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 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804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1 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1 7.docx

《文言文阅读1 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1 7.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1 7.docx

文言文阅读17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0小题,共150.0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康肃公……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①没人:

能潜水的人。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横线词。

⑴公亦以此自矜  矜:

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    畏___________

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②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

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⑤!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注释】①相梁:

在梁国为相。

②国:

国都。

③练食:

干净的竹米。

④醴泉:

甘美的泉水。

⑤吓:

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庄子往见之 

见:

______

②或谓惠子曰

或:

______

③非练食不食

食:

______

④非梧桐不止

止:

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

(4)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鹓”“鸱”“腐鼠”分别指什么?

(5)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

3.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日:

“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

”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

侍从。

②鲁连:

战国时齐国人。

③曹沫:

春秋鲁庄公时武士。

④铫(yáo)

鎒(nòu):

古代除草的农具。

⑤之:

这里是用的意思。

⑥不肖:

没有才能。

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

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拙 则 罢 之 不 肖 则 弃 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3)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_____的道理。

4.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神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目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径去”之狼动作及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4)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唯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甚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斥逐之 

逐:

追赶。

B.富人病且死 

且:

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何:

多么。

D.不复有故态 

故:

原来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久之,其子丐于途。

②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3)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6.王粲敏慧

王粲①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②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

“此王公③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

“卿能暗诵乎?

”曰:

“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

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时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④,亦不能加也。

【注释】①王粲: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②蔡邕:

东汉末年文学家。

③王公:

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

④精意覃(tán)思:

精心深思。

解释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

(1)献帝西迁,粲徙长安 徙:

________

(2)宾客盈坐 盈:

________

(3)因使背而诵之 因:

________

(4)性善算 善:

________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

文帝拜释之为廷尉。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释之治问。

农人曰:

“县人来,闻跸①,匿桥下。

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释之奏当:

“此人犯跸,当罚金。

”上怒曰:

“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释之曰: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

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

唯陛下察之。

”上良久曰:

“廷尉当是也。

”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

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乘舆马惊(   ) 

(2)匿桥下(   )(3)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  )

在文中找出与“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句式相同的一句。

翻译下面的语句。

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请概括张释之的人物形象。

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请用原文语句填空,梳理文章结构。

①提出问题:

______。

②分析问题:

A千里马的命运:

______。

B千里马的遭遇:

______。

③得出结论:

______。

(2)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什么句式?

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潜(372年—427年),字渊明,浔阳柴桑人。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尝著《五柳先生传》。

曾任彭泽令。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谴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吾安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

”解印去县,遂作归去来辞,以明其志。

后徵著作郎,不就,惟与亲友吟箫山水间,及至终老乡里

下列语句中画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怀高尚(高尚:

远大的理想)

B.博学善属文(属:

写)

C.素简贵(素:

朴素)

D.吏白应束带见之(白:

告诉)

翻译下列语句

①吾安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

②解印去县,遂作归去来辞,以明其志。

通读全文,评价陶渊明其人,并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10.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1)公亦以此自矜(          )     

(2)康肃忿然曰(       )

(3)康肃笑而遣之  (      )      (4)睨之(        )

下面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圃  于我如浮云B以我酌油知之    以钱覆其口

C释担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D但微颔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句子。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睨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不在意、轻视的态度。

“微颔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称许。

B.文章通过卖油翁酌油的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C.课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尧咨善射,“以此自矜“,骄傲不可一世;卖油翁技高一筹,但并不自夸,表现出智者超然物外之态。

D.文章叙事清楚,详略得当。

详写陈尧咨射箭,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略写卖油翁的酌油技艺高超蕴含哲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

(1)夸耀

(2)打发

(3)随便、随意   

(4)畏惧、害怕

【小题2】

(1)(老汉)看见他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头。

(2)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了游水的本领。

【小题3】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生不识水。

(不学而务求其道)。

【小题4】

示例: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注意本题中“矜”“遣”“苟”的解释。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这里应注意“但”“颔”“日”“道”等关键词的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

文言文理解起来更要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做推断,做到整体感知。

对于可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目,首选用原文语句,这样更准确,意思更完整。

理解文章内容,可知[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尔安敢轻吾射?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无他,但手熟尔”。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生不识水”。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主题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

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甲]文卖油翁因为倒油的技术娴熟而得到陈康肃的尊重;[乙]文写了南方人潜水的本领高强,北方人也来学习。

因此,通过分析可知,两文都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2.【答案】

(1)①拜访②有人③吃④停止,休息

(2)①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

②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3)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意对即可)

