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12638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7.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心理学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

设计心理学,第6章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liyan,目录,6.1设计思维6.1.1思维6.1.2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6.1.3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6.1.4问题求解6.1.5创造性思维6.1.6设计思维6.1.7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艺术思维,6.2设计师个体心理6.2.1创造力6.2.2创造力的结构6.2.3设计师人格与创造力6.2.4设计师“天赋论”6.2.5设计师的创造力培养与激发6.3设计师压力应对6.3.1设计师常见的职业压力6.3.2设计师的压力应对,6.1.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性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科学家钱学森提出:

“处理所获得的信息,是思维学的研究课题”。

可见所谓“思维”即为认知心理学中提出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包括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等诸多内容。

思维学应包括三个部分:

“逻辑思维,微观法;形象思维,宏观法;创造思维,微观与宏观结合”,一种善飞的鸟以谷类为食。

传递书信。

和平的象征,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函件,指没有敌对、争端或骚乱的,鸽,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返回,6.1.2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1、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称为抽象思维,是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到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以抽象为基本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

特点:

概念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语言符号性逻辑思维的思维方式主要为线性的,或分支性的,它不能像形象思维那样,建立二维图像或三维情景。

逻辑思维主要借助推理(reasoning)的认知方式,通过已掌握的条件和信息,逐步做出识别和判断,最终达到目标。

推理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两类,演绎,演绎推理是一种三段论式的推理方式,它是人们依据已有知识和信息,发展出新的知识的一种方式。

其推理方式为:

前提1、设计师需要具有计算机绘图和手绘草图的能力前提2、小王是一位设计师;结论:

小王一定具有计算机绘图和手绘草图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导致人们相信那些能构建合理现实世界模型的结论,认为只有看上去合理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常常导致人们的错误结论,因为在信息始终无法完全获得的情况下前提的定义总可能是偏颇的,这样得到的结论便可能是谬论。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指利用已有信息产生可能而不确定的信息例如手机外壳使用的材料主要为abs和pc塑料,因此这款手机也应使用塑料材料,归纳推理使人们选择曾经尝试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案。

归纳思维的缺陷在于有时当新问题与旧问题类似,但存在某些关键性差别的时候,会导致固着于经验,而形成思维定势。

Jawbone耳机式手机,手机是手持的移动设备.,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形象为依托和工具的思维方式.“形象”在认知心理学中称为“表象”或“意象”,有学者认为它类似于一种“心理图画”,人脑以形象思考时,就像观看无声电影。

整体性、直觉性、跳跃性、模糊性。

形象思维,不同于“知觉”或者单纯的直觉,它比知觉的形象暗淡、模糊,作为基本材料的“形象”不是原始的感觉素材,而是一种省略某些特征,突出重要特点的典型的,概括性的形象。

形象思维是人们能创造出整体的、概括性的、典型的、具有某种风格的图像。

光凭借概念,画家怎能将现实的客体牛抽象为这样独特、真实的牛的形象?

电影星球大战中的飞船草图设计师利用草图记录脑中闪现的表象。

如果没有形象思维,人们又怎能无中生有出这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物品?

形象思维活动的一般过程: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意象之竹纸上之竹“印象意象艺术形象”的逐步转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形象思维的过程。

其中的“意象之竹”就是指创作主体思维中的“竹之形象”,它不是单纯的对现实中竹之形象的镜像反映,而是一种经过思维加工的形象,是形象思维的反映。

设计师从具像的原始人的头饰,以及“美”字,经过抽象、组合、变形等过程,创造出这个标志,即以形象作为素材进行创造的过程。

吕中元设计湖北第六届美展标志,3、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和联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如前面所提到的:

抽象思维是运用语言、符号、理论、概念、数字等抽象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则是用形象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系:

1、就思维的过程来说,它们之间存在依存关系。

逻辑思维更像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为了理解、征服和改造客观世界,不断学习、锻炼发展出来的一种工具性的思维方式,而形象思维则可能是人们的一种本元思维,人们在以后的发展中不可能抛弃这种思维能力。

2、两者都具有思维活动所共有的特征:

即抽象性、间接的和概括性。

3、两者的起点都是对外界的感知。

4、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还同样具有创造性,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组成部分,并且与表现为一步一步有序推断的逻辑思维相比,形象思维似乎在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处于先导的、启示性的地位。

