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120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

高一语文学案

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目标:

 

   1、学习、理解、评价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仁政”思想,古为今用;

 2、学习《论语》记言、写人技巧;

3、 积累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语感。

学教方式:

引领自学,研习互补

自学方法:

 

诵读、翻译、质疑、探讨 

课时:

2

第一课时:

导学:

一、了解相关背景 

1、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曾子、颜渊、季路、冉有等皆是。

 

2、《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举止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3、课文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二人把季氏将要讨伐颛臾的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二读译全文:

季氏将伐颛臾⑴

季氏将伐颛臾⑵ 。

冉有、季路见⑶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⑷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⑸?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⑹,且在邦域之中⑺矣,是社稷⑻之臣也。

何以伐为⑼?

  冉有曰:

“夫子⑽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⑾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⑿。

’危而不持⒀,颠而不扶⒁,则将焉用彼相⒂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⒃,龟玉毁于椟中⒄,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⒅,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⒆。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1)。

盖均无贫(22),和无寡(23),安无倾(24)。

夫如是(25),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26)。

既来之,则安之(27)。

今由与求也,相(28)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29);而谋动干戈(30)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31)之内也。

【注释】

[1]本文选自《论语·季氏》。

文中记录了孔子针对“季氏将伐颛臾”一事,批评辅佐季氏的冉有、季路的失职、暧昧、短视行为和态度,表现孔子反对兼并,反对贪欲,主张平均、和睦、安定的治国方略和以道德力量感化附属小国,反对武力征讨的对外政策。

[2]季氏:

季孙氏,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

颛臾(zhuān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看,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为患以助鲁君,于己不利,故欲攻之。

[3]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见(xiàn):

谒见。

[4]事,指讨伐颛臾的军事行动。

[5]无乃:

这里有“恐怕要”的意思。

是:

代词,复指宾语“尔”。

过:

责备。

大意是,恐怕要责备你吧?

[6]先王:

指周之先王。

东蒙主:

主祭东蒙山神的人。

东蒙:

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四十里,西南接费县界。

主:

主祭人。

[7]指在鲁国疆土里边。

[8]是:

代词,指颛臾。

社稷: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

这里指鲁国。

[9]何以伐为:

凭什么要攻打它呢?

何以:

为什么。

为:

语尾助词“呢”。

[10]夫子:

季康子。

[11]周任:

古代的史官。

[12]陈力两句:

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

陈:

陈列,施展。

就:

担任。

列:

位次,职位。

[13]危:

不稳,这里指站不稳。

持:

把着。

[14]颠:

跌倒。

扶:

搀着。

[15]相(xiàng):

扶着瞎子走路的人。

[16]兕(sì):

独角犀。

柙(xiá):

关猛兽的笼子。

[17]龟玉都是宝物。

龟:

龟版,用来占卜。

玉:

指玉瑞和玉器。

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

椟(dú):

匣子。

[18]固:

指城郭坚固。

近:

靠近。

费(古读bì):

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

[19]这句说,君子厌恶那种态度:

想这样,却撇开不谈,而一定要为它作些别的说辞。

疾:

痛恨。

夫:

代词,那种。

舍:

舍弃,撇开。

[20]这里指诸侯、大夫。

国:

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家:

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21]这两句当为“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寡:

指人口少。

[22]这句大意是,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

[23]这句大意是,上下和睦,人民都愿归附,就没有人口少的现象。

[24]安无倾:

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25]夫:

句首语气词。

如是:

如此。

[26]文:

文教,指礼乐。

来:

使……来(归附)。

[27]安:

使……安定。

[28]相:

(xiàng)辅佐。

[29]分崩离析:

四分五裂。

守:

守国,保全国家。

[30]干:

盾牌。

戈:

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

干戈:

指军事。

[31]萧墙:

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

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

萧:

古通“肃”。

这里借指宫廷。

翻译:

导思

【文本探讨】

1、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2、孔子为什么认为不应发动这场战争?

 

 

3、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你怎么看孔子的“仁政”思想?

 

5、你认为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发?

 

第二课时:

导练

【基础夯实】

1、下面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下面句子的"伐"字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季氏将伐颛臾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D.斯以伐根以求木茂

3、"见"字常用的义项有A.拜见、会见,B.通"现"字,C.表示被动,D.看见。

请为下面句子中的"见"字选择怡当的义项,答案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中。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吾见相如必辱之()④图穷匕见()

4、找出下面四句中的"与"字用法相同的两句。

  A.无乃尔是过与  B.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是谁之过与

  答:

__________句与_______句"与"字意思相同。

5、下面四句中的"过"字,解释为"责备"的一句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且尔言过矣

  C.是谁之过与   D.过故人庄

6、找出下面四句中"是"字意思相同的两句。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自以为是

  答:

______句与_______句的"是"字意思相同。

7、下面四句中的"夫"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者"字或作助词,表示停顿;或作代词,译为“……的人”,“……的事”。

