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2861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docx

最新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

泸州市高2018级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地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1至3页,非选择题3至4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需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③④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16hpaB.24hpaC.32hpaD.40hpa

2.此时,北京

A.地方时最接近①地的地方时B.昼长比②地短

C.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D.位于夜半球

图2为“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只考虑经济效益,该工业部门应该布局在

A.①B.②

C.③D.④

4.导致图中成本曲线由②到①变化最主要的原因

A.交通运输更便利

B.逐步接近消费市场

C.环境污染越来越轻

D.地租价格逐步降低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

表1是“长沙2001年和2018年产业结构偏离度表”,回答5~6题。

表1:

2001年和2018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

年份

第一产业

增加值比重

第二产业

增加值比重

第三产业

增加值比重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第一产业偏离度

第二产业偏离度

第三产业偏离度

2001

9.7

38.6

51.7

51.8

23.3

24.9

-0.81

0.66

1.18

2018

4.3

56.1

39.6

24.4

33.2

42.4

-0.83

0.69

-0.07

5.根据信息,可以判定

A.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成正相关

B.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成负相关

C.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

D.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6.据表1信息推测长沙市2018年以后一段时间内

A.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吸引大量劳动力B.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

C.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D.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

图3为北半球某山地东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山地所处的气候区最有可能是

  A.温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8.年降水量的垂直变化率最大处

A.位于山地西坡最陡处         B.分布高度范围是400~600米

C.位于山地东坡最陡处             D.年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指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图”(图4),回答9~10题。

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B.少儿人口数不断增加

C.2018年后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D.2018年后总人口数不断减少

10.预测我国人口红利到2030年后不久结束,人口红利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表现为

A.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B.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压力较大

C.人口出现负增长D.人口自然增长加快

图5中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40°为纬度),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11~12题。

11.据图分析,关于图中的地理各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北半球,乙地沿海受寒流的影响B.地处南半球,湖泊为甲河流的注入地

C.乙地区终年温暖湿润,周边乳畜业发达D.夏季湖水猛涨,甲河流进入防洪期

12.据图分析,岩石由新到老的顺序为

A.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

B.岩浆岩Ⅱ、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

C.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岩浆岩Ⅱ

D.岩浆岩Ⅰ、沉积岩Ⅰ、沉积岩Ⅱ、岩浆岩Ⅱ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地答在答题卡上。

2.第二部分共2个大题,共52分。

13.(26分)读我国西南地区的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6中的甲图是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云贵高原局部等高线图。

材料二:

白酒生产的原料主要是高粱、稻米、麦类等。

水是白酒的血液,粮食成为酒的肉体。

四川在2018年提出了打造白酒金三角发展战略。

图6中甲图阴影区域是我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区域内历史名酒有:

宜宾五粮液,泸州泸州老窖、成都五凤酒、绵竹剑南春等。

(1)结合材料二,分析甲图阴影区域打造白酒金三角的优势条件。

(8分)

(2)简述甲图所示区域水陆交通建设面临的自然困难。

(6分)

材料三:

暗河指地面以下的河流,是石灰岩地区特有的一种地下水流。

是由于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岩石经过溶蚀,在地下形成的管道系统(地下岩溶地貌的一种)。

(3)结合材料三信息,简述图6中乙图所示地区地下暗河发育的原因。

(6分)

(4)西双版纳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之一,其中天然橡胶是西双版纳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因此,有人提出了扩大橡胶种植规模的设想,但有人则提出反对意见。

结合图7,说出反对的理由。

(6分)

14.(2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8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1)说出图8中A地不同于B地的气候特点,并简析原因。

(10分)

(2)解释图8中西辽河含沙量高的自然原因。

(6分)

材料二:

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9。

(3)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秸秆利用方式是否合理,并用图9中的有关数据加以说明。

(10分)

 

泸州市高2018级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

地理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选择题部分:

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A

D

C

B

B

A

C

B

A

D

非选择题部分:

两个大题,共52分。

13.(26分)

(1)(8分)地处长江上游,水源充足,水质较好(2分);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盛产高粱、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酿酒原料丰富(2分);酿酒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精湛,酒的品质好(2分);政府政策支持(2分)。

(2)(6分)西南地区多山地高原,地形起伏大(2分)。

地壳活动活跃,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

河流落差大,多急流峡谷,航运条件差(2分)。

(3)(6分)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广泛分布(2分);气候温暖,降水丰富(2分);河湖多,流水发育,石灰岩溶蚀作用强(地下岩溶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多(2分),地下暗河发育。

(4)(6分)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2分);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2分)。

14.(26分)

(1)(10分)A地年降水量比B地多(2分),A地的年温差比B地小(或冬季气温比B地高,夏季气温比B地低)(2分)。

原因:

A地临近海洋,处于夏季风迎风坡(2分),年降水量较多;A地夏季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低(2分),冬季地形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2分)。

(2)(6分)干流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2分),流速快,冲刷强;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2分);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

(3)(10分)不合理(2分)。

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达到70%(2分),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2分);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只有16%(2分),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