形象思维同样具有抽象性、间接的和概括性。

设计图中的房屋平面被简化成一个简单的方框,各种家具、陈设、门窗也都是一些抽象的符号,使那些掌握了这一表达方式的人们一目了然,并更加易于进行下面的逻辑推理判断方案选择和修正。

现代生物学对左右脑分区的实验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相互独立,并且协同关系。

20世纪50年代,RW斯佩里等学者通过“裂脑人”的研究发现,人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

左半球是抽象思维中枢,负责处理语言和概念,主管人的语言、言语理解、阅读、书写、计算、推理、分类、回忆和时间感觉;右半球则做一些难以换成词语的工作,是形象思维中枢,其主要的功能是处理表象,主管人们的知觉辨认、空间定向、形象记忆、想象、做梦、模仿、音乐、美术、舞蹈、高级情感、态度等,对复杂关系的处理远胜于左半球。

裂脑人实验发现:

裂脑人很难搭积木,因为搭积木(可视为一种简单的设计工作)的行为本身既需要形象思维又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决定了搭积木的空间定向,形式组成;逻辑思维决定了正确的逻辑程序,而裂脑人的左右大脑无法协同工作,从而造成了思维矛盾的现象。

裂脑人用左右手描绘的图像,左手(右脑控制)绘制的图像能表现三维空间,图像简单,缺乏细节;右手(左脑控制)绘制的图像却没有三维空间感。

大脑左右半球的机能分工,返回,一般认为,艺术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科学思维则以逻辑思维为主,科学家借助于概念推理和论证假设,而艺术家则以形象表达情感、思想。

但正如前面证明的那样,思维从来就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复合体,因此艺术思维中必然包含着逻辑思维,科学思维中也同样离不开形象思维。

1、科学思维中包含形象思维;2、艺术思维同时也蕴涵着科学的逻辑思维。

艺术创造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作为实现的基础;并且艺术创作也需运用一定的概念和逻辑推导,其中逻辑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

3、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虽然区别显著,但两者又相互紧密联系。

一方面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复杂的行为活动;另一方面,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还能相互促进,互相激发。

6.1.3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新媒体艺术作品左:

荷MarnixDeNijs,跑啊跑,互动装置。

通过奔跑控制影像,制造出在不同场景中奔跑的感受;右:

澳JeffreyShaw,都市风格,互动装置,6.1.4问题求解,问题求解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是把当前信息同记忆中的信息结合,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结论或解决方案的活动。

设计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问题求解过程。

西蒙等学者认为:

问题求解是一种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一切设计都是对备选方案的筛选过程,而选择方案的标准往往不是所谓的最优方案,而是在当前约束条件限度内的最满意方案。

1、问题空间2、有限理性下的最满意答案3、判断和决策4、启发式,1、问题空间(problemspace)西蒙和纽厄尔(1958年)认为问题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1)初始状态:

一组对状态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2)目标状态:

希望的或满意的状态;3)操作状态:

为了从初时状态达到目标状态所可能采取的步骤。

这三个要素共同定义了所谓的“问题空间”。

西蒙(1973年)进一步按照问题空间性质的不同,将问题分为两类:

明确的问题和不清楚的问题。

明确的问题:

类似于教科书上的问答题,对问题空间(初始条件,目标状态以及操作过程)都有明确的描述;不清楚的问题:

主要是指创造性的问题,如设计一件物品,画一幅画,或者寻找一种药品的配方,问题空间的三个要素都可能含糊,不明确,这时问题求解的第一步就是尽可能描述清楚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返回,2、有限理性下的最满意答案当问题空间明确的时候,人们知道应该以何种程序或规则解决问题,这种规则被称为“算法”,只要算法正确,人们便确定会获得正确的结果,比如四则运算、应力分析或尺寸配合等。

设计师更多面临定义不明确的问题,此时问题求解则是一种搜索性的活动,理论上,设计者应考察满足目标状态的所有可能状态(备选行动方案),然后在此集合中找到满足目标约束条件,又能使函数最大化的方案。

在现实条件下,人们几乎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状态,因此,设计永远不会是最好的,只能是较好满足约束条件的满意选择。

