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 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96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1 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1 9.docx

《文言文阅读1 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1 9.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1 9.docx

文言文阅读19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0小题,共150.0分)

1.【甲】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

“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挟天子而令诸侯挟: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夙夜: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北定中原                        北通巫峡

C.还于旧都                        曹操比于袁绍

D.则名微而众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

【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

答:

                                                                   

                                                                        

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

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日出而林霏开   霏:

          

(4)云归而岩穴暝   暝:

          

(5)野芳发而幽香   芳:

          

(6)伛偻提携       伛偻:

          

(7)泉香而酒洌     洌:

          

(8)山肴野蔌       蔌:

          

(9)杂然而前陈者   陈:

          

(10)宴酣之乐      酣:

          

(11)弈者胜        弈:

          

(12)觥筹交错      觥:

          

3.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3)第二段写游鱼,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5)文章先写“心乐之”,后又写“悄怆幽邃”,你怎样理解“一乐一忧”?

(6)《与朱元思书》与《小石潭记》同为记游写景散文,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山和水。

《与朱元思书》用“______”一语总写山水特征;而《小石潭记》则用“______”概括水的特点。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箫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百废具兴

具:

______

②宠辱偕忘

宠:

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本文“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5.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文段选自《   》,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        ,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文学家,史学家。

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1)会天大雨() 

(2)为天下唱 ( )

(3)夜篝火( )   (4)或以为亡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根本原因(必然性)是                    ,而起义的直接原因(偶然性)是                            。

请您结合课文,谈谈陈胜其人如何?

                                                                

6.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各 题

   【甲】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论语 > 十二章》)

(1)用“  ∕  ”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博学而笃志

笃:

______

②四十而不惑

______

③不逾矩

矩:

______

④人不堪其忧

堪:

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写出二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①______②______ 

(5)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

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 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7.课外文言文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经年:

一年左右。

  ②土寇:

土匪。

  ③角:

战斗。

  ④洫(xù):

沟渠。

  ⑤甫:

刚。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谓可将兵十万______          ②会有土寇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恒独步庭阶,曰:

“古人岂欺我哉?

(3)说说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8.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人甚异之。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jiǎ)楚

而不悛

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艾子怒曰: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杖之愈峻。

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tuán)

雪而嬉。

艾子见之,褫(chǐ)

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

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曰:

"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

"其子泣曰:

"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艾子笑而释之。

【注】①榎(jiǎ)楚:

这里指用棍棒打。

悛:

悔改。

③抟(tuán):

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褫(chǐ):

剥,脱下。

(一)解释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年十许  ()                            

(2)一旦,雪作    ()

(3)孙抟雪而嬉 ()                         (4)艾子笑而释之  ()

(二)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三)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艾子怒曰: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杖之愈峻。

(四)你如何看待艾子和艾子的儿子的教育方法?

试简要分析。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

①挟持,控制

②早晚

【小题2】

CD

【小题3】

①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②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小题4】

开放性题,结合选文分析诸葛亮性格,得出结论,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示例:

不同意这种观点。

从选文看诸葛亮受刘氏父子礼遇,先为先主制定三分天下的大计,后受先主托孤重任,他为蜀汉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忠臣良将他绝不会夺权谋逆。

【小题5】

①“天下计”是指“三分天下”,具体指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

(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②最能体现“老臣心”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析】

(1)文言词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要正确理解、牢固掌握。

(2)C项“还于旧都”的“于”是“到”的意思;“曹操比于袁绍”的“于”是“同、和”的意思。

D项“则名微而众寡”中的“而”是一个连词,表并列关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解释为“却”。

(3)翻译这些句子要注意每个句子中关键字的解释要正确,翻译要通顺。

(4)正确翻译课文,熟练把握课文的内容,准确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是做好此题的关键。

(5)题目要求结合甲乙两文谈看法,我们可以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体系,谈出自己的见解,语言表达文从字顺即可。

2.【答案】

(1)茂盛的样子

(2)意趣,情趣

(3)弥漫的云气

(4)昏暗

(5)花

(6)这里指老人

(7)清

(8)菜蔬

(9)陈列,摆开

(10)尽兴地喝酒

(11)下棋

(12)酒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可以使用“语境分析法”,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本题需要特别注意:

芳,花;蔌,菜蔬。

3.【答案】D;奇山异水;水尤清冽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翠蔓:

碧绿的茎蔓;句意为:

青翠的树木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②中重点词语有凄、寒:

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句意为: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写作顺序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及对重点语段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

写潭中小鱼。

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

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

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

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由此转为写动。

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

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

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判断能力。

ABC三项正确;D判断有误,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文章先写“心乐之”,后又写“悄怆幽邃”,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

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文章写“乐”,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

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

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

(6)本题考查学生对同类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做题时需先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进行赏析辨别。

《与朱元思书》与《小石潭记》同为记游写景散文,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山和水。

《与朱元思书》用“奇山异水”一语总写山水特征;而《小石潭记》则用“水尤清冽”概括水的特点。

答案:

(1)①青翠的树木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②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发现小石潭--潭中游鱼--小石潭源流--小石潭周围气氛。

(3)动静结合,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清澈,游鱼的形神姿态,意境深远。

(4)D

(5)“乐”为“忧”的表现形式,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以排遣心中郁闷,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凉环境触发,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6)奇山异水

      水尤清冽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

年轻人。

(崔氏二小生)今义: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

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

前往,到某处。

3.闻:

古义:

听到、听闻。

(闻水声)今义:

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

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

住。

5.布:

古义:

映,显现。

(影布石上)今义:

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

古义: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

“左右”“上下”。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

允许、准许。

7.佁(yǐ)然:

古义:

呆呆的样子。

(佁然不动)今义:

静止的样子。

8.清:

古义:

凄清;冷清。

(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

清晰,清净等。

9.以为:

古义:

把…当作(全石以为底)今义:

认为等。

4.【答案】通“俱”,全,皆;荣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结合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

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

通“俱”,全,皆。

②句意为:

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

荣。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览:

观看,欣赏。

物:

景物。

之情:

情感。

,得无:

恐怕/是不是。

异:

差别,不同。

乎;句意为:

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芷:

香草的一种。

汀:

小洲,水边平地;句意为:

岸上的小草,颜色青翠。

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

(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根据具体内容结合相关语句所使用的修辞进行赏析。

“衔”和“吞”运用比拟手法,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表现洞庭湖气势磅礴,同时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

从比拟(拟人)修辞角度,表现洞庭湖气势磅礴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作者精神境界的比较理解,要想理解作家所表达的精神境界,必须从句意入手,然后结合两文内容进行思考分析比较。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以百姓安居乐业为重。

《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心怀天下的先忧后乐,这是难能可贵的。

答案:

(1)①“具”通“俱”,全,皆②荣

(2)①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②岸上的小草,颜色青翠。

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

(3)“衔”和“吞”运用比拟手法,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表现洞庭湖气势磅礴,同时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

(4)相同点:

二者都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適,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不同点:

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以百姓安居乐业为重,范仲淹的乐则是心怀天下的先忧后乐,立意更加深远。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