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2316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9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项目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表

附图:

项目地理区域位置图

 

1总论

1.1项目概论

1.1.1项目名称

万亩核桃玫瑰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

平凉市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1.1.3项目建设地点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

1.1.4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资质等级:

乙级

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2项目承办单位简介

平凉市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注册资本金300万元,是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模式的需要,建立的以农民为主体、企业为龙头、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秉承“立足农业,快速发展;绿色有机,优质安全;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宗旨,坚持以发展核桃、玫瑰等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发展为己任,依托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泾川县农业发展的传统优势,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销、技术、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能,开拓销售市场,推动了经济林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计划通过与国内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供安全健康的绿色农产品为己任,更加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科技研发和自身的管理水平,实现经济循环良性化、生产规模标准化、植物集约合理化、各项经营人性化,打造甘肃省内经济林种植核心示范区。

1.2报告编制的依据及原则

1.2.1报告编制的依据

(1)平凉市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工程咨询单位签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协议

(2)国家、行业和地区颁发的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标准

(3)厂方提供的关于本项目的原始材料及数据

(4)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7)《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本报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项目的要素进行认真的、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论证。

在确保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建设投资,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本报告力求内容完善、文字简练、文件齐全。

1.2.2编制原则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所遵循的原则是:

(1)贯彻节能方针,在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中,均采用了合理的节能降耗措施,选用高效节能设备,采用先进的仪表及监控设备,提高管理水平;

(2)主体工程与环保、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建设均按“三同时”的要求进行。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

(4)贯彻经济性和可靠性原则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在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转费用的同时,合理兼顾运行操作条件和管理维护条件,便于项目投产后的运行管理;

(5)把精心设计,为使用者服务的思想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6)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本工程在建设期间和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

1.3项目研究的范围

根据项目单位委托要求,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主要是:

(1)市场分析和预测

(2)场址选择

(3)工程技术方案

(4)原材料、燃料消耗与供应

(5)总图运输与公用工程

(6)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节水措施

(7)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8)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9)项目实施进度和招标方案

(10)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

1.4项目概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平凉市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拟建的万亩核桃玫瑰种植基地,整个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0000亩,其中核桃种植园5000亩、玫瑰种植园5000亩,同时新建大型生态养鸡场1处,并配套建设基地道路、灌溉设施等。

种植基地按照生产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的模式进行农业生产。

项目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规划用地面积2000亩,核桃种植园和玫瑰种植园各用地1000亩。

1.4.2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计划总投资26302.7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24802.7万元,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建设期利息7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00万元。

资金来源:

项目承办单位自筹16302.7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0000万元。

1.4.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项目占地总面积

600

2

主要建(构)筑物

2.1

菌种繁育中心

平方米

3000

2.2

科研中心

平方米

2000

2.3

食用菌加工车间

平方米

2000

2.4

出菇房

640

每间500m2

2.5

一次发酵槽

48

2.6

二次发酵隧道

84

3

生产规模

3.1

日产鲜双孢菇

120

3.2

年加工双孢菇

10000

4

能耗

4.1

其中:

年耗水量

m3

5280

4.2

年耗电量

万度

78.05

4.3

年耗煤量

90

5

项目定员

50

6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6302.7

6.1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24802.7

6.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700

6.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800

7

财务数据

7.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40000

7.2

年利润总额

万元

13976.1

年均

7.3

投资利润率

%

53.14

年均,税前

7.4

财务内部收益率

%

46.22

税后

7.5

投资回收期

3.22

税后

8

建设期

1

1.5研究结论

(1)该项目有机食用菌的生产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符合本地区的行业规划和地区规划,并且该项目生产的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该项目产品方案合理、技术成熟。

经考察论证分析,项目切实可行。

(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废水、废气、固废都能得到妥善处理、达标排放,有些废物还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回收利用,对周边生产环境影响较小。

(4)本项目总投资26302.7万元,其中项目建设投资24802.7万元,建设期利息7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00.0万元;建成达产后企业每年可创销售收入40000万元。

(5)本项目在投资收益率、盈利性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指标。

运营期利润总额为13976.1万元,税前内部收益率为58.92%,税后内部收益率为46.22%,总投资收益率为53.86%,以上各项指标表明了本项目获利能力很强。

