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1816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质量检测.docx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质量检测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质量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6分)

1.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中国各方救援力量

紧急赶赴灾区展开救援。

社会各届向灾区捐赠的棉帐篷、棉大衣、棉被、食品等救灾

物质也紧急运往灾区。

这里的救灾物资(  )

A.不是商品,因为其使用价值还未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B.是商品,因为它凝结了人类的劳动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

解析: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救灾物资虽是劳动产品,但

其目的不是用于交换,故不是商品。

答案:

C

2.“以价格打开市场,以质量扩大份额。

”这一企业经营战略主要体现了(  )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

C.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值

解析:

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体现着商品价值的属性,质量体现着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

答案:

A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中可以看出(  )

①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货币与商品是孪生兄弟 ④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

解析: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③错误;只有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才是货币,④错误。

答案:

A

4.商品房价格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商品房的需求量会急剧减少 ②商品房供应量会增加 ③建筑材料价格会上升 ④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会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

住房属于居民生活必需品,不会因为房价上升而急剧减少需求量,所以①不正确。

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增加,生产会扩大,建筑材料需求量增加,其价格也会上涨,④不正确。

故选B。

答案:

B

5.2010年元旦期间,各地房产开展系列优惠活动,小王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价格25万元的新房,首付款5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4万元。

其中的25万元房价、5万元首付款、3万元利息分别体现了货币的    职能(  )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解析:

25万元房价是房子的价格,体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5万元首付,属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体现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3万元利息属于借贷,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答案:

B

6.假定某国在一年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5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20%,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   元的购买力。

该国这一年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

A.0.25 投资增加B.1.25 物价上涨

C.0.25 投资减少D.1.25 物价下跌

解析:

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当商品价格总额增长50%,变成了1×(1+50%)=1.5,货币流通次数增加20%,变成了1×(1+20%)=1.2,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是1.5/1.2=1.25,也就是变化后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比原来多了。

在本题中,该国并没有多发行货币,所以1元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1.25元的购买力,即货币升值。

此时说明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社会出现通货紧缩,物价持续下跌,所以选D项。

答案:

D

7.“一卡在手,走遍神州”,通过银行卡消费已成为社会时尚。

这说明银行卡(  )

A.是有价证券B.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C.已取代了货币的职能D.在使用上没有限制

解析:

材料体现了银行卡方便、快捷的优点,A、C、D三项均表述错误。

答案:

B

8.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9月16日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币一套。

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纪念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B.纪念币是一种货币

C.纪念币可以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D.纪念币可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解析:

本套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具有货币的职能。

答案:

A

9.下表是2009年8月25日和2010年2月25日两天的外汇牌价(人民币元/100美元)。

一般说来,这意味着(  )

2009年8月25日

683.11

2010年2月25日

682.70

①有利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②有利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③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④外币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要清楚汇率升高(跌落)的含义,以及汇率升高(跌落)带来的影响。

答案:

B

10.(2009·全国卷Ⅰ)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

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

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①夸大其词,尽管人民币在5个试点城市进行了跨境贸易结算,但其远没有达到世界货币的地步。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涉及的是对外贸易问题,与国内的物价关联不大,故③不符合题意要求。

排除①③,故选D。

答案:

D

11.假如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M国,经济开始复苏,流通领域中货币流通次数增加了10%,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使流通领域货币量减少了20%。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时售价100元的商品,在经济开始复苏时的售价应该是(  )

A.66元B.77元C.88元D.99元

解析:

本题属于显性计算题,可直接运用货币流通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计算。

材料中的货币流通次数增加了10%,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了20%,则(1-20%)×100=商品价格总额/(1+1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时售价100元的商品在经济开始复苏时的售价应该是88元。

故选C。

答案:

C

12.近些年来,华北不少地方把葡萄等水果利用冷库保鲜,到春节再拿出来卖,价格比秋天高出许多倍。

春节葡萄贵的根本原因是(  )

A.物以稀为贵,供求影响价格

B.由春节葡萄的价值决定

C.物以稀为贵,供求决定价格

D.受春节葡萄的价值影响

解析:

注意题干中关键词“根本原因”,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供求关系和价值,其中价值是决定因素,所以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应从价值的角度思考。

答案:

B

13.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因为改变了(  )

A.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B.该商品的价值量

C.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D.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解析:

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不能影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

答案:

C

14.现在日本有些企业从多雨的日本海接来雨水,用轮船运往阿拉伯国家,用它换取对外汇或国内短缺的物资。

雨水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  )

A.雨水有使用价值

B.雨水是用来交换的

C.接运的雨水已成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D.雨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解析:

此题考查商品的内涵。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商品的含义。

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雨水本是一种自然物,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雨水经过接运已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成为劳动产品,同时用它来换取外汇或国内短缺物资,用于交换,故C项可入选;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未必是商品,故A项不是原因;B项少劳动产品这一条件,也不可入选;D项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

