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225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说明: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设附加题,共10分。

附加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卷前,请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横线上。

4.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在试卷指定的栏目中,答在其它位置无效。

题号

(24分)

二(46分)

(50分)

附加题

(10分)

总分

(120分)

(一)

(10分)

(二)

(9分)

(三)

(10分)

(四)

(17分)

得分

第一部分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诗经·子张》)(1分)

(2)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1分)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的景物,暗示着时光匆匆流逝的诗句是:

,。

(2分)

(4),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诫子书》)(1分)

(5)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分)

(6)默写谭嗣同的《潼关》。

(4分)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tuō()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趁这个机会,我páogēnwèndǐ(),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4)不管是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dàxiāngjìngtíng( )。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到委屈的她,一边咄咄逼人地哭着,一边理直气壮地争辩着。

B.下了车,只见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C.他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从不见异思迁,真让我敬佩。

D.我兴致勃勃地观看着演出,那小丑的表演太滑稽了,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就喜欢。

 B.有一段时间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想要确立存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

 C.我心里十分地很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

读书确实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

,。

第二部分阅读(46分)

(一)狼(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6.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恐前后受其敌()

(2)其一犬坐于前()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下列对选文的文学常识的描述、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B.文章前四段主要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经过,最后一段点明主旨。

C.开头“一屠晚归”交代故事的人物和发生时间;“一屠”可见人单势弱,“晚”暗示行人稀少,狼就有可乘之机了。

D.第二段中,“仍从”、“又至”、“并驱如故”等词,写出狼贪婪狡猾的特点。

(二)岳飞治军(9分)

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③者,立斩以徇④。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⑤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有颁犒⑦,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休舍:

休整。

②课:

督促。

③束刍:

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④徇:

xùn,示众。

⑤戍:

防守。

⑥问劳:

慰劳。

⑦颁犒:

朝廷发下来的犒赏物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师每休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无敢入者/元方入门不顾

C.卒有疾,亲为调药/眼疾手快D.秋毫无犯/多事之秋

10.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断开。

(限断三处)(3分)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11.文中岳飞一共通过四个方面来治军,第一方面是平时训练严格,另外三个方面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分)

答:

(三)散步莫怀戚(10分)

  我们在田野散步: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

“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过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下列对文章主旨的探究,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赞美了儿女对长辈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B.本文表现了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重任,对家庭必需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C.本文旨在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

我们不但要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要善待衰老的生命。

D.本文蕴含着成长就要学会选择、正确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的感悟。

13.下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分歧”、“责任的重大”、“民族领袖”、“整个世界”等词,小词大用,既有幽默感又充满生活情趣。

B.文中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如:

“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起到互相映衬、引人注意、耐人寻味的作用。

C.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景物描写,写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展示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D.文中第三段句子“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寒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欣喜的心情。

14.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至少写出两点理由)(4分)

答:

(四)母亲的心(17分)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

母亲端详着我,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

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

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吧!

15.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3分)

(1)“我”想吃螃蟹;

(2);(3);

(4)母亲捞起螃蟹;(5)。

16.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答:

17.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品味文中划线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分)

(1)母亲端详着我,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

(从修辞角度品味)

答:

(2)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从人物形象刻画角度品味)

答:

18.第⑪段中,螃蟹的“不幸”和“幸运”各指什么?

该段文字在全文的结构上和内容上各有何作用?

(5分)

答:

第三部分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冰心说过:

真正的朋友,给人以温暖,给人以警醒;给人以目标,给人以方向。

给人以辽阔的大地,给人以飞翔的天空。

朋友,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长辈;可以是书籍,也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你喜爱的一项运动,也可以是自然万物……

请以“我真正的朋友”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我真正的朋友

2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完成1-3题。

(A)行者道:

“嫂嫂,那里去?

快借我使使!

”那罗刹道:

“我的宝贝原不轻借。

”行者道:

“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这一场好杀: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罗刹忙将真扇子,一扇挥动鬼神愁!

(B)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变,武艺也与大圣一般,只是身子狼剁些,欠钻疾,不活达些;把宝剑藏了,念个咒语,摇身一变,即变作八戒一般嘴脸,抄下路,当面迎着大圣,叫道:

“师兄,我来也!

”这大圣果然欢喜,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着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见是个八戒的模样,便就叫道:

“兄弟,你往那里去?

”牛魔王绰着经儿道:

“师父见你许久不回,恐牛魔王手段大,你斗他不过,难得他的宝贝,教我来迎你的。

”行者笑道:

“不必费心,我已得了手了。

”……牛王道:

“却是生受了,哥哥劳碌太甚,可把扇子我拿。

”孙大圣那知真假,也虑不及此,遂将扇子递与他。

1.填空。

(2分)

(1)以上文段选自(填作者)写的《》。

(2)(A)文中,行者称罗刹女为“嫂嫂”的原因是,

“为子怀仇”中的“子”指的是(填名字)。

2.概述出(A)(B)两段选文之间,行者和罗刹女围绕芭蕉扇所发生的主要事情。

(4分)

答:

3.结合选文(A)、(B),分析行者这一人物形象。

(4分)

答: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

七年级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说明:

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4.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第一部分基础(24分)

1.(10分)

(1)博学而笃志

(2)百草丰茂(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淫慢则不能励精(5)一夜征人尽望乡

(6)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每空1分,错、漏、添、别字每处扣0.5分,扣完该空得分为止)

2.(4分)

(1)烘托

(2)贮蓄(3)刨根问底(4)大相径庭

(每词1分,错、别字每处扣0.5分,扣完该词得分为止)

3.(3分)A

4.(3分)D

5.(4分)示例一:

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可以使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

示例二:

可以使愚笨的头脑变得灵活,可以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

(每句2分,“形式”和“内容”各占1分)

第二部分阅读(46分)

(一)(10分)

6.(3分)

(1)攻击

(2)像狗似的(3)突然

(各1分)

7.(4分)

(1)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2)(狼)打算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每句2分,“弛”、“隧”各1分,句意1分)

8.(3分)D

(二)(9分)

9.(3分)B

10.(3分)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