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366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docx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

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

 

1.如何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区域化党建自由共享,优势互补

xx街道xx社区关于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xx街道《关于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我社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建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原则,全力构建以“党员代表会议+区域化党总支”为核心,以整合区域内各种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手段,以服务区域内广大党员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区域内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推动“商务高地.宜居武侯”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以“两会一化”(党员代表会议、区域化党总支会、区域党建工作网格化)建设为工作目标,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区域党建工作,共同促进区域和谐稳定、科学发展。

具体达到以下目标:

(一)建立条块结合的组织设置模式。

突破“单位建党”的限制,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挥作用的要求,坚持务实管用、灵活便捷原则,科学设置区域党组织架构,实行党组织对党员的多重管理,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

(二)完善联动共建的党建工作体系。

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之间、区域内各类基层组织之间的互联互动,形成辖区及驻辖区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党群工作一体化的运行体系。

(三)形成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机制。

建立区域范围内的组织、工作、人才等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推动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良性互动。

三、党员代表会议的产生

在街道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结构席位制,社区组织区域内单位党组织及各类党员群体,选举组建社区党员代表会议,实行党员代表会议常任制和党员代表任期制。

社区党员代表会议:

1、代表总数27名以内;

2、产生范围和分配名额:

社区直管党员20名、区域内党组织3名、居住在辖区的在职党员3名、流动党员1名;

3、党员代表产生方式:

(1)社区直管党员代表由召开支部会议,按照自荐、的程序,从符合条件的党员中民主选举产生;

(2)区域内党组织按照分配名额党员代表;

(3)居住在辖区的在职党员、流动党员采取自荐和院落

民情代表议事会、小区业委会的方式,经社区党总支讨论通过产生;

4、主要职责:

选举区域化党总支成员;选举街道党员代表会议代表;听取和审议区域化党总支的工作报告并进行民主评议;讨论和审议区域化党建工作年度计划等有关工作;听取和审议区域化党总支提交的其他事项。

四、区域化党总支的产生

在街道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民主推选党员代表,组成区域化党总支。

区域化党总支:

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议事决策

1、党总支成员人数:

7人

2、党总支成员拟构成人选:

社区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重点驻区域党组织党员代表3人,在职党员代表1人。

3、产生方式:

由社区党员代表会议差额(或等额)选举产生(票选应过半数以上),区域化党总支书记原则上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

4、主要职责:

整合辖区党建资源,加强区域内党的建设;制定区域化党建工作年度计划;收集、办理党员代表建议案;协调、组织区域内党组织、党员积极开展为群众服务的各项主题活动;加强区域内党员的教育管理。

五、工作

社区设立区域化党建工作联络员,由各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具体负责党员代表会议、区域化党总支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

六、实施步聚

第一阶段:

筹备阶段:

(2011年3月-5月)。

完成区域化党建工作前期摸底、调研及宣传动员,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氛围。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11年6月-7月下旬)。

社区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推行“党员代表会议+区域化党总支”工作模式,基本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

第三阶段:

(2011年8月-2011年底)。

探索、完善区域化党建相关工作制度,形成深入推进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提高辖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中共xx社区总支部委员会

2011年1月20日

2.什么是区域化党建

所谓区域化党建,是指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一体化的背景下,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其他基层党组织为结点的网络化体系。

与传统体制下“单位党建”或社区党建相比,区域化党建更具有地域性、网络性、多元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特点。

这种以区域性党组织为纽带的党建模式突破了传统纵向控制为特征的“单位建党”模式,有利于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比较松散的党组织联系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有利于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的目标、机制和运作模式的一致性,加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整合,进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政治资源与执政基础。

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以区域整合为基础,创新多维度、全覆盖的工作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党建联合体。

区域化党建围绕“共同需求、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这就要进一步从体制上突破传统纵向控制为特征的“单位党建”模式,在“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农村、社区、商务楼宇、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地域,构筑起开放的、覆盖面广、相对稳定的组织网络,形成由单位党建、社区党建共同参与的多维度、全覆盖的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形成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的组织架构。

在人员构成和组织方式上充分体现广泛的社会代表性,把所属体系中最有影响的党组织中的党员代表吸纳进来,把各类最活跃的组织中的党员群众代表吸纳进来,把各类最主要的利益群体中的党员群众代表吸纳进来,使党组织在与各类治理结构要素和基本力量的广泛联系中,实现积极有效的组织整合。

二是以区域服务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社会管理的扁平化。

面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要求基层党组织努力拓展社会化的工作平台和载体,建构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使党在社会的组织联系成为有机整体,共同承担起关怀社会、服务社会和保障社会的功能。