C

15.无论是2008年的震灾,还是2009年的洪灾,一些明星艺员、大款富豪都行了慷慨捐助的善举、义举。

他们的行为(  )

A.是提高知名度的投机

B.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

C.体现了“取之有道”的正确金钱观

D.体现了“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的金钱观

解析:

题干中慷慨捐助的行为是“用”钱,是“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的表现。

答案:

D

16.(2009·四川高考改编)18世纪,亚当·斯密发现在一家扣针厂里,生产一枚扣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

这家工厂由10个工人分别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000枚扣针,平均每人生产4800枚。

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序,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连20枚扣针也生产不出来。

这说明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可以(  )

A.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减少单位劳动时间的商品产量

C.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D.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解析:

材料说明企业内部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A、B、C三项均不合题意。

答案:

D

17.(2009·全国卷Ⅱ)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009年该国甲种商品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应为100×(1+20%)=120(万件)。

因此,甲种商品在2009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6×100÷120=5(元)。

价值总量为120×5=600(万元)。

答案:

C

18.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下列    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大(  )

A.自来水B.大米C.汽车、珠宝D.煤气

解析: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不大,但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A、B、D属于前者,C属于后者,故选C。

答案:

C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家电市场竞争激烈,各生产厂家大打价格战和质量战。

据此回答19~20题。

19.企业之所以大打质量战,是因为(  )

A.有了质量就有了效益

B.质量差的商品没有价值

C.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D.提高质量可使企业获得较大市场份额,多获利

解析:

有了质量未必就有了效益,还要看市场需求,A错误;质量差的商品也有价值,B错误;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C错误;企业重视质量,可以更多地占有市场,在市场中获利,故选D。

答案:

D

20.企业要在价格大战中取得优势,就必须(  )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数量 ③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降价空间

④转变经营观念,不参与市场竞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扩大生产规模,企业不一定能盈利;转变经营观念,不代表退出市场竞争,故②④选项错误。

答案:

C

21.我国中科院研究人员运用生物技术开发出一些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促进家禽生长的绿色添加剂,它们具有功能强、性能优、价格低、无毒等优点,深受市场欢迎,其销售量猛增。

这告诉我们(  )

①商品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②人们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产品结构的调整 ④生产绿色添加剂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多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这种绿色添加剂符合市场需要,又具有功能强、性能优、价格低、无毒等优点,故①②正确。

产品结构的调整与本题无关,故③不选,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2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③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④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③④属于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答案:

A

23.对“物以稀为贵”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承认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B.它承认了个别劳动对价格的影响

C.它否认了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D.它否认了使用价值对价格的影响

解析:

“稀”与“贵”反映了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答案:

A

24.假定甲商品与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与丙商品是互补品。

当市场上出现甲商品价格大幅回落时,乙商品与丙商品都出现了需求量持续减少,这时可能出现(  )

A.通货膨胀B.买方市场

C.卖方市场D.货币贬值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清楚买方市场条件下商品是供过于求的关系,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答案:

B

25.2009年7月,江苏省镇江市启动阶梯式水价,根据不同的用水量进行分段计价,超出定量标准的用水量,将适当提高水费价格。

“对超额部分实行加价收费”说明(  )

A.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

C.企业生产经营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D.企业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进行生产经营

解析:

价值决定价格,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B、C错误;A不合题意。

答案:

D

26.下图中①②③依次为(  )

A.生产扩大 供不应求 价格下降

B.生产扩大 价格下降 供不应求

C.供不应求 生产扩大 价格下降

D.供不应求 价格下降 生产扩大

解析:

注意对价格变化调节生产规模的理解,几个环节的内在逻辑非常强。

答案:

B

27.到2010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有望分别下降到30%和40%,2020年将分别下降到25%和35%。

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

①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

②居民的消费结构会不断改善

③食品支出的金额会不断减少

④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会逐渐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恩格尔系数降低,表明食品支出所占比重减少,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支出所占比重增加,消费结构改善,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因此①②④正确。

食品支出所占比重减少并不代表食品支出金额减少,③不选。

答案:

B

28.发泡塑料餐盒和塑料购物袋大量使用,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这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遵循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原则。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

A.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B.适度消费

C.理性消费

D.可持续性消费

解析:

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是绿色消费的主旨;B、C是如何进行绿色消费。

答案:

D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

60年来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件”是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

以后“三大件”逐渐演变为彩色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轿车、房子和旅游。

据此回答29~30题。

29.从消费对象看,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属于(  )

A.有形商品消费B.租赁消费

C.劳务消费D.享受资料消费

解析:

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缝纫机、手机和自行车是有形商品,故选A。

答案:

A

30.居民消费由“旧三大件”逐渐演变为“新三大件”,其根本因素是(  )

A.商品价格B.经济发展

C.财政收入D.通货膨胀

解析: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故B项正确。

答案:

B

31.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停产、半停产,失业增加,人们开始“捂紧钱袋子”过日子,许多商品价格一再降低,但仍然难以卖出。

这说明,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  )

A.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B.物价水平

C.收入水平D.世界金融危机

解析:

商品价格虽一再降低,但人们依旧“捂紧钱袋”过日子,说明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故选C。

答案:

C

32.“神州行,我看行”的广告语道出了神州品牌话费实惠的魅力;而“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地盘听我的!