返回,3、判断和决策判断是你对人、物、事件形成看法,做出评论性评估的过程,它是决策的准备阶段,决策是在备选项中做出选择。

设计师的最终方案是对备选方案的判断和决策;用户(消费者)则通过观看、持有和使用对设计方案进行判断,并不断修正下次购买行为中的决策。

问题解决的方案是一系列决策的集合,存在优劣之分。

以象棋大师为例,提出其“决策”胜出的关键在于三点:

惊人的计算能力大量的棋局变化的书本知识评判局势的相当精巧的准则函数设计师决策方案的优劣除了当时客观条件的局限(如成本、时间周期、技术水平等),也依赖于三点:

发散性思维的充分展开获得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大量的经验知识;以及较精密的评价方案的准则(约束),返回,4、启发式启发式是指一些能够提供捷径的非正式的经验法则,它们不是正规的逻辑思维程序,但却能大大降低判断复杂性。

另一方面,启发式又形成了一些思维的定势,所获得的判断有时不如按照正规搜索程序得到的判断客观、全面,甚至可能造成错误(判断不足造成的错误)启发式最早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特阿摩司图伏尔斯基(Tversky)和丹尼尔卡尼曼(Kahneman)1、代表性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根据代表性或类似的线索来做选择或判断。

2、可得性启发式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3、锚定调整启发式人们最初得到的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会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

返回,马蒂斯的油画,天才的艺术家冲破了人的皮肤是粉红色的现存概念,以独特的方式重新看待世界。

弗兰克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突破了房子的标准模式,返回,6.1.5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创造性思维与常规性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从某种事实中寻找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活动。

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G.Wallasm1926)根据对科学家的传记和回忆录的研究提出的“四阶段论”。

准备阶段(preparation)酝酿阶段(incubation)明朗阶段(illumination)验证阶段(verification)。

3、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中存在的顿悟、直觉和灵感等现象。

顿悟是指通过理解和洞察了解情境的能力或行为,其往往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失败和徘徊。

直觉是不经有意识的推理而了解事物的能力或行为,例如棋手下棋时,凭借一种模糊的印象快速、敏捷地做出判断。

顿悟和直觉都是灵感思维的表现,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最佳的、暂时的创造状态。

灵感思维产生的解释:

西蒙借围棋大师下棋的技艺为例,提出,问题求解过程中的“直觉”源自经验丰富者累积了大量相关组块,组块能大大加速其搜索、区分、比对的过程。

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对于此类也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解释,认为灵感来自新的信息刺激大脑后,激荡了储存于长时记忆中,暂时难以提取的信息,经过重新加工和组合,产生了灵感。

返回,6.1.6设计思维,设计思维的特点1、形象思维是艺术设计思维的基础,表象是设计主体进行思维活动的基本素材。

设计的全部活动都是以造型为根本目的和手段;在艺术设计思维中,设计主体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形象来推理、判断所解决的问题,并运用各种形象来展现自己的思维状态。

设计过程中,设计主体可能同时选取与设计目标相匹配的若干形象组块来修正与发展,设计主体的这种选择和修正的过程很少是直线性的,而是一种发散性的过程。

2、设计艺术中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从来就是相伴相依,无法分割。

3、设计艺术思维活动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有限理性下的“问题求解”活动。

工业设计典型过程,显示了设计思维的一般流程,设计思维中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设计师对设计对象的构建是逐步清晰、明朗的过程,从最初的若干模糊的意象,到其中某个(些)意象凸现,不断根据问题的约束条件修正和改善,逐步清晰。

每个意象在形成最初也许仅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科学原理、技术规范,以及数据,但这些抽象的材料需要不断转化为形象(思维中的意象),再通过这些具体的形象进行比较和完善。

作为“形式赋予”行为的艺术设计不仅需要抽象的推理、归纳、比较和选择等思维活动,也需要对形象的联想、想象以及情感共鸣等。

逻辑思维集中表现于设计目的、概念的制定、功能与形式的匹配、方案筛选与评估、以及运用基本设计原则(例如可用性原则、经济原则、法律原则、技术原则等)优化设计的过程等,它是设计的合理性本质在艺术设计思维中的反映。