(4)庄子;惠子;惠子的相位。

​(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性格:

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

庄子前去拜访他。

见,拜访。

②句意为:

有人对惠子说。

或,有人。

③句意为:

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

食,吃。

④句意为:

不是梧桐不栖息。

止,休息。

⑤句意为: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非,不是。

止,停止,休息。

句意为:

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

②重点词语:

子,你,欲,想要。

句意为:

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文本中的“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可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细读文本可知,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的鵷鵮比喻庄子自己,而鸱指是惠子。

鸱喜欢吃的腐鼠当然就是惠子的相位了。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本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根据“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可知庄子所讲故事的含义,表明自己无意于这个相位。

可见他对功名的鄙视。

答案:

(1)①拜访②有人③吃④停止,休息

(2)①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

②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3)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意对即可)

(4)庄子;惠子;惠子的相位。

(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性格:

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参考译文:

  惠子在梁国为相,庄子去拜访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

“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

它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个时候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

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

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

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3.【答案】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为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就完全否定这个人,而应该多看看这个人的长处。

【解析】

(1)本题考查断句。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

笨拙的就斥退他,没有才能的便抛弃他。

根据句意,句子可断为: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置之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句中重点词语有:

“奋”,举起。

当:

抵挡句意为:

曹沫举起三尺长剑,全军(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做出选择。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为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就完全否定这个人,而应该多看看这个人的长处。

答案:

(1)拙则罢之/不肖则弃置之

(2)曹沫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

参考译文:

     孟尝君对一个门客很不喜欢,想赶走他。

鲁仲连劝阻说:

“猿猴离开林木到了水中,比不上鱼鳖;让骏马攀高历险,赶不上狐狸;曹沫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但让他弃剑而操锹锄,从事农耕,则不如农民。

因此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弃长用短,就是古代圣贤尧也有办不到的事。

如果使人办一件事,他力所不及,就断言说他没有才能;如果教导一个人他未能领会,便说他笨拙。

笨拙的就斥退他,没有才能的便抛弃他,假如把这些人弃逐,不相往来,他们就有可能替他国谋划妨害齐国,这哪里是教化百姓、治理国家的办法呢?

”孟尝君说:

“对!

”于是就没有逐走那个门客。

善:

1.岂爱人之善(专长,名词)

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3.罗敷善蚕桑(擅长,动词

4.【答案】

(1)目似瞑,意暇甚; 

(2)盖以诱敌;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重点语句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应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的提示筛选重点语句。

本文记叙了屠户和狼的斗争过程。

根据题干中的要求,可筛选出以下语句:

(1)目似瞑,意暇甚;

(2)盖以诱敌;(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5.【答案】

(1)A 

(2)①很久以后,那富人的儿子在路上乞讨.②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惊奇.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

A项,句意为:

骂着把他赶走了.逐:

赶走,赶跑;不是“追赶”的意思.

B项,句意为:

富人生病快要死了.且:

将要.解释正确.

C项,句意为:

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

何:

多么的意思.

D项,句意为:

不会像以前那样.故:

原来的意思.

故选:

A.

(2)本题考查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

“之”,组词,凑足音节,不译;“丐”,乞讨;“途”,路上.句意:

很久以后,那富人的儿子在路上乞讨.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

“稍”,渐渐;“怪”,对…感到奇怪.句意:

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要点理解.解此题要通读短文,正确理解文意.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富人生病快要死了,他把家产全部交付孝基.孝基按礼数为富人办了后事.

从文中“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可看出文中没有叙述孝基操办岳父葬礼的情况,故选:

A.

答案:

(1)A 

(2)①很久以后,那富人的儿子在路上乞讨.②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惊奇.

(3)A

参考译文:

      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成才,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很久,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孝基看见了,同情地说道:

“你会浇灌园圃吗?

”富人的儿子答道:

“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

”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富人的儿子渐渐能够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行为变化感到惊奇.又对他问道:

“你能管理仓库吗?

”富人的儿子答道:

“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

那真是太幸运了.”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而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暗中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再有旧时的坏习惯,于是便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了.

6.【答案】【小题1】

(1)迁移 

(2)满 

(3)于是,就 

​(4)擅长

【小题2】

(1)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

(2)我家的书籍文章,全部都应送给他。

​(3)他擅长写文章,提笔就能写成,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小题3】​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敬佩);或年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或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

此题注意:

“徙”“因”的解释。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词语的含义:

“至”“容状”“坐”“尽”“与”“善”“定”。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