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2049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911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

1.17世纪以来,对国王和教会的权威形成最大挑战的是()

A.文艺复兴的扩展B.宗教改革的扩展

C.自然科学的发展D.启蒙运动的兴起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3.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

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侄桔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6.欧洲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宣传的理想主义,两者的共同点是()

A.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B.反对封建束缚,崇尚自由、平等

C.反对私有制,要求平均分配D.反对特权,重视公共意志

7.胡适认为:

“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

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

”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

A.宣传进化论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D.宣传马克思主义

8.唐人杜牧有诗云: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挡流言的进攻

9.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D.有利于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10.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

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11.由图片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②“百花凋零”③“样板戏”独占舞台,长久上演④“双百”方针被反革命集团恣意篡改和歪曲()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12.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

13.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的错题中的一道。

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

()

根据选项及答案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

C.董仲舒新儒学和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14.下列关于宗教改革实质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一场反对天主教会垄断宗教事务的斗争

B.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运动

C.一场西欧封建集团夺取宗教权力的斗争

D.一场改革天主教教义、制度和仪式的变革

15.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的错题中的一道。

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

()

根据选项及答案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

C.董仲舒新儒学和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16.伏尔泰、孟德斯鸡的相同点是()

A.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都提出了分权与制衡的学说

D.都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17.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18.启蒙思想家们宣扬()

①“三权分立”②“天赋人权”③提倡自由、④平等、博爱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下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完成

B.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20.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的最突出特点是()

A.对天主教会发起了摧毁性的打击B.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以理性主义思想来观察社会现状D.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

2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机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22.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

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

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民贵君轻B.君舟民水C.君权神授D.为政以德

23.《歌集》的作者是()

A.但丁B.彼特拉克C.达芬奇D.拉斐尔

24.哥伦布始终相信地球是圆的,并百折不挠地开辟新航路,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是()

A.为了建立殖民地B.要开拓世界市场C.人文主义在起作用D.发动“价格革命”

25.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

“教会制定的法律,非经政府批准,不应有丝毫权力。

雅典和罗马之所以避免了一切宗教的争论,就是因为有这种预防办法。

”这表明伏尔泰要求()

A.实行教会和国王共同管理国家B.实行政权和宗教分立

C.反对君权神授D.限制天主教会的权力

26.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和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

A.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自然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B.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

C.反对教会专制与迷信的启蒙思想

D.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

27.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28.《十日谈》反映的主流思想是()

A.反教会思想B.纵欲思想C.古典文学思想D.人文主义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

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

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

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

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杂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

据图分析当时的艺术家们把牛顿描绘成神一样形象的目的。

(4)材料四中陈独秀强调“赛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指出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30.经济、政治发展影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

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

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

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著《现代中国的历程》

(1)据材料一,理学对儒家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4分)这些发展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2分)

材料二清朝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对历代正史中受儒家伦理熏陶而累世同居的、并受政府褒奖的孝义之家的代表人物进行统计,以宋朝的人数最多。

——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宋代士绅阶层人数增多,常常通过教育进行规训,以家规、家礼、族规、乡约之类的规定,通过童蒙读物的传播,甚至通过祭祀以及仪式中常常有的娱乐性戏曲、说唱,把上层人士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广泛地传递到了民众之中……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2)据材料二,宋朝时期怎样推动理学思想逐步深入到古代中国社会各地区、各阶层的?

(3分)

材料三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可以发现,任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技术和制度只是文化土壤上长出的智慧之果。

(古代)中国高度重视和发展了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也创造了雄视天下的文化繁荣和经济积累。

当西方国家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推动工业革命而逐渐崛起时,中国因文化的保守和落后,错失了两次产业革命的机遇。

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也肇始于思想和文化的解放,带动了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让中国抓住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从而实现了工业的崛起和经济的腾飞,进一步印证了文化的力量。

——《“文化兴国”战略与中华民族复兴》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实施“文化兴国”的理由是什么(2分)?

你认为当今中国已具备了哪些文化兴国的条件(2分)?