(6)从盈亏平衡分析看,项目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的33.39%就可保本,故该项目风险不大,从敏感性分析表明,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7)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2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农业发展的定位

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对农业、农村的发展定位: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

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

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2.1.2甘肃退耕还林工作成绩显著

退耕还林是国家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

甘肃实施退耕还林十多年来,使缺林少绿,干旱多沙,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陇原大地发生了重大变化:

42.5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森林覆盖率将提高3.8个百分点;工程区的166万农户、728万农村人口户均受益7945元,人均受益1800多元。

山绿了,水清了,农民富裕了。

国家的生态工程真正成了甘肃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各级党委政府的德政工程。

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1999年至2010年,甘肃累计治理陡坡和沙化耕地1003.3万亩、绿化宜林荒山荒坡1752.5万亩,封山育林195万亩,郁闭成林后森林覆盖率将提高3.8个百分点。

退耕还林地区林草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得到遏制。

据测定,陇南市的退耕还林每年至少可减少水土流失500万吨,蓄水1500万立方米。

定西市安定区退耕区土壤单位面积侵蚀量从2005年的274.3吨减少到2010年的5.3吨,平均每年减少53.8吨。

张掖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局部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和调节,霍城河、马营河等主要河流来水量逐年增加,多年不见的白天鹅、黑鹳、白鹳等国家一、二类保护野生动物已频繁出现在山丹、民乐、肃南的部分退耕还林区。

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

经济林果、种草养畜、中药材种植、林副产品加工、森林生态旅游、劳务输出、绿色禽类养殖等,是甘肃各级党委政府探索总结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现已发挥出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平凉市建设培育果树万亩乡镇36个,千亩以上果树专业村279个,优果率达到了65%以上,商品率达到95%以上,果品产地价连续5年位居全国之首。

陇南市通过退耕还林建设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绿的优美环境,带动了城区周边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全市以生态旅游兴办农家乐600多户,直接从业人员4000多人。

定西市安定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林草间作,新建牧草基地55万亩,配饲料、改圈舍、引良种,实现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全区畜牧业产值比退耕前增加了44.5%,人均畜牧业收入达400多元。

退耕还林打破了过去以粮为纲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增加了农民人均收入。

12年来国家累计投入粮款补助131.9亿元,全省退耕农户户均受益7945元,人均受益1800多元。

退耕还林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种草养畜、林下经济等不断增加收入。

据不完全不统计,全省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共新建经济林果基地400多万亩、牧草基地330多万亩、中药材基地40多万亩。

陇南市新建花椒、核桃、油橄榄等特色林果基地110万亩,带动培育了一批加工和营销企业。

2011年,全市人均林果业产值达到580元,比退耕前增长了49%,有近20万户、80多万人口依靠林果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退耕还林后全省农村劳动力输转人数和务工收入逐年增加,分别是退耕前的14倍和23倍。

据张掖市劳务部门测算,平均每退耕22.3亩,就可以向外输转劳动力1名,近年来工程区新增加外出务工人员2.2万人,平均纯收入为3500元,相当于退耕地每年每亩增收156.95元。

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各地加大村镇面山、房前屋后绿化,以及农田林网建设力度,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得到改观,呈现出庭院绿化、环境美化的新农村气象。

各地以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契机,合理统筹退耕还林与中低产田改造、农村道路和农村能源等项目,改建节能灶、节燃炕,修建沼气池,大力推广使用液化气、太阳能、风能和电能等新型能源,推进了农村能源结构改变。

至2010年底,全省共建设基本口粮田180.75万亩,建设户用沼气池14.77万口,节柴灶16.29万个,太阳灶31.13万个,建成薪炭林40.81万亩,退耕还林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强了全民生态意识。

通过大力宣传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广大干部群众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据中科院调查,全省农民对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认知率达99%,90%以上的农民支持退耕还林工程,认为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非常必要。

