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1702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

20XX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区委区政府美丽乡村“四片一环”示范区建设总体部署,结合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实际,以下是由xx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XX-2020年)》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实施“三区两美”战略举措,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在全县范围内选取部分基础条件优越、风貌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进行重点打造,着力创建一批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业新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谐风尚美的美丽乡村。

20XX年计划启动新建(提升)特色村61个,其中完成建设46个。

  二、申报要求

  1、申报范围:

申报村庄原则上需是《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的村,美丽乡村线沿线村庄及其它村庄可根据建设需要,酌情列入建设。

  2、前置条件:

一是美丽乡村特色村在建设期间新发生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处置到位(违法用地复耕、违法建筑拆除);二是做好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整治矮墙、拆除露天坑、整治村内卫生死角和乱推乱放及村头、桥头、门头、田头等“四头”建设,20XX年7月底前完成;三是村级自筹资金比例需达到10%,不包括政策处理费用。

  3、申报条件:

申报村要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①村庄基础条件较好,自然环境优美或人文特色鲜明;②村庄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在发展休闲观光、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发面潜力较大;③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较强,有较高工作积极性;④村风民风淳朴、群众建设热情高;

  4、申报程序:

  建设任务由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创建办)根据全县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下达各乡镇(街道)特色村创建任务,具体申报程序如下:

  ①村申请。

各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申报决定,并结合村庄实际,提出项目建设计划,由村委会向乡镇(街道)提出申请;

  ②乡镇(街道)推荐。

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对申报村基本条件进行审核后,提出创建计划村名单,并填报《永嘉县美丽乡村特色建设项目申报表》,20XX年5月底完成;

  ③县审核。

县创建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申报村各条件及建设项目进行审核后,确定创建对象,20XX年8月底完成。

  46个提升村不需要申报,15个新建村按程序申报。

  三、实施步骤

  1、编制规划(建设方案)。

列入建设计划的村庄,根据村庄建设总体规划、控详规划、专项规划等要求,科学编制符合村庄实际的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合理制定建设计划,由县创建办负责规划(或建设方案)评审,建设规划须按有关规定报批。

在方案编制时,要注重彰显乡村特色,有突出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着力打造本村优势品牌。

46个提升村根据村庄需要制定提升方案,完成时间20XX月5月底;15个新建村20XX年8月底完成方案的编制。

  2、项目实施。

按照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的要求,各村启动经县创建办审定项目的建设。

对于列入建设的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县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规范实施,切实做好项目立项和招投标,并等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审计和财务审计。

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要求,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为各村基础建设项目,必须列入建设计划。

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或建设方案)的要求按期保质完成。

46个提升村20XX年7月底完成建设任务,15个新建村20XX月10月底前完成各项目建设任务。

  3、项目验收。

项目竣工后,在乡镇(街道)初验的基础上,由村提出书面申请,经乡镇(街道)同意,报县创建办最终核验。

县创建办牵头抽调县委农办(农业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文广新局、县审计局、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管委会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联合验收组,采取现场踏勘和查阅台帐资料相结合的形式,对照规划设计施工要求逐项进行验收。

46个提升村20XX年8月初组织验收,15个新建村20XX年11月底前完成验收。

  四、资金管理:

  特色村县级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村内主要道路硬化(不包括通村道路)、卫生公厕建设、村庄美化绿化、房屋立面改造、三线落地、店招店牌整治等项目的建设。

  列入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的村,要严格按照县创建办、县财政审定的建设项目规范施工,不得擅自变更,确需调整的,须向乡镇(街道)、县创建办和县财政局报批同意。

  资金拨付由各村根据工程施工进展情况和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向乡镇(街道)申请拨款,乡镇(街道)对拨款申请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经县创建办同意后,报县财政局拨付财政奖补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管理。

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特色村的培育工作,将其作为今后一个阶段我县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抓手。

各乡镇(街道)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特色村的规划、申报、实施、管理和工程台账等工作。

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四制”(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投资工程决算,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加大投入保障。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要加大资金筹集和整合力度,落实特色村的相关扶持资金。

农办、住建、国土、交通、旅游、环保、文广新等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围绕各自工作职责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和业务指导服务等工作,并在用地保障、审批、收费等方面给予特色村建设项目适当倾斜。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部门整合机制和社会各方支持参与机制,有效整合资金项目,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三)完善考核督查。

将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工作列入各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确保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相关建设项目纳入示范县督考体系,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制度,对工作不力、项目进度慢的村,视情节采取限期整改、撤销项目等措施。

坚持“建、管、养”并举原则,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和教育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互相监督,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

到20XX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

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

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

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

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

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

二是改造危旧房。

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

三是改造林相。

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

四是改造设施。

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

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

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

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

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

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

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

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

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

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

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

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

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

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

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

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

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

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

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

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

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

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

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

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

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

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

从20XX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好20XX年美丽小城镇和美丽村庄建设工作,切实改善全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第12个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美丽村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四化同步”贯穿全过程,以环境优美、农民富裕、民风和顺为目标,大力实施规划引领、农房改造、农民收入倍增、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绿化美化、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文明村镇创建“八大工程”,构建充满活力、富有特色、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

  二、目标任务

  

(一)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

  计划改造1300户,其中极度困难户168户,低保户、五保户为328户,其他贫困户为804户。

  