上图为一种常见的锻炼学生设计思维的方式,要求学生以某一种植物或动物为创意起点,按照相似、对称、因果三类联系法则,设计三款不同形式的同类产品。

这种训练方式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意象作为创作原型,依照逻辑思维的方式,按照目标的约束条件对原型进行修正,进行设计,体现了设计思维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本质。

返回,6.1.7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艺术思维,设计作为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活动,它的过程既遵循一般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在设计思维过程中,设计师往往采用的是多方案筛选的过程,放射性的思维方式显然明显优于科学研究中常使用的线性推理的方式。

2、设计师一般会运用草图的形式来捕捉瞬间即逝,并且模糊不清的“灵感”,而不是貌似搁置的“沉思”的过程。

3、设计思维中的灵感思维也包含了艺术创造思维和科学创造思维的双重属性4、创造性的设计思维还表现出一种陌生化的特征,即“就使用者、欣赏者的视觉感受而言,使(设计)对象从其正常的感受领域移出,造成一种全新的感受”。

同一产品的两款方案,设计熟手能看到较多细节上的差别,而设计生手、新手则看上去相似性很高,设计专家往往能看到设计方案中的更多细节和区分程度,因而易于产生更多的备选方案,而新手、生手则往往只能区分较大变化的差别,因而所做方案往往区分显著。

返回,6.2设计师个体心理,6.2.1创造力从创造力的结果入手:

创造力即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从创造过程入手:

创造力是个体认识、行动、和意志的充分展开。

强调创造主体的素质:

创造力是普遍存在的能力,但创造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创造力表现在多种方面,只是其具有“一般”和“卓越”之分。

返回,6.2.2创造力的结构,创造力的静态结构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J.P.Guilford)的理论,他认为创造才能与高智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他通过因素分析法总结出了创造力的六个要素:

1、敏感性(Sensitivity):

对问题的感受力,发现新问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2、流畅性(Fluency):

思维敏捷程度;3、灵活性(Flexibility):

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4、独创性(Originality):

产生新思想的能力;5、重组能力或者称为再定义性(redefinition):

善于发现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6、洞察性(penetration),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返回,6.2.3设计师人格与创造力,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年龄:

科学家莱曼统计与设计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艺术和技术发明,知名油画家产生最优秀作品的年龄在3236岁之间,711名发明家中,76.6在35岁前获得第一个专利,最活跃的年龄是2529岁,而获得一生中最重要发明的年龄平均是38.9岁。

动机:

动力因素,它影响了人们从事创作的积极性和执行力。

人格:

也可以称为个性,即比较稳定的对个体特征性行为模式有影响的心理品质。

兴趣:

兴趣是一种认识趋向,可以激发人们进行创造的内在动机,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为了实现目标而支配自身行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包括自制力、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等品质。

情绪:

激情能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创作效率;平静而放松的情绪有助于灵感的产生;研究发现:

多数天才型人物都具有忧郁气质,忧郁情绪的发泄是艺术创作的一大动力。

2、设计师人格特征人格:

一系列复杂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性特征性行为模式(内隐的和外显的)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首先,它反映了个体的差异性;其次,对于同一个体而言,人格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和持久性;第三,个性虽然比较稳定,但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同时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形成。

不同领域具有创造力的人的典型人格特征,凡高,自画像,典型的艺术家人格,其超凡的创造力也伴随着病态的精神状态。

达芬奇,自画像,虽然同为艺术大师,达.芬奇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设计师,其人格特征更接近设计师(建筑师)的人格特征。

心理学家唐纳德.麦金隆(DonaldMackinnon)在1965年对建筑师人格特征进行研究他认为建筑师具有艺术家和工程师的双重特征,同时还具有一点企业家的特征,最适合研究创造力。

因此,他选择了三组被试,每组40人,其中第一组是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第二组是与上述40名建筑大师有两年以上联系或合作经验的建筑师,第三组是随机抽取的普通建筑设计师,通过专业评估,第二组的设计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第三组的创造性比较低,研究发现三组的人格特征如下表所示:

返回,6.2.4设计师“天赋论”,“设计师天赋论”:

设计能力是否主要是一种天赋,只有某些人才可能具备的?

