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2523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备课笺

课题

19.观潮

课时

2课时

教材页码:

113-115

教学目标:

学会12个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

理解“水天相接、人生鼎沸、浩浩荡荡、霎时、恢复”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理解“潮来之时”部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学情

分析

 

课前准备

PPT

 

备注

通过本课学习,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师生互动过程

个人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理清段落层次。

2.朗读感悟课文第1、2自然段。

3.识记第1、2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字型。

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范读课文。

1.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

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做“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件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2.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边听边想:

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

3.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回答:

你感受到一次怎样的大潮?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内互读互听带有生字的句子,相互正音。

3.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检查下面的字。

罩、涨、潮、粗、横、蒙。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人们观潮的?

5.集体交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指名回答:

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理解“天下奇观”“自古以来”。

4.指导读好这句话。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或有共性的问题收集起来。

3.引导思考:

钱塘江大潮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说盐官镇是观潮的最好地方?

⑴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读一读自己查找的资料,再和小组内同学讨论讨论,看看能不能弄清这个问题。

⑵集体交流。

根据同学们查找的文字资料,再结合老师提供的地图,可以弄懂这个问题。

4.再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

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⑴指名说。

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

5.复习巩固。

1.自由认读生字词,记忆“潮、笼、堤、塔、昂”等字字形。

2.读课文第2自然段,再思考:

写潮来前,作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4、5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拓展活动:

观潮现场直播。

3.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

1.指名说:

写潮来前,作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提出本节课文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思考:

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

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

2.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交流,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1.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放映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加深感受。

2.指导朗读:

读出大潮来时声音和形态的变化。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⑴再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怎样抓住大潮来时声音和形态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⑵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画出相关词句,体会比较哪些句子写的好,哪些词语用的好。

⑶学习小组内讨论。

⑷集体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引导点拨。

⑸比较句子,哪句话写得最好?

为什么?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4.熟读课文第3、4自然段,尝试着背下来。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5自然段。

2.思考:

潮头过后的景象怎样?

3.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

相机指导理解“漫天卷地、恢复”等词语。

四、拓展活动。

1.创新情境:

如果有一群外国游客来观潮,你能当一次导游吗?

2.小组合作进行,借助课文插图,进行观潮现场直播。

可以一人讲一部分,也可以一人主讲,其他同学作游客提问。

3.选一组同学在全班进行观潮现场直播展示。

五、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笺

课题

20听泉

课时

2课时

教材页码:

116-119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

2.读准并理解“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悠悠扬扬”等词语。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学情

分析

 

 

课前准备

 

PPT

 

备注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师生互动过程

个人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3.完成课后第2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门,听,传来淙淙流淌的声音,摇铃击馨似的、清亮圆润。

我们仿佛来到了鼎湖山,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凉的泉水,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

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文章协作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我们在哪儿听泉?

指名回答。

自由读本段第2句,思考:

“下了几天的小雨刚听”与“听泉”有什么联系?

指名回答。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泉水声音的句子,在下面画波浪线。

自由读自己所画的描写泉水声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指名独描写泉水声音的句子,并说说自己读到该句时想象到什么?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

时隐时现、不绝于耳、清纯悦耳。

再放有关泉水的课件,学生边听泉边联想第2段中相关句子。

指导朗读。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小组内朗读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背诵第4自然段,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

2.识记12个生字字形,并书写生字。

3.完成课后第3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借助词语卡片认读生词。

说一说在上山途中作者听到的泉声是怎样的?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

“我们”又在哪里听泉?

你还了解到什么信息?

2.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繁华似锦、古树参天”等词语。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

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

在相关描写泉声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

2.学生自由把所画的句子轻声读一读,体会这些句子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

3.老师放课件,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位。

4.学生谈体会。

5.请把你品位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6.指导朗读。

7.多么美妙的泉声呀!

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8.指名回答。

 

四、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领悟全文中心。

1.指名读最后一段。

2.这一课不仅仅是在写听泉,还写什么呢?