区域化党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依托城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统筹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对接社会治理需求,不断加大发展服务性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力度,深化完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党员服务中心等,加强资源整合,使原来只针对社区或单位的服务半径扩大到整个区域,打造区域共建共享的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平台。

探索建立有区域特色的枢纽型党建工作模式,把党组织的服务融入到各类组织、社会成员中,力求做到“快速反应、便捷操作、高效运行”,将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合理扩大管理幅度,科学减少管理环节,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实现社会管理的扁平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三是以区域文化为号召,增强区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促进区域发展“共同认同”。

区域文化包括区域共治的意识、区域联动的情感、区域良好的人文环境等,这是驻区单位、社区社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活动、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区域单位和社会成员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理念,是推进区域化党建的内化力量。

为此,区域化党建要进一步借助文化的融合性、多元性,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弘扬健康文明的区域文化,塑造区域品牌,提炼区域精神,将区域内各不同职业背景、文化程度、经济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等人口异质性较高的社会群体构建成具有共同利益的社会网络体系;借助文化丰富的内涵及其传播的大众性,大力发展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行业文化、个体文化,提高驻区单位及其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满足驻区单位和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彼此的信任,营造单位与单位间、单位与个体成员间及各成员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是以区域共治为目标,构建区域“互联互动”评价体系,推进区域党建工作规范化。

推进区域化党建是现代城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这是由党的社会工作的本质与功能所决定的。

党要加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必须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的、协调的互动关系,党的各类组织之间形成新型的联系互动机制,这种联系互动除了行政化的正式关系,还可以是一种非行政化、非正式的联系,为推进区域共治,加强党的社会工作提供组织支持。

区域化党建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流程再造、活动集成以及无缝隙化的联动方式,以区域共治为目标,以模块为特色,建立数字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系统化的区域化党建“全模式”评价体系。

所谓“全模式”评价体系,就是通过建立包括利益协调、应急处置、综治维稳、安全卫生、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经济动态、文化传播、党务管理等涵盖区域化党建各项工作内容的工作模块,对区域化党建所涉及的物质文化及其政治生活等各种情况和问题开展量化统计、量化分析和量化评价,进而推进区域化党建标准化,以实现区域化党建公共资源的统筹服务。

3.如何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融合共建

明确责任,强化领导,使各级组织做到上下联动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的新领域。

区委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建的工作意见,明确提出了区、街道、社区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的职责任务。

在区委层面,专门成立区委“两新”组织工委和“两新”党建工作联席会,研究谋划、统筹协调、服务指导全区“两新”党建工作。

在街道层面,成立由专人负责的“两新”党建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一有效载体,协调各方共同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需要多方配合的问题。

在社区层面,由财政拔款为每个社区增设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联系服务推进“两新”党建工作。

目前,全区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创建”上下功夫,在“组织联动”上抓落实,逐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理顺关系,更新理念,使各种组织做到良性互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关键要理顺各基层党组织之间关系。

区委针对实际,明确了非公党建“属地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工作原则。

各政府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树立了“服务、促进、引导”的党建新理念,找准组织联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平等协商、民主沟通和相互服务来实现与“两新”组织的良性互动。

广外街道湾子街社区党委定期举办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联谊会、恳谈会,大栅栏街道大安澜营社区党委将社区精神文明宣传与企业市场宣传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驻区单位的市场知名度。

劳动局、教委等政府部门,把业务指导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不断增强各领域各系统“两新”党组织的战斗力。

区司法局机关党支部坚持与律师党支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了律师支部设置的科学化、党员教育的经常化、党建工作的规范化。

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做好基层组织联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发挥优势,创新形式,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依据中央、市委部署,区委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以及新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体系“横到边、纵到底”的优势,创新“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

依托街道社区,在条件成熟、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如北京丽晶皇城老妈、千禧园球迷餐厅、爱义行等185个“两新”组织单独组建了党支部,对仅有个别党员和没有党员的企业,或依据属地管理组建社区联合党组织,或依据行业管理组建协会党组织,发挥组织孵化器的作用,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针对马连道茶城外来党员多、流动性大的特点,设立了茶叶街流动党员党支部。

同时,对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依托街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协调,开展党的工作,有效地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

截至2007年底,全区实现了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的全覆盖,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99.4%。

强化工作联动,不断增强“两新”党建的社会活力

区委充分认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其他领域党建联动的重要意义,依托社区、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完善的党建工作网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活动舞台,进一步激发了“两新”党建的社会活力,使“两新”组织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服务凝聚人心,激发党员职工的工作活力