31.新文化运动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当时的激进主义确实存在态度偏激,思想狂热,趋于极端等倾向,因此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缺少理性。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评价。

(10分)

32.经济、政治发展影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

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

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

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著《现代中国的历程》

(1)据材料一,理学对儒家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4分)这些发展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2分)

材料二清朝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对历代正史中受儒家伦理熏陶而累世同居的、并受政府褒奖的孝义之家的代表人物进行统计,以宋朝的人数最多。

——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宋代士绅阶层人数增多,常常通过教育进行规训,以家规、家礼、族规、乡约之类的规定,通过童蒙读物的传播,甚至通过祭祀以及仪式中常常有的娱乐性戏曲、说唱,把上层人士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广泛地传递到了民众之中……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2)据材料二,宋朝时期怎样推动理学思想逐步深入到古代中国社会各地区、各阶层的?

(3分)

材料三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可以发现,任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技术和制度只是文化土壤上长出的智慧之果。

(古代)中国高度重视和发展了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也创造了雄视天下的文化繁荣和经济积累。

当西方国家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推动工业革命而逐渐崛起时,中国因文化的保守和落后,错失了两次产业革命的机遇。

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也肇始于思想和文化的解放,带动了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让中国抓住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从而实现了工业的崛起和经济的腾飞,进一步印证了文化的力量。

——《“文化兴国”战略与中华民族复兴》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实施“文化兴国”的理由是什么(2分)?

你认为当今中国已具备了哪些文化兴国的条件(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潮与国情

材料一“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度赞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的突出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分)

科技与发展

材料二“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

儒教对于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根本不愿做抽象的推理或思考;学识集中在儒教经典和过去有关的记载,认为这些才能指导当前和未来。

……中国的手工业者技艺高超,极具创造性,但很少涉足理论或实验,他们大多数甚至是文盲。

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

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

但这一切都未能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西科技有何差异。

(4分)

传统与现代

材料三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己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新时期以来)人们逐渐承认了中国传统的丰富,相信它能够给予正在为解决现代化问题而奋斗的民族以力量,……中国仍在为找出自身特点而努力,它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将排外主义、发展模式(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赖于西方的技术和组织形式)和传统价值观结合在一起。

中国人依然为他们的特色和他们的传统而骄傲,但他们现在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当前时代己经落后于世界上国家,他们迫切需要赶上去。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材料三中,中国人的传统观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4分)

 

1~10DBDCDBCABC11~20BCBBBADDBB21~28BCBCBACD

29.

(1)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供条件。

(2)人文主义肯定“人”,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去认识世界,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因为牛顿的发现,把神从无生命现象领域中驱逐出去,为人们打破宗教和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并以此宣扬人的高贵和理性,鼓励人们以理性和科学的精神认识自然和社会。

(3)科学改变人的世界观(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4)反对愚昧,解放思想。

(5)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科学进步推动着思想的解放。

30.发展;将伦理、物理,心理之理混同,以一切知识去证实仍家伦理道;(2分)对立天理与人欲,抹杀个人私利观,以卫道为目的.文化性格保守.(2分)

影响:

为皇权专制张本、以道德代替法律,影晌中国近代法制化建设。

(2分)

(2)政府褒奖:

士神阶层的推动;通过教育推动;通过家规、乡约,童蒙读物,娱乐性的戏曲、说唱等形式进行普及(任意3点给3分)

(3)理由: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技术进步、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2分)

条件:

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提供的精神素材和物质积累;30余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和技术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国民消费开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每点1分.任意2点给2分)

31.

(1)新文化运动不是“情绪主义”的产物,而是当时特定历史时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西学东渐的深入和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他们强烈要求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由于当时列强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特别是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新文化运动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2)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是一种理性批判,儒家思想是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特别是当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因此,要实现民主,必须反对专制.必须猛烈批判儒家思想。

32.发展;将伦理、物理,心理之理混同,以一切知识去证实仍家伦理道;(2分)对立天理与人欲,抹杀个人私利观,以卫道为目的.文化性格保守.(2分)

影响:

为皇权专制张本、以道德代替法律,影晌中国近代法制化建设。

(2分)

(2)政府褒奖:

士神阶层的推动;通过教育推动;通过家规、乡约,童蒙读物,娱乐性的戏曲、说唱等形式进行普及(任意3点给3分)

(3)理由: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技术进步、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2分)

条件:

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提供的精神素材和物质积累;30余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和技术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国民消费开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每点1分.任意2点给2分)

33.

(1)特点:

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

(2分)

原因: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2分)

(2)差异:

中国科技重经验、重实用、轻理论;西方科技重理论、重实验和推理。

(4分)

(3)变化:

从绝对否定传统到承认传统并为传统而骄傲。

(2分)

原因: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

新时期以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来源。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