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768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上期半期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

肖婷婷审题人:

曾丹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

Ⅰ卷客观题(48分)

一、单选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樊树志说:

“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这表明分封制

A.分土分民   B.维系亲情    C.家国情怀      D.贵族专权

2.福建土楼(见下图)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专家们指出,“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

土楼文化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对福建土楼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楼的文化内涵源于古代的宗法制

B.土楼的文化内涵源于古代的分封制

C.福建土楼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

D.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3.《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

A.周王室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

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4.《乐记》说: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

则无怨。

礼至则不争”。

这则材料对“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礼相异乐相同  B.体现等级差异

C.维系社会团结           D.注重道德教化

5.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

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

这说明

A.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6.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

7.今年的热播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

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下列官职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是

A.刺史  B.郡守    C.同平章事    D.三司使

8.尚书本是宫中保管、传递文书的小吏。

汉武帝任用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朝廷重臣也可以“领尚书事”为名掌实权。

据此判断,汉武帝时的尚书应属于

A.内朝官  B.外戚集团  C.外朝官   D.宦官集团

9.图1所示,西汉时汉武帝这一规定

A.削弱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B.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C.中朝权力扩大外朝权力分散    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10.下图是中国唐朝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实质问题的选项是

 

A.唐朝的制度更为先进B.唐朝的决策权在尚书省和皇帝

C.美国的制度更符合美国国情D.唐朝是专制制度,美国是民主制度

11.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汉代的刺史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2.据统计,北宋时,科举出身的官员占了总官员的40%,而在唐代这一比例只有15%。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进步B.科举制度的完善

C.统治者的政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13.据《南齐书》记载:

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

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合理流动      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C.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14.符合下列材料的主题是

A.分化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B.权力由皇帝身边远的人向皇帝身边的人转移

C.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D.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15.皇位世袭是皇帝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历史上不断出现骚乱、争议、政变、兵变、谋杀、篡位等现象,这些现象

A.表明嫡长子继承制无以为继          B.体现皇帝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

C.反映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          D.说明宗法制因君权过重受冲击

16.有学者认为,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但属“私养”、“家养”,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现“国养”。

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科举制

A.扩大了政权的开放程度            B.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益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17.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

“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

节,他只设了一个□□,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文渊阁

18.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

等。

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农耕文明   

C.小国寡民    

D.寡头政治

19.下表为雅典历史上某次重要改革所涉及的部分内容。

据此,这次改革的主持者应该是

取消现存的抵押契约,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隶的存在。

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四百人会议,中等阶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

组建最高刑事法庭,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投票选出。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苏格拉底

20.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进

步之处有①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②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③颁布《十二铜表法

》取代习惯法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公元前5世纪,普尼科斯山建成一个半圆形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了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反映雅典

民主政治

A.全民参与  B.轮番而治   C.直接民主   D.公开透明

22.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法庭,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陪审团经过两轮,以多数票判其死刑。

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

“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之所以称其为“污点”,主要原因是雅典民主制

A.适用范围过于宽泛       B.不适用小国寡民

C.过于注重程序正义       D.参政方式导致权力滥用

23.古代罗马法规定:

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

此项规定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旨在

A.稳定统治秩序         B.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C.保障公民权利        D.彰显法律的公平性

24.罗马法规定:

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注重交易的形式和程序      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C.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D.调解经济纠纷并保护贸易

25.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的实质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维护广大平民利益

26.马克思曾这样评价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

”“当时世界的要求”主要是指

A.

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议会改革扩大民主权力       D.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

27.1711年,英国下院通过对法停战法案,但被在上院占据多数的辉格党贵族所阻挠。

为此,安妮女王于当年年底一次将12名托利党人封为贵族,改变了上院党派力量对比,使英国退出了战争。

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王仍拥有一定权力        B.《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C.上院的权力大于下院        D.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权力

28.2003年3月,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称伊拉克战争。

对于这次战争的决策,英国国王可以做的是

A.主持内阁会议,要求内阁成员一致同意出兵B.要求议会同意给战争拨款

C.在对伊拉克出兵的决议上签字D.邀请美国一起出兵打击伊拉克

29.《英国史》的作者指出,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流血冲突B.解决了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

C.国家实际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D.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

30.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最终通过“利益谈判”实现“妥协”的“多元利益集团”,不包括

A.大州与小州 B.共和派与君主派

C.南方与北方 D.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31.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本已落下帷幕,但败选的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及其团队要求重新计票。

面对这一情况,有的州表示同意启动重新计票程序(如威斯康辛州);有的州明确拒绝重新计票(如宾夕法尼亚州)这表明美国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中央集权尚未实现

C.总统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D.各州保留一定权力

32.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西安时,一个小姑娘问他:

“总统先生,全国人民都归你管吗?

”克林顿想了一下说:

“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

”克林顿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宪法的

A.联邦制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人民民主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第Ⅱ卷主观题(52分)

二、材料阅读题

3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狩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4分)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6分)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6分)

 

34.(13分)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

“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量是非”。

——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

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

职权。

(3分)

 

(2)根据材料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6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

直接影响。

(4分)

 

35.(23分)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1689—1755)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四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

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

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结合清朝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伯里克利为防止公民“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而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

 

(3)材料三出自哪一文件?

(2分)依据材料说明文件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

(4分)

 

(4)依据材料四,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8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5ABACD5——10BAADD

11——15DCADD16——20ACCAC

21——25DDAAB26——30BACDB

31——32DC

33.【答案】

(1)政治制度:

分封制。

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4分)

(2)关系:

诸侯为周王臣下,服从周王命令。

(2分)义务:

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

(4分)

(3)变化: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

(2分)原因: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无力再控制诸侯。

(4分)

34.【答案】

(1)时期:

战国时期(1分)职权:

参议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2分)

(2)作用:

使相权一分为三,减轻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提供了政治典范。

(6分)

(3)变化:

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2分)

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政务繁杂。

(2分)

35.【答案】

(1)说明:

清朝设军机处(或军机房或总理处,1分)。

清朝中枢权力机关,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其总揽军政大权,实现绝对君权。

(评分说明:

任意一点2分)

(2)特点:

主权在民;(2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或法律至上。

2分)

措施:

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2分)

(3)文献:

《权利法案》。

(2分)限制国王的权力:

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征税权(财政权)。

(4分)

(3)特点:

①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②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③内阁

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④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