3.鼎湖山的树木昌盛和这泉水有什么联系呢?

4.为什么说“仿佛流进了我的心田”?

5.小结:

是啊,泉水不光声音好听,还滋润着万木,是鼎湖山的生命之泉。

面对这繁茂的树木,聆听这美妙的泉声,还能不让作者陶醉呢?

他是在听泉,更是在颂泉呀!

 

五、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字形。

⑴说说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形?

⑵指导识记。

2.指导书写。

会写的字让学生自主观察,提出难写的地方互相提醒,如:

“悠”不能少一竖。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背诵第4自然段。

3.完成课后第3题。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笺

课题

21三潭印月

课时

2课时

教材页码:

120-122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回答式的构段方式。

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搜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章的介绍。

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景。

 

 

学情

分析

 

 

课前准备

 

PPT、搜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备注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三潭印月的美景。

 

师生互动过程

个人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前几天,我们观赏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聆听了鼎湖山美妙的泉声。

2.今天,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游玩呢?

3.读课题,注意“潭”字的发音。

4.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5.现在就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学生在小组内互读互听带有生字的词语或句子,互相纠正错误的读音。

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重点检查下面生字的读音。

澈、溶、州、阁、堤。

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

读懂了哪些内容?

读后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其他学生思考:

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师出示句子,指名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意思填空,相机引导理解“亭台楼阁”等词语。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好“绿树依依、繁华似锦、人间仙境”等词语。

 

四、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三潭印月”的来历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相机引导理解“杰作”等词语。

再次默读课文2、3自然段,在描写三个石塔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

想一想:

石塔是怎样的?

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说石塔是怎样的?

其他学生观察插图,师相机引导理解“造型、别致”等词语。

课文是怎样写出“三潭印月”的来历的?

带着“学法尝试”中的疑问自由读下文,争取在下文中找到完整的答案。

 

五、复习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进一步弄清“三潭印月“的来历。

搜集并交流有关西湖景观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词语卡片,巩固生字的读音。

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说三个石塔的样子是怎样的?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思考:

为什么把三个石塔取名为“三潭印月”?

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找句子、读句子并思考。

集体交流。

对照插图,说一说三潭印月的来历。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天上一轮明月,水中16个月亮,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啊!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课件显示三潭印月夜景,教师在音乐背景下,根据画面内容相机解说。

指导朗读。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坐在西湖的游船上,沐浴在溶溶的月光中,你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

 

四、扩展延伸,指导运用。

美丽的西子湖不仅仅只有“三潭印月”这一处景观,她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谁能像文章第2、4自然段那样,用先提问再回答的方法介绍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五、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识记生字字形。

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

回家做导游,把三潭印月的美景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笺

课题

古诗诵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时

1课时

教材页码:

12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读懂诗句。

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读懂诗句。

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学情

分析

 

 

 

课前准备

 

 

PPT

 

备注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山水的喜爱之情。

师生互动过程

个人调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个词语叫“雨过天晴”,你们在哪儿观察过雨后天晴的景色吗?

今天,我们喝宋朝大诗人苏轼一起去欣赏杭州西湖雨后天晴的景色。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诗意。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再次自由读古诗,思考诗中主要写了什么?

三、读懂诗句,感受意境。

要懂前两行诗。

⑴借助注释,弄懂诗句意思。

⑵出示教学挂图,指导生观察插图,并结合诗题,说说西湖在晴天的景色是怎样的?

在雨幕笼罩下的景色又是怎样的?

⑶指导朗读。

指导读好“晴方好”和“雨亦奇”。

读懂后两行诗。

⑴借助注释,弄懂诗句意思。

⑵质疑探究:

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姑娘?

⑶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⑷集体交流。

⑸指导朗读后两行诗。

四、指导背诵、拓展。

指导背诵。

⑴看着插图背诵。

⑵老师说出诗句大概意思,学生背出诗句。

拓展。

⑴你还会背苏轼的什么诗?

⑵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你知道吗?