平凉市城乡联动、干群联手,军民共建党员林、共青团林、夕阳林、三八林、青年林,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绿色意识和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绿化家园、美化环境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退耕还林盘活了林业要素市场,调动了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张掖市涌现出50亩以上的私营企业和造林大户220户,吸纳各类资金8600万元。

陇南市流转宜林荒山荒坡10万亩,有千亩以上的林业大户15户,涌现出一大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庄园的先进典型。

2.1.3核桃玫瑰种植经济价值

1、核桃

核桃,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核果球形,外果皮平滑,内果皮坚硬,有皱纹。

属种子植物门,木材坚韧,可以做器物,果仁可以吃,可以榨油,也可以入药。

原产于近东地区,又称胡桃、羌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

既可以生食、炒食,也可以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

核桃(walnut),核桃属胡桃科,原产于近东地区。

核桃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锌、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据测定,每100克核桃中,含脂肪50~64克,核桃中的脂肪71%为亚油酸,12%为亚麻酸,蛋白质为15~20克,蛋白质亦为优质蛋白,核桃中脂肪和蛋白是大脑最好的营养物质。

糖类为10克,以及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E、胡桃叶醌、磷脂、鞣质等营养物质。

多吃核桃可增强大脑的活力,补充人体所缺的肌醇,另外核桃具有补肾固精的功能,饮食中也常作为补肾的食物之一。

核桃果在国外,人称“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生之宝”的美称。

其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

现今核桃分布我国各地。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普通核桃和我国野生核桃资源,精心培育了许多优质核桃新品种。

如按产地分类,有陈仓核桃、阳平核桃;按成熟期分类,有夏核桃、秋核桃;按果壳光滑程度分类,有光核桃、麻核桃;按果壳厚度分类,有薄壳核桃和厚壳核桃。

2、玫瑰

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在日常生活中是蔷薇属一系列花大艳丽的栽培品种的统称。

玫瑰果实可食,无糖,富含维他命C,常用于香草茶、果酱、果冻、果汁和面包等,亦有瑞典汤(Nyponsoppa)、蜂蜜酒(Rhodomel)。

玫瑰原产是中国。

在古时的汉语,“玫瑰”一词原意是指红色美玉。

后来,一种野生蔷薇属植物Rosa rugosa,因果实又大又红艳,因而以“玫瑰”作为称呼。

玫瑰属于直立灌木。

茎丛生,有茎刺。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玫瑰小叶5~9片,连叶柄5~13厘米,椭圆形或椭圆形状倒卵形,长1.5~4.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

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上面无毛,深绿色,叶脉下陷,多皱,下面有柔毛和腺体,叶柄和叶轴有绒毛,疏生小茎刺和刺毛;托叶大部附着于叶柄,边缘有有腺点;叶柄基部的刺常成对着生。

花单生于叶腋或数朵聚生,苞片卵形,边缘有腺毛,花梗长5~25毫米密被绒毛和腺毛,花直径4~5.5厘米,上有稀疏柔毛,下密被腺毛和柔毛;花冠鲜艳,紫红色,芳香;花梗有绒毛和腺体。

蔷薇果扁球形,熟时红色,内有多数小瘦果,萼片宿存。

玫瑰因枝秆多刺,故有“刺玫花”之称。

诗人白居易有“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之句。

玫瑰花可提取高级香料玫瑰油,玫瑰油价值比黄金还要昂贵,故玫瑰有“金花”之称。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该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一项“农林业”第25条“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还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项目的开展有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为国家产业政策提出明确鼓励类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项目的建设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泾川县位于秦陇交界处,是甘肃的东大门,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总耕地87.87万亩,是一个传统的雨养农业县。

自然条件优越。

境内海拔930-1460米,年平均日照2274小时,平均气温10.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555mm,无霜期174天,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

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2.4%。

森林覆盖率37.13%。

先后荣获“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坚持和弘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持之以恒、团结奋战”的泾川精神,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五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果品“四张品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本项目由平凉市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当地退耕还林的林地发展经济林种植,以种植市场前景良好的核桃和玫瑰为主,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带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项目的实施符合当地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形成从经济作物的选种、育苗、林业生产、产品初加工的产业化新格局,提升适生经济林的产品附加值,适应东部发达地区对核桃、玫瑰等产品的需要,可大大提高平凉市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综上所述,从国家产业政策角度和企业自身长远发展角度看,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建设地点及场址选址