为下面句子中的"者"的用法分类。

  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②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④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答:

表停顿()解释为“的”()         

9、"就"字或者解释“靠近、凑近”,或者解释为“完成”,下面句子中"就"字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句是()[内容来自]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指物作诗,立就

  C.金就砺则利      D.就职演说

10、按"且"字的不同意思,为下面句子分类。

  ①且在邦域之中矣②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③吾攻赵,旦暮且下④且尔言过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四句中的"则"字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则将焉用彼相矣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既来之,则安之D.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

12."相"字常用的义项A.辅助,B.起辅助作用的人,C.互相,D.识别,辨认。

请为下面句子中的"相"字选择怡当的义项,答案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中。

  ①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③伯乐相马()

  ④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13、找出下面四句中"疾"字意思相同的两句。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而必为之辞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D.疾风知劲草

  答:

__________句与___________句"疾"字意思相同。

14、下面语句或短语中加横线的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大王必欲急臣

  C.既来之,则安之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下面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请将它们调整为现代汉语的顺序。

  ①无乃尔是过与调整后的顺序:

          

  ②何以伐为?

调整后的顺序:

          

16、冉有和子路对孔子说李氏将要攻打颛臾,孔子说: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请说出孔子这段话所包含的两方面意思。

  第一方面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在这段话中指出季氏想攻打颛臾是错误的,孔子的理由是(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

17、冉有在受到孔子批评之后为自己辩解,他说:

_______________

 孔子对这种辩解给予反驳,孔子反驳冉有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

在反驳中孔子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他说:

____________

18、冉有为季氏将要攻打颛臾的行为辩解,他说: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患。

"这显然与前说的"吾二臣者皆不欲"是矛盾的。

  孔子针对他们口是心非的两面派态度一针见血地指出:

___________

并且指出对待颛臾这样的国家应当采取的作法是:

______

采取攻伐的办法,结果只能是_________

【创新能力训练】

19、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①为短文断句标点。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20、查阅工具书,翻译下面的短文。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

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

“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

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

”其野人大说,相谓曰:

“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

”解马而与之。

 

 

【高考热身】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只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奇迹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2、下面这篇报道有不少语病,请找出其中三处进行修改。

  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

①到会的15名与会者,②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

大家踊跃发言。

③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

④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的意识,不重视这一点,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

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⑤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②①⑤③⑥

4、根据所给小诗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以“父爱”为话题仿写

母爱是一缕阳光,

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

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

 

5.(据新华社北京2002年5月26日电)城市路牌上的地名为什么要用汉语拼音标注,可否改成英文?

民政部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地名标志是领土主权的象征,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在中国是禁止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民政部的明确态度和理由,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

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参考答案

【译文】

  季氏要攻打颛臾。

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

“季氏将要对颛臾用兵了。

  孔子说:

“冉求,这岂不是要责备你吗?

颛臾,从前的君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是在国境里的,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冉有说:

“季孙要这么做,我和季路都不同意的。

  孔子说:

“冉求,周任有句话说:

‘施展自己的才力去担任职位,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力就应该辞职。

’瞎子遇到危险而不去扶助他,跌倒了不去搀扶他,那还用助手干什么呢?

你的说法是错的。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

“现在的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

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日子久了,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

“冉求,君子憎恶隐瞒欲望而非要进行辩解的行为。

我也听说过,无论是诸侯或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如果财富均了,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如果这样,边远的人不归服,就再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既然来了,就使他们安定。

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助季氏,边远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进行守护,反而想在国境内使用兵力。

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是来自颛臾,却是在自己的内部!

导练基础夯实

1.D2.D3.ACDB4.AD5.A6.BC7.A8.①②/③④9.B10.①④/②③11.D12.BADC13.BD14.D15.无乃过尔与以何伐为16.第一方面意思:

指出二人对季氏的错误应付有一定的责任。

第二方面意思:

指出季氏攻打颛臾是错误的。

孔子的三个理由:

①.先王以为东蒙主,②在邦域之中,③是社稷之臣。

17.“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虎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8.“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创新能力训练】

19、

(1)曰:

“愈?

”曰:

“回?

十,二。

”曰:

“也,也。

(2)A

20、【译文】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

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理他那套。

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

“请让我去跟他说吧。

”便对那农民说:

“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

”那农民很开心,对他说:

“说话都相你这么清楚就好了,怎么能想刚刚那个人那样!

”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高考热身】

1、A2 ①“到会的15名与会者”句意重复,改为“15名与会者”或“到会的15名团干部”;②“就……问题”缺少成分,在“建设”后加“做贡献”;③“当说话做事前”错用介词,删去“当”或改为“在”;④“提高……意识”搭配不当,改为“增强……意识”。

  【答案】 ①改为“15名与会者”或“到会的15名团干部”;②在“建设”后加“做贡献”;③删去“当”或改为“在”;④“提高”改为“增强”。

3D4、(略)

5、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禁止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

6.

(1)答: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答:

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