给大家读一读或背一背。

教学反思

备课笺

课题

语文乐园7

2课时

教材页码:

124-126

教学目标:

1.在词语搭配的练习中区别6组近义词。

2.在趣味中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3.写一写、背一背古人的名言警句。

4.阅读短文,感受自然之美。

5.朗读一段话,探究并发现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6.抓住景物特点,说几句赞美的话。

教学重难点:

1.探究并发现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2.抓住景物特点说赞美的话。

3.通过习作表达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

分析

 

 

课前准备

 

PPT

 

备注

本次语文乐园基础部分安排了二类练习:

一类是词语搭配;二类是积累词语、名言警句、优美语段。

“探究与发现”让学生懂得只有真切地去感受,才能体会到泉水的美。

师生互动过程

个人调整

一、学习“读一读”

自由读词语,上下为一组,了解意思,并思考每组词有什么共同点。

同桌交流,说说各自的看法。

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出示近义词,让学生找出与之正确搭配的词语粘贴在黑板上。

再读一读,思考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拓展:

这些近义词还能与哪些词语搭配?

二、学习“读一读”。

出示“三水、天地、思想、谈论”4个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变魔术,在这4个词语的两个字前后,插入另外两个字,组成词语。

指名读成语,读出这些成语包含的感情,再简单说说成语的意思。

你能把这些词语记下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后比赛,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三、学习“写一写,背一背”。

生自由读句子。

找出每个句子中的反义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师简要介绍两个句子的含义。

生试着背一背。

生再写一写这两句话,书写时要把字写的美观,注意行款整齐。

四、学习“读一读”。

生自由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

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

你觉得火绕云美在哪里?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大家评一评。

在音乐背景下朗读短文。

五、学习“探究与发现”。

1.激情导入:

读了《听泉》一课,同学们感受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妙。

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感受?

它是怎么写的呢?

2.出示短文,学生读后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反馈。

教学反思

 

备课笺

课题

口语交际《赞美的话》

1课时

教材页码:

126

教学目标:

1.在词语搭配的练习中区别6组近义词。

2.在趣味中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3.写一写、背一背古人的名言警句。

4.阅读短文,感受自然之美。

5.朗读一段话,探究并发现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6.抓住景物特点,说几句赞美的话。

教学重难点:

1.探究并发现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2.抓住景物特点说赞美的话。

3.通过习作表达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

分析

 

 

课前准备

 

 

备注

本次口语交际,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真诚地抒发对景物的赞美之情。

师生互动过程

个人调整

 

1.检查课前准备:

生搜集的风景图片或文字资料。

2.播放介绍三峡水利工程、北京奥运会主会场、桂林山水和西安马俑的课件,增加学生对这4处景物的了解,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材料。

3.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图片联系赞美图中美景。

4.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一评:

是否抓住景物的特点说具体了,并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推荐出代表在全班说。

5.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评价,如果能按一定顺序讲,能用上比喻、排比的表达方法,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评出说得最具体最生动的同学。

 

教学反思

 

备课笺

课题

习作《我爱我的家乡》

2课时

教材页码:

127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和家乡有代表性的景物。

2写一写自己的家乡,尝试学习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好词好句进行描写。

3要求语句完整,有内容。

 

 

学情

分析

 

 

课前准备

 

 

整理自己搜集到的、采访来的资料。

 

 

备注

 

 

本次习作指导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观察和表达方法,有条理的写出家乡的美,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师生互动过程

个人调整

教学过程:

一、调动情感,激发写作兴趣。

播放歌曲我的家乡江城美》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出示地图,在地图上标出自己的家乡,启发学生: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是那么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二、了解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

指名读习作要求。

说一说:

本次习作可以写家乡的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

本次习作内容不仅仅是可以写家乡的景物,还可以写家乡的特产和风土人情。

三、交流畅谈,自由表达。

学生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家乡美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

应该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呢?

师生共同总结:

要有条理地写出家乡的美,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把每条理由写具体,在具体的介绍中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

学生练习写作。

四、集体交流,评价修改。

将写好的习作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小组内、全班评价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