”广告语表明了动感地带的特点。

上述广告语分别抓住了消费者的    消费心理(  )

A.从众和攀比B.攀比和求异

C.求实和求异D.求异和从众

解析:

前一个广告以神州品牌话费实惠的魅力,吸引消费者,这反映了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后一个广告则体现了独特的个性特征,反映了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故选C。

答案:

C

33.下表为我国不同阶层的主要消费需求

阶层

富裕阶层

小康阶层

温饱阶层

贫困阶层

内容

购买高级

住宅、家庭

小轿车

更新家电、

购买新房

购买家电、

改善住房

购买吃、

穿、用等

生存资料

上表说明(  )

①居民消费结构具有多样性 ②我国居民消费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 ③居民消费水平普遍提高 ④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

解析:

从表格不同阶层的消费内容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结构是多样的,而这不同的消费内容是由家庭收入决定的,故①④正确;②③不能从表格中看出。

答案:

D

二、简析题(共36分)

34.(12分)房价居高不下一直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诟病之一。

即使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国房价也仅仅是在危机头半年稍稍做了做降价的样子,之后便又迅速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造成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

土地成本高,征地拆迁成本高,市政配套等行政事业收费高,经济适用房供应量不足,市场需求量大,此外房产商虚拟交易、囤积居奇、哄抬房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违规行为进一步助长了房价的攀升之风。

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改变当前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回答时应针对材料所提到的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从价值因素、供求关系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

答案:

(1)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土地成本高,征地拆迁成本高,市政配套等行政事业收费高都构成了商品房的成本,形成了商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量大,商品的价格就会高。

要通过降低商品房的价值量(成本)来抑制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现状。

(4分)

(2)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影响。

经济适用房供应量锐减,市场需求量大,产生了供不应求现象,商品房的价格随之上涨。

要改善市场上商品房的供求关系,尤其是要加大经济适用房的投入,保障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条件。

(4分)

(3)市场调节有其自身的缺陷和弱点。

房产商虚拟交易、囤积居奇、哄抬房价扰乱市场秩序是市场缺陷的具体体现,需要宏观调控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来抑制上述不法行为。

(4分)

35.(12分)随着油价的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动轿车。

微型电动轿车制造成本低廉,预计售价3~5万元,使用成本仅为每百千米3元左右。

微型电动轿车虽然不能彰显身份,也受时速、续航里程的限制,但对于广大富裕起来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别是城市中短途出行的人群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而且电动轿车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结合材料,说明电动轿车为什么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可从收入水平、物价变动、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日益富裕是购买电动轿车的主要原因。

(3分)

(2)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电动轿车价格低廉也使得电动轿车日益受青睐。

(3分)

(3)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求实心理也使得人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经济实惠的电动轿车。

(3分)

(4)电动轿车绿色环保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人们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需要。

(3分)

36.(12分)材料1:

表一:

2008年我国企业家信心指数

表二:

2008年3月~2009年3月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

材料2: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计划投资额合计超过了18万亿元。

为确保经济平稳运行,2009年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外贸政策都作了重大调整。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6分)

(2)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应如何重塑和增强我国消费者信心?

(6分)

解析:

本题第

(1)问要求概括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回答时应从横向和纵向、微观和宏观、不利和有利等方面全面分析;第

(2)问要注意从国家角度分析,可依据影响消费的因素作答。

答案:

(1)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说明我国面临着严峻经济形势。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国家经济发展实力为确保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打下坚实基础。

(6分)

(2)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消费信心的重要因素。

要增强消费信心:

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同时应保持物价稳定,以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6分)

三、探究题(共18分)

37.(18分)(2010·长春模拟)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

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

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甚至实现逆势成长。

(1)请指出面对困境,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的经济道理。

(8分)

(2)请对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的做法进行评论。

(10分)

解析:

(1)问考查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的影响,运用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问考查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要从市场和经营战略等角度分析。

答案:

(1)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当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时,生产者获利减少,因而会缩减生产。

(4分)企业只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保持不亏本,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4分)

(2)①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之策。

(5分)

②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体现了企业长远的发展眼光、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正确的经营战略,也是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