降裂缝的因素

  地基、基础、建筑物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工作。

其内力和变形形态与土的性质、建筑物与地基的刚度、基础与建筑物的尺寸、形状、材料的弹塑性性质、徐变等有关。

  

(1)建筑物与地基的相对刚度

  首先,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越小,基础的抗弯刚度越大,建筑物与地基的相对刚度就越大。

这时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反力向两端集中,则中部弯矩较大,这就需要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结构物最大弯矩的要求;其次,在较差的地基上,地基的变形模量较高,而基础的抗弯刚度较小,结构物的几何尺寸较长,则柔性指数相应增大。

这时基础结构接近于柔性板,此时地基的沉降与荷载的分布有关。

地基承受荷载大的地方沉降和变形较大,基础承受的弯矩较小。

  

(2)徐变

  建筑物的下沉、水平位移、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变形,除了绝对值外,变形速率是一个重要因素。

只要变形是缓慢的,则多数建筑物能经受较大的变形而不破坏,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材料一般都具有徐变特性,在变形过程中,其内应力会随着变形速度的下降而降低。

  (3)建物的形状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如“i”、“i’,、“l’’、“e”字形等在纵横单元交叉处基础密集,地基附加应力重叠,使地基沉降量增大。

同时,此类建筑物整体性差,刚度不对称,在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容易发生墙体开裂。

  第3章砌体房屋的温度变形裂缝

  3.1温度裂缝的主要形态

  最常见的温度裂缝出现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的顶层两端墙体和山墙上。

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山墙上部的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等,其中顶层两端纵墙墙体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最为普遍。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温度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

两端严重,顶层严重,阳面严重。

  3.2温度裂缝产生机理

  对于砖砌体结构,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5×10-6,是混凝土的一半。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混凝土屋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

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混凝土砌块墙体的线膨胀系数与混凝土屋盖相同。

在夏季阳光照射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差。

屋面最高温度可达40℃-50℃,而顶层外墙平均最高温度约为30℃-35℃。

屋面和顶层外墙存在10℃-15℃的温差,两者的温差可能引起墙体开裂。

另外,从材料上看,相同砂浆强度等级下混凝土砌块的抗拉、抗剪强度比砖砌体小了很多,沿齿缝截面弯拉强度仅为砖砌体的30%-35%,沿通缝弯拉强度仅为砖砌体的45%-50%,抗剪强度仅为砖砌体的50%-55%。

因此,在相同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砌块抵抗拉力和剪力的能力要比砖砌体小很多,所以更容易开裂。

对于顶层墙体,墙体的压应力较小,墙体的剪应力近似等于主拉应力。

而墙体的剪应力与温差、水平阻力系数以及建筑物长度有关,墙体剪应力与温差成正比。

因此,采取隔热措施

  以减少温差,可达到减小主拉应力的目的。

墙体剪应力与水平阻力系数成正比,如水平阻力系数降低30%,则剪应力降低16%。

因此,可通过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来减少顶板与墙体的约束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