为更好地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两新”党组织通过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来激发他们的工作活力。

依托街道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员之家和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联络站,为“两新”组织中的流动党员建立档案、办理组织关系接转;集中就近开展区域化党员教育管理活动,为“两新”组织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以党员接待日、党员服务热线、网上党员之家等方式,拓宽“两新”组织党员职工利益诉求渠道;依托区私个协、区工商联等协会组织,向企业党员群众搭建医疗、维权、贷款、保险四大服务平台。

真心的服务为广大“两新”组织党员施展才华、回报社会搭建平台

4.抓好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意见建议

(一)完善党建联动机制1.分级建立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区级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驻区的攀钢、十九冶等大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同协商东区的党建工作;各级区域联合党组织要建立本级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点研究本辖区的党建工作重大事宜,牢固树立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的区域化党建“一盘棋”思想。

2.实行委员结构制。

在区域联合党组织中探索实行委员结构制,书记由街道(镇)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负责同志担任委员由参加区域化联合党组织的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或具有党员身份的分管领导组成。

书记、委员单位的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发生变动时,由新任负责人或分管领导自动兼任区域联合党组织委员。

书记和委员均实行兼职,不改变其原有的组织人事及工资待遇等关系。

3.签订《区域化党建共建公约》。

各街道(镇)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和区域联合党组织要同时与区域内各类基层党组织签订《区域化党建共建公约》,明确各自职责和共建内容,把履行区域化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作为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年终述职和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资源联享机制1.实现区域化党建阵地资源共享。

各街道(镇)、社区的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要积极向辖区各类党组织开放,并鼓励、引导辖区各类党组织向社区居民开放文体设施和活动场所等。

优惠或者免费利用街道(镇)、社区、居民小区和辖区各类党组织的办公场所、会议场所、活动场所等室内资源和区域内公共广场、社区运动场、中小学体育场等场地资源,科学整合区域内图书馆、社区书屋、文化站点等科教资源,打造区域内党组织共享共用的学习阵地、教育阵地、宣传阵地、活动阵地,形成功能互补的社区党建阵地群。

2.实现区域化党建人才资源共享。

积极探索街道(镇)、社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方式,建立并完善党员干部挂职交流制度、社区“兼职委员”聘用管理制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制度和街道(镇)、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联系辖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制度,实现街道(镇)、社区与辖区各类党组织的人才共育、共享。

3.实现区域化党建资金共享。

各街道(镇)、社区要加强与辖区各类党组织在社区“四有一化”建设中的合作,强化辖区各类党组织共建意识,引导社会各方力量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为社区建设提供支持;鼓励区域联合党组织按照自愿原则,向辖区各类党组织、受益单位等筹集资金兴办公益性事业;解决好区域联合党组织开展各项共建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场地、经费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的承载能力。

(三)完善服务联手机制1.建立区域内联手收集民情机制。

区域化党建各成员单位要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实地走访、开通党建微博、公布手机号码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收集辖区各类党群组织和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建立民情台账,并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或沟通机制,共享民情民意信息。

2.建立区域内联手服务群众机制。

各街道(镇)、社区要协同区域联合党组织,将收集到的民意民情汇总后分类掌握,需要由各成员单位处理的,及时通知单位妥善处理;需要由多个成员单位共同处理的,适时召开工作联系会议,协调处理。

同时,引导辖区各类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积极参与网格党小组、网格党员服务队以及区域性、公益性志愿组织,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科普宣传、家政服务、助学支教、贫困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

3.建立区域内联手反馈监督机制。

各区域联合党组织成员单位要及时将辖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办理情况向区域联合党组织和相关单位、群众反馈,并接受区域联合党组织和辖区单位、群众对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的监督。

(四)完善发展联促机制1.建立“三联三促”工作机制。

建立区级领导联系区域联合党组织制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区域联合党组织委员联系辖区重点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建立“双向管理”党员联系社区群众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建立重点事项征询制度。

区域联合党组织对辖区内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事项,要事先征求辖区党组织和居民意见,做到听民生、知民意,最大限度降低发展阻力。

3.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分区负责制。

在涉及全市、全区的重大项目工作中,区域联合党组织要将服务重大项目工作的任务按照成员单位构成情况分区域、分类别下达,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确保重点项目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完善和谐联建机制1.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联建。

各街道(镇)、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各类党群教育资源,加强与各类党组织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教育合作,引导辖区党员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2.实施群众性文化活动联建。

联系协调辖区各类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艺术节”、“社区体育节”等社区文化活动;进一步挖掘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文化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