(二)美丽小城镇建设

  1.鸣沙镇美丽小城镇建设项目

  该项目建设铺设人行道21200㎡,树池更换道牙8100m,门前及非机动车道硬化120XX㎡,粉刷墙面1120㎡,渠道砌护230m,砌筑围墙320m,新开宽24m、长沥青路,征地40亩,铺设上水管道3500m、下水管道2600m,栽种垂柳、刺槐2100棵,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砌筑、维修检查井110座、雨水井240座,改造旧公园一座。

投资概算万元。

其中,申请自治区补助资金万元占30%,县财政补助资金万元占30%,自筹资金万元占40%。

  2.恩和镇美丽小城镇建设项目。

  改造镇区给水系统,新居民点铺设管网,改扩建和新建自来水管道6000米;改造镇区排水系统,铺设排水管道9183米;沿集镇主要道路安装路灯,采用单叉路灯单排布置在路测,杆距均为35米,所有配线电缆均采用VLV22型电缆埋地敷设,设一台箱式变压器,路灯采用PLC微机分时分相自动控制,集镇区共安装路灯120盏;改扩建恩红公路镇区路段和S101两侧路段,改造道路千米,铺装人行道220XX平方米;维修花栏1200米,补栽绿化树木500棵,计划投资2600万元。

其中,申请自治区补助资金780万元占30%,县财政补助资金780万元占30%,自筹资金1040万元占40%。

  (三)美丽村庄建设

  1.白马乡三道湖村美丽村庄整治项目

  该项目拟定沿新白新公路沿线包括三道湖村1、2、3、4队,涉及农户340户。

硬化巷道1490米,制作花池7520米,制作旱台3760平米,制作水泥砖铺装2400平方米,墙体粉刷5600平方米,制作防护围墙1230米,更换大门48套,安装太阳能100套,栽植松柏420棵,建造卫生厕所48座,建设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底座硬化80平方米。

配制健身器材2套,配备文体活动器材5种以上,配备有石桌、石凳,健身广场配套有体育健身器材,供群众休闲娱乐和锻炼,安装路灯105盏。

制作下水管道1150米,检查井30座,建设污水终端1套,计划总投资万元。

其中,申请自治区补助资金万元占30%,县财政补助资金万元占30%,自筹资金万元占40%。

  2.白马乡白路村美丽村庄建设

  该项目拟定沿新白新公路沿线,包括白路村4、5、9队涉及农户200户。

硬化巷道4600米,文化广场2500平米。

制作花池3520米,墙体粉刷20XX平米,制作水泥砖铺装4300平方米,制作旱台2760平米,制作防护围墙1650米,栽植树木400棵,建设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地作硬化80平方米。

配制健身器材2套,配备文体活动器材5种以上,配备有石桌、石凳,健身广场配套有体育健身器材,供群众休闲娱乐和锻炼,文化活动室、农民工培训、电脑室共计240平米,安装路灯120盏,安装太阳能100套,铺设下水管道1500米,制作检查井35个,建造公厕2座。

计划总投资万元。

其中,申请自治区补助资金万元占30%,县财政补助资金万元占30%,自筹资金万元占40%。

  3.大战场镇东盛村美丽村庄整治项目

  该项目涉及农户290户,1300人,计划整治巷道5条公里,实施道路、给排水、绿化、亮化、环卫等工程。

硬化道路12360平方米,铺设面包砖17720平方米,改建渠道1310平方米,铺设平侧石8760米,混凝土道牙8970米,栽植行道树1230株,绿化绿化带10520平方米,铺设给水管道2225米,铺设排水管道356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2盏,改建涵洞3座,改造危房8户,砌护围墙500米,粉刷墙面5000平方米。

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补助资金万元占30%,县财政补助资金万元占30%,自筹资金万元占40%。

  4.新堡镇刘庄村美丽村庄建设项目

  该项目涉及农户267户,包括硬化主干道2条,总长2300米,面积为13800平方米,硬化村内巷道17条,长2356米,面积为9424平方米,硬化散水5578平方米,铺设面包砖9500平方米,建设健身广场一处,面积为20XX平方米,建设公共卫生间6座,每座36平米,总面积218平方米,安装路灯54盏,建设中老年活动中心一座,面积100平方米,因拓宽主干道,需李家渠渠面加盖板,面积3000平方米。

计划总投资560万元。

其中,申请自治区补助资金168万元占30%,县财政补助资金168万元占30%,自筹资金224万元占40%。

  5.宁安镇东华村美丽村庄整治项目

  该项目拟定沿宁华公路沿线,包括东华村6、7、8、9队,涉及农户276户。

铺设宁华路宁华段道牙2600米7800平米,硬化巷道8条2500平米,粉刷墙面63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6盏,危旧房改造5户。

计划总投资万元。

其中,申请自治区补助资金万元占30%,县财政补助资金万元占30%,自筹资金万元占40%。

  6.宁安镇南桥村美丽村庄建设

  该项目拟定沿宁华公路沿线,包括南桥村1-7队,涉及农户330户。

铺设宁华路南桥段道牙20XX米6000平米,硬化巷道21条12500平米,粉刷墙面102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危旧房改造6户。

计划总投资万元。

其中,申请自治区补助资金万元占30%,县财政补助资金万元占30%,自筹资金万元占40%。

  7.鸣沙镇五道渠村美丽村庄建设

  该项目涉及农户264户。

铺设碎石2391㎡,铺设人行道4782㎡,栽树池道牙5021m,门前及巷道硬化10355㎡,墙面粉刷5870㎡,垫土方709m?

,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栽种刺槐、垂柳1194棵,砌筑围墙337m,砌筑渠道709m。

计划总投资430万元。

其中,申请自治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