3.1场址选择

1、选址要求

(1)地势高燥、通风良好,土质坚实。

(2)场地平坦开阔,有发展回旋余地的场所。

(3)周边无污染源,环境条件良好。

(4)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5)首选退耕还林的土地。

2、场址现状

本项目选址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交通便利,项目拟规划用地10000亩,主要为乡镇退耕还林的土地,项目拟采用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其中一期工程用地2000亩。

3.2建设条件

1、地理区划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因地处泾河川腹地而得名。

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总人口35.2万人,其中有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土族、土家族、苗族7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94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5%。

其中回族511户179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8%。

2、气候条件

泾川县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年极端最高气温40.0℃,年极端最低气温-24.0℃,无霜期189天;年平均降水量522.6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年平均日照时数2263.0小时;最大冻土深度51cm;泾川年最多风向为ENE(东东北),年平均风速2.0m/s;泾川县气候特点适宜农作物生长。

春季(3-5月):

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多风,降雨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时有春旱、春寒、霜冻出现;夏季(6-9月):

降雨集中,天气多变,忽晴忽雨,是冰雹、暴雨发生的主要季节,常伴有初夏旱和伏旱;秋季(9-11月):

气温下降,秋初多连阴雨,深秋少雨,霜冻出现;冬季(12-翌年2月):

降水量少,气候相对干燥。

泾川县年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泾川县气温的区域差异较大。

一般情况下,日平均气温川区比塬区偏高2—3℃,南塬比北塬略高。

3、资源条件

目前,泾川县全县可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油、煤炭、地热水、矿泉水、粘土、砂石等。

其中煤炭和石油资源勘查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分布在泾川县的石油探矿权有四个区块,涉及全县14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勘探总面积1346.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95.7%。

截止2011年底,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先后在丰台、城关、温泉开发区、玉都、党原、王村、红河等乡(镇)共布设各类探井171口,累计产出原油3.2万吨。

中石化华北分公司根据目前已勘探的石油资源资料评价测算,红河油田探明储量1772万吨,预测储量3046万吨。

煤炭资源以泾河为界分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平、飞云、窑店、太平、泾明、罗汉洞一带,北部区域主要分布在玉都、丰台、红河、荔堡一带。

经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甘肃煤田地质局2010年启动了煤炭资源勘探项目,该项目勘探总面积458平方公里,其中泾川县2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8%,普查周期为3年,预测普查结束后可提交泾川县煤炭储量约10亿吨。

甘肃煤田地质局在高平、飞云、窑店、泾明、罗汉洞5乡(镇)累计布设探井40口。

全县共有矿产企业43户,其中砖瓦粘土企业31户,建筑用砂企业12户。

砖瓦粘土企业年可生产建筑用砖9000多万块,河道采砂企业年可生产建筑用砂石100多万立方。

位于县城东7.5公里的何家坪村温泉日出水1920立方米,水质优良,富含氟粒子,为重碳酸型医用矿泉水。

金属矿点有异常出露:

铜、铅、钴矿点位于荔堡镇南关村李家坪附近,异常出露地层为下白垩系环河华池组之暗紫色厚层交错层沙。

焦家会铀矿点位于城关镇茂林村至汭丰乡郑家沟一带,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0.9公里。

含矿层为下白垩系泾川组的下岩段,岩性为暗紫色红色沙质泥岩、沙层粉砂岩和紫红色至绿灰色钙质长石砂岩(即铀矿砂岩)。

3.3社会经济条件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泾川县全县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和“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要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力攻坚克难,全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201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8.3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2.3:

32.4:

35.3,调整为33.8:

30.4:

35.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104元,比上年增长13.9%。

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3%;农业增加值达到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8.39%。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

75.7:

2.6:

21.1:

0.3:

0.3。

粮经比由上年的2.48:

1调整为2.52:

1。

渔业增加值436.74万元,比上年增长12.27%。

淡水养殖面积2531亩,水产品产量达到640吨,比上年增长6.56%。

农林牧渔服务业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