从事艺术设计的能力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

与艺术才能相关的感知能力,它表现为精细的观察力、对色彩、亮度、线条、形体的敏感度、高效的形象记忆能力、对复杂事物和不对称意象的偏爱、对于形象的联想和想象力等,这些通常是天赋的能力。

第二类:

主要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设计思维能力,它与先天的形象思维和记忆能力相关,但是可以通过系统的思维方法的训练,累积设计经验、以及运用适当的概念激发和组织方法使这一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第三类是设计师的工作动机后天习得1、心甘情愿花费大量时间和努力;2、很强的好胜心;3、在相应领域中能够迅速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程序。

返回,6.2.5设计师的创造力培养与激发,1、设计师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自由宽松的设计环境。

提高设计者的创造性人格。

想象力、好奇心、冒险精神、对自己的信心、集中注意的能力等。

培养设计者立体性的思维方式。

培养设计者收集素材,使用资料和素材的能力,增强他们进行设计知识库的扩充和更新能力。

2、创造力的组织方法培养一些有效的组织方式已经被设计出来,它们能提高设计师的注意力、灵感和创造力的发挥。

比较著名的方式有: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检查单法把现有事物的要素进行分离,然后按照新的要求和目的加以重新组合或置换某些元素,对事物换一个角度来看。

类比模拟发明法即运用某一事物作为类比对照得到有益的启发。

仿生设计综合移植法就是应用或移植其他领域里发现的新原理或新技术希望点列举法将各种各样的梦想、希望、联想等一一列举,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

返回,靳埭强先生融贯中西的独特知识结构,特别是他人难以企及的深厚传统文化素养。

流线型最初来源于空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由于它的流畅、柔和的曲线美,在20世纪3、40年代,成为风靡世界的流行设计风格。

6.3设计师压力应对,6.3.1设计师常见的职业压力心理压力是个体面对不能处理而又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所表现的行为模式。

心理压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体对刺激事件的评估,刺激事件对个体的威胁越大,带给个体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心理压力对个体而言并非总是负面效应,当心理压力在主体承受力的一定范围内时,它能促使主体集中注意,克服困难,是推动前进的助力;但是过度的心理压力会给主体带来身体上的不适,精神紧张、焦虑、苦闷、烦躁,长期还导致人们意志消沉,不思进取,逃避现实。

设计师压力特指那些主要从事设计工作的人们所承受的与其职业相关的压力。

1、创意压力设计创意却具有间断性、跳跃性的特征,主体通常要在情绪放松、没有压力的状况下才能使创造力能达到最强,但设计作为商品开发、销售的重要环节,很大程度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表现为设计师必须在比较有限的周期内产生尽可能多且高质量的创意和设计。

2、竞标压力3、更新压力设计师为了保证其创意能力不致枯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刺激自己的创造力。

拖沓效应当接受一个创意任务时,虽然希望能尽可能快地完成,但却不由自主拖沓到最后时限,通过通宵达旦的熬夜来完成设计。

返回,6.3.2设计师的压力应对,压力应对是指主体有意识地采取方式来应付那些被感知为紧张或超出其以个人资源所能及的内在外在要求的过程。

压力应对包括两种主要途径:

1、问题指向性应对,即直接通过指向压力源的行为改变压力源或者与它之间的关系,包括斗争、逃避、解决问题等2、情绪指向性应对,即通过自己的改变来缓解压力,而不去改变压力源,包括使用镇静药物、放松方法、自我暗示和自我想象、分散注意力等。

设计师压力应对建议:

1、建立宽松的外部环境社会支持IDEO:

“IDEO致胜的不二法门团队合作,我们让员工自行决定想要参与的工作室,从不硬性指派;因而是员工挑选领导人,而非一般用的由领导人挑选员工”。

在创意团队中,IDEO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动脑会议是IDEO的创意发电机,动脑会议除了讨论议题,激发创意外,更提供成员相互切磋琢磨的机会,促进组织的良性竞争。

”2、按照科学的设计流程工作,并运用适当的创意激发方法激发灵感,缓解创意压力。

3、设计师个人而言,应有意识地自我调节心理状况,疏导压力。

有意识的自我暗示应开拓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保证个人的身心健康,返回,问题与讨论,试论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结合你的设计过程,论述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在设计思维中的表现。

结合本章中介绍的创造力的理论和心理学研究,谈谈艺术设计师如何提高创造力?

作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